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翻讀過去的文稿,許多已經被遺忘卻又熟稔的往事,又浮上心頭。這段我婚後的諸多生命感懷:兩個女兒出生、成長、就學、離家……;也是人生中壯年時期的心語,是記錄一段不可磨滅的成長感悟,甚具意義。
偶而靜思冥想,感悟生命中有情天地的寬闊,心情就變得清澈。幾本舊書伴我度過長長假日的午後,在書海中,雜事沉澱了,紅塵的擾嚷也安靜了,書中天地寬。瀏覽幾頁,隨手記下心靈的感知,還可以在歲月的流逝中留下記憶。
感恩生命中的許多貴人牽引相助,成就我的文學生命與出版因緣,萬來雙手合十,再次感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萬來
1960年出生於臺灣雲林。省立臺北師專畢業,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筆名鵬來、莊稼郎、草地郎。曾任國小教師、主任、校長,凡三十年;2010.8.1,自雲林麥寮鄉明禮國小校長退休。
曾獲中華文化復興論文第四名、第二名;新北市國小教師組作文第一名、保防論文第二名;1996年「慶祝台灣光復五十週年,祥和社會」徵文佳作獎;2011年泰山文化基金會、人間福報「難忘老師的故事─敬師徵文」社會組佳作獎等榮譽。
曾出版「人在千山外」(漢清,1990)「慈濟因緣」(頂淵,1992)「最初的感動」(頂淵,1993)「心靈的迴聲」(頂淵,1993)「溫柔相待」(與王瓊慈合著;頂淵,1995)。「歸園田居訴衷情」(德威,2011)。「慈濟因緣」、「溫柔相待」獲行政院新聞局推介為第十一次(1993)、第十四次(1996)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文學部落—來來的部落格blog.udn.com/c3b2/article
聯絡作者:[email protected]
林萬來
1960年出生於臺灣雲林。省立臺北師專畢業,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筆名鵬來、莊稼郎、草地郎。曾任國小教師、主任、校長,凡三十年;2010.8.1,自雲林麥寮鄉明禮國小校長退休。
曾獲中華文化復興論文第四名、第二名;新北市國小教師組作文第一名、保防論文第二名;1996年「慶祝台灣光復五十週年,祥和社會」徵文佳作獎;2011年泰山文化基金會、人間福報「難忘老師的故事─敬師徵文」社會組佳作獎等榮譽。
曾出版「人在千山外」(漢清,1990)「慈濟因緣」(頂淵,1992)「最初的感動」(頂淵,1993)「心靈的迴聲」(頂淵,1993)「溫柔相待」(與王瓊慈合著;頂淵,1995)。「歸園田居訴衷情」(德威,2011)。「慈濟因緣」、「溫柔相待」獲行政院新聞局推介為第十一次(1993)、第十四次(1996)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文學部落—來來的部落格blog.udn.com/c3b2/article
聯絡作者:[email protected]
目錄
推薦序/5
自序/13
第一輯永恆美容顏
1母啊,食飽未/24
2全家總動員/27
3疼惜家中尊/28
4春日母子圖/30
5便當裡的荷包蛋/32
6慈影依舊在/34
7思念的email/36
8一家都扮老萊子/39
9中秋夜尋母/41
10叫太陽起床的人/44
11可愛老人家/46
12離別的月台/49
13神賜苦難/51
14老爸的心靈長旅/53
15痛在子女/56
16溫被暖情懷/58
17天倫,珍惜/61
18天降貴人/63
第二輯鄉情千萬里
1菜園裡請客/66
2荷鄉謳歌/68
3愛戀水果攤/70
4秋野入眼來/72
5秋夜,有所思/74
6雨農.悲涼.憶/76
7蔗鄉夢已遠/79
8一年又冬風/82
9如詩如夢的秋/84
10村居閒悟/87
11調出快樂幸福湯/89
12那夜,星空燦爛/91
13最愛雲林桃花源/93
14萬種風情總是春/96
15七里馨香傳/99
16生命的本真,回歸/102
17那醉人的音符/104
18飄泊終歸止/106
19牛車上的童年/109
20小鎮肉圓那家香/112
21根深的土地/114
22耕讀日月長/117
23細說田園堆肥舊事/119
24刈稻學問多/122
