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堅巴評傳:十三世紀藏地大成就者

鄔堅巴評傳:十三世紀藏地大成就者
定價:670
NT $ 456 ~ 623
  • 作者:李惠玲
  • 出版社:三聯
  • 出版日期:2016-08-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620439120
  • ISBN13:9789620439124
  • 裝訂:平裝 / 43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十三世紀的亞洲,動盪不安、充滿紛亂憂患。蒙古騎兵的鐵蹄、中亞穆斯林軍隊的利刃,橫掃歐亞,大部分地區戰火頻仍。藏地雖有高原絕地的屏障保護,仍難獨善其身,可謂內憂外患。地方勢力之間、教派之間長期爭鬥,高原上本來已經嚴峻的生存條件還經常被地震饑荒等弄得更糟,人間難見淨土。

  本書的主人翁鄔堅巴正是生於這個時代。鄔堅巴,藏地稱「大成就者鄔堅巴」,是鄔堅巴•仁欽貝(U-gyan-pa Rin-chen-pe,1230-1309)的漢譯簡稱。鄔堅巴幼有宿慧,年少時已得多名大師傳授密法,成為當時藏地集「時輪金剛密法」三大派承傳的權威。鄔堅巴後來不但成為兼通顯密佛學與「時輪」密法的高僧,也是得道的瑜伽行者、大學者、譯師、名醫、煉丹師,以及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系統肇始的關鍵角色,是紛亂的十三世紀後藏地區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曾經歷千辛前往北印度求取最高密法,也到過上都朝見忽必烈。他堅毅不屈、文武兼備、行俠仗義、嫉惡如仇、特立獨行,極具代表性。

  本書藉由一位遊走於青藏高原及北印度的高僧大德的足跡,以及當時藏地與中原、蒙古、印度、穆斯林等的關係,分享其見聞感悟,讓讀者更深入了解這片高寒之地的人和事。

  (以下摘錄自作者自序)

  讀者閱讀此書時,不妨暫時拋開現代都市人的文明優越感和心理局限,打開心窗,多發揮想像力,讓自己穿越時光隧道走上七百年前的青藏高原,近距離旁觀鄔堅巴的一言一行,或嘗試代入他的角色,通過他的眼睛、思想、感覺、經歷和道歌,窺探其內心世界和理解其周邊各種人、地、事、物、情、景,從而拼合出一幅又一幅十三世紀藏地及其周邊地區的草圖。亦請讀者暫且放下一己的宗教背景,放下所謂理性和科學批判,以包容的心態看待傳記中很多看來不合理、匪夷所思的內容。要知道這些特異,甚至詭異情節所反映的不單是十三世紀,還正正是千百年來藏人的獨特精神世界與藏地的迥異文化。因為嚴酷的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歷來藏人對大自然心存恐懼,這種心理狀況在濃厚宗教氛圍的籠罩和雪山荒漠的包圍下,經過持續深化和蛻變而產生特異的精神狀態其實不難想像。讀鄔堅巴的生平,若能從這角度去理解,自會增加體悟。——李惠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惠玲


  祖籍廣東順德,香港土生土長,為華人世界中極少數的藏學學者之一。早年於香港大學修讀中國文史及美術考古史,從事中國文史藝術專業翻譯多年。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院西藏與喜馬拉雅學系,獲碩士及博士學位,專研十三世紀藏西歷史及傳記文學,並多次承受劇烈的高山反應,深入藏地考察。現時除繼續翻譯專業外,還以自由學者身份進行西藏文史研究,同時於本地大學的專業進修學院教授西藏語文及文化,並兼任香港多間博物館的特約研究員及編輯工作。已出版相關著作《細說西藏歷史文化》。
 
 

