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裂之後:33位智利礦工的現代奇蹟

天崩地裂之後:33位智利礦工的現代奇蹟
定價:300
NT $ 225 ~ 270
 

內容簡介

有史以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救援大作戰。

  .在比台北101大樓還深的地下700公尺,鑽過比鐵達尼號還重150倍的礦石。

  .33位礦工,在攝氏32度,濕度95%的礦底生活69天。

  .2000萬美元救援行動,上自美國太空總署,下至智利潛艇部隊,結合全球最新科技與頂尖專家。

  .本書作者是唯一獲准進入前線,近距離報導整個事件經過的文字記者。

  .本書已被翻譯成19種文字,詳實描寫整個事件的唯一書籍。

  .來自遙遠礦底的呼救聲,撼動了整個世界。2011年智利的一場礦區災變,重寫了人類求生與救援的歷史與規模。

  .被困在比台北101大樓還要深的礦坑中,這群來自四面八方的烏合之眾,大多沒受過什麼教育,但在面臨災難時,卻能發揮出人性中最重要的光芒。他們是硬漢,也是生存者。

  .身處災難中,他們並沒有為一罐鮪魚而你爭我奪,沒有用暴力,反而制訂民主制度,每日進行辯論,最後投票表決。

  .這場救難行動,只有在全球慷慨的支援下才可能發生。當年俄國潛艇庫斯克號沉入海底時,俄國政府頑固地拒絕任何幫助,但是智利政府向全世界發出援助呼喊,整個世界為之撼動。

  來自遙遠礦底的呼救聲,撼動了整個世界。2011年智利的一場礦區災變,重寫了人類求生與救援的歷史與規模。

  被困在比台北101大樓還要深的礦坑中,這群來自四面八方的烏合之眾,大多沒受過什麼教育,但在面臨災難時,卻能發揮出人性中最重要的光芒。他們是硬漢,也是生存者。

  身處災難中,他們並沒有為一罐鮪魚而你爭我奪,沒有用暴力,反而制訂民主制度,每日進行辯論,最後投票表決。

  .這場救難行動,只有在全球慷慨的支援下才可能發生。當年俄國潛艇庫斯克號沉入海底時,俄國政府頑固地拒絕任何幫助,但是智利政府向全世界發出援助呼喊,整個世界為之撼動。

  智利災變大事紀

  .2011年8月5日聖荷西礦場倒塌,33位礦工被埋在比台北101大樓還要深的地底。

  .礦底的庫存食物僅供10位礦工生活2天,但是這33人維持了17天。礦內溫度常在攝氏32度,濕度95%。

  .9組不同的鑽孔機往下探尋可能的生還礦工,終於在8月22日找到這些人。可是鑽孔機鑿出的洞口不過蘋果大小,僅能提供食物、飲水與通訊。

  .智利政府對全世界發出呼喊,要求提供最新科技,救出這些礦工。

  .世界各國頂尖專家紛紛志願前來,並提供鑽井設備,但需時三到四個月。

  .如何在3~4個月的時間內,維持這33人在礦底的身心健康,成為重要課題。美國太空總署NASA更以外太空人的封閉經驗前來協助。

  .首先啟動A計畫與B計畫,在兩個不同地點,以兩組不同國際技術與人員,分別往下鑽井救人。然而礦場岩石要比一般花崗岩堅硬兩倍,A計畫與B計畫分別受阻。

  .啟動C計畫,探鑽油井設備入場,速度緩慢地往下挖掘。

  .一名大學畢業生,利用古老技術,讓B計畫奇妙地起死回生,克服困難,終於鑿穿井道。

  .10月14日,69天過後,利用子彈型鳳凰號救生艙,將所有被困礦工安全地吊送地面。比原先預計時間快了一個多月。

  .全部救援行動高達近兩千萬美元,然而團結全世界的情緒難以用金錢衡量。

  一場活在全世界眼前的現代奇蹟。

重要書評:

  透過新聞報導,你以為已經知道礦工的故事——其實差得遠了,這本緊湊,又有深度的完整紀錄,正是傳統優良新聞寫作的明證。—─《出版者周刊》

  記錄詳實,緊湊易讀。—─《星期時報》

  強納森‧富蘭克林筆下描繪出這個故事新的空間,既有文學美感,又有恐怖的圖像意識。—─《星期快報》

  描繪出這場戲劇化事件背後真實的人性故事。—─《每日郵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強納森‧富蘭克林