25稻田裡的春/125
26田庄人的聲情/128
27裝潢師生活哲學/130
28布袋戲童年/132
第三輯小確幸謳歌
1手中芬芳土/136
2庭院好書房/138
3魔力小面板/140
4此刻,不必趕路/141
5蟬唱一夏/143
6乘著隱形翅膀飛翔/145
7戀戀庭園花果香/147
8吳教授的風範/149
9夜的小精靈/152
10不作井底蛙/154
11那一刻,我淚眼/156
12驚見自家二手書/158
13烘焙出的幸福/160
14戀念我的「多多」/162
15擁抱︵三帖)/165
16鳳情千萬里,感謝有您/169
17心靈的窗口/173
18周運將的奇異人生/175
19由同學會歸來/178
20素寫尼傭米麗/181
21情繫西子灣/184
22覓得晚來新生涯/187
23接送情懷/189
24小藍作陪到天涯/192
25生命勇敢鬥士/195
26外傭找到真愛了/198
27悠遊山中明潭/201
28社會心靈點燈師/203
第四輯親情天地長
1有趣的蜜旅/208
2事急知妻賢/210
3七、八坪人家/212
4離家方知牽手好/214
5家中的完美女性/216
6手洗衣物感觸多/218
7浴澡情味濃(四帖)/220
8重拾在塵世裡的真珠/225
9媽媽!天黑了要回家/227
10父母兒女心/229
11最是難得的女婿/231
12為父心慈強說愁/233
13起床下蛋囉!/236
14生活的樂章(二帖)/238
15老爸變阿公/241
16長髮為癌友/243
17山村天倫趣/245
18摸蛤兼洗褲/249
19臨老猶懷第二春/251
自序/13
第一輯永恆美容顏
1母啊,食飽未/24
2全家總動員/27
3疼惜家中尊/28
4春日母子圖/30
5便當裡的荷包蛋/32
6慈影依舊在/34
7思念的email/36
8一家都扮老萊子/39
9中秋夜尋母/41
10叫太陽起床的人/44
11可愛老人家/46
12離別的月台/49
13神賜苦難/51
14老爸的心靈長旅/53
15痛在子女/56
16溫被暖情懷/58
17天倫,珍惜/61
18天降貴人/63
第二輯鄉情千萬里
1菜園裡請客/66
2荷鄉謳歌/68
3愛戀水果攤/70
4秋野入眼來/72
5秋夜,有所思/74
6雨農.悲涼.憶/76
7蔗鄉夢已遠/79
8一年又冬風/82
9如詩如夢的秋/84
10村居閒悟/87
11調出快樂幸福湯/89
12那夜,星空燦爛/91
13最愛雲林桃花源/93
14萬種風情總是春/96
15七里馨香傳/99
16生命的本真,回歸/102
17那醉人的音符/104
18飄泊終歸止/106
19牛車上的童年/109
20小鎮肉圓那家香/112
21根深的土地/114
22耕讀日月長/117
23細說田園堆肥舊事/119
24刈稻學問多/122
25稻田裡的春/125
26田庄人的聲情/128
27裝潢師生活哲學/130
28布袋戲童年/132
第三輯小確幸謳歌
1手中芬芳土/136
2庭院好書房/138
3魔力小面板/140
4此刻,不必趕路/141
5蟬唱一夏/143
6乘著隱形翅膀飛翔/145
7戀戀庭園花果香/147
8吳教授的風範/149
9夜的小精靈/152
10不作井底蛙/154
11那一刻,我淚眼/156
12驚見自家二手書/158
13烘焙出的幸福/160
14戀念我的「多多」/162
15擁抱︵三帖)/165
16鳳情千萬里,感謝有您/169
17心靈的窗口/173
18周運將的奇異人生/175
19由同學會歸來/178
20素寫尼傭米麗/181
21情繫西子灣/184
22覓得晚來新生涯/187
23接送情懷/189
24小藍作陪到天涯/192
25生命勇敢鬥士/195
26外傭找到真愛了/198
27悠遊山中明潭/201
28社會心靈點燈師/203
第四輯親情天地長
1有趣的蜜旅/208
2事急知妻賢/210
3七、八坪人家/212
4離家方知牽手好/214
5家中的完美女性/216
6手洗衣物感觸多/218
7浴澡情味濃(四帖)/220
8重拾在塵世裡的真珠/225
9媽媽!天黑了要回家/227
10父母兒女心/229
11最是難得的女婿/231
12為父心慈強說愁/233
13起床下蛋囉!/236
14生活的樂章(二帖)/238
15老爸變阿公/241
16長髮為癌友/243
17山村天倫趣/245
18摸蛤兼洗褲/249
19臨老猶懷第二春/251
