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的後半生

末代皇帝的後半生
定價:580
NT $ 391 ~ 522
  • 作者:賈英華
  • 出版社:中華
  • 出版日期:2015-08-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88340433
  • ISBN13:9789888340439
  • 裝訂:平裝 / 479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皇帝、傀儡、囚徒、公民,愛新覺羅‧溥儀的傳奇人生世上僅此一例,時代風雲與個人命運交織,歷史滄桑與人性變遷纏繞,傀儡皇帝被特赦後的生命,充滿了戲劇性,一方面他對新生活抱高標準,積極表現進步的一面;另一方面年過半百才過回常人的生活,稚嫩的待人處事笑話百出,在寫作震撼世界的回憶錄之餘,他的新生活還是留下不少未如人意的遺憾和謎團。

  作者與溥儀身邊各色人等交往多年,曾受其遺孀和溥傑所託為溥儀題寫墓志銘,也是第一個整理溥儀遺物和日記的人。他以多年時間採訪大量當事人,用高潮选起的故事,續補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賈英華


  溥儀、晚清史研究學者。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傳記學會副會長。多年來採訪數百人,搜集末代皇帝、末代太監及晚清人物史料數千萬字,包括一些中外罕見的珍貴照片及史料。製作晚清以來人物錄音數百小時及珍貴文獻紀錄片。代表作包括:《傀儡皇帝溥儀》、《末代皇弟溥杰傳》、《末代太監孫耀庭》、《末代皇帝立嗣紀實》、《末代皇帝最後一次婚姻解密》等。
 

目錄

溥傑序
李文達序:人道主義工程的光輝
引子
 
第一章  新生
一  告別撫順
二  骨肉團聚
三  兄妹滄桑
四  正式公民
 
第二章  起點
一  銘心教誨
二  崇內旅館
三  一段被掩蓋的歷史
四  參觀首都
五  斥誡
 
第三章  北京植物園
一  溫暖
二  新環境
三  面對死角
四  園藝勞動
五  同事之間
六  尊嚴
 
第四章  今是昨非
一  重逢「舊雨」
二  與供奉「聖龕」者
三  今昔「戲子」觀
四  擁抱仇人
五  真正獲得人格
 
第五章  風波
一  「王母娘娘」
二  鬩牆化鵲橋
三  浩歸來前後
四  弟媳母女
五  轉變
 
第六章  走上工作崗位
一  初到政協
二  文史專員
三  競賽夥伴
四  與毛澤東共餐
五  全國政協委員
六  回答世界
 
第七章  重建家庭
一  舊日姻緣
二  豈能長此孤家寡人
三  戀愛
四  新婚
五  婚後家庭
六  鄰里
七  夫妻之間
 
第八章  撰寫奇書
一  緣起
二  香山三月
三  重識故我
四  皇苑重遊覓舊蹤
五  復原歷史原貌
六  定稿前後
七  反響
 
第九章  普通公民的生活
一  江南春早
二  西北之行
三  朋友
四  重結佛緣
五  公民的驕傲
六  歷史性握手
七  情暖身心
八  與普通農民的友誼
 
第十章  浩劫中
一  狂瀾乍起
二  劫難
三  家族厄運
四  迷惘
五  長春「檄文」
六  遺憾的衝突
七  最後的日子裏
八  逝世
 
最後一章
後記
附錄
 



  歲次己巳長夏,得讀英華近著。《末代皇帝的後半生》搜羅博泛,筆墨清新,允歎觀止。爰詠二絕,聊志觀感:

  概得一生輝董筆,
  借題懲毖鑑前車。
  撫衷回首滄桑易,
  伏櫪黃粱夢覺時。
  口碑市巷爭先睹,
  不脛欣傳貴洛陽。
  革面洗心何等事,
  古今中外莫尋常。

愛新覺羅‧溥傑



人道主義工程的光輝


  賈英華的《末代皇帝的後半生》,歷經滄桑,終於問世了。對於它的問世,我覺得有必要說幾句話。

  眾所周知,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在百花盛開的園地中,忽然興起了一股「皇帝熱」,繼而又擴散為「皇族熱」。在書攤上,末代皇帝尚未辭位,「皇父」、「皇叔」、「皇弟」、「皇妃」、「御妹」、「公主」……便相繼登堂,接着有關的甚麼「傳記」、「軼事」、「自述」等等,也紛至沓來。

