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簡介
劉孟俊
澳洲Monash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領域中國科研體制與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投資、產業經濟。現職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吳佳勳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研究領域農業經濟、一般均衡模型分析、醫療經濟。現職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副研究員。
目錄
序/劉孟俊、吳佳勳
第一章 全球經濟回顧與展望
2014-2015年全球經濟情勢回顧與展望/劉孟俊、吳佳勳、黃光昇
美國2014年經濟回顧與2015年展望/蔡依恬
歐洲地區2014年經濟回顧與2015年展望/詹淑櫻
2014-2015年日本經濟─回顧與展望/蘇顯揚
2015年韓國經濟展望/溫蓓章
東協2014年經濟回顧及2015年展望/葉華容
東歐及中東地區2014年回顧及2015年展望/連文榮
全球貿易展望/徐遵慈
第二章 中國大陸與香港經濟回顧與展望
中國大陸進入新常態?2014年總體經濟回顧與展望/鄭漢亮
中國大陸深化改革的回顧與展望/劉柏定
城鄉再平衡─論中國大陸新型城鎮化之動向與展望/田君美
中國大陸土地制度改革動向及展望/溫芳宜
香港政經情勢發展對兩岸與我國之經濟意涵/吳明澤
第三章 臺灣經濟回顧與展望
2014-2015年臺灣經濟情勢回顧與展望/劉孟俊、彭素玲、陳馨蕙
紅色供應鏈崛起下,臺灣的整體思維及因應策略/王健全
因應國際科技新潮流、促進新興產業發展/魏聰哲、杜英儀、黃勢璋、蔡鳳凰、藍文杰
臺灣人才外流的困境:「紅色供應鏈」的崛起/賴偉文
臺灣中小企業邁向創新經營、創造臺灣經濟成長新契機/魏聰哲
水資源與放射性廢棄物管理的再平衡/洪志銘、李永展
第四章 中長期重要議題前瞻
因應QE後勢,臺灣財富再平衡之發展契機/黃勢璋
綠色經濟:重新建構環保社會經濟三贏的市場機制/鄭富霖、溫麗琪、吳柏璋
歐美經濟再平衡策略下,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之發展與展望/杜巧霞、葉長城、吳柏寬
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產業鏈重新洗牌/胡聚男、高君逸
2015年全球兩岸重大事件時間表/劉孟俊
第一章 全球經濟回顧與展望
2014-2015年全球經濟情勢回顧與展望/劉孟俊、吳佳勳、黃光昇
美國2014年經濟回顧與2015年展望/蔡依恬
歐洲地區2014年經濟回顧與2015年展望/詹淑櫻
2014-2015年日本經濟─回顧與展望/蘇顯揚
2015年韓國經濟展望/溫蓓章
東協2014年經濟回顧及2015年展望/葉華容
東歐及中東地區2014年回顧及2015年展望/連文榮
全球貿易展望/徐遵慈
第二章 中國大陸與香港經濟回顧與展望
中國大陸進入新常態?2014年總體經濟回顧與展望/鄭漢亮
中國大陸深化改革的回顧與展望/劉柏定
城鄉再平衡─論中國大陸新型城鎮化之動向與展望/田君美
中國大陸土地制度改革動向及展望/溫芳宜
香港政經情勢發展對兩岸與我國之經濟意涵/吳明澤
第三章 臺灣經濟回顧與展望
2014-2015年臺灣經濟情勢回顧與展望/劉孟俊、彭素玲、陳馨蕙
紅色供應鏈崛起下,臺灣的整體思維及因應策略/王健全
因應國際科技新潮流、促進新興產業發展/魏聰哲、杜英儀、黃勢璋、蔡鳳凰、藍文杰
臺灣人才外流的困境:「紅色供應鏈」的崛起/賴偉文
臺灣中小企業邁向創新經營、創造臺灣經濟成長新契機/魏聰哲
水資源與放射性廢棄物管理的再平衡/洪志銘、李永展
第四章 中長期重要議題前瞻
因應QE後勢,臺灣財富再平衡之發展契機/黃勢璋
綠色經濟:重新建構環保社會經濟三贏的市場機制/鄭富霖、溫麗琪、吳柏璋