  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就讀於布朗大學,1995年移居至智利,在智利居住超過16年之久,其中12年擔任英國《衛報》駐智利記者。

  他精通西班牙文,報導廣泛深入,自智利總統皮諾切特被捕,到毒品內線交易,到智利礦坑災難,報導文章除了《衛報》外,更提供《華盛頓郵報》、英國《觀察家報》、《雪梨晨間論壇》等報,並為美國電視網ABC、CBS,與英國BBC提供報導內容,同時也為世界知名雜誌如《GQ》、《君子雜誌》、《美麗佳人》與《花花公子》等眾多雜誌撰稿。

  在報導智利礦災時,他是唯一獲准進入救援前線採訪的文字記者,其他記者均被擋在警察封鎖線後,使他不但能夠近距離觀察報導整個救援行動,更能參與行動會議,與前線醫生對談,更是第一位採訪受難礦工的記者,擁有第一手詳實報導資料。

  最近的作品為在海上漂流超過一年而後獲救的真實漁夫故事。

譯者簡介

傅葉


  喜歡美食、美酒與生活的人。前半生以音樂維生,後半生決定與文字為伍。目前專業翻譯與寫作。
 

目錄

前言  全世界目光的焦點
第一章  活埋
第二章  絕望的搜尋
第三章  困在地獄
第四章  速度 VS 精確
第五章  寂靜的十七天
第六章  鴻運當頭
第七章  重新爬回生命
第八章  馬拉松式的奮戰
第九章  電視真人秀
第十章  終點在望
第十一章  終於穿透
第十二章  最後的準備
第十三章  升出地面
第十四章  重獲自由的第一天
後記  一場希望的聖戰
作者的話  
感謝
 

內容連載

第六章 鴻運當頭

第十六天:八月二十一日,星期六。

在聖荷西礦場入口處上方大約八百公尺處,一塊岩石遍佈的荒涼斜坡上,胡塔多和他的六人小組正不停地往下挖掘。從他們開鑿的地方可以看到棄置的礦場辦公室,兩間像鬼鎮中的簡單木造小屋,捕捉住當時落荒而逃的景象—抽屜大開,檔案散落桌上。自礦災發生以來,地板就蒙上一層沙漠塵土,拉開的木製百葉窗,每當陣風揚起時,就會懶洋洋的微微搧動。這種風對於在炙熱驕陽下辛勤工作的胡塔多與他的小組來說遠遠不夠。只有到了晚上,當天空繁星密佈,溫度下降到凍人地步時,清涼陣風才會出現。黎明時分,從太平洋海面襲來一層舌樣濃霧,貪婪地捲過整個村落,添上另一層刺骨寒意,可是沒人抱怨,氣候不在他們操心的範圍內,他們穩住鑽頭的角度,一心一意,朝向地下七百公尺的目標前進。

探鑽小組二十四小時馬不停蹄的持續作業,只有每天早上八點與晚上八點才停工維修,添加油料並檢查液壓流體。他們是九組探鑽作業中的一組,九組不同的人馬分別朝受困礦工的方位,挖掘九組不同的探井,全由安德烈蘇加略特協調指揮。每一個小組有七位工作人員,每個作業的方向與使用的探鑽機都不同,蘇加略特利用不同的探鑽技術試探運氣。在10B 探井,使用一種被稱為「反向探鑽」(reverse air)的技術,一天內可以往下鑽兩百四十四公尺,但是如果偏離軌道的話,難以重新校正方向。另一種被稱為「金剛石探鑽」(diamond drilling)的技術,比較慢但是比較精準,可以在挖掘中一路調整方位。

九組探井從上往下,好像穿透光線一般,鑽出條條井道,希望能到達任何坑道,或修車間, 甚至避難所。礦場地形圖不斷地唬弄工程人員,不但標示出不存在的結構,也沒有註明坑內加強支撐的金屬柱,這些金屬柱可以在瞬間破壞鑽頭,使他們一個星期的辛苦前功盡棄。平常一項七百公尺深的探鑽作業,如果不講究速度的話,鑽道通常會偏離百分之七,抵達目標八十公尺內。但是對這件工作來說,目標不過是這間不到十公尺長,整體只有五十坪大小的避難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5
    $225
  2. 新書
    79
    $237
  3. 新書
    79
    $237
  4. 新書
    9
    $270
  5. 新書
    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