  對這類作品的出現,我為其中向讀者提供了不少史料而喜悅,同時也不無遺憾地感到不安。我的不安,還不在於馮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的,嚴肅文學受到商業文學的衝擊,讀者減少,陣地受到嚴重蠶食,而在於某些「皇」字頭的作品給讀者造成的混亂。而且這類很難說是繪史紀實的作品,又是借「史料」、「紀實」( 甚至藉助於權威的題簽) 之名出現的,使人真偽難辨。

  誠然,寫作中如果調查失實,甄別失當,因此造成史料不實,也在所難免。但如事後作了更正,也能得到讀者的諒解。我就有過教訓,寫過一篇關於溥儀後半生的採訪散記(即〈從一個人看一項偉大的工程〉,刊於一九八○年《啄木鳥》創刊號),忘記了「兼聽則明」,未從其他方面採訪查對,落了個「偏聽則暗」,以致部分情況失實,謬誤流傳。我在這裏特向讀者致歉並請勿再引用。我想,無心的失實畢竟與虛構史料、臆造傳主思想的問題性質不同。紀實作品不是創作小說和劇本。即使是小說和劇本,故事主幹也是不能背離歷史的。

  誠然,對同一歷史現象可以有不同的見解,允許見仁見智,也可以展開討論。但有的問題就不是見仁見智的性質。例如日本製造的「滿洲帝國」,該不該承認?這本不是該有爭議的問題(連溥儀的生父都是不認這個傀儡帝國的。《載灃日記》上就記載着,在日偽統治下有一次舉辦戶口登記,載灃先生告訴族人,不要在「國籍欄」上填「滿洲國」,要填上「中國」)。可是現在不少的作品中,卻把溥儀在偽滿時娶的妻子稱為不加引號的「皇妃」(把婉容看做「宣統皇后」,還勉強說得過去,因為當時的中國政府確實和清室簽過一個「尊號不廢」的《優待條件》),好像「滿洲帝國」又被承認有了合法性。這就不能用「見仁見智」來解釋了。

  我覺得賈英華寫的這部《末代皇帝的後半生》可貴之處,就在於寫作態度嚴肅,使用材料也翔實豐富。他是確實下了一番苦功,經受了一番磨難的。

  我第一次知道英華其人,是在一九七九年群眾出版社約我寫溥儀後半生進行採訪的時候。後來我改變了主意,只寫了一個中篇報告文學(即上述的《工程》)。放棄了寫書的計劃,原因就是我知道了英華早已為寫這個題材做了許多的資料工作。我衷心期待他早日推出成果。不料等了幾年,不聞消息。直到一九八六年春天,群眾出版社王蘭升陪英華送來初稿,我才知道他遇到了不小的挫折。他走的路堪稱艱苦辛酸。當年辛勤採訪的材料和整出的初稿遭到剽竊,當初的合作者也發生了難以理解的變化。他有苦無處訴,只得以頑強的毅力從頭開始。但打擊也是磨練。為了堅持完成這項寫作,他擴大了調查面,幾年間跑了數萬里路,訪問了三百多人次,翻閱了不知有多少箱的檔案故紙。為了提高知識與寫作水平,還修完了大學歷史系本科。就這樣,終於寫出了近六十萬字的初稿。

  這部手稿在我的手上,未曾開卷,就使我感到了它的分量。乃至閱罷,我越發感到他的寫作經歷和付出的勞動非同一般,其內容之翔實豐富,史料價值之高,是一看便知的。有的情節固屬平敘,無可獵奇,卻是出於嚴肅認真的態度並付出了辛勤汗水的。作者為了核實查訪,竟千里迢迢北到東北,東至蓬萊,南至雲南,乃至訪英期間,也抽暇在圖書館查找資料。例如,他僅為了撰寫「與毛澤東共餐」一節就採訪了不下二三十人,其間歷經兩三年。可以說,作者當時是在業餘時間基本靠自費到處奔波的。