目錄

導言
序幕:十三世紀風雲多變幻
 
第一章  幼具宿慧傻小子
先祖與舊密淵源深厚
異象異行皆前生宿業
伯父啟蒙得承教密續
潛心向佛致堅拒成家

第二章  象牙塔中憨比丘
偶遇密宗大師郭倉巴
珀東埃受戒專研顯學
衛藏尋師苦學時輪法
再訪郭師欲往香巴拉

第三章  桀驁不群瑜伽士
轉而修密喜進步神速
夢示感應致洞悉天機
與師母關係矛盾微妙
雖成首徒卻遭受排斥
請辭未遂竟離魂自盡

第四章  堅毅不屈苦行者
無懼飢寒誓苦行遊方
神山聖湖旁著書冥想
北印深山暫避暑修行
古城遭白眼挺身駁斥
避猖獗盜賊摸黑上路
被蠻子俘虜險遭虐死

第五章  誓闖烏仗求密法
烏仗在望卻被當奸細
靠牧民掩護脫離險境
抵烏仗邊界記起前生
幻化之地覓金剛亥母
得最高密法成無漏身
烏仗河谷遊歷古聖跡

第六章  脫胎換骨返故園
以神通逃脫國王追殺
異行遍傳稱大成就者
瑪域君王甘俯首聽命
感應郭師圓寂淚潸然
雪山靜修穿梭靈異界
重逢日師母黯然往生
同門折服自薦掌師門

第七章  南下朝拜金剛座
屢顯神通立志利眾生
穿越尼婆羅隻身南下
金剛座得證菩提心寶
八部護法輔助退蠻兵
約束凶神供使喚效勞
踏浪渡江施法制猛虎

第八章  遊走後藏作利他
十二年前授記終應驗
駁斥誣陷者捍衛師門
聲譽漸隆信眾慕名至
獨門秘法傳授有緣人
西蒙古入侵佛教蒙難
佛母允錄三金剛唸修

第九章  離藏南下再遠遊
勸元帝勿用兵尼婆羅
率眾出行再訪金剛座
助修行者化解諸障難
驍勇矯健擊退噬人蛇
經尼婆羅仗義救災民
藏尼邊地獻頭去我執

第十章  江湖險惡難獨善
開罪權貴本營遭摧毀
前往薩迦拜見八思巴
預言親人反目永成仇
本欽專橫終招殺身禍
罹惡業本欽返魂乏術

第十一章  遊方前藏利眾生
噶瑪拔希珍重託承傳
聖城拉薩懲專橫長官
丹薩梯寺遭帕竹冷待
雅隆弘法棒打蒙古兵
訓斥噶當派傲慢門人
藏南邊地循循施教化
噶瑪巴示寂後會有期

第十二章  恩怨情仇難化解
四處樹敵乃成功吉兆
噶瑪巴轉世依止足下
被迫歸順西蒙古叛軍
秋後算賬據理申清白
積怨成仇鬩牆動干戈
 
第十三章  東行朝見忽必烈
元帝屢請仍拒絕覲見
憶觀音授記改變主意
吐蕃古寺取蓮師聖水
千里跋涉浩蕩往中原
元上都為忽必烈治病
遭薩迦欺壓憤然西返
五台山參拜文殊道場

第十四章  世俗羈絆全拋卻
瘋子言行本末說端詳
迎佛祖舍利終生供奉
元成宗賜供品請代勞
常駐後藏等閒不遠遊
異事何其多多不勝數

第十五章  退隱江湖司教化
傳道授業解惑之良師
七十高齡精壯如小子
頑敵殆盡原來損福壽
教化緣盡預告示寂時

第十六章  再臨人世續傳承
投生北地認得舊時人
種種測試驗靈童真偽
迎返布扎吉凶永成謎

附錄
一:西藏歷史分期一覽表
二:十三世紀藏曆「饒迥」紀年與公曆對照表
三:苯教與藏傳佛教主要教派簡介
四:鄔堅巴年譜
五:藏文文本根據
 

推薦序

香港歷史學家丁新豹博士傾情推薦
   
  好友李惠玲博士年前撰寫了《細說西藏歷史文化》一書,由三聯書店出版,是認識西藏歷史文化的入門書籍,廣受好評,洛陽紙貴。兩年後,她再接再厲,以其博士論文為基礎,寫成這本《鄔堅巴評傳:十三世紀藏地大成就者》,跟隨着一個遊走於青藏高原及北印度的高僧大德的足跡,分享其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所得,讓對西藏歷史文化有興趣的讀者更深入了解這片高寒之地的人和事。
   
