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與賞析
天馬行空的想像會帶來自由的釋放 謝靜雯(兒童文字工作者)
童書插畫家大衛‧貝羅(David Barrow)二○一五年剛完成劍橋藝術學校的兒童插畫碩士學位,畢業時因為成績優異而榮獲該校內年度最具潛力童書插畫家獎的肯定。《你有沒有看到大象?》即是他的第一本創作繪本。
英文有個慣用語叫「房間裡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你有沒有看到大象?》的靈感就是從這裡來的。大家可以想像,大象的體積那麼龐大,如果出現在房裡再怎樣都不可能漏看。「房間裡的大象」就是一種隱喻,指的是眾所皆知的問題或麻煩,但是大家為了求個輕鬆,刻意佯裝不知情,不主動提起或戳破,免得惹事上身。不過,作者在這則故事裡無意藉由這個隱喻提出教誨,他只是幻想倘若某天真的有隻大象出現在房裡,卻沒人拿出來講,應該會很有意思。
大衛‧貝羅在訪談裡提到,他原本有各種不同的構想,比方說笨手笨腳的大象間諜,或是闖空門的貓咪(或大象),不過,他湊巧在素描本的角落裡隨手畫出了大象跟小男孩的一小段對話,接著從這個滑稽又簡單的概念,衍生出一系列傻氣有趣的場面。作者聯想起自己姪女玩躲迷藏時,那種笨拙到荒唐的模樣,小朋友玩起來都這樣了,那大象又能有多厲害?他就這麼創作出小男孩跟大象玩躲迷藏的故事。
這個故事有趣的地方在於,大象是體型最大的陸上哺乳動物,這麼笨重卻在飯廳、臥房、客廳、小工具棚、住家附近的林子裡狀似身手靈巧地跟小男孩玩躲迷藏。大象在遊戲開場前胸有成竹,說自己厲害得很,警告小男孩要有心理準備。但實際上玩起遊戲來,雖然大象想盡各種辦法喬裝卻總是漏餡,比方說用廚房窗帘遮住了大半身體卻露出長鼻;躲在臥房床罩底下卻露出象腳;在客廳假裝成電視櫃,把客廳的液晶電視卡在前腳跟膝蓋之間,但整個象身都一目了然;在玄關拿巨大的燈罩套住象頭;全身鑽進院子工具棚裡,把棚子撐離地面,露出了象鼻跟象腳;躲在林子裡細細的樺樹後方,幾乎什麼遮不住。這種落差所造成的喜感,不僅小朋友讀了會入迷,連大人看了都會被逗得發笑。
妙的是,大象這些破綻處處的躲藏法,小男孩卻是找破頭也找不到,自然醞釀出一種誇張幽默的氣氛。除了大象異想天開的躲藏法,小朋友讀這本書的樂趣也在於這樣的反差:小朋友每翻開一頁,肯定能夠一眼看出大象在哪裡,但書中的小男孩卻每每苦尋不著,最後不得不放棄。後來,烏龜來打聽他們在玩什麼,並且主動提議要玩抓鬼遊戲。烏龜可是以動作緩慢出名的,卻想玩講求快、狠、準的抓鬼遊戲,還拍胸脯保證說自己很厲害,要小男孩有心理準備。烏龜綁上寫著英文字Zoom(意思就是「動作飛快」)的跑步頭帶,四腳套上護踝束帶,龜殼上還氣勢磅礡的畫了大大的閃電標誌。大象跟烏龜都做了大家一般認為他們做不到的事,雖然故事內容純屬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但或許能給小朋友帶來一點小小啟發,就是不要輕易受到自己想法或別人想法的束縛,不要急著替自己的能耐劃下界限。突破常理的思考與嘗試,會帶來一種自由的釋放。
本書的構圖與上色方式,營造出溫馨可愛的氛圍,在室內多以燈光照明來提供間接光線;到了室外,則以黃橙色的樹影與大地色系來呈現黃昏或秋季的感覺。活潑的筆觸給人強烈的手作感。作者在訪談裡提到,他往往以鉛筆素描作為起步,然後使用多種媒材(水彩、油粉彩、單刷版畫、墨水潑濺等)來自由揮灑。他會把繪製的影像先分解成眾多個別的形狀,然後在電腦上進行數位拼貼。
本書乍看之下狀似寧靜的畫面,讀者一頁頁翻過去的時候,就能清楚感受到書中角色的動態,無論是大象走出房間,小男孩彎身查看床下,還有跟小男孩形影不離的小狗抓癢、掘地、伏身吠叫等種種可愛的動作。大衛‧貝羅很有說故事的天分,懂得抓準時機製造喜劇效果,這兩點都能在這本溫暖美好的童書裡鮮明感受到,相信無論大朋友或小朋友都會讀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