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以葡萄酒超越那條「境界之線」。
不知道你是否看過已故伊丹十三導演的作品『蒲公英(たんぽぽ)』?先不管電影的故事在說甚麼,裡面有一幕是這樣的。
場景在一家法式料理店,兩間公司的人馬正圍著餐桌準備進行協商餐會,卻所有人都捧著菜單,遲遲無法決定菜色;並不是無法下定決心要吃甚麼,而是看不懂以(應該是)法文寫成的餐點名稱。
最後,餐會主辦方的某人點了「麥年醬比目魚」、「法式清湯」與「啤酒」,於是受招待那一方的每個人也都點了一樣的餐點。當服務生問道:「請問搭配甚麼飲料?」時,都千篇一律回答:「這樣的話、我也來杯啤酒吧......」
然而,一個坐在下座、看來像是菜鳥的年輕人不知為何卻與眾人不同。儘管是工作上的招待餐會,卻相當樂在其中似的瀏覽著菜單,並且出聲詢問:「這道法式肉丸子,我記得是法國一家『Taillevent』餐廳的菜色是吧......」這句話一說出來,服務生的表情就為之一變,以非常親切而良好的態度回應:「這位客人您真內行,我們的主廚曾經在那家餐廳工作過。」接著,年輕人又說:「我今天從一早起就很想喝Corton
Charlemagne。不知道你們有沒有81年份的?」服務生朝同桌高層方向趾高氣昂地一瞥,回應道:「好的,我將為您喚來侍酒師。」瞬間高層們的臉都像煮熟的章魚一樣漲得通紅。
電影的上映年份是1985年,雖然已經是非常久以前的老片,但同樣的場景在經過30年後的現在,是不是仍然時常出現呢?
能夠依據場所、在場人士及現場氣氛等各種要素,果斷挑出一瓶適合當下場合的葡萄酒,這樣的人真的非常地優雅而瀟灑;如果一位交情不深的男士,在餐廳裡為女士選了一瓶葡萄酒,他在女性的眼中就會從普通認識的人,一躍而成「有一點帥氣的男性」。
葡萄酒具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會賦予人另一種與平時不同的人格特質;從好的一面來看,如果有一個東西能夠打破界線與藩籬,我認為那就是葡萄酒了。
雖然個人非常喜愛葡萄酒,卻也不是甚麼知識淵博的酒通。只不過,在餐廳或葡萄酒專賣店裡,我通常能夠找到適合自己喜好口味的酒,成功率大約有7成。因此對我來說,葡萄酒代表的不是複雜困難,而是「美味好喝」。因此我總是在想,挑選葡萄酒時能否跨越那條會和不會的境界之線,就是影響感覺美味與否的關鍵了。
這次執筆寫這本書,也是我探討這道境界之線的一趟探索旅程。話說回來,本書的誕生起點來自於2011年,是我在『日經premium series PLUS』上,名為「葡萄酒禮賓部(Wine Concierge)」的連載專欄;再更往前追溯的話,2006年左右我以自由編輯的身分工作時,突然有一天萌生出學習葡萄酒的念頭,接著承蒙銀座的「葡萄酒廚房TARU
TARU」給予我打工學習的機會,也因此認識了本書的共同作者伊藤博之先生。伊藤先生不單是這家店的老闆、侍酒師,更是我的葡萄酒導師。
在葡萄酒業界中,伊藤先生算得上是一個有點與眾不同的異類。或許因為前工作是研究人造藍寶石的理工系技術學者,在葡萄酒的挑選與客人的應對建議上,與其他侍酒師有著迥然不同的風格。我在前文提到過的「葡萄酒禮賓部(Wine Concierge)」專欄,連載第1回就曾請伊藤先生登場,記得那時是這樣介紹這家店與他本人:
「在銀座,有一家非常有趣的店。
店內的裝潢──在取得店長的同意的狀況下──恕我失禮地直說了,冷清、煞風景、毫無情調,應該是最適合的形容詞。店內空間狹小又簡單,只消站在入口處就能看盡店內全景,讓人摸不著腦袋無法判斷這是甚麼樣的店。
其中最有趣的,是這家店的主人伊藤先生。他就像是一位擁有侍酒師執照的葡萄酒禮賓部接待員;要說與一般侍酒師間的差別,就在於他會解答客人關於葡萄酒的任何問題,所以,才叫做禮賓部接待員。
一般在餐廳裡遇到的侍酒師,如果客人本身沒有一點關於葡萄酒的基礎知識,往往很難與他們進行流暢對話,因此難免讓人覺得他們的工作並不在於為人解惑。然而這家店的伊藤店長,大概是他平常言行態度的關係,非常不可思議的、完全不會讓人覺得不懂葡萄酒是件丟臉的事。或許就是因為這一點,新橋一帶的上班族儼然把這家店當成了聚集地,店內總是坐滿男性顧客,女性客群的比例異常的低,這在提供現飲葡萄酒的店家裡是非常稀有的現象。