  藏傳佛教的修行儀軌深奧難明,當中有不少藏語音譯的專有名詞,本書均作了詳細的解說,更附上多幅地圖(部分標有鄔堅巴所行路線)和大量珍貴照片(大部分為作者長途跋涉所拍攝),使讀者可坐遊鄔堅巴經歷之地。書後並提供附錄載有西藏歷史分期、苯教與藏傳佛教主要教派簡介和鄔堅巴的年譜,對於讀者認識西藏歷史文化,十分有用。
   
  李惠玲博士步入中年以後才潛心鑽研藏文及藏學,前後才約十年已有所成。翻閱她交給我的文稿後,我不得不驚嘆其決心之大、用力之勤、用心之專、鑽研之深,這種做學問的認真態度,令人五體投地。我們期望李惠玲博士繼續努力,撰寫更多有關西藏的書籍以飫廣大讀者。

序言

  好友李惠玲博士年前撰寫了《細說西藏歷史文化》一書,由三聯書店出版,是認識西藏歷史文化的入門書籍,廣受好評,洛陽紙貴。兩年後,她再接再厲,以其博士論文為基礎,寫成這本《鄔堅巴評傳:十三世紀藏地大成就者》,跟隨着一個遊走於青藏高原及北印度的高僧大德的足跡,分享其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所得,讓對西藏歷史文化有興趣的讀者更深入了解這片高寒之地的人和事。
   
  鄔堅巴是十三世紀藏地一代高僧,備受尊崇,其一生極富傳奇性。他的傳記有多個不同的藏文版本,珍藏於西藏的寺院,一般秘不示人。作者幾經艱辛,因着種種緣分,通過不同渠道才追尋到十一部不同的版本,然後焚膏繼晷地進行校勘、分析、翻譯,再作評述。為了搜集更多資料、深入了解鄔堅巴當年遊歷之地的情況,作者抵受高山症引發的強烈不適和折磨,多次隻身出入藏地,足跡遍及尼泊爾、不丹、拉達克、北印度等地,甚至深入不毛,親身體驗感受鄔堅巴沿途所見,藉以窺探他的內心世界;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指出:「鑽進了他的內心世界。」鄔堅巴的今世若有知,當會引為知己,並感激不盡。
   
  我們一般理解的傳記,是記述某人的一生行事,但在藏文學中,傳記還包括記述人物修法的過程及成就。鄔堅巴傳記正屬此類。鄔堅巴既是兼通顯密佛學與「時輪」密法的高僧,也是得道的瑜伽行者、大學者、譯師、名醫、煉丹師,所以他的傳記也縷述了其求最高密法的經過和遭遇的磨難,大概對於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領悟。對於我這類門外漢,會覺得鄔堅巴的一生充滿傳奇,欣賞他堅毅不屈、特立獨行,不依附權貴的性格;但對於藏傳佛教有深入研究或從事修煉的人而言,可能會從其「證道」經驗中有所領悟。藏傳佛教的修行儀軌深奧難明,當中有不少藏語音譯的專有名詞,本書均作了詳細的解說,更附上多幅地圖(部分標有鄔堅巴所行路線)和大量珍貴照片(大部分為作者長途跋涉所拍攝),使讀者可坐遊鄔堅巴經歷之地。書後並提供附錄載有西藏歷史分期、苯教與藏傳佛教主要教派簡介和鄔堅巴的年譜,對於讀者認識西藏歷史文化,十分有用。
   
  李惠玲博士步入中年以後才潛心鑽研藏文及藏學,前後才約十年已有所成。翻閱她交給我的文稿後,我不得不驚嘆其決心之大、用力之勤、用心之專、鑽研之深,這種做學問的認真態度,令人五體投地。我們期望李惠玲博士繼續努力,撰寫更多有關西藏的書籍以飫廣大讀者。
 
