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傑作選:老人與海+尼克.亞當斯故事集

海明威傑作選:老人與海+尼克.亞當斯故事集
定價:350
NT $ 225 ~ 315
  • 作者:海明威
  • 原文作者:Ernest Miller Hemingway
  • 譯者:林捷逸
  • 出版社:好讀
  • 出版日期:2016-10-1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784004
  • ISBN13:9789861784007
  • 裝訂:平裝 / 36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世界文學名著最新譯本——《老人與海》
  與海明威人生切合之作——《尼克‧亞當斯故事集》

  短篇小說被認為是海明威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代表。海明威畢生寫下逾百篇的短篇小說,其中有24篇短篇故事都是以「尼克‧亞當斯」為主角。這24篇故事海明威是在不同時間、斷斷續續所創作,本書將這24篇故事集結,帶領讀者一口氣讀完尼克.亞當斯的人生故事。

  ★一生一定要讀過的世界文學名著──《老人與海》最新譯本

  老人與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海明威的代表作,世界上最著名的小說之一,海明威並以本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作為現代人必讀的勵志小說,本版本為最新完整全譯版本。邀您一起品讀這本不朽的經典。

  ◆海明威以本書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本書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小說之一,也被選為影響世界百大經典名著之列。

  ★穿梭於海明威筆下作品的主人公──尼克.亞當斯故事集結之作:《尼克.亞當斯故事集》

  尼克.亞當斯故事集 The Nick Adams Stories

  《尼克‧亞當斯故事集》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說故事集,將極富魅力的海明威短篇小說中以「尼克.亞當斯」為主人公的故事集結在一起。描述尼克‧亞當斯從少年到成人,經歷了生活的磨難,經歷了從天真走向成熟、從依附走向獨立、從盲從走向自主、從關注自我走向關注社會以及從無知走向自我完善的過程。

  ◆ 本書在海明威的所有作品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為跟海明威其它作品中的主人公相比,尼克與海明威有著更多的相同經歷。使這本書明顯地具有海明威自傳的性質,成為研究海明威必讀之作。

導讀推薦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兼所長 宋國誠 專文導讀
  ◆作家 果子離 熱情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 1961)


  美國記者和作家,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1952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立茲獎;1954年,《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以簡潔著稱,對美國文學及20世紀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他的很多作品至今仍極具權威。

譯者簡介

林捷逸


  1965年生,東吳大學哲學系畢業,熱愛閱讀的射手座。譯有《間諜》、《白牙》、《野性的呼喚》、《夜未央》等書。
 

目錄

老人與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尼克.亞當斯故事集  The Nick Adams Stories

第一部 北方森林
三聲槍響
印地安營地
醫生和他的太太
十個印地安人  
印地安人離開

第二部 他的兩三事  
世上的光
拳擊手
殺手
最後一塊淨土
跨越密西西比河

第三部 戰爭
上岸前夕
「尼克靠牆坐……」
此刻我躺下
你絕不會這樣
在異鄉

第四部 軍人返鄉
浩瀚二心河
無疾而終
三天大風
夏日的人們

第五部 兩人為伴
新婚之日
關於寫作
阿爾卑斯山村即景
遍野雪境
兩代父子
 

導讀

激流中的孤島──海明威的悲劇英雄文學


  將時代的乖離和生活的痛處,理解為終究徒勞無功、一無所得的克服與超越,將人類冒死以換取自由尊嚴的生命歷程凝結在小說情節中,向人類展示一種「知之不可為而為之」的人生態度;將生存的虛無性、個人的悲劇性和時代的荒謬性,體現在一系列風格獨特的作品中,是恩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留給世人最珍貴的文學遺產。在來不及洋溢青春的唯美就過早承受死亡的陰影,這塑造了海明威的創作背景;不斷的求生卻逃離不了死亡的威嚇,是海明威前後一貫的作品主題;一幅荒野獵客、人中硬漢的外形卻內藏悲憫蒼涼的內心世界,是海明威留在世人記憶中的作家形象。在海明威逝世近半個世紀後重讀他的作品,其對人生意義探索,對生命哲理的和體悟,應驗了「歷久彌新」這句格言。

