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度今生

戲度今生
定價:380
NT $ 342
  • 作者:貢敏
  • 出版社:城邦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15-01-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142214
  • ISBN13:9789869142212
  • 裝訂:平裝 / 408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戲劇家─貢敏的戲度今生

  本書獲國藝會贊助出版。內容為作者與戲劇之緣會,包括歷次赴大陸觀劇、參加會議、遊歷,與中國大陸戲劇活動交流之紀錄;並有各地劇團來台演出之評介,知名戲曲演出家及傑出戲劇界師友的獨家專訪、紀念文字;亦收錄多位藝文工作者對作者之論述。內容豐富多元,為作者獻身戲劇工作一甲子的所見所聞、心領神會,對於戲曲表演藝術的理解與賞析,可提供最佳的指引與學習。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貢敏


  (筆名弓之的、金聖不嘆),出生於南京市,戲劇工作者。
  創作涵蓋話劇、京劇、電影電視劇本、廣播劇、舞臺劇。

  曾任政治作戰學校影劇系教師、中國電影製片廠編導、華視製作人、國光劇團藝術總監、臺灣藝術學院戲劇系副教授。曾獲金馬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國軍文藝金像獎、編劇協會魁星獎⋯⋯等獎項。

  ※重要戲劇作品:
  四幕喜劇《待字閨中》、紀錄片《成功嶺之歌》、黃梅調連續劇《七世夫妻》、電視劇本《風雨生信心》、電影劇本《古寧頭大戰》、舞台劇《蝴蝶蘭》、京劇《媽祖》
 

目錄

細讀戲度 不虛度 /辜懷群 2

戲劇山川之旅
12 與吳老談《三關宴》
14 他們嚮往台灣的舞台
17 滬、杭、港九戲劇行腳
25 十三歲演員.三十歲演技—— 看「少年京劇」在上海的演出
28 追憶四演白娘子那台戲
31 津門探戲
34 「上京院」為戲曲建構希望工程—— 從《貍貓換太子》現象談起
37 《紅燈記》何以能紅到如今?
42 金陵二十四戲—— 全程追記第三屆京劇藝術節
56 戲曲現代化之面面觀—— 兼談京劇《夏王悲歌》之特色與啟示

有戲從遠方來
68 《梁祝》的戲劇電影與其他
74 出色當行與神完氣足—— 談二度來台的「天津京劇院」
77 《祝家莊》的「三打」與「大破」
79 海派的京劇藝術與《義責王魁》
81 「上海昆劇團」的演出風格
84 無限江山.惆悵歌舞
86 飽滿而卓越的劇場魅力—— 看《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88 愚人《求騙》.美人《涅槃》—— 觀兩齣新編漢劇抒感
90 大雅之堂的風範—— 談「戲出名門」的「北京京劇院」
93 有戲從遠方來
97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民族風格
100 《天下第一樓》的宏觀與潛台詞
104 粉墨競艷.珠玉紛陳—— 談「中國京劇院」之第一波演出
110 危樓.美食.好戲—— 看「北京人藝」的《天下第一樓》
112 好戲連台齣齣新—— 兼介「青年藝術劇院」的《雙飛蝶》
117 真正姓「京」的「劇」團來了—— 且說「中國京劇院」訪台演出
120 值得期待的《明天之後》
122 《北京人》的復活與整容
126 初識裴艷玲
128 裴艷玲的八齣戲中十一個角色十二種造型的探討
133 從《八仙過海》談「非主流」戲碼的珠玉風華
136 戲在華夏 戲在扶桑—— 從李光的努力談中日戲曲之互動影響
141 「中京院」武戲主打氣象新
144 別開生面的《法門眾生相》
146 玄奇瑰麗的《芙蓉花仙》
150 哀感頑艷的簇新模式—— 談黃梅戲中的《紅樓夢》與《梁祝》
153 越演越優越的越劇—— 兼談「上海紅樓越劇院」的三齣新戲
156 海派麒老牌的流風遺韻
160 《孽緣報》與《石秀殺嫂》
162 《鳥人》因笑而振翼高飛
165 糅合古今、揶揄中外的《鳥人》
167 粉墨箏琶與六朝煙水氣—— 簡介「江蘇省京劇院」
172 雛鳳清於老鳳
174 正視「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旋風現象
177 《夏王悲歌》的震撼與省思
179 多角度探討甘肅京劇《夏王悲歌》之創新
181 梨園又聞「絲竹」聲
183 金獎.夢幻.梅花
187 幕後的獨白—— 寫在「海峽兩岸名角聯合大公演」之首夕
190 京劇清唱的魅力
193 光輝四射的徽劇
195 老戲屹立的先決條件
197 從《彈劍記》談新編戲曲的存活率
200 出色《西園記》.絕色《 牡丹亭》—— 談「浙昆」兩齣精品昆劇
204 經典魅力無可取代—— 略談京劇新、老戲之認知問題
207 婆娑於「夜巴黎」與「百樂門」之間
210 大珠小珠落玉盤—— 談京劇演出的「演唱會」效應
213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談天津京劇演員之人才輩出
216 從《走西口》到新《滿江紅》
219 納百川而成海.凝眾美以為派—— 談海派文化與「上海京劇院」