  要了解溥儀的後半生,不單是了解他的生活、活動,還要了解他的思想軌跡。據我所知,溥儀回到北京後的八年,是曲折地前進的八年,是超越了撫順時期達到一個新的精神境界的八年。從他對待朋友(過去是沒有的),對待家庭(與過去是完全不同的),對待疾病和死亡(與過去觀念是截然相反的)等的態度上,從對於他具有重大意義的幾項活動上(植物園的勞動,對前半生的重新總結、認識,對外交往與其他社會活動,結婚與婚後生活,對「文革」的態度等等),我們可以看出,他並不是一路順風,而是有曲有折的,但確實是不回頭地前進。在他的後半生中,不難看出,就其改造溥儀靈魂的艱巨工作中,周恩來總理始終堪稱這項偉大工程的工程師。溥儀有歡樂也有苦惱,他有幸福也有不幸的問題,他有成就也有挫折。然而,正是從這些曲折中,我們才看到他如何對待人生,如何一心為做個真正的人而努力,才看到他思想的昇華,才看到一個真正的溥儀。

  英華寫的這部書,雖然在表現這個主題上還有不足之處,但並沒有把溥儀寫成又回到撫順時期的「感恩」階段,也沒有寫成專出洋相的滑稽形象。我們通過書中客觀描述的溥儀的晚年,他對不斷惡化的病情,他對「文革」現象所表現的沉重感,以及他對老幹部挨批鬥現象發出的驚呼聲中,不難看出他和我們一樣,正開始思索着。

  我相信這部書是足夠我們對這個思索者進行探索、研究,並由此可以窺見改造人的這項偉大的人道主義工程的光輝。

李文達
 

內容連載

引子

初秋的微風,吹皺「太液秋波」。和煦的斜陽透過窗櫺,照進中南海懷仁堂。

是歷史長河的偶然抑或必然?毛澤東主席關於特赦包括末代皇帝溥儀在內的戰犯的建議,就迴響在昔日這座皇帝的儀鑾殿,使一些曾做過「宣統」臣民的皓首長鬚的民主人士不禁慨然。歷史竟有如此驚人的巧合:當年,溥儀被慈禧「立嗣」而成為皇帝也正在此地。

雖然,這只是一個民主人士座談會,卻不失留下雋永回味的歷史時刻——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五日。一向崇尚「一分為二」的偉大哲學家,卻令人難以思議地將兩件毫不相干之事「合二為一」:開國元勳彭德懷將被黜免,末代皇帝溥儀即蒙特赦。兩個截然相反的消息首次同時透露,悲劇與喜劇參半,真理與舛誤同熔一爐,不能不使人遺憾至極。然而,這畢竟是史實。

八瓣蓮燈驟亮,容顏煥發的毛澤東緩步邁入大廳。落座後,他從煙盒內彈出一支特製過濾嘴的「熊貓」香煙,按照老習慣,一掰兩截,將半支插入玻璃煙嘴,信手點燃。他滿面笑容地與周恩來總理側身交談,又不時向李濟深、張治中、程潛等老熟人點頭打招呼。

「開會了……」彭真一個輕鬆的手勢,大廳裏靜了下來。

「特赦的問題,幾年前就有許多朋友提議過。」毛澤東熱情而深邃的目光注視着面前的一些民主人士,「現在,我們對真正改造好了的戰犯赦免,按照憲法,叫特赦。請諸位考慮一下。而那些沒改好的,也有希望——你看,改好了就赦嘛!」

他輕輕彈去煙灰。「當然,特赦問題除了今天徵求意見,還要經過人大的法律程序……」

隨着毛澤東吐出的淡淡煙霧消逝,半個月後,一項重大的決策令世界為之震驚!

第一章新生

在所有戰犯中,他是被宣佈獲赦的第一人。怎樣返回座位上的,他已記不清了,只聽到一陣陣掌聲,彷彿令人激奮的熱浪陣陣撲來。

一告別撫順

汽笛長鳴,震吼在萬籟俱寂的雪野,車燈像兩道閃電,疾速劈開淡淡的夜幕。風馳電掣的京瀋第十二次特快列車,奔駛在一望無垠的東北平原上。

窗外,寒星懸掛天邊,不時眨着眼,似乎好奇地凝視着車廂內幾位尚未安眠的特殊旅客。車後,留下的彷彿是條被甩掉的而且愈來愈渺遠的黑影。筆直的鐵軌飛速地向前延伸,皎潔的月光照在上面,反射出與雪色不同的耀眼白光。列車,正在奔向黎明的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7
    $391
  2. 新書
    79
    $458
  3. 新書
    85
    $493
  4. 新書
    88
    $510
  5. 新書
    9
    $522
  6. 新書
    9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