序
從事手工皮革製作已有一段時間了,不經意一數下來,竟從二十多的青春年華做到現在已是三十有餘,教過的學生就像列車般的來過一班,又走掉一班,最初製作的教學皮具也從原色漸變成棕色,留下的只有歲月的痕跡。
在匠人生涯中,總有一些粉絲問我,由於經濟上和時間上的無暇兼顧,能否推出一些線上的課程,例如影片、書籍或者一些語音講座,每每至此,我總是無奈搖搖頭,並非吝嗇,而是這裡面不可控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尤其對於滿腔熱情的新粉絲,他們往往猶如一張白紙,吸收能力最強,但也最容易被誤導走偏。打基礎一直都是最重要的,雖說是一門興趣,可總覺得不能擔當誤人子弟之罪名。倒是從開課進行培訓以來,便一直思索如何把教學與現場進行分離。
如此又經歷幾番春秋。這段期間,遇到了更多的朋友,有還沒畢業的年輕人,懷著滿腔熱血,憧憬著成為著名的獨立匠人,過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創業過程遇到挫折,希望開創手藝工作室或者原創品牌再次挑戰的;還有身兼要職,位高權重的高階管理者,希望尋求一個棲息休閒的寧靜時刻⋯⋯他們的共同煩惱幾乎都是,怎麼才能把這門手藝做得更好更厲害。對此,我也甚是苦惱,因為馬騮老師也和大家一樣,每天都在苦苦探索怎麼可以進一步提升。
所幸的是,經過幾年的沉澱和思考,發現對於一些入門的技法和思考方式,還是能進行分享的。在這次教學書籍的撰寫過程中,馬騮嘗試保持一個初學者的心態來旁觀自己的製作歷程和想法,在細細梳理後,形成此番文本。在書中並沒有刻意去製作一些華麗而別緻的款式,採取的都是最為基本的技法和簡約設計,並加上有限的小提醒。希望能給大家一種「噢,原來這麼複雜的設計是這樣得來的」的驚奇。
然而,手藝活仍是一門慢藝術,它沒有任何捷徑可走,不是說看了幾本書本或者添置一些新器材就有大躍進的。它需要時間的沉澱,對自我風格的追求,以及錯誤的改正。而這個狀態就像騎自行車一樣,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馬騮願意和大家一起體會和分享,在皮革製作的世界裡一起成長。
最後,要感謝一直在製作過程中參與拍攝的陳超茗女士、為後期圖片調色調光的龔倩雯女士以及參與編寫校對的陳清梅先生。
紙上得來終覺淺,要製作好的皮具,唯有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不說了,長江後浪來推前浪了,敲下此番文字後,馬騮只能挑燈夜補也。
馬騮
記於201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