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博士8:翻天覆地的聲音

百變博士8:翻天覆地的聲音
定價:200
NT $ 158 ~ 774
  • 作者:李在允
  • 譯者:蟲子男爵
  • 繪者: 宇宙路工作室
  • 出版社:晨星
  • 出版日期:2014-11-1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778942
  • ISBN13:9789861778945
  • 裝訂:平裝 / 11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一本最適合當作銜接教材的科普叢書

  藉由詼諧幽默、博學多才的角色──百變博士,帶領讀者了解各項生物、物理科學等知識。深入淺出的敘述方式帶入主題,並輔以簡單的小實驗說明原理,透過富有美術感的趣味插圖瞭解科技時事,輕鬆漫畫加深讀者對於內容的印象。

  本系列可配合國小、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既可作為理化科和生物科打下紮實基礎的參考書,書中的小實驗更可以當作學校老師上課的好教材!

  第一套不講公式,一看就懂的兒童科普書!

  本書適用於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一起學習。

  大家好,我叫蒂姆。我是在管弦樂隊演出時常出現的定音鼓。
  定音鼓是鼓的一種,而我則是定音鼓中最小的一種。
  我被朋友們稱為聲音將軍,因為沒有比我更響的鼓了。
  在稍後的管弦樂演奏會中,讓大家見識一下我的風采。
  下面,就請跟我一起去進入聲音的世界去旅行吧。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聲音用處多,喇叭聲是車子來  
  叮咚聲是客人到,響亮的鐘聲是下課了

  沒有聲音會怎樣?

  如果世界少了聲音,或許我們就可以不用聽到媽媽叫我們起床的怒吼聲,但我們也會少了很多樂趣,例如幫喜歡的球隊加油、聽動人的樂聲,而且我們可能會遇到更多危機!當汽車快速通過時,我們很有可能會因為聽不到喇叭聲,而險些被車撞到!所以聲音對我們來說,真是不可或缺呢!

系列書特色

  本系列以「生活科學」的概念為主題,除了能將讀者與科學的距離拉近,進而產生親切感外,也彰顯出科學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物質組成科學,而科學造就生活。」,教你如何動手做實驗學會理論,人人都是小小科學家。

  這就是百變博士系列名的由來。

名人推薦

  教育學者一致好評!

  親子教育專家  李偉文 系列推薦!
  高中物理地科老師 朱晉杰 老師
  科學玩具柑仔店 王德麟 老師
  國立臺東高中物理科 陳其威 老師
  臺東縣均一中小學自然科 舒兆瑞 老師

  從樂器幻化而成的精靈,帶著大家穿越一場交響樂的盛宴,「停」下來研究聲音三要素,「看」見聲音現出原形,並「聽」著內心澎湃的樂音。──科學玩具柑仔店 王德麟 老師

  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 了「聲音」的原理,並結合了實際的操作,讓聲音不再聽得到摸不著,而是有畫面、有立體感!看完書後閉上眼睛,一面回想書中的知識,一面用你的耳朵再次認識周遭的世界。」──臺東縣均一中小學自然科 舒兆瑞 老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在允


  曾於出版社長期從事科學叢書的策劃工作,現專職於一些通俗易懂,又能引起青少年對科學產生廣泛興趣的科學叢書的寫作工作。策劃書籍有《熊津科學冒險》、《近景自然故事》等,著作有《火之博物館》。

繪者簡介

宇宙路工作室


  美術家吳承晚從韓國弘益大學進修視覺設計之後,曾就職於宇宙路工作室進行繪畫和動畫的製作。動畫作品有《小序曲》,繪畫圖書作品有《管弦樂隊的出色演奏會》、《上學去》、《精彩的物理》、《神話之旅》等。

審定者簡介

王德麟


  從小就立志當老師的小咖,即使當了理化老師之後,仍舊沉迷於各式各樣的科普書籍。個人部落格:科學玩具柑仔店(kingdarling.blogspot.tw)
 

目錄

* 與聲音的初遇
15-聲音的開始
17-各種不同的聲音
21-高音和低音
32-大的聲音和小的聲音
37-聲音的音色

* 與聲音的親密接觸
43-聲音的傳播過程
48-聲音傳播的介質
51-聲音的傳播速度
57-聲音的反射和吸收
64-聲音的折射
69-聲音的繞射

* 與聲音的共處
75-用耳朵聽聲音
81-用骨骼聽聲音
85-無法被聽到的聲音
93-聲音的儲存
100-結尾
102-作者語
104-小小百科
 

作者語

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人用眼睛看世界的同時,也在用耳朵聽世界。所以跟眼睛一樣,耳朵也擁有同樣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所有的物體都能產生聲音,所以,基本上只要理解了聲音就等於理解了自然。

