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質也」。那「理」之外,相對的另一端,境界上引人入勝,「畫趣」的發揮是「得筆墨之法者,山川之飾也。」
「飾此山川」就是夏先生「執黑守白」的筆墨,一方面,再現理性寫實的形象,作品裏,看到雲物、丘壑、既不背理,使人可登可涉,可止可安。另一方面,天光雲影,氣象暉陰,所形塑的山川之質,這一番天地,呈現在畫面上,倏忽隱現,浩浩蕩蕩,無際無涯,變幻之間,「畫境」形成了一份渺乎其不可窮的光之「幻境」,這份「幻境」畫趣的發揮,就引領觀賞者步入超現實的夢境。用文言文來說,「丰神秀逸,韻致清婉,此士大夫趣味也。」
節錄自:王耀庭「林巒在望山光遐思」夏一夫先生近作山水長卷冊頁展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夏一夫
1927年生於山東省棲霞縣寨裡鄉小姜格村。父親為他取名夏鴻錫,上煙台小學後老師取名為「洪璽」、字「玉符」,約自1980年中葉以後在其恩師鄭月波的主張下,創作上改用「夏一夫」這個名字至今。1938年夏一夫自煙台養正國小畢業後保送煙台一中,半學期後轉至煙台師範學校就讀,1947年曾考上杭州藝專,卻因學潮及時代的動盪不安而放棄就讀,1948年曾於青島台東六路小學任美勞代課教師,1949年1月隨國民黨軍隊撤退到台灣。早年為了生計先後任設計師行業,成立室內設計個人工作室等,1978年(52歲)退休後全心全力投入繪畫創作至今,並於1988年以水墨創作獲得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墨與彩的時代性─現代水墨畫展」創新獎與入選。
夏一夫
1927年生於山東省棲霞縣寨裡鄉小姜格村。父親為他取名夏鴻錫,上煙台小學後老師取名為「洪璽」、字「玉符」,約自1980年中葉以後在其恩師鄭月波的主張下,創作上改用「夏一夫」這個名字至今。1938年夏一夫自煙台養正國小畢業後保送煙台一中,半學期後轉至煙台師範學校就讀,1947年曾考上杭州藝專,卻因學潮及時代的動盪不安而放棄就讀,1948年曾於青島台東六路小學任美勞代課教師,1949年1月隨國民黨軍隊撤退到台灣。早年為了生計先後任設計師行業,成立室內設計個人工作室等,1978年(52歲)退休後全心全力投入繪畫創作至今,並於1988年以水墨創作獲得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墨與彩的時代性─現代水墨畫展」創新獎與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