序
推薦序
由《人在千山外》算起,這是萬來賢弟的第三本純散文集;第二本是:《歸園田居訴衷情》。
這本散文集的內容豐實,分為四輯,包括:寫雙親的容顏笑貌;撩起褲管赤腳親持農作的甘苦體驗;生活中幾多「確幸」的追求;以及妻女、親友等多面向的人物描繪。每一輯,都有動人心坎的文字,全因作者心地的純真善良、感情的豐富專一、生活體會的深刻優美,因而建構了他的人生網絡與處世哲學。也正因此,處處可見到那醉人的善心與溫情之美,是好散文的範例。
這本散文集可說是萬來的自傳,充分表露他內、外在的一切。首先,他是一位愛妻疼婦的好好先生;寫妻瓊慈的,多達十五篇以上。例如:〈接送情懷〉,說:
「忽然有一天,老婆說,如果她載女兒上學再去上班,時間就很匆忙,連上化妝室都很緊迫,甚至沒時間吃早餐。心想,也對,以前都是妻子起早趕晚的,連續好幾年,很是辛苦。尤其當年老大就讀遠地的私中,早上六點半就要到鎮上等校車;如有延誤,就要自行到校,車子來回要九十多分鐘,所以妻總是很緊張,腸胃時常不舒服。這種心情我現在才能體會,那時的我有幾次老婆有事得代班,因怕女兒遲到,只好在公路上快速飆車,神經緊繃。因此,我毫不猶豫的接下送二女兒上下學的工作。」
再如:在〈事急知妻賢〉文中說:
「打通了電話,看她逐漸臉紅、尷尬,我知道請假不成了。當她告訴我校長的堅持以後,我有些氣憤,不禁口出惡言;內心無限的感慨,為什麼校長不能體會身處遠地老師的需求?我發了一頓牢騷。妻紅著眼眶,默不作聲。我知道我表現得太過火了;向妻表示歉意,並且安慰她,不要難過,不能提早返老家就算了。隔天,我打電話給妻,妻告訴我說,她難過的是我的『修持』不好,而不是校長的關係。我恍然大悟自己昨天的失態,並且答應以後會『努力改過』。妻在電話中才逐漸有笑聲,彼此才打開話匣子……。感謝賢妻的寬容,讓我在人生之路上能更精進。」
看弟妹的「馭夫術」,真有智慧,難怪賢弟服服貼貼。
三如:〈魔力小面板〉文說:
「有一陣子,妻從雜誌、報章剪下不少『菜單』教導我,讓我廚藝大有進步。」
說是「教導」,箇中的關係可是師生哦!而〈擁抱三帖〉(之三)又說:
「養成擁抱的習慣是好的;而我自小就沒有這個習慣,所幸妻子慢慢的為我們一家建立起這個習慣。」
擁抱成習,全是太太教的;萬來是乖寶寶,很聽「太座老師」的話。甚至,最重要的,他對寫作的堅持,也是出自太座之命:〈起床下蛋囉〉文說:
「今早妻下床時,我還在睡大頭覺。七點多,在臥室換完上班衣服的妻,倚在我身旁說:『趕快起床下蛋囉!』我朦朧的睡意頓時消失無蹤,還躺在床上閉眼的我靜靜的聆聽妻子的聲音:『我看到一篇文章說,要當一位作家,每天都要早起,摒除一切雜物,利用早上最清醒的晨光,坐在書桌前動筆寫稿,天天有作品產生,這不就像母雞每天都會下蛋一樣嗎?』…在妻的鼓勵下,提振精神,每天總要我做點什麼成績來,…。想起近五十年的點滴往事,雖然往事並不燦爛輝煌,但在往事中尋求慰藉,隨筆記下,成為生活中的習慣,也讓妻子肯定,放心讓我宅在家。」
提引了這麼多,不在調侃他的敬內,而在反映萬來的真—真心處處流露;其文章所以可讀,也正在於此!
其次,他是出了名的大孝子;飄泊在北臺灣一、二十年,志業如日中天時,為了孝敬年邁的雙親,毅然決然的請調回雲林鄉下園田定居,就是最好的證明。這是他人學不來的。本書首輯〔永恆美容顏〕的十八篇文字,篇篇都是愛母敬父的妙文。在母往生後,看到他寫的一篇比一篇更感人;我甚至曾建議他另出一本紀念母親的專輯呢。這第一輯,光看題目就受感動:〈母啊,食飽未〉、〈離別的月台〉、〈叫太陽起床的人〉……這類文章如加以引述,必佔篇幅;且留待讀者一一細讀,在含淚中看到萬來的真孝行。
再來是,他返鄉後的耕讀生涯寫實;越是忙碌,他體味農情越深,化為文字,更見他是如假包換的「農鄉作家」—就像:廖鴻基、夏曼.藍波安曾長期在海面上、深海裡生活的真正海洋文學作家;而吳晟是公認的臺灣農村詩人—一樣。他的務農體驗心得,在『人在千山外』裡初露鋒芒,『歸園田居訴衷情』一集佔了一大半;而這集,更見成熟,令人激賞。〈牛車上的童年〉、〈雨農.悲涼.憶〉、〈蔗鄉夢已遠〉、〈萬種風情總是春〉、〈細說田園堆肥舊事〉、〈刈稻學問多〉、…,篇篇引人入勝。去年三月六日在給筆者的網函中,他說:
「學生退休近四年,這兩年開始種稻,許多的感受和體驗,也形諸文字。對生活的平淡也很知足。」
末句「對生活的平淡也很知足」,不是平常人說得出口的;要深得箇中三昧,才是真心話。
由於萬來的修身與家教,二女也都很有乃父之風;來看〈長髮為癌友〉文即知:
「……小女兒將已經留了六年的一頭長髮給剪了。……國中三年,逐漸進入青春期,開始注重外表;每天一早起床便費心整理頭髮,花去不少時間。我就建議剪短比較好整理;她說好不容易留了兩三年,要再留長一點轉送給沒有頭髮的人。頭髮可以做善事,是值得鼓勵,也贊同她的做法。從小就有一份慈悲心的她,長大了也不例外,讓我很欣慰……」
萬來的文筆好,言情、敘事、寫景和寫人,都很道地;言情、敘事方面,上文已談多了。寫景上,令人讚不絕口的篇章是:〈秋野入眼來〉、〈七里馨香傳〉、〈萬種風情總是春〉、〈一年又冬風〉……。
試看:
「車經小鎮的路上,兩旁成排高聳的美人樹,在翠綠的樹葉中,一團團粉紅色的花朵隨風搖擺,開成一大片一大片燃燒般的燦爛,在眼前。繁華如夢般的風景……。
散步前進村路,偶見幾片水黃皮樹的葉子變了金黃,鮮亮了我的眼睛,捕捉到秋天的一份輕柔與懷想。午後三、四點過後,暑熱褪去,騎上單車,邁向田野的牛車路。休耕的田園一片,遍植油菜花與太陽麻綠肥,白鷺、野鳥紛紛飛起;零零落落的莊稼漢,或施肥,或噴藥,散落各處。那豐盛的大地,載滿無窮旺盛的地氣精力;金黃的陽光,到處顯影,一起為生命吹奏頌歌。
單調的黃泥地上,展現不同調的丰采:有的田地上才灌滿水,剛整完地;有的田地上已種上菜苗;也有鋪滿各種蔬菜,一群村婦正分工採收美生菜,顯出秋日的豐收與生動。更多的是,種著成長期不一的水稻,但同樣是綠意盎然,陣陣金風送爽,為秋天增添另一番風情,令人忘憂。」(〈秋野入眼來〉)
「徜徉在翠綠峰巒的懷抱,山嵐瀰漫,靈感湧現。走一趟山間步道,需要一、二小時;沿途峰迴路轉,可以望遠,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漫步在華山的文學步道,來一趟雲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欣賞之旅,提升人文情懷,讓人不虛此行。沉醉其中,再遠的路都近了,再疲憊的心靈都受到洗滌了。日思夜想的質樸,就在眼前重現」。(〈最愛雲林桃花源〉)
而寫木棉,也從沒看過這麼壯美的描摹:
「每棵都有兩三層樓高的木棉樹,在秋冬季節,枝葉逐漸枯黃凋零,直到禿枝滿樹,充滿蕭瑟之美。望著樹上側枝輪生、水平開展的枝條,有種風骨獨立蒼涼的寒意。但它無視於寒冬冷峻的淬煉,赤裸挺立的悲壯,正激勵振奮鼓舞著人心向上。
……它會在春末夏初之際,讓逐漸成長的橙紅花苞和火紅的花朵,長滿樹頭,綻放鮮豔氣息,顯現自然的高貴風情。每一朵木棉花都有手掌般大,厚實的花瓣綴著盈盈的瑞意和喜氣,質感溫潤靈柔,讓人想一親芳澤;在亮麗陽光的加持下,更加彰顯出對生命的自信與驕傲。一樹燦爛的顏彩,潑灑在眼前,恣意的在大自然的綠意中塗抹,令人眼花撩亂。尤其每當我看到帶刺老榦細枝上的朵朵花苞,映著青天白雲,就覺得大地生機勃發而繽紛熱鬧,那是植物生意盎然的一種展現,也是春末特有的一番風情。那種直逼胸臆的豪情,充分表現百花春意鬧的景致!」(〈萬種風情總是春〉)
在寫人方面,以無名英雄(雌)居多,伊們也因此奇文而留名;如:寫〈周運將的奇異人生〉、寫〈裝潢師生活哲學〉、寫〈生命勇敢鬥士〉、〈素寫印傭米麗〉,又寫〈外傭找到真愛了〉……都寫活了人物,令人叫絕。而擬人似的寫寵物等,也一樣令人激賞,如:〈戀念我的「多多」〉、〈小藍作陪到天涯〉……讀,來都使人氣盪腸又迴。
心靈是那麼易感,筆觸那麼敏銳,生活那般質樸,而待人又是如此真摯的散文作家萬來賢弟:誠摯的盼望您繼續寫下去;英國的吉辛、美國的梭羅、臺灣的陳冠學……,不都是這樣寫出來的嗎?加油,祝福您。
霧峰林政華謹序於開南大學
二○一五年二月十日
自序
這本散文集子,橫跨近二十年的歲月,大多是我歸園田居—回到故鄉雲林後的作品。重新翻讀其中篇章,許多已經被遺忘卻又熟稔的往事,又浮上心頭。這段不算短日子,正是我婚後的諸多生命感懷,兩個女兒出生、成長、就學、離家……;也是人生中壯年時期的心語。對我而言,是記錄一段不可磨滅的成長感悟,甚具意義。
寫作之路原本就是孤寂的心靈探索,能在文學道上堅持,相當幸福。當年退休後,沒有創造事業第二春,只守著雙親,希望多少能彌補以前對他們的虧欠;也自在安然的在老家,過著讀寫、蒔花種菜、拔草耕作,我行我素的生活。日子隨緣隨性,雖然孤獨、平凡而單調,但合乎我的個性。