話說回來,為什麼我想在這一回介紹這家店呢?是因為這家店選酒的方式。當客人在店裡要決定自己的酒時(我說的是自己判斷決定,而不是單純直接從推薦裡挑選),店主人會循循善誘地提出各種問題,我覺得這些問題不論在接待賓客或餐會選酒上,都是非常能派上用場的知識。」隨著這篇開場介紹,專欄裡同時還有伊藤先生的口述解說,說明在「TARU TARU」店裡如何引導顧客決定自己的葡萄酒。
那時的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專欄裡的文章,會像今天一樣有機會出版成書;然而這件事得以成真,我想這正表示,葡萄酒在世人的眼中仍然是一種複雜難解的東西(即使在非正式場合偶然接觸過葡萄酒的人數大幅增加了)。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或許正因為有著不好懂的印象,世人(尤其是40歲後半、及之上的年齡層)普遍覺得,只要能了解葡萄酒(能夠正確認出酒名、侃侃而談葡萄酒知識),就可以成為與女性往來搭訕時的利器,於是這種想法也形成了一派學習葡萄酒的聲音。
就我自己的看法「葡萄酒可以用來搭訕女性!」這種想法多少有點過時了(失禮),但就像本文開頭說過的,如果接下來能夠瀟灑地選出適合當下的葡萄酒,這時就應該真的能創造出令人心中「怦咚!」一響的效果(當下的情境感動)。只要明快果決地挑選出足以迷倒對方的風味,光是這樣,就能讓自己在好感對象的心中大大增值了(雖然說我不太清楚這樣算不算搭訕)。
前言有點長了。
這本書要獻給「想學會如何選擇葡萄酒」的各位,在我們苦心推敲研究的結果下,希望能教授給各位最簡單的選酒方法。和市面上常見的葡萄酒教科書不同,這本書的主旨在教導大家學會如何興味盎然、果決瀟灑地選出正確的酒。
時常聽到有人說:「我不懂葡萄酒」,但為什麼呢?究竟是哪一部分不懂?最常見的理由有「記不住葡萄品種和產地之類的」或「名稱太拗口很難懂」,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隨著本書的創作與取材,葡萄酒困難的真正原因也漸漸顯現出來。
大家真正不懂的,恐怕不是葡萄酒的禮儀規範或像是「高級葡萄酒必須先醒酒比較好」這一類的固定程序,而是「如何飲用正確的葡萄酒」吧。
當我們在決定今晚要吃什麼的時候,首先會提出「漢堡排!」或「涮涮鍋」等具體的選項,或是大方向分類的「西餐」、「日式料理」、「肉類」、「魚類」等,在更細分之後,腦中還會浮現「酸的東西」、「辣的東西」或「清淡爽口的東西」等味覺感受。
挑選葡萄酒時,首先在腦子裡浮現的「今天想喝點沒有負擔、清爽的口味」或是「來一點濃烈刺激的吧!」想法也是相同道理。
不過這裡我們要談論的,並不是了解陳列櫃上「哪一瓶酒有清爽的味道」、「哪一瓶酒又有濃烈刺激的味道」。
本書最主要的目的,在於讓讀者能夠從陳列著數百瓶葡萄酒的架子上,選出合乎自己口味的好葡萄酒。
首先,我們必須先確認「自己喜歡的口味」是甚麼,再以這種口味為基礎,廣泛接觸其他不同的風味,才能開始選擇。找出適合自己口味的方法,這就是本書中所要傳授的。本書內容不像一般葡萄酒教學,我們不會告訴你許多必須熟記的規則,相反的,我希望各位讀者能夠直接親自嘗試體驗,以發現最適合自己喜好的葡萄酒。
其實這一點也不難,假使親身體驗過尋找葡萄酒的過程,相信今後你也能以同樣的方法引導共飲的同伴,找到適合自己的酒。最終,葡萄酒說不定真的會成為「搭訕的工具」也不一定;但其實可以運用這項技巧的對象不限於女性,像是希望聯繫感情的友人、商業性的接待宴席,或是與協商對象的餐會等,葡萄酒豈不是最適合且有力的工具嗎。
接下來,我們將在「葡萄酒禮賓部」章節裡,由伊藤先生親自介紹更詳細的內容;同時將以「Tips」的形式為各位男士們準備了「搭訕專欄」,我將在這個專欄裡以女性的身分、加上自己的主觀意見陳述一些評論。若這些內容能為各位帶來一些幫助,在「搭訕、說服」上起稍微作用,我將會非常的榮幸;當然,如果進一步,使更多人學會進行高明的搭訕方法,也是個人期待的效果之一。
柴田早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