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看中醫好,還是西醫好?38種常見病中西醫治療法+97則養生保健關鍵Q&A,中西醫對症療法全指南

生病看中醫好,還是西醫好?38種常見病中西醫治療法+97則養生保健關鍵Q&A,中西醫對症療法全指南
定價:380
NT $ 251 ~ 342
  • 作者:黃宗瀚索承美
  • 出版社:康鑑文化
  • 出版日期:2016-09-0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733148
  • ISBN13:9789863733140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7 x 2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疾病治療關鍵 在於選對療法

  ◎最實用:38種常見疾病精闢介紹
  本書介紹38種常見疾病,包含全身性、皮膚、頭部、胸腔、腹腔、骨骼肌肉關節、男女性等專屬問題,讓您一本在手,輕鬆管理自我健康。

  ◎最專業:中西醫看法完整解析
  生病時到底該看中醫還是西醫?中西醫並非只能擇一,不同疾病、病程,甚至治療目的,都有其適合的療法。本書詳細分析中西醫各別治療法及優缺點,幫助讀者找到最佳的治療方案。

  ◎最正確:97則疾病Q&A一次解惑
  精選97題常見疾病Q&A,醫師提供專業解答,不論疾病治療、日常保健都能掌握最正確的觀念,重拾健康樂活人生。

本書特色

  中西醫療法雙管齊下,健康長壽最佳指南
  38種常見病中西醫治療法+97則對症保健關鍵Q&A
  中西醫無高下之別,只有適合與否。選對治療法,無病一身輕

名人推薦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院長許中華醫師◎推薦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兼任主治醫師林宜信醫師◎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宗瀚 醫師


  現任
  上海鼎瀚中醫門診部院長/主治醫師

  學歷
  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中西結合婦科腫瘤)
  婦科臨床醫學碩士
  臨床醫學學士
  上海交通大學醫院院長高級研修班

  經歷
  WHO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皮膚科分會理事
  WHO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國際針灸醫師
  台灣鼎瀚中西草堂醫療顧問
  台中市推拿學會傷科醫學顧問
  香港註冊執業中醫師
  香港註冊醫師學會會員
  上海市針灸學會會員
  上海辰新醫院中醫部部長/醫師

  專長
  內科、兒科、婦產科、骨傷科、皮膚科、各種亞健康及調理性疾病

索承美 醫師

  現任
  上海鼎瀚中醫門診部副院長/主治醫師

  學經歷
  上海中醫藥大學婦科臨床醫學碩士
  上海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學士
  上海復旦現代醫院管理高級研修班
  上海鼎瀚中醫門診部婦兒科研究室主任
  台灣鼎瀚中西醫草堂醫療顧問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婦科流派分會會員

  專長
  婦科、內兒科、產前安胎、產後諸症雜病、產後體質調理、
  產後坐月子、藥膳規劃等產科調理

推薦者簡介

林宜信 醫師


  現任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兼任主治醫師
  花蓮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系教授兼系主任

  學經歷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理學博士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衛福部中醫藥委員會主委

  專長
  中醫內科學(免疫、腫瘤)、家庭醫學科、臨床試驗、中醫基礎醫學

許中華 醫師

  現任
  台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院長
  國立陽明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教授
  台灣寬心癌症關懷協會理事長

  學歷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碩士
  中醫學系醫學士

  專長
  中醫內婦兒科、代謝疾病、整合醫學
 

目錄

2 【推薦序】中西醫學匯通,醫療力更全面、更強大
3 【作者序】中西醫各取所長,創造病家之福
4 【作者序】中西醫結合,提供病人最大利益的醫療照護資訊
8 【38種常見病症速查表】