典型在昨日
224 殉道者—— 懷念王慰誠先生
226 劇人趙琦彬
230 「趙教官」的時代
232 劇壇耆宿王紹清先生仙逝
233 與中國戲劇史並存不朽的人—— 驚聞鄧綏寧老師仙逝
236 最後一次作他的客人(李翰祥)
238 給張翠英的一封信
240 原諒我,不說再見了!(胡金銓)
242 吳祖光先生的才氣、骨氣與俠氣
245 憶徐朔方先生二、三事
248 康白,走好
251 將軍才子.才子將軍—— 敬悼盡瘁於軍中文藝工作的繆綸兄數風流人物
258 古燕趙之慷慨悲歌者—— 談裴艷玲的表演藝術
262 來去有牽掛(顧正秋)
268 「高」老出「馬」.果然了「得」
270 「楓」葉紅於二月花—— 賀常楓先生榮獲金馬影展終身成就獎
274 叱吒風雲的素顏與花面—— 談陳霖蒼的京劇淨角藝術

戲言戲語
282 最難忘花生紅茶之夜
284 從《蝴蝶蘭》談劇運——寫於「中華漢聲」首演前夕
287 北蝶南飛的心願
290 電影.螢幕.舞台—— 《星星.月亮.太陽》編後
292 張雲溪曾是本省戲迷的寵兒
294 北京有個不要命的花旦
296 大陸盜版.台港談戲三書
298 關鷫霜鳥 難忘師娘戴綺霞
300 大陸青年鬚生三鼎甲
302 昆劇《長生殿》東征日本
304 《天下第一家》合浦珠還—— 兼談兩岸戲曲創作者的困境
308 《戎馬路迢迢》話餘
311 《長生殿》東渡日本慶三百週年
314 好書如好戲
315 每一句對白都寫在水裡了
321 《浮生六記》之編劇理念
323 《戲墨.戲品.戲譚》—— 絢爛了兩個世紀的戲種之解析
326 說夏
328 寫在《蝴蝶蘭》劇本前面
330 聽「千古風流人物」細話生平
332 噓聲與掌聲
333 國劇「卡拉」一樣「OK」
337 祇比十年多一個月
340 戲無不可對人言—— 母校畢業四十週年感言
343 讀蘇羽的畫
345 非我「書」類
348 每一夜.我們聽相聲
350 五十年與十七日—— 母校畢業五十週年感言
353 序《琴韻新弦》三部曲
356 願從戰爭寫到和平
359 新象為昆劇帶來新氣象

好評如「嘲」
364 書是創作的泉源 /劉小梅
371 長期活躍在台灣劇壇上的南京籍劇作家—— 貢敏 /曹明
375 原鄉行—— 不期之遇在台灣 /黃宗江
380 第一位「藝術總監」劇作家貢敏的雪泥鴻爪 /魯軍
384 他為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而努力 /曹明
388 一「戲」列的演出難解「劇情」 /楊莉玲
392 為促進兩岸戲劇交流而努力 /曹明
397 無私捐藏書—— 貢敏先生 /林耀堂
 

