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台灣好食_節氣好食曆
以四季時令為經,食材風土為緯,這是一本島嶼的「食」令手札,一本好食的風土筆記;依著時節,順著山川,行遍田埂林間,從伸手摘果品享的當下,回溯果實的美味根源。
美味的祕密,在於驚蟄雷、芒種雨帶來好預兆的豐年,在於熾陽逼出的汗滴禾下土,在於秋風送爽吹熟了農人收穫的笑臉,在於無雪之冬精彩輪播著的冬季農作。
美味的根源,在於風土。台灣不大,卻大得足夠縱括溫帶、亞熱帶、到熱帶,山高三千尺,水濁更勝黃河,這複雜精密的微氣候帶集合,容納了最繽紛可觀的多樣性跟可能性,就在這麼一方小島之上。
食物,體現的是人與土地的關係,「身土不二」,是好食者的生活態度,更是信仰。廣袤的大地之上,彎腰辛勤的農人,不僅僅供給人們三餐食糧,更替不得閒的都市人,看護照顧著土地,讓離土的遊子有根可循,有家可歸。透過良善的生產,存續著人跟地的緊密相依;透過食物與味道,一代又一代傳承著故事與記憶,加總起來就是所謂文化。
面對著這樣的豐產,我們滿懷感恩地,希望透過一點點的文字,多一點的手感圖繪,將我們行過看過吃過的好滋好味,如實地跟大家分享;透過時令、風土、農作及飲食,我們試著一點一滴去還原真實而美麗的在地好食的節奏與樣貌,穿插著一個又一個有滋有味的食材小故事。透過最平易的表現,將這一路走來深感著的富庶豐美,寫著畫著,邀請更多人跟我們一起看見。
二○一四這個年,份外地不平靜,一桶餿水油髒了全台灣的食,搞得烏烟瘴氣、人心惶惶,誰也不敢再提台灣這美食王國之稱。在這個食安動盪的當下,或許述說著物產有多豐美這事被認為有點不合時宜,但我卻認為再應該不過了!我們明明有這麼多真實而美麗的好食風景,怎能讓一滴墨污染這麼多美好的台灣好食?!
這共業,我們唯有正視,唯有承擔,但更需要行動!只有行動可以帶來改變,只有行動,才能讓最壞的時代過去,最好的時代到來。行動不難,從關心、在意、選擇碗裡的食物,開始做起。We are what we eat, and we always have better choice
社團法人台灣好食協會 顧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