Chapter 1 常見慢性病
14 糖尿病
20 高血壓
26 高血脂
32 中風
38 失眠

Chapter 2 皮膚病症
46 青春痘
52 濕疹
58 蕁麻疹
64 異位性皮膚炎

Chapter 3 頭部、眼睛病症
72 頭痛
78 偏頭痛
84 暈眩
90 白內障
96 黃斑部病變
102 青光眼

Chapter 4 呼吸、胸腔器官病症
110 感冒
116 流感
122 氣喘
128 鼻過敏
134 鼻竇炎
140 支氣管炎

Chapter 5 腸胃、腹腔病症
148 便祕
154 腹瀉
160 消化不良與脹氣
166 痔瘡
172 胃食道逆流
178 腸躁症

Chapter 6 骨骼、肌肉、關節病症
186 骨質疏鬆
192 五十肩
198 退化性關節炎
204 類風濕性關節炎
210 滑鼠手
216 板機指

Chapter 7 女人病&男人病
224 經痛
230 更年期症候群
236 子宮肌瘤
242 泌尿道感染
248 攝護腺肥大

【附錄】對症穴位保健法
 

推薦序

善用中西醫資源,提升治療效果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兼任主治醫師 林宜信

   
  戰後嬰兒潮這一代的人,對於醫療,記憶中總有一段屬於運用中醫藥治病強身的經驗。然而,在西方醫學強勢登場後,才不過幾十年的光景,年輕的一代對於醫療的印象,則是嶄新大樓、寬敞明亮的就診間、聽診器、先進儀器、電腦連線、淡淡的消毒水及藥水味。曾幾何時,西方醫學已成於主流醫學。
   
  在為數不少人的心中,西方醫學代表著進步與科學,而中醫學則意味著經驗與傳說。然而宜信認為,西醫學確實先進,但中醫學也有其價值。自古以來,中醫一直是台灣社會主要的醫療模式,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懂得用中醫藥之實用醫學,來治療各種大小疾病,相當跟得上時代。
   
  宜信認為,中西醫各有所長,西醫的診斷系統如同一張魚網,網眼小而綿密,可以很精準解決問題,但卻較缺乏整體性,而這個缺漏正好由中醫補足。中醫憑藉著傳統與智慧的累積,以全人(整體)的觀點來照顧患者,可彌補西醫過度分科,見樹不見林之缺失。因此,我想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病程階段,由中西醫輪流扮演主角或配角,才是最佳治療策略。
   
  介紹30多種常見疾病,分述中西醫的看法與療法,並用客觀角度分析其優缺點,以及建議在什麼狀況下,可適合選擇何種醫療體系。其內容十分豐富實用,描述方式也易懂。作者試著以正確的觀念引導讀者理解二大體系,並讓讀者了解如何善用這二大體系,來守護我們的健康;宜信認為這是本書的特色,因此樂於推薦這本書,也期望讀者們能從中獲得更全面的醫療新知。
   
  宜信以中、西醫行醫30年之經驗,深深了解中醫學的獨到之處,更了解中、西醫結合之好處,而這幾年與各方專業人士齊心努力推動中醫現代化,期望中醫學在與西醫學的競合關係中,能找到新的定位,免於淹沒在時代洪流中。中、西醫對談與溝通,不僅是台灣醫療趨勢,也是全世界的趨勢。
   
  WHO在2002年曾發表了「2002-2005年傳統醫藥及替代醫藥全球策略」,並建議全球180多國,將這個策略納入國家醫療政策中。可見中、西醫(傳統與現代醫學)的結合已是一股世界醫療的新潮流,若能夠同時接受中、西醫二大醫療體系的照護,將是台灣民眾的幸福。而依不同疾病與病程,讓中西醫輪流當主角或配角,則是最佳治療策略

中西醫學匯通,醫療力更全面、更強大
台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院長 許中華


  許多人對我的認識,應該是「一名中醫師」吧!其實,在求學時期我中西醫雙修,後來甚至完整接受了西醫內科的訓練,打算成為一名懸壺濟世的西醫師。想想真要感謝那美麗的意外,讓我踏上中醫的道路,更進一步開拓了我的醫學視野。

