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們一向堅信團體是一種獨特的人際探索與成長範式,而團體的「成效」跟團體領導者的技巧和知能息息相關。經過數年教學、實務、督導、聯合演說與團體觀摩,我們兢兢業業地探討與評估團體的方法、理論和歷程,深深為團體強大的介入效果著迷。我們期望本書反映出個人身為團體領導者的發展歷程,也分享個人在實務現場的觀察與研究。
本書旨在鼓舞新手團體諮商師,也為團體領導者的實務努力喝采,期盼呈現出我們帶領不同類型團體的理念與實務,相互學習與師法。有志擔任團體領導者的學生會發現本書特別受用,本書不但說明如何成立諮商團體,也預先設想團體進行期間和結束時全程會面臨到的實際問題。
本書一向是團體諮商課程的主要參考用書。此外,我們希望本書可以協助諮商、心理學、社會工作、復健與社會學等人類服務學系所的學生明瞭團體諮商的概念與歷程。21世紀以來,團體工作的社會影響力不言自明,教育現場的專業實務工作者及社區機構人員都應該擴展和加強自身的知能,成為工作場域善用團體動力的專家。
從許多方面看來,這是一本非常個人化的書。我們堅持保留團體工作直接服務的部分,而不僅是把本書當作理論撰寫。我們依然堅持帶領團體、教學與研究應並行不悖。因此,本書不是團體工作的食譜或操作手冊,而是分享個人的信念和經驗,由此形塑我們成為團體領導者甚至是成為一個人。我們深信這兩者是焦孟不離、密不可分的。
本書第一版發行時,James Muro對團體諮商的論述讀來依舊發人深省。他對團體諮商的提問是本書進步的動力,在此我們要原文重現Muro的書評:
諸多學者認為團體諮商和團體輔導、團體治療的歷程大相逕庭。他們的觀點雖無不妥,但卻無法清楚描述一位專業的團體諮商師應該具備的能力。顯然,這段裂口並非起於缺乏興趣。但是,諮商師/教師或實務工作者並不能單靠興趣就能成為合格的專業工作人員。
例如,為什麼如此個人和私密的諮商歷程要用團體的方式進行?該如何說明團體諮商和團體治療的細微分野?如果研究所畢業後,諮商師對小團體的關鍵議題仍然無力應付、倉促上場,那麼諮商的消費者、本國的兒童與成人如何相信諮商師宣稱的專業呢?團體諮商師必須要做什麼?必須要知道什麼?他們該成為怎樣的人?
讀者可在本書找到關於這些團體諮商歷程疑慮的答案。團體諮商的「為什麼」問題在本書皆以易讀易懂、人文關懷的說法加以解釋。讀者可以先從概論部分探究個人對團體諮商的看法。然而,形而上的哲學思考僅是團體諮商的冰山一角而已。
讀者只要依此方向而行,即可繼續修習必要的團體領導技巧,成為主動學習的團體領導者。團體動力的樣貌、團體的組成與維繫等機制在本書亦有清楚的論述。
下面擇要列出本書的特殊優點:
● 詳盡探討團體諮商的原理,強調團體是一個預防性的環境,一趟自我發現的旅程,一個重新定義自我、發展人際覺察的機會;
● 說明作者群的人格特性如何影響個人的團體理論取向;
● 提供有效催化團體的實用技巧建議;
● 檢視團體領導者的內在參考架構,克服新手焦慮;
● 由Carl Rogers本人親自分享他對團體成員的感受;
● 詳細說明如何成立諮商團體,完成催化團體早期發展階段的艱巨任務;
● 探討團體歷程開展時常面臨的問題,提出催化團體凝聚力的解決之道;
● 描述團體諮商結構常見的問題,解析如何運用結構;
● 全面探討諮商團體結束時的相關問題與歷程,包括結束、評估與追蹤;
● 深入探討兒童、青少年、成人及年長者的團體諮商歷程;
● 實用的團體諮商專業名詞彙編,提供初學者和資深的實務工作者快速檢索重要詞彙;
● 重點式描述受虐兒童、非行少年、慢性疾病患者、情緒困擾患者、成癮行為者的團體諮商。
除了上述所列之優點外,《團體諮商:概念與歷程》(第五版)(編按:本書為原文書第五版)也想讓研究生和實務工作者瞭解以下重要資訊,這也是第五版的特色,期使本書更契合讀者的需要:
● 新增「團體工作的多元文化與社會正義」一章,強調要勝任多元文化的社會,團體工作者應面對的重大議題;
● 擴大說明團體理論的應用並納入各作者整合理論至實務的取向;
● 重新修訂和改編領導者這幾章,關鍵的概念和要素一目瞭然;
● 深度探討開始帶領團體前應注意的規劃與執行流程,完整呈現從構想階段到第一次團體正式展開前的過程;
● 新增「協同領導:原理與實務」一章,涵蓋協同領導的各項議題─這是其他團體諮商教科書常忽略的主題;
● 新增「評量領導者與團體」一章,從領導者、團體和成員的角度評估團體。
兒童與青少年的團體工作各闢一章,讀者可以稍加留意這兩種團體的獨特性。
Berg、Landreth與Fall
譯者序
翻譯一向不是件簡單的事,但不知為什麼,我還是樂此不疲,甚至自費去外語大學的翻譯系進修,希望能無愧於原作者的心血。因為著書不易,身為譯者自當兢兢業業。
在翻譯本書的同時,一方面欣喜於能琢磨精讀,仔細推敲作者的含意,一方面又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所以每天都要求自己須有翻譯進度,希望能在繁忙教學、研究課餘之時,早日將這本書引介給同好。誠如原作者所言,本書對從事諮商輔導、社會工作、心理、復健與社會學、人力資源、教育等學科的教師及學生皆能發揮莫大的助益。團體做為一種處遇方式,其優勢已是有目共睹,而且是必然的趨勢。專業實務工作者應具備運用團體處遇的知能,瞭解團體的歷史源流、使用目的、歷程與實務問題、協同領導、倫理守則、評量追蹤,探索自身的理論建構、接受完整的訓練、克服新手焦慮、瞭解多元文化族群等。這麼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有時會令人望之卻步、打退堂鼓,這其實也是原作者憂心之處,因此他們傾全力以淺顯易懂又不失重點的方式撰寫本書,期使有志帶領團體的學生和實務工作者「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再覺得團體撲朔迷離。藉由本書對團體產生清楚的概念和指引,彷如帶著一張新且實用的地圖上路,內心必會覺得踏實,升起充分的信心。
本書的另外一個特色,即是附錄中的專業名詞彙編、團體工作專家學會的最佳實務指南、專業訓練標準、能力評估、多元文化能力準則與倫理守則等。這些都是實務工作者經常碰到且不能忽略的議題。原作者將其羅列在本書之後,可見他們浸淫團體領域之深刻,幫了我們這些後輩好大的忙。
最後,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推薦本書,高碧嶸小姐細心編輯讓本書更臻完善,相信讀者拿到本書時能感受到知識傳達出的無形力量,令人謙卑,亦令人心生喜樂。
增穎 於南華大學學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