  海明威一八九九年七月二十一日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的橡園鎮(Oak Park, Illinois),一個位於芝加哥不遠的社區。母親教授鋼琴和發音課程,父親克倫恩.海明威(Clarence Hemingway)是一位醫生,他在海明威二十八歲時舉槍自殺,父親不明的死因給年輕時的海明威留下深刻的創痛。橡園高中畢業之後,在堪薩斯市擔任「星報」(Star)記者。一戰期間,前往歐洲戰場,在義大利前線擔任紅十字救護車司機,在一次位於皮耶佛河邊(Piave River)的砲彈襲擊中腿部受到重傷,光是從腿上取出的彈片就高達兩百三十七塊。海明威在米蘭的醫院中治療了二十個月後返回美國,但從此得了嚴重的失眠和恐懼症。一九二一年在美國知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的介紹之下,與哈德莉.李察德森(Hadley Richardson)結婚並遷居巴黎(1921-1926)。在此期間擔任「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記者,在知名作家龐德(Ezra Pound)、史坦恩(GertrudeStein)等人鼓勵之下,開始嘗試散文寫作。一九二五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裡》(In Our Time ),從此走上作家之路。

  一九三七年海明威前往西班牙,在西班牙內戰期間,海明威以記者身份支持政府軍一邊,許多以鬥牛為主題的短篇小說在此期間應運而出。二戰期間,海明威積極參戰,是一位英勇的反法西斯主義的戰鬥員。二戰後,海明威住在古巴的哈瓦那,專心寫作,並根據西班牙內戰經驗,寫出了二十世紀經典名著《戰地鐘聲》(Foe Whom the Bell Tolls )一書,一九五四年以《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Sea )一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聲望達到顛峰。獲獎之後,海明威前往東非,途中發生飛機墜機事件,海明威再次身受重傷。卡斯楚取得古巴政權以後,海明威離開古巴返回美國的愛達華州,但酗酒和嚴重的皮膚病使海明威身體與精神的雙重病痛日益加重。一九六一年,海明威在自己家中以那把心愛的獵槍自殺身亡。

  早熟的憂傷 生命的迷惘

  一戰經驗,是海明威創作的緣起。人性的暴虐在殺戮戰場上狂亂的渲洩,無數青春生命在煙硝砲火中悄然消逝,戰爭傷患在病榻中痛苦的呻吟和嚎叫,聲聲撕裂了愛國軍人天真的幻想,一封又一封沾染血跡的家書記錄著無望的鄉愁,這一切,這一個悲慘時代的死亡世界,將年輕的海明威塑造成一個憤世嫉俗與哀傷主義的作家。

  《我們的時代裡》(一九二五年)雖是一部篇幅單薄的短篇小說,但已預示了海明威後期作品的「原型主題」。故事以尼克.亞當斯(Nick Adams)的「成長史」為軸線,從少年到青年,從參加戰爭到戰後返鄉,以及最後獨自回到孩童時代生長的地方,通過對痛苦、暴力、死亡最直接、最震撼的體驗,由一個脆弱、靦腆的小男孩到成熟、世故的男人。作品始終散發一種早熟的憂傷、血淚交織的領悟、如影相隨的困惑,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的迷惘與失落。實際上,尼克.亞當斯就是海明威的「化身」或「身影」,他不斷重現在後來的作品中,扮演海明威生活自傳的第三敘事者身份。在「印地安人營地」(Indian Camp)一篇中,尼克見到醫生父親在沒有使用麻醉藥的情況下,用一把大折刀為一位印地安婦女進行剖腹生產,他親眼目睹了父親用九英尺長的細線縫合傷口的野蠻場面,印地安婦女的丈夫因不堪忍受手術給妻子帶來的痛苦,用剃刀割斷自己的喉管,將自己裹在毛毯裡。年幼的小尼克體認到,人生是一場生死相搏的戰場,歡樂與痛苦交雜、希望與失落交錯、愛情與野蠻相隨,既無法閃躲也無法逃避。末尾,尼克問他的父親:「死會很難嗎?」父親回答:「不,我認為很容易。」。這句意味深長的簡短對話,預示了父子都將以自殺告終。海明威的創作主題和人物命運,一開始就是以「生死一線」的嚴酷選擇為起點。實際上,尼克的父親,一位喜歡打獵、釣魚並與印第安人建立友好關係的紳士,正是海明威一九二八年自殺的父親縮影,尼克則是一九六一年海明威自殺事件的預兆。

