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一起進入大翅鯨小藍的奇幻冒險之旅
連續假期的午後,我坐在書桌前翻閱《跟隨爸爸的歌聲》,看著這本充滿絢麗色彩、描述一對鯨魚親子間對話的繪本,我不禁翻箱倒櫃,找出多年前朋友們合送的生日禮物-《大翅鯨歌聲》CD來播放!聆聽著深沉低鳴的歌聲,欣賞著繪本裡面奇異、溫暖的圖像,想像幼鯨小藍如何開始人生中第一次的覓食洄游,自己的思緒也隨之起伏。
繪本的主角就是大翅鯨!他們是一種大型的鬚鯨類,年年進行生殖與覓食的洄游,因為具有奇幻歌聲及矯健身手而廣為人知。跟大部分的鯨豚類一樣,大翅鯨也是社群性極高的動物,舉凡他們的親代照顧幼鯨、合作覓食、遠距溝通等行為,都是科學研究者最感興趣的課題。《跟隨爸爸的歌聲》描繪了初生幼鯨即將展開初次的覓食洄游,在好奇及不安情緒交替下,體驗了海洋生態系與生物種類的精彩多樣,也點出了“聲音”的傳遞與溝通,對這種需要長距旅行的社群性動物是何等的重要!!藉由海水優越的傳聲特性,鬚鯨類大多以低頻率的鳴聲進行遠距離的訊息傳遞,書中的主人翁小藍有著典型幼鯨的好奇、活潑、愛探索的個性,雖然因一時好玩幾乎迷了路,但藉著靜下來聆聽遠方傳來爸爸的聲音,循著聲音回到家族身邊,開心的一起躍身擊浪。雖然繪本中所描述的小藍與父親,並非典型的鯨豚親代照顧模式(通常是母親擔當哺乳與照顧新生兒的重任),但誠如書名所述,“跟隨聲音",確是大翅鯨傳訊、溝通與生存的非常重要的依據。
希望藉由這本書,讓大朋友伴著小小朋友們,一起進入大翅鯨小藍的奇幻冒險之旅。
中華鯨豚協會 理事長
推薦序二
使孩子與爸爸更親近
這是一個大翅鯨爸爸用歌聲引領孩子展開遷徙的故事。
但是一翻開書,對動物知識稍有涉獵的父母或許會跟我一樣,「鯨魚寶寶是跟著媽媽遷徙的。怎麼會寫爸爸呢?」而且,大翅鯨通常只在繁殖季唱歌,情歌綿綿唱給母鯨聽,一過繁殖季,開始遷徙後就「封麥」不唱了,「書裡的鯨魚老爸怎可能唱著歌,帶孩子游過大半個海洋?」
長年撰寫科普作品、講究知識正確的「職業病」,讓我反射性的就對這個故事的開場起了「疙瘩」。 但是,如果順著故事繼續看,溫暖的色調、繽紛的水色、極富渲染力的光影變化、父親的溫柔情感、親子間的溫馨依偎…都會讓人漸漸的、漸漸的,由衷喜歡上這本溫暖又溫馨的童書。
身為一個媽媽與講師,我幾乎能確定,對於三到五歲的孩子來說,這是一本非常適合父母讀給孩子聽的書;尤其是父親們。試想,一個爸爸攬著孩子,一句句唸著鯨魚父子間遙相呼喚的場景,一定能引起共鳴,使孩子與爸爸更親近。雖然書中有些部份並不符合動物世界的真實情況;但是回頭再想,「正確與否」、「可不可能」對三到五歲的孩子,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胡妙芬(兒童科普作家)
譯者的話
暖心的繪本開啟我們對鯨魚的認識、敬重與疼惜。
《跟隨爸爸的歌聲》這本繪本可說是作者吉安娜.馬利諾2012年出版的《Meet Me at the Moon》之姊妹作。《Meet Me at the
Moon》描述大象媽媽必須離開小象一段時間,小象感到十分不安,一再向媽媽確認:「如果我聽不見妳的聲音怎麼辦?」、「我怎麼知道妳還愛著我?」、「妳離開之後,怎麼再找到我?」,媽媽一一溫暖懇切的回應小象的問題,安定小象的焦慮。
同樣的,《跟隨爸爸的歌聲》則敘述一對鯨魚父子準備出發前往遠處的夏季聚食場,這趟長途旅程讓小鯨魚充滿擔憂。他不斷向爸爸詢問:「是出發的時候了嗎?」、「我們將到很遠的地方嗎?」、「我們怎麼知道哪一條路是我們該走的呢?」面對小鯨魚焦慮的提問,沉穩的鯨魚爸爸給他安心的解答與有力的依靠。
途中,小鯨魚想望著下方那奇異迷人的海底世界,好奇的跟隨黑暗中那閃爍的亮光潛入更深更深的水域。然海底的幽暗寒冷讓小鯨魚產生畏懼,他開始急切的呼喚、尋找爸爸,但小鯨魚微小的聲音消逝在黑暗中,傳不到爸爸的耳裡。這時他想起爸爸之前對他說的話:「如果你細細聆聽,你將永遠都會聽到我的歌聲。」於是,小鯨魚靜下心來,凝神傾聽,並循著爸爸歌聲的路徑,從海底深處向上游,與爸爸相會後,一同唱著歌穿越夜晚寧靜迷人的海洋。
這本書傳達了美好動人的親子關係,溫暖的文字搭配華美的插畫,適合睡前緩緩的朗讀給孩子聽,與孩子一同體會故事中鯨魚父子的情感交流和大自然的奧妙神秘。更可藉此機會和孩子說說鯨魚的習性與生態,讓孩子知道鯨豚利用聲波來聯絡同伴和找尋食物,高分貝的噪音會使鯨豚恐慌、痛苦,甚至失去方向感並喪失聽力,嚴重的話,更可能導致鯨豚的死亡。
為了維繫許許多多珍貴的海洋生命,人類當深刻檢討自身製造的噪音污染,如各種潛水艇、漁船所發出的聲納信號,是如何危害著其他物種的生存,努力拯救這些無辜的海洋生物。人只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其中一小部分,生命與生命之間是相互牽連、環環相扣的,不可能有其他生物過得不好,唯獨人永久昌隆的道理。好好對待他種生物,就等同於好好對待人類自己。
且讓這本暖心的繪本開啟我們對鯨魚的認識、敬重與疼惜。
李貞慧(部落客水瓶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