師專時期教我們的林政華教授,曾勉勵說:「多體味人生,多深思世物,把自己的心得寫出;你是生活、田鄉與挖掘人性的散文作家。文章最重要是內容,是感情、思想,是智慧人格。你的心、生活、想法與感情等等,是你文章的靈魂。」恩師總是對不才的學生循循善誘、照顧,更讚美有加,讓我難以放下這枝筆。
已逾三十年的寫作歲月,是生活中的小確幸。在平淡中書寫心境與風土人情,一切再自然不過。在就學、就業生活中,因過往貧困的體驗,感知悟性和能力所限,以管窺天,不免自卑和保守;也因此,寫作成了小天地的要事,孜孜矻矻的提筆,讓喜怒哀樂形諸筆墨,訴說逝去的歲月風華。
三十多年前就讀北師時,常獨守空室,希望能把窗外的月光寫成詩篇,把遙想遠方親人和對故鄉的思念寫入方格子裡;把點滴的感悟化成文章,一字一句的刻畫想望,也鋪陳夢想的未來……
步上春風化雨的講壇,一批批孩童稚影化成心頭的風景;他們天真浪漫的情懷、純樸可愛的心性,豐富了我的教育生涯,也觸動心靈之愛。而我的人生因婚姻而豐富,感受到生命圓滿的幸福;妻女的點滴都是我筆下的故事。她們的生活、學習與成長,讓我深切體悟到天下父母心;因此,我用心記錄了小家庭中四口、大家庭十多口的生活故事。
能再圓出書夢,除了要感激家人、三姊將部分文章整理成電子檔外,更要感謝我生命中的貴人林老師三十多年來的鼓勵、義務的潤稿和寫序。還有諸多報社編者的厚愛與鼓勵,讓我能保有興致持續為文。如今,生活的感動隨時湧現,我的筆也能隨緣書寫;期盼後半生因為寫作而圓滿自在,幸福快樂。
林萬來序於雲林崙背
由《人在千山外》算起,這是萬來賢弟的第三本純散文集;第二本是:《歸園田居訴衷情》。
這本散文集的內容豐實,分為四輯,包括:寫雙親的容顏笑貌;撩起褲管赤腳親持農作的甘苦體驗;生活中幾多「確幸」的追求;以及妻女、親友等多面向的人物描繪。每一輯,都有動人心坎的文字,全因作者心地的純真善良、感情的豐富專一、生活體會的深刻優美,因而建構了他的人生網絡與處世哲學。也正因此,處處可見到那醉人的善心與溫情之美,是好散文的範例。
這本散文集可說是萬來的自傳,充分表露他內、外在的一切。首先,他是一位愛妻疼婦的好好先生;寫妻瓊慈的,多達十五篇以上。例如:〈接送情懷〉,說:
「忽然有一天,老婆說,如果她載女兒上學再去上班,時間就很匆忙,連上化妝室都很緊迫,甚至沒時間吃早餐。心想,也對,以前都是妻子起早趕晚的,連續好幾年,很是辛苦。尤其當年老大就讀遠地的私中,早上六點半就要到鎮上等校車;如有延誤,就要自行到校,車子來回要九十多分鐘,所以妻總是很緊張,腸胃時常不舒服。這種心情我現在才能體會,那時的我有幾次老婆有事得代班,因怕女兒遲到,只好在公路上快速飆車,神經緊繃。因此,我毫不猶豫的接下送二女兒上下學的工作。」
再如:在〈事急知妻賢〉文中說:
「打通了電話,看她逐漸臉紅、尷尬,我知道請假不成了。當她告訴我校長的堅持以後,我有些氣憤,不禁口出惡言;內心無限的感慨,為什麼校長不能體會身處遠地老師的需求?我發了一頓牢騷。妻紅著眼眶,默不作聲。我知道我表現得太過火了;向妻表示歉意,並且安慰她,不要難過,不能提早返老家就算了。隔天,我打電話給妻,妻告訴我說,她難過的是我的『修持』不好,而不是校長的關係。我恍然大悟自己昨天的失態,並且答應以後會『努力改過』。妻在電話中才逐漸有笑聲,彼此才打開話匣子……。感謝賢妻的寬容,讓我在人生之路上能更精進。」
看弟妹的「馭夫術」,真有智慧,難怪賢弟服服貼貼。
三如:〈魔力小面板〉文說:
「有一陣子,妻從雜誌、報章剪下不少『菜單』教導我,讓我廚藝大有進步。」
說是「教導」,箇中的關係可是師生哦!而〈擁抱三帖〉(之三)又說:
「養成擁抱的習慣是好的;而我自小就沒有這個習慣,所幸妻子慢慢的為我們一家建立起這個習慣。」
擁抱成習,全是太太教的;萬來是乖寶寶,很聽「太座老師」的話。甚至,最重要的,他對寫作的堅持,也是出自太座之命:〈起床下蛋囉〉文說:
「今早妻下床時,我還在睡大頭覺。七點多,在臥室換完上班衣服的妻,倚在我身旁說:『趕快起床下蛋囉!』我朦朧的睡意頓時消失無蹤,還躺在床上閉眼的我靜靜的聆聽妻子的聲音:『我看到一篇文章說,要當一位作家,每天都要早起,摒除一切雜物,利用早上最清醒的晨光,坐在書桌前動筆寫稿,天天有作品產生,這不就像母雞每天都會下蛋一樣嗎?』…在妻的鼓勵下,提振精神,每天總要我做點什麼成績來,…。想起近五十年的點滴往事,雖然往事並不燦爛輝煌,但在往事中尋求慰藉,隨筆記下,成為生活中的習慣,也讓妻子肯定,放心讓我宅在家。」
提引了這麼多,不在調侃他的敬內,而在反映萬來的真—真心處處流露;其文章所以可讀,也正在於此!