丁新豹
 
自序
   
  2014年春由三聯書店出版的《細說西藏歷史文化》是筆者以西藏為題材撰寫的第一部書。《鄔堅巴評傳:十三世紀藏地大成就者》是第二部。
   
  2006年放下從事多年的文物藝術翻譯工作,自資從香港到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院修讀西藏與喜馬拉雅研究的碩士和博士課程,別人總以為筆者是藏傳佛教徒或對藏傳佛教興趣濃厚,其實兩者都不是。若硬要解釋,只可以說,是緣。期間境遇,頗有顛簸,唯有當作人生激勵,磨練心智。
   
  2008年初夏,導師Dr. Charles Ramble將一本不厚不薄的紅皮藏文書遞給筆者,說是十三世紀藏地高僧鄔堅巴的傳記,提議筆者研究其生平,為博士論文作準備。鄔堅巴的自傳和著述深藏於寺院,被奉為聖物,不得窺探。弟子為他寫的傳記,只有這一部1997年於拉薩以現代排版輯印的書,但印行極少,旋即絕版。埋首一年,勉力把整部書初步「讀通」了一個大概,做了密密麻麻的中英文筆記,搜集了大疊的參考資料,並依鄔堅巴的遊歷路線繪畫了藏西以至北印的一米長地圖。下一步是親自到拉薩去「取經」——追查此書的法本原稿和尋覓更多有關的藏文第一手資料。經多方訪查,才知法本的主人拉薩大學藏醫學院的前院長,亦是一位活佛,已經圓寂,藏書分送多處,繼續追查仍不得要領。幸得拉薩大學熱心的藏族學者西熱桑布老師襄助,取得多部鄔堅巴傳記的珍貴影印本數碼檔。與此同時,筆者導師亦於美國向國際藏學界泰斗Gene Smith(2011年辭世)找來另外三個版本。合共十一部篇幅與內容不盡相同的傳記,成為筆者博士論文的文本根據。看着這大批藏文資料,筆者既喜且憂,因為知道好戲還在後頭。
   
  鄔堅巴的傳記從未譯成藏文以外的文字,即使是藏文版,在藏地基本也不流通。研究過程中,光是辨認大量十四世紀初的手稿文字,然後輸入成藏文文字檔,已令筆者廢寢忘食。繼而逐字逐句仔細解讀推敲,理出脈絡,過程困難實難以形容。首先是傳紀中的文法和用語有很多不規範處,摻雜了不少當時後藏的土語和遍查辭典也找不到的修法術語。還有很多抄寫不慎導致的錯字別字、不統一的人名地名寫法、不確定的年序、交代不清的時地等等。加上事實與傳說每相混淆,鄔堅巴所「遇」所「聽」所「見」,是現實?是夢幻?是感應?交錯難分。藏族老師們也被難倒,只嘆息說:「不容易理解啊!」終於奮力過了這關,還要將相近的版本逐字逐句對比,為建立版本之間的關係找出理據。至於日以繼夜挑燈伏案,對鄔堅巴生平鉅細事跡的重點評述、分析和論證所花的精力,就不贅言了。
   
  期間,筆者多次隻身出入西藏、尼泊爾、不丹、印北拉達克等地實地考察和搜集資料。雖然筋疲力倦,可幸從未感到氣餒,一籌莫展之際總得有心人及時伸出援手,拉上一把,指點迷津,實在萬分感恩。研究過程中,筆者得以緊隨鄔堅巴遊走於十三世紀的青藏高原和北印,並鑽進了他的內心世界,與他結下不解之緣。這部鄔堅巴評傳脫胎自本人博士研究,卻非博士論文之中譯本,因為論文中的純學術部分肯定會使普羅讀者吃不消,就此筆者已經剔除。然而,評傳中論述其生平事跡則比論文更加詳盡,但不故作艱深,為的是讓廣大的讀者對鄔堅巴和他所屬的時代有更全面和透徹的認識。
   