  「中西醫孰好、孰壞」一直以來是個紛嚷不休的爭議。若從我的角度來看,中、西醫並沒有好、壞的分別,只是治療疾病著手的角度不同。如同食物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以癌症治療為例,西醫治療長於驅邪、善「攻」,西方醫學透過化療、放療、手術等方式,企圖將體內癌細胞一舉殲滅;中醫藥善長於扶正固本、善「守」,中醫透過全身調理,鞏固元氣,讓健康防護網能完整不破洞。因此,我向來主張如能同時看中西醫,讓中西醫共同照護,會是較理想的治療方案。

  雖然,近年來中西醫共同照護在不同醫院間已悄然展開,不置可否地是,目前台灣中西醫之間的對話、切磋與理解仍有長足的進步空間,不論診間、網路媒體,偶爾難免還是會有對彼此充滿成見、誤會的言論出現,特別是對中醫學科學性的質疑。坦白說,這實非病人之福。再加上西方醫學長年成為台灣醫療體系的主流,大眾對於中醫學的了解有限、政府給予的關注較少,種種現象使得中醫醫療體系向來趨於弱勢。但可喜的是,這幾年經過眾醫師們的努力耕耘,中醫界已經發展出一套融合中西醫的治療經驗與技術,越來越多患者懂得尋求中西醫共同的照護。這對於在臨床第一線拚搏的中醫師們來說,是莫大的肯定。

  我在臨床上深刻體認到中西醫兩大醫療體系各有所長,如大眾們能對二者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對疾病治療選擇絕對有所助益。黃宗瀚、索承美兩位醫師和我一樣,同時具有中西醫背景,如今二人合力完成之著作-《生病看中醫好,還是西醫好》即將出版,我實感喜悅與欣慰。書中單元設計清楚明瞭,能讓讀者在短時間內理解該疾病中西醫的看法、治療法,並分析所長,另外,問答的設計也讓大眾彷彿來到診間,一解心中疑惑。誠心推薦此書,並希望它能成為各位中西醫治療指南。

作者序

中西醫各取所長,創造病家之福
上海鼎瀚中醫門診部院長 黃宗瀚醫師


  中西醫結合在兩岸都有其問題,在台灣由於法令與壁壘無法形成友善環境,甚至造成病人困擾與失去機會;在大陸雖然中西醫不排斥,但也造成中醫西化與中藥西用的偏差。整合醫學是一門專業學問,這樣的專家養成不易,既要拋棄主觀又要能夠匯通,除了一心為患者著想外,實在不作第二個心念了。

  疾病與人的關係是複雜但直接的,西醫將疾病機制研究得很透徹,運用化學藥治療並及時侵入排除危險;中醫注重人的體質與疾病性質,及人與疾病的關係,給予治養同時的處理。因為出發點與歷史背景的差異,造就中西醫這兩門「皆有優勢與缺點」的學科。過去一百年裡,西醫成了醫學主流,近代嘗試用西方科研方式,來研究中醫或中藥西用,不失為一種科學方法,但許多謬誤卻反而讓情況雪上加霜。而在治療上,屏除中醫的辯證去嫁接西醫的方式,更是讓事情打架。我想,我們須承認這是兩門不同角度的學科,但都須繼續發展與匯通,患者最希望的是了解中西醫各自能帶來什麼好處,或者生病時應該選擇誰、如何同時應用。

  本書我們歸納常見疾病,簡單說明中西醫的治療方式,並點出好處與難點,盼能成為讀者們中西醫治療指南工具書。期待未來中西醫的匯通更加順暢,從不批評到努力了解對方,共同創造病家之福。

中西醫結合,提供病人最大利益的醫療照護資訊
上海鼎瀚中醫門診部副院長 索承美醫師


  在看診過程中,經常看到患者面對中西醫的拉扯。有人求助西醫,無奈疾病反覆不癒,在無可奈何下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走進中醫師的診間,沒想到3個月不到,問題居然解決了,疾病不再復發!也有死忠的中醫控,拒絕一切西醫檢查與手段,死守中醫,結果錯過最佳治癒時間,病程拉長,承受多餘的煎熬與痛苦。