其次,他是出了名的大孝子;飄泊在北臺灣一、二十年,志業如日中天時,為了孝敬年邁的雙親,毅然決然的請調回雲林鄉下園田定居,就是最好的證明。這是他人學不來的。本書首輯〔永恆美容顏〕的十八篇文字,篇篇都是愛母敬父的妙文。在母往生後,看到他寫的一篇比一篇更感人;我甚至曾建議他另出一本紀念母親的專輯呢。這第一輯,光看題目就受感動:〈母啊,食飽未〉、〈離別的月台〉、〈叫太陽起床的人〉……這類文章如加以引述,必佔篇幅;且留待讀者一一細讀,在含淚中看到萬來的真孝行。
再來是,他返鄉後的耕讀生涯寫實;越是忙碌,他體味農情越深,化為文字,更見他是如假包換的「農鄉作家」—就像:廖鴻基、夏曼.藍波安曾長期在海面上、深海裡生活的真正海洋文學作家;而吳晟是公認的臺灣農村詩人—一樣。他的務農體驗心得,在『人在千山外』裡初露鋒芒,『歸園田居訴衷情』一集佔了一大半;而這集,更見成熟,令人激賞。〈牛車上的童年〉、〈雨農.悲涼.憶〉、〈蔗鄉夢已遠〉、〈萬種風情總是春〉、〈細說田園堆肥舊事〉、〈刈稻學問多〉、…,篇篇引人入勝。去年三月六日在給筆者的網函中,他說:
「學生退休近四年,這兩年開始種稻,許多的感受和體驗,也形諸文字。對生活的平淡也很知足。」
末句「對生活的平淡也很知足」,不是平常人說得出口的;要深得箇中三昧,才是真心話。
由於萬來的修身與家教,二女也都很有乃父之風;來看〈長髮為癌友〉文即知:
「……小女兒將已經留了六年的一頭長髮給剪了。……國中三年,逐漸進入青春期,開始注重外表;每天一早起床便費心整理頭髮,花去不少時間。我就建議剪短比較好整理;她說好不容易留了兩三年,要再留長一點轉送給沒有頭髮的人。頭髮可以做善事,是值得鼓勵,也贊同她的做法。從小就有一份慈悲心的她,長大了也不例外,讓我很欣慰……」
萬來的文筆好,言情、敘事、寫景和寫人,都很道地;言情、敘事方面,上文已談多了。寫景上,令人讚不絕口的篇章是:〈秋野入眼來〉、〈七里馨香傳〉、〈萬種風情總是春〉、〈一年又冬風〉……。
試看:
「車經小鎮的路上,兩旁成排高聳的美人樹,在翠綠的樹葉中,一團團粉紅色的花朵隨風搖擺,開成一大片一大片燃燒般的燦爛,在眼前。繁華如夢般的風景……。
散步前進村路,偶見幾片水黃皮樹的葉子變了金黃,鮮亮了我的眼睛,捕捉到秋天的一份輕柔與懷想。午後三、四點過後,暑熱褪去,騎上單車,邁向田野的牛車路。休耕的田園一片,遍植油菜花與太陽麻綠肥,白鷺、野鳥紛紛飛起;零零落落的莊稼漢,或施肥,或噴藥,散落各處。那豐盛的大地,載滿無窮旺盛的地氣精力;金黃的陽光,到處顯影,一起為生命吹奏頌歌。
單調的黃泥地上,展現不同調的丰采:有的田地上才灌滿水,剛整完地;有的田地上已種上菜苗;也有鋪滿各種蔬菜,一群村婦正分工採收美生菜,顯出秋日的豐收與生動。更多的是,種著成長期不一的水稻,但同樣是綠意盎然,陣陣金風送爽,為秋天增添另一番風情,令人忘憂。」(〈秋野入眼來〉)
「徜徉在翠綠峰巒的懷抱,山嵐瀰漫,靈感湧現。走一趟山間步道,需要一、二小時;沿途峰迴路轉,可以望遠,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漫步在華山的文學步道,來一趟雲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欣賞之旅,提升人文情懷,讓人不虛此行。沉醉其中,再遠的路都近了,再疲憊的心靈都受到洗滌了。日思夜想的質樸,就在眼前重現」。(〈最愛雲林桃花源〉)
而寫木棉,也從沒看過這麼壯美的描摹:
「每棵都有兩三層樓高的木棉樹,在秋冬季節,枝葉逐漸枯黃凋零,直到禿枝滿樹,充滿蕭瑟之美。望著樹上側枝輪生、水平開展的枝條,有種風骨獨立蒼涼的寒意。但它無視於寒冬冷峻的淬煉,赤裸挺立的悲壯,正激勵振奮鼓舞著人心向上。
……它會在春末夏初之際,讓逐漸成長的橙紅花苞和火紅的花朵,長滿樹頭,綻放鮮豔氣息,顯現自然的高貴風情。每一朵木棉花都有手掌般大,厚實的花瓣綴著盈盈的瑞意和喜氣,質感溫潤靈柔,讓人想一親芳澤;在亮麗陽光的加持下,更加彰顯出對生命的自信與驕傲。一樹燦爛的顏彩,潑灑在眼前,恣意的在大自然的綠意中塗抹,令人眼花撩亂。尤其每當我看到帶刺老榦細枝上的朵朵花苞,映著青天白雲,就覺得大地生機勃發而繽紛熱鬧,那是植物生意盎然的一種展現,也是春末特有的一番風情。那種直逼胸臆的豪情,充分表現百花春意鬧的景致!」(〈萬種風情總是春〉)