歐美經濟再平衡策略下,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之發展與展望/杜巧霞、葉長城、吳柏寬
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產業鏈重新洗牌/胡聚男、高君逸
2015年全球兩岸重大事件時間表/劉孟俊
序
序
中華經濟研究院身為國內重要財經智庫,向來致力提供優質資訊分析此項任務,每年年初更主動提出國內外及中國大陸經濟資訊供社會大眾參考。依循往例,今年也以《2015全球經濟展望》專書呈現本院研究人員針對2014年的經濟回顧與2015年各地區的經濟展望與重要政策議題。
本書主軸強調全球及我國需積極面對「經濟成長與所得分配」、「經濟發展與兼顧環保」,以及「擴大出口與內需成長」等再平衡議題。在美國量化寬鬆(QE)退場後,全球經濟復甦仍屬脆弱,也面臨結構調整的挑戰。臺灣除持續掌握國際經濟情勢外,亦需結合集體智慧謹慎因應此一變局。全書結構共分為四章:第一章為「全球經濟回顧與展望」,第二章為「中國大陸與香港經濟回顧與展望」,第三章為「臺灣經濟回顧與展望」,第四章則呈現「中長期重要議題前瞻」。
謹簡述各章重要內容如下:
在第一章全球經濟的回顧與展望方面,分別討論全球整體經濟、美國、歐洲地區、日本、韓國、東協、東歐及中東地區,以及全球貿易趨勢等八項議題。首先,對於全球整體經濟趨勢,國際多家預測機構普遍認為,2015年全球經濟成長表現將優於上一年,惟各重要經濟體仍將持續經歷不均衡的復甦,歐元區的復甦動能不足、新興市場成長力道趨緩等情勢。美元可能的升息、地緣政治風險、國際流行病疫情擴散等影響,預期是影響全球經濟復甦的主要不確定因素。
在第二章中國大陸與香港經濟的回顧與展望方面,2014年起中國大陸經濟進入「投資成長降速」及「從高速成長轉為中高速成長」的「新常態」。展望2015年,受外部經濟及房地產市場降溫的影響,加之政策改弦易轍以「微刺激」及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為主,大規模刺激景氣方案推出的可能性降低,預期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將進一步減速。惟影響中國大陸發展的若干關鍵趨勢值得重視,包括:換屆後所展開新一輪深化改革的措施、新型城鎮化,以及土地制度的改革等。此外,長達68天的「佔中運動」是2014年香港政經重大事件,其對兩岸三地的影響亦在本書中進行探討。
接續第三章為臺灣經濟回顧與展望,本院預測2015年臺灣經濟成長率為3.50%,較2014年的3.4%微幅增加。2015年內需與外貿皆扮演經濟成長的重要驅動力。民間消費與投資成為挹注內需的主要成長來源,預期在智慧裝置及科技產品推陳出新帶動下,臺灣商品出口可溫和成長。
展望2015年,本書羅列影響臺灣經濟的重要議題,包括有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可能衝擊臺灣的產業經濟發展。本文強調為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且避免被邊緣化,應差異化兩岸產業發展格局,並在區域整合上多元並進。其次,我國產業需因應國際科技新潮流,促進新興產業發展;企業亦應思考切入歐、美、日等先進經濟體的新興產業供應鏈,重建「臺灣接單、臺灣製造」的新出口戰略模式。其三,為化解臺灣人才外流的困境,政府與企業不單要防堵「人滾人」式的挖角模式,更重要的是建構良好的企業經營環境,擴大吸引人才回流。其四,臺灣中小企業應透過軟性層面的創新能力來形塑「創新經營」體質,在產品與製程技術創新的基礎之上,融入「服務化」及「品牌創新」元素,得以提升價值創造。最後,我國亦須面對水資源及放射性廢棄物管理等環境與經濟再平衡的政策議題。極端降雨考驗著我國水資源的處理模式,氣候變遷亦引發核能政策對經濟影響的嚴肅討論。由於核廢料處置場問題難解,預期2015年此項議題仍將難解。
