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拿劉廷芳為中國基督教發展所作的貢獻,與今天他的知名度比較,是極不相稱的。
劉廷芳(一八九一~一九四七),字亶生,浙江永嘉(今溫州市區)人,出身於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這為他畢生從事基督教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劉廷芳幼年在溫州內地會辦的崇真小學和偕我公會辦的藝文學堂學習,後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深造。一九一一年赴美留學,在哥倫比亞大學先後取得學士、碩士學位,及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其間還曾在耶魯大學神學院學習,獲得神學士學位,並被按立為牧師。
一九二〇年,司徒雷登電邀劉廷芳回國,聘為燕京大學神科(即後來的宗教學院)教授。早在劉廷芳就讀上海聖約翰大學時,司徒雷登就非常賞識他的才華;劉廷芳大學畢業後,又推薦他到美國留學。在燕京大學,司徒雷登啟用劉廷芳對教會大學的弊制進行改革,而劉廷芳也將其基督教教育思想付諸於實際,使燕京大學面貌煥然一新。
劉廷芳曾擔任司徒雷登的助手,協助處理校務工作、物色人才。劉廷芳新聘了如陳垣、吳雷川、簡又文、徐寶謙、洪業、趙紫宸等當時學界新貴來任教,為後來的燕京大學發展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一九二一年起,劉廷芳代理神科科長一職,推行數項專業化措施,使燕京大學神科從單純的神學職業訓練場所轉變為學術機構。
司徒雷登回憶錄中引述了劉廷芳的話:「在這所學校裡,中國人和外國人同樣參與一切事務,他們應當能說明這項新的試驗成為成功的範例。」並評價劉廷芳「在建校初期說明時物色了學校所需要的中國人,從而為確定燕京的辦學方針發揮了重大影響」。劉廷蔚在〈燕京大學宗教學院〉一文中也認為:「有人說燕京大學宗教學院是中國基督教思想的里程碑,那麼,司徒雷登與劉廷芳二位可說是當年植此標誌的人。」
一九二六年,由於健康等原因,劉廷芳卸下宗教學院院長一職,赴歐美講學並療養。一九二八年夏,劉廷芳歸國,繼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任教,但工作重心逐步轉向社會事務,此亦是劉廷芳所擅長。司徒雷登曾稱讚他「有著少見的中文表達能力,說話充滿激情而雄辯有力,在宗教集會和各種各樣有組織的活動中都表現突出的人物」。
留學期間,劉廷芳就因善於交際和組織活動及其表現的宗教理想,而贏得「中國大主教」綽號。回國之際,正值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劉廷芳撰寫〈新文化運動中基督教宣教師的責任〉等數篇長文,討論新文化運動與宗教生活的關係。一九二二年,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在北京召開時,劉廷芳約請周作人、胡適、張東蓀、高一涵等文化名流闡述對基督教的感想,發表於他主持的《生命》月刊。一九二四年,劉廷芳當選為中國基督教教育會主席,成為首位擔任此職的華人主席。一九二五年三月,孫中山逝世,劉廷芳促使喪禮以基督教儀式舉行,並與朱友漁一同主持追思禮拜。同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劉廷芳撰文探討基督教與中國的國民性問題,說明基督徒的愛國熱情。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應孫科之請,劉廷芳出任國民政府立法院法制委員。二○、三○年代,劉廷芳曾擔任中國代表,多次出席在瑞士、德國、印度等國舉行的國際宗教會議。一九四二年,劉廷芳再次到美國治病療養。一九四七年八月,病逝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家長老會醫院。
劉廷芳積極致力於中國基督教會的自立和「本色化」發展,試圖改變當時「反宗教運動」、「反基督教運動」中人們對基督教的抵觸心理,努力使教會走向政治舞臺,擴大社會影響力。對於劉廷芳為中國基督教發展所做的貢獻,司徒雷登在致路易斯的信函中曾評價他「是全中國最有價值的二或三個華人基督徒之一」,「也許比其他的中國教徒更為傑出,對當前事物較深遠的意義和影響更具洞察力和預見」。
朱維之曾說劉廷芳是「中國有數的心理學家」,其博士論文《學習中文的心理研究》,堪稱是最早的漢語教學心理學方面的觀察與實驗,至今仍為研究者關注。在燕京大學,他長期教授心理學課程,是心理學系骨幹。一九三七年,與陸志韋等人發起成立中國心理學會。
劉廷芳也是一位詩人、翻譯家。作為文學研究會成員,一九三〇年十一月,劉廷芳在北新書局出版了詩集《山雨》,收錄詩作三十多首。一九三四年十二月,生活書店出版了劉廷芳、王統照、臧克家等人的詩歌合集《她的生命》,其中收錄劉廷芳詩歌三首。《中國新文學系大系.詩集》(一九二七~一九三七)收有劉廷芳〈秋林〉。劉廷芳是最早把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散文詩介紹給中國讀者的人。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北新書局出版了他翻譯的紀伯倫散文詩《瘋人》,這是中國出版的第一本紀伯倫作品。隨後又翻譯《前驅者》,自費出版,列風滿樓叢書第六種,只印一百本,頗為稀見。而劉廷芳與楊蔭瀏合作主編的《普天頌讚》,更是聖歌創作和翻譯之經典,自一九三六年出版以來不斷再版,影響深遠。值得一提的是,劉廷芳的弟弟廷藩、廷蔚,妹夫陸志韋也是詩人,而且在各自的研究領域皆有所成。
劉廷芳的著述大多是對基督教教義的闡述和中國基督教建設發展的主張,僅發表在他主編的《生命》、《真理與生命》、《紫晶》等刊物上的就有四、五百篇,從未結集出版。限於篇幅,拙編側重選錄其中史料性、社會性、文學性、可讀性強的文章,體裁上也偏於社論、序跋這樣短小精幹的類型。分為三輯,一是關於中國基督教「本色化」方面的討論,二是有關基督教與文學方面的論述及其散文創作,三是人物文章,讓讀者了解劉廷芳在諸多方面的成就,及其非宗教的一面,藉此反映當時社會生態和人們對基督教的認識,同時希望能為編印《劉廷芳集》發揮抛磚引玉的作用。
在編選過程中,承蒙陳子善教授的支持和指導,並參考吳昶興博士所著《基督教教育在中國:劉廷芳宗教教育理念在中國之實踐》(香港浸信會出版社二○○五年五月版)、陳豐盛先生所撰〈神學家劉廷芳博士逸事〉(未刊稿),在此一併致謝。
方韶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