在寫人方面,以無名英雄(雌)居多,伊們也因此奇文而留名;如:寫〈周運將的奇異人生〉、寫〈裝潢師生活哲學〉、寫〈生命勇敢鬥士〉、〈素寫印傭米麗〉,又寫〈外傭找到真愛了〉……都寫活了人物,令人叫絕。而擬人似的寫寵物等,也一樣令人激賞,如:〈戀念我的「多多」〉、〈小藍作陪到天涯〉……讀,來都使人氣盪腸又迴。
心靈是那麼易感,筆觸那麼敏銳,生活那般質樸,而待人又是如此真摯的散文作家萬來賢弟:誠摯的盼望您繼續寫下去;英國的吉辛、美國的梭羅、臺灣的陳冠學……,不都是這樣寫出來的嗎?加油,祝福您。
霧峰林政華謹序於開南大學
二○一五年二月十日
自序
這本散文集子,橫跨近二十年的歲月,大多是我歸園田居—回到故鄉雲林後的作品。重新翻讀其中篇章,許多已經被遺忘卻又熟稔的往事,又浮上心頭。這段不算短日子,正是我婚後的諸多生命感懷,兩個女兒出生、成長、就學、離家……;也是人生中壯年時期的心語。對我而言,是記錄一段不可磨滅的成長感悟,甚具意義。
寫作之路原本就是孤寂的心靈探索,能在文學道上堅持,相當幸福。當年退休後,沒有創造事業第二春,只守著雙親,希望多少能彌補以前對他們的虧欠;也自在安然的在老家,過著讀寫、蒔花種菜、拔草耕作,我行我素的生活。日子隨緣隨性,雖然孤獨、平凡而單調,但合乎我的個性。
師專時期教我們的林政華教授,曾勉勵說:「多體味人生,多深思世物,把自己的心得寫出;你是生活、田鄉與挖掘人性的散文作家。文章最重要是內容,是感情、思想,是智慧人格。你的心、生活、想法與感情等等,是你文章的靈魂。」恩師總是對不才的學生循循善誘、照顧,更讚美有加,讓我難以放下這枝筆。
已逾三十年的寫作歲月,是生活中的小確幸。在平淡中書寫心境與風土人情,一切再自然不過。在就學、就業生活中,因過往貧困的體驗,感知悟性和能力所限,以管窺天,不免自卑和保守;也因此,寫作成了小天地的要事,孜孜矻矻的提筆,讓喜怒哀樂形諸筆墨,訴說逝去的歲月風華。
三十多年前就讀北師時,常獨守空室,希望能把窗外的月光寫成詩篇,把遙想遠方親人和對故鄉的思念寫入方格子裡;把點滴的感悟化成文章,一字一句的刻畫想望,也鋪陳夢想的未來……
步上春風化雨的講壇,一批批孩童稚影化成心頭的風景;他們天真浪漫的情懷、純樸可愛的心性,豐富了我的教育生涯,也觸動心靈之愛。而我的人生因婚姻而豐富,感受到生命圓滿的幸福;妻女的點滴都是我筆下的故事。她們的生活、學習與成長,讓我深切體悟到天下父母心;因此,我用心記錄了小家庭中四口、大家庭十多口的生活故事。
能再圓出書夢,除了要感激家人、三姊將部分文章整理成電子檔外,更要感謝我生命中的貴人林老師三十多年來的鼓勵、義務的潤稿和寫序。還有諸多報社編者的厚愛與鼓勵,讓我能保有興致持續為文。如今,生活的感動隨時湧現,我的筆也能隨緣書寫;期盼後半生因為寫作而圓滿自在,幸福快樂。
林萬來序於雲林崙背
內容連載
1 母啊,食飽未
「母啊,食飽未?」這句話,是幾位出嫁的姊姊打電話給老媽的第一句問候語。多年來,與母親生活在一起,我甚少這樣問,也認為她三餐等一切都很正常;如此自然的生活氣氛,感覺都非常好。
雖然剛調職回家鄉的那些年,母親為了健康和信教,已持齋多年,不再吃葷食,她總是自己有一套鍋碗瓢盆,不曾覺得麻煩。她知道我們夫妻要上班,也從不麻煩我們煮一頓素齋給她吃。她吃得簡單,也沒有要我們跟著她吃齋,怕家人吃齋不習慣;尤其父親每天必須到田裡做農事,或打粗重零工,因此她依然為我們烹煮葷食。
如今,媽媽沒留下隻字片語就走了,在百日內,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們準備了木瓜、柑橘、蘋果等水果在內的整桌素食,包括:素雞、素肉、素丸子、高麗菜、豆乾等等,還有幾位姊妹為母親摺的許多蓮花、衣服和元寶、金紙等。當我代表林家子孫點三炷香告知母親,希望她不要客氣,盡情的、放心的享用這些菜餚時,我不禁淚眼迷濛;前人說:「在生一粒豆,勝過身後拜豬頭」,不就是這番景象嗎?
