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五年的深耕與爬梳,金鼎獎得主吳鈞堯交出三卷金門史詩長篇!
從人寫到神,藉由故鄉風土進行人與神、生與死的漫長追索──
吳鈞堯金門系列套書,限量發行!
從人寫到神,藉由故鄉風土進行人與神、生與死的漫長追索──
吳鈞堯金門系列套書,限量發行!
金門系列之一《火殤世紀》
與台灣島的分離,向西遙望即可窺見大陸對岸燈火的金門,那是住在台灣的人們無法想像的距離。再加上多年軍管政策與炮火灰燼的籠罩,金門,總予人們一種神秘、荒涼、戰亂、滄桑的感覺。但那終究不過是眾人眼中迷霧下的金門,而非真實、非金門人心中眷戀倚靠的土地。
出生於金門的吳鈞堯,因此以三十篇小說,用那鏗鏘有力、簡短明快的萬言文字,為讀者撥開這層層迷霧。全書故事以編年體方式順序進行,從辛亥革命後民國成立,至日軍佔領,到國民政府退守台灣,以金門島嶼為前線與共軍對峙,巨細靡遺、未遺漏任何一個金門人用腳步踩過、用生命去體驗的日子。
在這些故事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有那些作者重新詮釋過的歷史人物,作者用了更大的篇幅筆力去關注的,是那些平凡地生存在大時代的小人物們,他們眼中、心中、生活中的金門,才是最值得讀者們去認識、去體會的。
本書更搭配多幅老照片,希望帶領讀者們的思緒走上時光步道,回到那個時代、那個地方的氛圍,更加融入並認識金門這塊土地的歷史、風俗,以及所有關於她的一切一切……
本書榮獲2011年台北國際書展小說類十大好書、第三十五屆新聞局圖書類文學創作金鼎獎。
金門系列之二《遺神》
作家的書寫往往逃不開故土的滋養,對吳鈞堯來說,這既是鄉土情懷的釋放,也是宣講金門故鄉的勇氣與抱負。在《遺神》這樣難寫的題材,吳鈞堯反而肆意揮灑,呈現大量獨創的想像性情節。吳鈞堯很有創意地站在了神的角度,神靈會撒嬌,會調皮,會沮喪,會猶疑,會感恩。時至今日,我們不再願意相信什麼,但至少請記得,眾神都在告訴我們,人生不要只經營自己。─陳美者,福建省文藝理論研究室
這是個追索的故事。一問何為神?再問何為人?在《遺神》中,神與人是互相對應、拉扯的兩股力。神雖為神,卻無法主宰命運。神或人,都籠罩在更巨大的力量中。吳鈞堯在書寫神與人的二重關係時,也記載了金門移民擺盪的歷史。─黃淑真,東海大學研究生
金門系列之三《孿生》
世間情,常見孿生。光與暗、科學與神話,
乃至於生、死,看似道不同,卻屬生命的合謀、圓滿的依皈。
《孿生》以吳建軍三兄弟為主角,展開遠古與當代的對話。
大哥吳可端於南洋大山冒險尋寶,不意踏進《山海經》神話世界,遇見遠古巨人刑天、應龍與窮奇等神獸;二哥吳可莊帶著親情的訊息,要帶回大哥,卻流落異地,與神獸蜀鹿結伴而行,目睹炎黃大戰,辯證正邪、文明與野蠻的定義;吳建軍二十一世紀金門人,年少移居台灣,以文學治癒口吃,親炙台灣總統等政要。三兄弟隔著山、海以及時空,如何尋找接連人與神的天梯,陳述各自的故事?
三段獨立的人生,透過血親之線,織連門裡與門外。《孿生》陳述生跟死、光與暗,超越悲與歡、善和不善,成就虛幻又寫實的書寫新紀元。構思與關懷都是景觀,並承繼吳鈞堯《火殤世紀》、《遺神》,而為人、神與神話。它移動的時間不是為了結終,而是為了再開始……
吳鈞堯:「我很難解釋,那被逃離、被背棄的一切,怎麼來到我跟前?寫完《火殤世紀》,我接著寫《遺神》,每一篇都耗費心血,我以為一生的寫作,將在《遺神》告終。就在這時,大哥、二哥,來找我了。他們提醒我,故事還沒結束。他們說,生命不是斷然的二分,他們雖然走得很遠很遠,始終很努力地,拉近兩種存在的距離。為了這個目的,大哥吳可端、二哥吳可莊,開始了他們驚心動魄的歷險,得忍受孤單,與野獸拚搏。我也沒閒著。搭了橋、又搭了橋。凡人,經常沒有可說的歷史,連肉身都沒有的凡人,還能說些什麼?大哥與二哥不同意,一起說服我。我站立的肉身,便成為他們的橋。」
封面為國寶級藝術家李錫奇繪畫作品《門》;內頁插畫收錄其2002年複合材質作品及漆作組合聯作的《浮生十帖》。以錯位、變置、再組合的手法,將抽象符號再拆解,與《孿生》中現實與魔幻的交叉重疊相互呼應,其多變性與想像力的能量賦予小說更多解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