本書第四章另外提出我國值得重視的中長期前瞻議題,包括「因應QE後勢,臺灣財富再平衡之發展契機」、「綠色經濟:重新建構環保社會經濟三贏的市場機制」、「歐美經濟再平衡策略下,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之發展與展望」、「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產業鏈重新洗牌」等四則。
首先,美國已於2014年10月結束QE政策,然歐、日、中仍持續或啟動運用極端貨幣寬鬆政策藉以提振經濟景氣。QE政策所造成的熱錢四處流竄,不僅讓全球房地產面臨泡沫化的威脅,也讓各國的社會貧富差距嚴重惡化。面對此一問題,應積極透過租稅制度與退休金改革等方式,加入「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多階段審議民主的精神,讓臺灣社會再度搭上財富平衡的列車,以恢復或提高所得階層的流動性。
其次,綠色經濟乃透過永續的經濟政策落實環境、社會與經濟三贏的國家發展願景,惟有賴透過明確的政策與法規制定,帶動綠色商品的需求。2015年是關鍵性的一年,亞太經濟合作(APEC)決議、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談判結果將對國際投資市場釋出重要的政策訊息,建議我國政府與廠商有必要密切關注其趨勢。
其三,我國是小型而對外開放程度極高的經濟體,71%的出口產品屬於工業零組件及半成品。而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為當前最重要的巨型亞洲區域經濟整合,彼此間有其相互競爭,亦有相互重疊或相互補充的現象。我國均需掌握兩者發展趨勢,並採取積極加入的作為。若無法及時加入,我國可能面臨出口財在全球市場的份額被日、韓、甚至中國大陸所侵蝕,迫使相關產業進一步外移。藉由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當得以維繫台灣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最後,本書之成,感謝諸位供稿同仁和編輯們的通力合作,也期盼讀者們的指正。
中華經濟研究院身為國內重要財經智庫,向來致力提供優質資訊分析此項任務,每年年初更主動提出國內外及中國大陸經濟資訊供社會大眾參考。依循往例,今年也以《2015全球經濟展望》專書呈現本院研究人員針對2014年的經濟回顧與2015年各地區的經濟展望與重要政策議題。
本書主軸強調全球及我國需積極面對「經濟成長與所得分配」、「經濟發展與兼顧環保」,以及「擴大出口與內需成長」等再平衡議題。在美國量化寬鬆(QE)退場後,全球經濟復甦仍屬脆弱,也面臨結構調整的挑戰。臺灣除持續掌握國際經濟情勢外,亦需結合集體智慧謹慎因應此一變局。全書結構共分為四章:第一章為「全球經濟回顧與展望」,第二章為「中國大陸與香港經濟回顧與展望」,第三章為「臺灣經濟回顧與展望」,第四章則呈現「中長期重要議題前瞻」。
謹簡述各章重要內容如下:
在第一章全球經濟的回顧與展望方面,分別討論全球整體經濟、美國、歐洲地區、日本、韓國、東協、東歐及中東地區,以及全球貿易趨勢等八項議題。首先,對於全球整體經濟趨勢,國際多家預測機構普遍認為,2015年全球經濟成長表現將優於上一年,惟各重要經濟體仍將持續經歷不均衡的復甦,歐元區的復甦動能不足、新興市場成長力道趨緩等情勢。美元可能的升息、地緣政治風險、國際流行病疫情擴散等影響,預期是影響全球經濟復甦的主要不確定因素。
在第二章中國大陸與香港經濟的回顧與展望方面,2014年起中國大陸經濟進入「投資成長降速」及「從高速成長轉為中高速成長」的「新常態」。展望2015年,受外部經濟及房地產市場降溫的影響,加之政策改弦易轍以「微刺激」及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為主,大規模刺激景氣方案推出的可能性降低,預期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將進一步減速。惟影響中國大陸發展的若干關鍵趨勢值得重視,包括:換屆後所展開新一輪深化改革的措施、新型城鎮化,以及土地制度的改革等。此外,長達68天的「佔中運動」是2014年香港政經重大事件,其對兩岸三地的影響亦在本書中進行探討。
