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畫回老嘉義,共寫新嘉義!
曾有人說:「繁華榮景是城市的軀殼;而歷史是城市的靈魂,亦是住民共同記憶所在。」嘉義巿建城三百多年,已堆疊出深厚的歷史紋理,而文學閱讀將做為一個媒介,把城巿歷史與巿民的記憶連結,薪傳嘉義榮光,所以駐市作家計畫是嘉義市年度城巿閱讀的重頭大戲,至今已連辦三年,開創全台首例。我們藉著邀請知名作家來嘉義作客,不僅展現南方小城熱情好客的性格,更透過作家的生動文筆,讓更多人認識嘉義之美與深厚的人文底蘊。
嘉義市第三屆駐市作家邀請魚夫來展現嘉義風情,魚夫的漫畫以詼諧幽默的畫筆針貶時政「畫中有話」,引人共鳴!而嘉義市是魚夫口中童年寒暑假流連忘返的所在,那時的嘉義是檜木之城、是充滿特色古建築商業活絡的美麗大城,魚夫眼中嘉義「滿城全故事」,他感慨許多老建築已不復存在,他認為,「把嘉義畫回來,才有共同故事!」
魚夫開始著手用畫筆「找回」當時老嘉義,日治時期宛若歐式博物館的東市場、電影KANO沒拍出來的衛生公館,以及紅磚白飾帶的嘉義郡役所等,均在書上活了回來,娓娓述說每一棟看似平凡建築物背後所承載的人文歷史縱深。魚夫認真研讀文獻史料、田調口訪,無論建物比例、色澤,到周遭景物布局等皆煞費苦心,他不僅用畫找回了老嘉義,也喚回市民的共同回憶。
除了老建築,魚夫也發現嘉義獨特的美食文化,豆花加豆奶、涼麵配美乃滋,很容易辨識這就是嘉義人的口味。嘉義獨創的城市記憶,凝聚了民眾對土地的認同感。嘉義有太多平民美食令人驚豔,尤其是他每次走訪嘉義之際,就擅用現今最夯的網路直播、臉書與LINE,即時分享了新嘉義的美好,短時間就引起六萬以上網友持續關注與大量討論。這種新與舊、畫與書寫、影像與網路的紀錄,讓人印象深刻,成功行銷嘉義,道出這座適合漫遊與享用美食的好所在。
最後感謝魚夫此番「回嘉」接下駐市作家一職,並與市民、學生敘敘舊,聊聊老嘉義,這些創作集結成冊,成為一本結合文字、插畫、影像的城市文學書,讓美麗嘉義記憶重現。
嘉義市市長涂醒哲
序
同根不同果
對一個地方,因為有記憶,或者更簡單的說,因為有愛在其中,這樣的相熟,會使得我們認出了當中微細的不同。
比如,一對穿同樣衣服的雙胞胎,我們經常分不出誰是誰,但是,那個做母親的,一定分得出來。因為,她和他(她)們長時間的相處,有著深切的情感記憶。
嘉義市之於我,便是一個有記憶的地方,我在嘉義市做為駐市作家,半年內有不少時間在嘉義市裡穿街走巷、尋訪美食,認識了與我以往生活不同的人。相當時間後,我得以分辨出嘉義市與台灣其他地方,微細的不同。
非常高興,這樣的駐市作家傳統,在嘉義市繼續。今年換到了魚夫,以美食來做為探索嘉義市的索引。
我們兩人因此有了交集。去年,我書寫嘉義市時,也是以美食出發,更希冀尋找到一些新的人文關懷,比如對於嘉義市的植物園、蔣公嘉義行館的廚師等等。這些較大篇幅的文章,集結在報紙的副刊發表,有了不差的反應。
魚夫和我一樣,著眼於美食,但由於我們兩人的切入觀點不一樣,找尋到的便有所不同。可以說不同的人在同一個範疇裡面發揮,有助於找到更多的、多元性的結果,幫助大家對於嘉義市的美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這實在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經驗,因為每個人的人際關係、人脈、接觸點的不同,在同一個都市裡,看到了、尋訪到了不同的美食,不僅讓觀光客有更多的選擇,對在地的人也會是眼睛一亮的新發現。
除此之外,魚夫還將他拿手的繪畫功力,拿來畫嘉義市。這我要約略的居功一下。魚夫當年開始畫台南的時候,我算是慧眼識英雄,最先加以大大的肯定的人之一。我相信對他繼續做這方面的嘗試,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此番畫嘉義市的方式,包含的許多已經存在,或者曾經存在但在時間的洪流裡消失的建築、美景。這一些含帶想像的表現,雖然有現實層面的資料,經由魚夫的再次創造,也展現了另類風情。
魚夫和我是多年好友,我們有緣前後期的在嘉義市當駐市作家。因為相互之間的熟悉,我更看到了駐市作家這個美好的傳承,以其累積起來的成效,不會是獨一的個別作家能夠包山包海達成的。
我希望這個美好的傳統能夠繼續下去,讓嘉義市留下更多的記憶。像我一開始說的,從這些記憶當中,我們記得住嘉義市的微妙差異,辨認出他的獨特性,而能夠清楚分辨出他與台灣諸多其他都市的不同。
而這當中,產生了愛。
名作家李昂
序
這是一本記錄嘉義的多媒體書
母親大人雖是雲林人,但小時候每逢寒暑假,她要回娘家就會帶著我到嘉義親戚家居住。當時雲嘉地區的第一大城就是嘉義,母親的兄弟姊妹都來大城裡發展。我們住在中山路五百號,靠近火車站。
兒時的桃城大多是木造房子,早晨起來都得躡腳行走,因為地板會嘎嘎作響;出了門就是好大一座車站,來到噴水池附近,許多現在知道是日本人留下的和、洋風建築,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如果能夠回到過去的時光,就會看見我彷彿在美不勝收的小城裡流連忘返。
年過半百後重返嘉義,幸獲涂醒哲市長及天下文化的規畫裡邀請擔任駐市作家,在誠惶誠恐中,努力想找回兒時的嘉義記憶,也獲得許多在地文化人的熱誠協助。我想找的是傳統美食的滋味和城市光榮的歷史,於是開始拿著手機到處攝影記錄、遍搜老照片和論文典籍,一筆一劃的將食物和建築用心畫出來。過程中,運用我所建構的網路平台召喚市民的記憶,網友也在創作過程裡給了我許多啟示,這才完成這一部小書。
其實嘉義滿城全故事,只需要拂去塵埃,用心對待,就會重現她美麗的風華來。我在這本書裡,先將嘉義的飲食文化特色整理出來,也將重要的建築畫了回來,大部分的綠豆嘉義人看了都有一種Déjà vu似曾相識的反應。感謝有這個機會讓我拼出兒時記憶中的嘉義之美和大家分享,不過這只是一個開端,後續還有落落長的故事要說。
為了讓讀者更容易了解嘉義,我也製作了兩集廣播,製成QRCode,用手機掃描後就可以當收音機來聽。一集講的是本書所介紹的嘉義飲食文化,另一集則為書中所繪的嘉義歷史建築總解說。
本書並非只是紙本印刷而已,透過QR Code的製作,每篇文章都附有影片條碼,這其實是一本虛實合作記錄嘉義的多媒體書。
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