這個道理我們都懂,可是我都沒做到。母親最辛苦的這些年,能在她身邊奉養的不多。雖然有幸與雙親同住,但工作勞碌,也常難以晨昏定省。當我娶妻生子,更是把心力放在妻兒身上。一般身為雙親的,只是盡義務的把子女養大可以自立,不奢望能得到孩子的回報,我的雙親也一樣;所以我自認不是孝子。
那天上午十一點多,桌上供著豐盛的祭品,希望母親能安心的享用。一小時後,我用十元銅板向母親擲筊,問她吃飽了沒?結果是笑筊,我想是因為母親戴假牙,會吃得比較慢。我說:「不然再等個二十分鐘再燒金紙可以嗎?」母親允筊。
經過二十多分鐘,我又祈求是否可燒金紙?結果笑筊。我在母親的遺像及神主牌前跪拜,誠心懺悔說,不孝子的我,在她歸天之後的半個多月,在晨昏時刻,不曾端過一次飯菜來祭拜她(都由大嫂、大哥和太太負責),雖然懺悔已晚,也只有請媽媽原諒孩兒的不孝;結果還是笑筊。我又向母親說:「是否供奉蓮花祭拜得太少,需要再增加一些」;結果允筊。如此前後經過二小時,才完成清明祭拜的儀式。母親是一位殷實厚道慈悲的人,與鄰里相處和善;開一爿小雜貨舖,不會計較賺錢與否,不會為難人家,更不會為難家人。
「母啊,食飽未?」這句話,是幾位出嫁的姊姊打電話給老媽的第一句問候語。多年來,與母親生活在一起,我甚少這樣問,也認為她三餐等一切都很正常;如此自然的生活氣氛,感覺都非常好。
雖然剛調職回家鄉的那些年,母親為了健康和信教,已持齋多年,不再吃葷食,她總是自己有一套鍋碗瓢盆,不曾覺得麻煩。她知道我們夫妻要上班,也從不麻煩我們煮一頓素齋給她吃。她吃得簡單,也沒有要我們跟著她吃齋,怕家人吃齋不習慣;尤其父親每天必須到田裡做農事,或打粗重零工,因此她依然為我們烹煮葷食。
如今,媽媽沒留下隻字片語就走了,在百日內,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們準備了木瓜、柑橘、蘋果等水果在內的整桌素食,包括:素雞、素肉、素丸子、高麗菜、豆乾等等,還有幾位姊妹為母親摺的許多蓮花、衣服和元寶、金紙等。當我代表林家子孫點三炷香告知母親,希望她不要客氣,盡情的、放心的享用這些菜餚時,我不禁淚眼迷濛;前人說:「在生一粒豆,勝過身後拜豬頭」,不就是這番景象嗎?
這個道理我們都懂,可是我都沒做到。母親最辛苦的這些年,能在她身邊奉養的不多。雖然有幸與雙親同住,但工作勞碌,也常難以晨昏定省。當我娶妻生子,更是把心力放在妻兒身上。一般身為雙親的,只是盡義務的把子女養大可以自立,不奢望能得到孩子的回報,我的雙親也一樣;所以我自認不是孝子。
那天上午十一點多,桌上供著豐盛的祭品,希望母親能安心的享用。一小時後,我用十元銅板向母親擲筊,問她吃飽了沒?結果是笑筊,我想是因為母親戴假牙,會吃得比較慢。我說:「不然再等個二十分鐘再燒金紙可以嗎?」母親允筊。
經過二十多分鐘,我又祈求是否可燒金紙?結果笑筊。我在母親的遺像及神主牌前跪拜,誠心懺悔說,不孝子的我,在她歸天之後的半個多月,在晨昏時刻,不曾端過一次飯菜來祭拜她(都由大嫂、大哥和太太負責),雖然懺悔已晚,也只有請媽媽原諒孩兒的不孝;結果還是笑筊。我又向母親說:「是否供奉蓮花祭拜得太少,需要再增加一些」;結果允筊。如此前後經過二小時,才完成清明祭拜的儀式。母親是一位殷實厚道慈悲的人,與鄰里相處和善;開一爿小雜貨舖,不會計較賺錢與否,不會為難人家,更不會為難家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45折$90
-
新書79折$157
-
新書79折$157
-
新書79折$158
-
新書85折$169
-
新書88折$175
-
新書9折$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