  二心:從復原到超越

  《在我們的時代裡》以兩篇「大二心河」(Big Two-Hearted River)作為結尾,這是短篇小說集中最重要的篇章。歷經戰爭創傷的尼克從歐洲戰場歸來,回到密西根州錫尼(Seney)鎮,獨自一人重遊兒時故居。這時候的尼克已經不是「印地安人營地」時期那個天真無邪、懵懂無知的小男生,而是一個歷經滄桑、身心俱疲的成熟男人。然而尼克的返鄉,不只是一趟回家之路,而是一場「心療之旅」,一個戰爭傷患藉由重新投向自然的懷抱,藉由對自然生物「擬人式」的關愛,而獲得精神境界的清洗和沉澱。

  「大二心河」雖然只是一個釣魚的故事,卻預示了海明威後來作品的原型主題,那就是不斷通過對自然的挑戰來證明自然的強壯和人類的渺小。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大海、森林、雪山、草原、小河,都是人的精神形式的擬像物,是人的精神變化的隱喻指標,從中折射出個人不同的人生階段和不同的精神層次。而悲劇則是指人的「有限性」(human limits)。海明威對自然的生命力量有著深刻的描述和體會,因為內含在自然中那種通過不斷自我調適和包容痛苦以獲致永恆性的那種力量,正是人類永遠無法達到的境界。自然從不墮落,永不邪惡,所以自然不會失敗,永不屈服。

  《老人與海》:人類精神的寓言書

  一九五二年根據真人實事、寫於古巴哈瓦那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是海明威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文風簡潔、字字珠璣。小說還被拍攝成電影,由安東尼.昆(Anthony Quinn)主演。小說不僅徹底駁倒了《過河入林》出版後一群認為海明威才華已經乾枯殆盡的評論家,而且獲得了一九五二年普立茲文學獎和一九五四年諾貝爾文學獎。對比於先前的《非洲的青山》,歷經滄桑的海明威更趨於成熟和睿智,他從一個「狩獵人」成熟到一個「人類家」。從文學史來說,《老人與海》已經不只是一部關於「老漁夫打魚」的故事,而是一種象徵、典故和紀念,它不僅是一部人人必讀的勵志文本,作為一種崇高的人類精神形式的展露與表達,《老人與海》已經和海明威的個人聲望一起深植人心,永垂青史。