  實際上,中西醫並非只能對立,如能攜手合作,對患者無疑是福音。舉例來說,在治療不孕症中,西醫最常採用的對策是促排卵與人工受孕,但許多臨床經驗及研究證明,這並非是每個不孕患者的捷徑,成功率也才約30~40%。在我的臨床經驗中,中醫體質調理能對培育優質卵泡提供重要的幫助,間接提升成功率。

  這些年在醫療第一線打拼的經驗,總是讓我忍不住想著:無論身為中醫師或西醫師,如能屏除心中對彼此的定見或偏見,甚至對對方的領域能有多點認識與了解,或許醫者背上就能成長出更大的翅膀,在專業領域上飛得更持久,看得更遠、照顧更多的患者。我相信,以「病人」為中心的去思考,從中西醫中各取所長,融合中醫的整體與個性化辯證論治,西醫的效率與現代技術的發展,就能提供病人最大利益的醫療照護資訊。而此書正是我本著這樣的信念所完成,願能成為大家加添健康的小幫手。
 

內容連載

糖尿病
 
西醫 快速控制血糖、緩解急症
中醫 全身調養,預防併發症
就診科別 家醫科、新陳代謝科、中醫內科
 
糖尿病西醫怎麼說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體內有一種名叫「胰島素」的荷爾蒙,能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而當胰島素無法正常分泌或是難以發揮正常作用,使得血糖長期偏高降不下來,就會演變成糖尿病。
 
臨床上糖尿病主要分為4個類型:第一型糖尿病(先天)、第二型糖尿病(後天)、妊娠型糖尿病(懷孕)、其他型糖尿病(疾病引起)。體質遺傳、飲食過度、缺乏運動、肥胖、壓力等都是誘發因子。其中,95%的糖尿病屬於第二型糖尿病,即後天不當生活、飲食習慣所引起。
 
糖尿病初期並沒有明顯不適,很容易被忽略。隨著血糖持續升高好一陣子,各種自覺症狀才會慢慢出現,但因人而異。部分會出現「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少)的現象,而易疲勞、傷口不易癒合、泌尿道感染也是常見症狀。糖尿病可怕之處在於它會帶來全身性的血管、神經病變,造成諸如眼睛視網膜病變、腎衰竭、足部麻痺等疾病。此外,也會造成動脈硬化、腦中風、心肌梗塞、心絞痛等併發症。
 
糖尿病中醫怎麼說
 
傳統中醫並沒有「糖尿病」的稱呼,若根據糖尿病所表現出來的病症予以分類,最符合的範疇就是「消渴」或「消癉」。
 
中醫古籍《蘭室密藏》的「消渴門」中,對「消渴」的定義為:「血中伏火,津液不足,燥熱為病。」實際上,「消渴」望文生義指的就是消耗、消瘦與口渴,用較為白話的方式來解釋,中醫認為消渴就是體內缺水(津液),而缺水主要是因為五臟太過虛弱,使得體內發炎發熱產生熱氣,並耗損水分(津液)。
 
那麼,為什麼五臟會虛弱呢?中醫認為飲食過於肥膩、體質先天不良、情緒起伏過大、房室過度、外邪入侵,都是可能原因。尤其現代人口味重且吃得過於油膩,嗜鹹、嗜辣、嗜甜,加上生活作息勞累、玩樂過度,身體因而容易出現氣虛、陰虛、燥熱等狀況,若不加以調理,讓體內的火繼續燃燒,久而久之糖尿病就會找上門了。
 
中醫認為,糖尿病並非全然不可逆的疾病,只要把體內的火滅掉,讓身體維持足夠的津液量,並讓五臟六腑回歸正常的生理作用,血糖就有機會恢復正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6
    $251
  2. 新書
    78
    $296
  3. 新書
    85
    $323
  4. 新書
    9
    $342
  5.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