推薦序

細讀戲度 不虛度
◎辜懷群


  每代人的共同記憶近似,每個人的生活經歷迥異。把具代表性的個人的足跡留下,就成了時代的註腳。這些註腳賦予時代生命,時代遂變得多彩多姿,尤其在後來者的心中與眼底。

  貢敏老師乃我尊敬的前輩,無論是看戲、聽戲、寫戲、談戲,他都是我的「京」花寶典。年輕時讀他寫的文,長大後看他編的劇,就業後研究他的高論,甚至在極珍貴的場合裡,聽到他感人的歌聲1。一直想把貢師拐進錄音間,錄下他謙稱「小有心得」的〈大雪飄〉2 唱段;不意卻先受命為他的新書《戲度今生》寫序。仔細拜讀《戲度今生》,深深感慨。貢師生長的時代辛苦、卻精彩:時間上,不折不扣的西風東漸;空間上,電影電視加入表藝市場爭奪戰。愛戲的他由於天賦高又勤奮,博古通今,左右逢源。

  除去顧正秋、胡金銓、常楓等台灣知名的演藝高人之外,貢師在《戲度今生》所描述的人與戲,許多是我模糊記得、依稀聽過的「偶像級」。隨著貢師娓娓文字,一個未能趕上的時代在我腦海中活起。我們何其幸運有貢師這樣一位戲迷兼戲精,以文為燈,照見鏡花水月藝術生平。至於當代兩岸的傳統戲與藝術家,貢師交遊廣闊,觀察入微,字字懇切,就不贅敘。倒是他將有關自己的報導也收入書裡,戲稱好評如「嘲」,令人莞爾。

  《戲度今生》是貢敏老師在戲劇國度裡承上啟下、學貫西東的評論集。我們透過貢師專業的眼、耳、腦,藉著他生動的文字橋,度入中國戲劇浩瀚的長河,在波瀾壯闊中認清了自己的渺小。

  感謝貢師!……學生忍不住了(舉手):《戲度今生》該是個特大號的聯誼會吧?我們都能加入嗎?
 

內容連載

與吳老談《三關宴》
 
藉探親之便,日前我在內地拜識了許多前輩作家。由於行程倥傯,多半皆是一謁而過;祇有吳祖光先生的家,卻先後去了三次,可以說是有緣了。
 
這個緣字是結在戲上的。
 
從吳老最不願意提起的處女作《鳳凰城》,一直到新作電影劇本《孟姜女傳奇》,他很訝異我對他的作品居然「如數家珍」。我從實地告訴他,多年以來,在摸索寫戲的道路上,他一直是我心儀手摹的偶像。
 
「台北有個『龍套劇團』,他們要演我的《三關宴》,我已經答應了。」吳老欣然地提起這件事,並關心它的發展。我在離開台北時,也曾聽到劉伯祺先生談起此事,並知劇本已送審。於是乃將「龍套」的具體情況,都向吳老作了「匯報」。他聽說是一群年輕朋友底精誠合作,不禁大為讚美:「希望他們成功。」又說:「要是有趙葆秀的錄像,給他們參考一下就方便多了。」
 
歸途道經香港,《大成》雜誌主編沈葦窗先生,聽說我大陸之行是「飽盡眼福、吃足苦頭」,乃與夫人莊元庸女士邀我小敘於中環京華酒樓。
 
席次,方知《三關宴》劇本已通過教育部審查,原來沈先生和邵氏公司馬芳踪先生,都是此次演出幕後催生者。
 
在北京吳老家,彷彿聽他說起《三關宴》中老旦(佘太君)的主要唱腔,都是由名伶李金泉設計的。這就無怪乎那樣激越纏綿、兼而有之了。看過他和袁世海合演的《李逵探母》影帶的人,應該記得這位老京劇藝術家的卓越表現。
 
《三關宴》終於上演了,《三打陶三春》也將由「海光」國劇隊近期推出;加上此前「陸光」演過的《八仙過海》,吳祖光的劇作使台北劇壇綻放了異彩。更重要的一點是吳老的京劇劇本,自形式而內容,無論唱詞或說白絕對都是正宗的傳統,沒有絲毫的「樣板味」。
 
◎1989/《三關宴》演出特刊
 
他們嚮往台灣的舞台
化解彼岸藝人情結應是當政者明智抉擇
 
新春期間,筆者赴大陸文化尋根,大雪紛飛中,在南京、上海、揚州、石家莊、天津和北京幾個城市,觀摩了一些戲劇演出,也會晤了好多位聲名卓著的表演藝術家。談起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的問題時,他們不約而同地都表達出渴望來台灣的心願;有的劇團或個人,甚至連想演什麼戲碼都做了準備。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