接續第三章為臺灣經濟回顧與展望,本院預測2015年臺灣經濟成長率為3.50%,較2014年的3.4%微幅增加。2015年內需與外貿皆扮演經濟成長的重要驅動力。民間消費與投資成為挹注內需的主要成長來源,預期在智慧裝置及科技產品推陳出新帶動下,臺灣商品出口可溫和成長。
展望2015年,本書羅列影響臺灣經濟的重要議題,包括有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可能衝擊臺灣的產業經濟發展。本文強調為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且避免被邊緣化,應差異化兩岸產業發展格局,並在區域整合上多元並進。其次,我國產業需因應國際科技新潮流,促進新興產業發展;企業亦應思考切入歐、美、日等先進經濟體的新興產業供應鏈,重建「臺灣接單、臺灣製造」的新出口戰略模式。其三,為化解臺灣人才外流的困境,政府與企業不單要防堵「人滾人」式的挖角模式,更重要的是建構良好的企業經營環境,擴大吸引人才回流。其四,臺灣中小企業應透過軟性層面的創新能力來形塑「創新經營」體質,在產品與製程技術創新的基礎之上,融入「服務化」及「品牌創新」元素,得以提升價值創造。最後,我國亦須面對水資源及放射性廢棄物管理等環境與經濟再平衡的政策議題。極端降雨考驗著我國水資源的處理模式,氣候變遷亦引發核能政策對經濟影響的嚴肅討論。由於核廢料處置場問題難解,預期2015年此項議題仍將難解。
本書第四章另外提出我國值得重視的中長期前瞻議題,包括「因應QE後勢,臺灣財富再平衡之發展契機」、「綠色經濟:重新建構環保社會經濟三贏的市場機制」、「歐美經濟再平衡策略下,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之發展與展望」、「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產業鏈重新洗牌」等四則。
首先,美國已於2014年10月結束QE政策,然歐、日、中仍持續或啟動運用極端貨幣寬鬆政策藉以提振經濟景氣。QE政策所造成的熱錢四處流竄,不僅讓全球房地產面臨泡沫化的威脅,也讓各國的社會貧富差距嚴重惡化。面對此一問題,應積極透過租稅制度與退休金改革等方式,加入「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多階段審議民主的精神,讓臺灣社會再度搭上財富平衡的列車,以恢復或提高所得階層的流動性。
其次,綠色經濟乃透過永續的經濟政策落實環境、社會與經濟三贏的國家發展願景,惟有賴透過明確的政策與法規制定,帶動綠色商品的需求。2015年是關鍵性的一年,亞太經濟合作(APEC)決議、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談判結果將對國際投資市場釋出重要的政策訊息,建議我國政府與廠商有必要密切關注其趨勢。
其三,我國是小型而對外開放程度極高的經濟體,71%的出口產品屬於工業零組件及半成品。而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為當前最重要的巨型亞洲區域經濟整合,彼此間有其相互競爭,亦有相互重疊或相互補充的現象。我國均需掌握兩者發展趨勢,並採取積極加入的作為。若無法及時加入,我國可能面臨出口財在全球市場的份額被日、韓、甚至中國大陸所侵蝕,迫使相關產業進一步外移。藉由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當得以維繫台灣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最後,本書之成,感謝諸位供稿同仁和編輯們的通力合作,也期盼讀者們的指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18折$90
-
新書81折$405
-
新書9折$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