  首先感謝三聯書店邀約撰寫這部評傳,以及出版部同仁的專業配合與支援。研究過程中,從英國到北京、西藏、尼泊爾、印度以至香港,筆者曾多方面受惠於無數機構和個別人士,包括啟蒙筆者研究藏學的師長,還有同儕、學者、宗教人士、專業人士,以至一般民眾,實在感激不盡,本應逐一具名鳴謝,又深怕掛一漏萬,只好在此向所有尊敬的機構及個人致以最誠懇深切的謝意。此外,非常感謝丁新豹教授百忙之中撥冗再次賜序,以及給此書慷慨提供部分圖片的各位人士。筆者並無宗教信仰,也無任何特定的政治和宗教立場,撰寫此書純粹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研究,以及抱着對藏地那份難以言喻之感情,研究和撰寫過程中儘量保持客觀中肯。僅願此書除了讓大家認識到鄔堅巴的生平事跡和十三世紀藏地的歷史文化點滴,還有助研究和保存古老的藏族文學,為保存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盡半分微力。
   
  拋磚引玉,敬希方家指正。
 
李惠玲
2015年春書於香港
 

內容連載

第四章  堅毅不屈苦行者
 
無懼飢寒誓苦行遊方
(1253年,水牛年,二十三歲)
 
前往塔若措湖之心願未遂,鄔師再向法主請准。法主:「常言道,縱使大英雄也會碰到難關,〔但放心,〕即使你遊方他鄉,也會遇上善緣。昨夜我夢見二人以小棒擷取對岸樹上之果實,一人淹死,另一人得到很多成熟果子。孩子,你會有所成,去一趟罷!釋迦牟尼於尼連禪河畔苦修六年淨化胎氣,待三十五年其化身始得成熟,期間並未造福眾生。」
   
法主對鄔師說:「且看人們受慾念之箭貫穿,受苦楚磨折而不得解脫。要棄慾念如草芥,於曠野中作苦行,法性相投者互敬互重,但心智如惡狗的連吠也懶得花工夫。到處都有兇惡地祇,你可施展威力除魔障。」
   
其後,與辛波東巴和巴恰結伴啟程前往塔若措湖之島嶼前,向法主辭行。法主賜各種吃食,但三人只求一株青麥穗,餘者不受。法主:「光吃這點東西如何使得?日子難過啊!」之後三人去了羌卡荒原之塔若措小島,每人除了五藏升乾糧外,沒帶上其他糧食,路上「飲水吃石」(有啥吃啥)作苦行,有時煮水窪裏的浮萍來吃,有時吃野獸吃剩之魚骨。鄔師留着一點青稞,節慶時煮熟與兩同伴作「會供」。一日,三人豎起棍子,蓋上帽,作會供,然後相約好分頭採集食物後帶回來。三人到不同之山谷採食,鄔師採得滿袋蕨麻和一些魚肉,辛波東巴採得滿兩巴掌的蕨麻,巴恰則毫無收穫。之後,巴恰不再跟他們一起去羌卡,而去了查地之牧戶中。
 
郭倉巴終於讓步了。他焉會不知鄔堅巴之痛苦,但他疼惜他的聰慧,了解他的倔強,終於決定縱使自己損壽也讓他到外頭闖一趟,日後自有造化。臨別依依,流露出不捨之情,語重深長,一再囑咐他不要急於利眾,又叮嚀他遇到災彰如何化解,知道他不肯接受糧食時又擔心他日子難過。郭倉巴大概也知道此刻一別,師徒倆再會無期。
   
「羌」(chang),藏語原意是「北」,一般指藏北的「羌塘」草原,但傳記中的「羌」或「羌卡」(Chang-ka)是指羌塘草原向南伸延至日喀則地區西部的一片區域,約相當於今日仲巴縣的南部,與尼泊爾西北接壤。此地其實並非完全荒蕪,是北面的高原牧民和南面尼泊爾以至恆河流域的貿易通道之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8
    $456
  2. 新書
    79
    $529
  3. 新書
    85
    $570
  4. 新書
    9
    $603
  5. 新書
    93
    $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