  聲音源於物體振動。空氣、水、金屬、紙片晃動時會發出聲音。每個物體晃動的次數、程度和形態都有所不同,所以聲音的音調、響度、音色都各不相同,也就是說,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聲音。

  不僅是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過程也非常的重要。聲音從空氣中傳入耳朵,經過一系列的過程,最終傳達到大腦,人們因此才能聽到聲音。雖然聲音大部分是在空氣中傳播的,但傳播聲音的卻不僅僅是空氣。世界上所有的物質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傳播遇到物體後發生反射和吸收,在不同的介質間產生折射。

  人通過耳朵聽聲音,耳朵能夠將小聲音擴大,然後再將擴大的聲音轉化為電波信號傳達給大腦。人的耳朵聽不到振動頻率極低或是極高的聲音,只能聽到適當振動頻率的聲音。但是海豚、蝙蝠、大象等動物卻能聽到人聽不到的聲音。然而每種動物聽到的聲音又會有所不同。所以,如果瞭解了聲音的世界,就能更好的瞭解大自然。

  本書將豐富的聲音知識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表達了出來。雖然內容很多,看起來有些複雜,但如果細心的研讀書裡的內容,將所有的話題一一解開,就會發現其實很簡單。希望小朋友們能通過這本書更加的瞭解聲音,正確的認識自然。
 

內容連載

〈聲音的開始〉
 

對於我來說,今天是非常忙碌的一天。我要在舞臺上演出,還要為大家介紹聲音的世界。開始之前,我們先深呼吸一下。準備好了嗎?現在就要開始我們的聲音世界之旅囉。
 
先閉上眼睛,伸長耳朵。現在,大家能聽到什麼聲音呢?雖然演出還沒有開始,但也會聽到許多其他的聲音。例如,人們的說話聲、笑聲、椅子的碰撞聲、腳步聲還有翻書頁聲⋯⋯這些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呢?
 
鼓槌先生是定音鼓的演奏者,鼓槌敲擊定音鼓時,鼓身就會產生振動,進而發出聲音。不管大鼓還是小鼓,都是像我這樣振動發聲的。其他的樂器和物體也是如此。
 
在彈吉他時,吉他弦會上下振動而產生聲音。風吹樹枝時,樹葉的晃動也會產生聲音。用手捂在可以發出很大聲音的音響上試試,雖然眼睛無法看到,但手可以感受到音響的振動。音響中發出的聲音也是因為音響中的音盆(錐形的裝置)產生振動而發出的。
 
振動停止時聲音也會停止,物體振動時產生聲音,物體停止振動時,聲音也就消失了。
 
所以說,聲音是因為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在這裡,物體上下左右的振動或是晃動就被稱為振動。聲音是物體振動時產生的。
 
〈各種不同的聲音〉
 
使物體振動的方法非常多,也就是聲音所產生的方式非常多。大提琴和小提琴都是用手或是琴弓摩擦琴弦時發出聲音的。豎琴則要用兩隻手撥動琴弦才會發出聲音,鼓是用鼓槌敲打發出聲音,鈸是用兩片金屬合擊而發出聲音,還有長號和小號,是因為吹氣才產生聲音。摩擦、撥動、敲打、碰撞等,這都是發出聲音的各式各樣的方法。
 
那麼,我們是如何發出聲音的呢?我猜大家肯定不太清楚,那就讓我告訴你們吧。人是靠聲帶的振動而發出聲音的。
 
捂著脖子,發出高低不同的「啊」聲試試看。能不能感覺到脖子在振動呢?那是因為空氣使得聲帶振動而產生聲音的。聲帶是人體喉部位的兩條肌肉,可以輕易的拉長或是縮短。人說話時,空氣從肺部排出,經過喉部被呼出口腔。在這個過程中,空氣使聲帶振動,聲音也就因此而產生了。
 
人類與動物、樂器相比,可以發出更多種類的聲音。聲帶部位產生的振動,根據喉部和下巴的運動,以及口腔形狀的不同就可以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也正是因為如此,人類才會說出屬於自己的語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158
  2. 新書
    79
    $158
  3. 新書
    88
    $176
  4. 新書
    9
    $180
  5. 新書
    $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