  儘管海明威並不同意人們把《老人與海》看成是一部象徵主義小說,但這部小說也不僅僅是一部「討海日誌」,而是一部關於人類精神形式的寓言敘事,而這一精神形式的主題正是悲劇英雄主義,它表現在老人堅信「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 的信念之上。漁夫「聖地牙哥」不是一個普通的打魚人,而是一個「人類鬥士」。「老人枯瘦憔悴,後頸上滿是深深的皺紋。臉頰上的褐斑是不會致命的皮膚病變,那是熱帶海洋上陽光反射造成的。」。但老人很勇敢、很堅強。對老人來說,這三天的出海,是他一生最後的戰鬥,他要向男孩證明自己依然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他知道自己天生就是個漁夫,他決心要「航向遙遠的地方」,「待在黑暗的深水裡」,他要在一個孤獨無人的海域上,單獨面對他的對手,證明自己、考驗自己。在等待馬林魚浮出水面準備與之奮力搏鬥時,他為他「抽筋的左手」感到懊惱,因為這將使他的搏魚失利,他把抽筋看成是「對自己身體的背叛行為」,用西班牙語「calambre」來說,是丟臉的事,這意味著老人痛恨懦弱、厭惡逃避和投降。聖地亞哥是一個人類英雄的典型,是耶穌受難者的化身,但英雄與暴夫的差異就在於,暴夫的目的是在征服他人,英雄是為了戰勝自己。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兼所長
宋國誠
 

內容連載

〈老人與海〉

他在魚轉到第三圈才第一次看到牠。

他先看到一道黑影,花了好長時間通過船底下,他不相信牠有這麼長。

「不,」他說。「牠不可能那麼大。」
 
但牠的確那麼大,繞完這一圈後游到距離僅有三十碼的海面,老人看到牠尾巴露出水。比一把大鐮刀的刀刃還高,露在深藍海水上的是很淺的淡紫色。尾巴朝後傾斜,當魚貼著水面下游,老人可以看到牠龐大的身軀和側腹的紫色條紋。牠的背鰭朝下,胸鰭張得老開。
 
老人在這一圈時可以看到牠的眼睛,還有兩條鮣魚跟在旁邊。牠們有時會吸附在牠身上。有時會倏地游走。有時悠游在牠身影下。這兩條魚都超過三呎長,游快的時候全身會像鰻魚那般抽動。
 
老人現在汗水如珠,但不光是因為被太陽曬的。那魚每次沉著平靜地轉身,他就收回一些釣索,他確信再來個兩圈就有機會拿魚叉刺下去。
 
不過我得讓牠靠近一點,再近一點,他心裡想。我不能刺魚頭。我得刺到心臟。
 
「要鎮定,要堅強,老傢伙。」他說。
 
下一圈的時候,魚背露出水面,但牠離船遠了一點。再下一圈,牠還是太遠,但露出水面更多,老人確信再收一些釣索就可以在船邊逮到牠。
 
他早就備妥魚叉,尾端繫著一捲細繩放在圓簍子裡,繩子末端綁在船頭的纜柱上。
 
那魚繞了圈子游近,看起來沉著漂亮,只有巨大尾巴在擺動。老人盡其所能把牠拉近一點。就在瞬間,那魚稍微側傾。然後牠打直身子開始繞另一圈。
 
「我拉動牠了,」老人說。「我剛才拉動牠了。」
 
現在他又頭暈起來,但盡力抵住那魚拖拉的力道。我拉動牠了,他心想。也許這次可以把牠拉翻身。拉呀,雙手,他心想。站穩,兩腿。為我撐下去,腦袋。為我撐下去吧。你從沒暈過去。這次我要把牠拉翻身。
 
不過當他使出渾身解數去拉,在魚還沒來到船邊就開始拉,用盡全力地拉,那魚只翻身一半,然後打直了游開。
 
「魚啊,」老人說。「魚啊,反正你一定得死。難道你打算拉我陪葬?」
 
這樣下去會一事無成,他心想。嘴巴乾得說不出話來,不過現在搆不到水瓶。這次一定要拉牠到船邊,他想。再多幾圈牠就撐不下去了。你可以的,他告訴自己。你能一直撐下去。
 
到下一圈,他幾乎逮到牠。但那魚再次打直身子慢慢游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4
    $225
  2. 新書
    79
    $277
  3. 新書
    79
    $277
  4. 新書
    79
    $277
  5. 新書
    79
    $277
  6. 新書
    85
    $298
  7. 新書
    88
    $308
  8. 新書
    88
    $308
  9. 新書
    9
    $315
  10.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