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巷春秋

深巷春秋
定價:280
NT $ 130 ~ 760
  • 作者:唐墨
  • 出版社:大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1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234630
  • ISBN13:9789866234637
  • 裝訂:平裝 / 32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失落的年代,落難的百姓,訴不盡的深深哀傷,就像靜靜落下的白雪,沉靜地覆蓋在這片大地上……

  對老佛爺愛恨交織的光緒皇帝,為了討得愛看戲的親爸爸歡心,時常與宮內戲班伶人一同粉墨登場,在宮內搬演著一齣又一齣的娛親戲,他上臺扮演他朝皇帝,下臺飾演大清萬歲爺,臺上臺下,他都是個空懷大略卻沒有實權的空殼傀儡。

  光緒皇帝滿懷的抱負,在「康梁變法」的孤注一擲後,如煙消般散於無形,只留下滿腹委屈,被慈禧太后軟禁於南海瀛台,直到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才一同逃往西安。徘徊於華清池的光緒皇帝,其悲苦就像唐玄宗重遊舊地,不僅落得逃離京都的下場,也同樣保不住自己的愛妃。

  一如賜死的楊貴妃,珍妃投井後,大清帝國的氣數似乎也隨之而落,而她不知去向的遺骸,似乎也預視了中國的混沌未來……。

   一把紫玉笛,一個謎樣的老人,還有一輛滿載的西行火車,以及一段穿梭時光的回憶往事,描繪出人生百態,勾勒出大時代的輪轉舞台。從滿清到民國,一幕幕的 繁華與蒼涼,連結了過往今昔的人們,唐玄宗與楊貴妃、光緒帝與珍妃、蔣中正與宋美齡,每個時代就像不斷搬演的戲,隨著曲終人散,留下數不盡的滄桑。

  然而,這戲卻還在歷史舞臺上不斷地反複上演……。

名人推薦

  台灣傳統戲曲界國寶級名旦暨絕世名伶 魏海敏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劉慧芬
  國光劇團小生 孫麗虹

  作家 向 陽
  作家 廖玉蕙
  作家 陳柏青
  幼獅文藝主編 吳鈞堯

專文導讀推薦
 
  國立國光劇團藝術總監
  台灣大學戲劇學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 王安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唐墨


  本名林恕全,法名宗福慈詮,道號雲幻少。學崑曲,通佛學,談歷史,教演歌。

  生於1986年。世新大學中文系畢業,第一本出版著作是關於表演藝術的短評《票根譚》,寫作,以一種紀錄思想與生活的方式存在;其他的餘興,都是為了支撐這個存在。

  自2006年以〈花、綻放在你肩上〉獲得聯合報第一屆懷恩文學獎優勝後,便連年於國內外各大文學獎項拿到殊榮,其中文類包括古典詩、散文、小說、古文及新詩等,也曾連續兩年獲得國藝會的創作補助案,是台灣倍受注目的新生代作家。
 

目錄

推薦文
自序
導讀×導聆
第   一   齣 傳概
第   二   齣 定情
第   三   齣 賄權
第   四   齣 春睡
第   五   齣 禊遊
第   六   齣 傍訝
第   七   齣 倖恩
第   八   齣 獻髮
第   九   齣 復召
第   十   齣 疑讖
第  十一  齣 聞樂
第  十二  齣 製譜
第  十三  齣 權鬨
第  十四  齣 偷曲
第  十五  齣 進果
第  十六  齣 舞盤
第  十七  齣 合圍
第  十八  齣 夜怨
第  十九  齣 絮閣
第  二十  齣 偵報
第  廿一  齣 窺浴
第  廿二  齣 密誓
第  廿三  齣 陷關
第  廿四  齣 驚變
第  廿五  齣 埋玉
第  廿六  齣 獻飯
第  廿七  齣 冥追
第  廿八  齣 罵賊
第  廿九  齣 聞鈴
第  三十  齣 情悔
第  卅一  齣 剿寇
第  卅二  齣 哭像
第  卅三  齣 神訴
第  卅四  齣 刺逆
第  卅五  齣 收京
第  卅六  齣 看襪
第  卅七  齣 屍解
第  卅八  齣 彈詞
第  卅九  齣 私祭
第  四十  齣 仙憶
第 四十一 齣 見月
第 四十二 齣 驛備
第 四十三 齣 改葬
第 四十四 齣 慫合
第 四十五 齣 雨夢
第 四十六 齣 覓魂
第 四十七 齣 補恨
第 四十八 齣 寄情
第 四十九 齣 得信
第  五十  齣 重圓
 

推薦文

以文學和戲曲觀看歷史,敘說百年之前,一個又遠又近的年代,一頁滄桑


  作者中文本科出生,學養札實,筆耕不輟,創作力常獲重要文學獎項肯定,新作《深巷春秋》展現他文學和戲曲藝術的體會和造詣,透過他的創意鋪陳,把清末慈禧太后懂戲、愛看戲,成就了京劇史上的鼎盛高潮,竟和大時代的風起雲湧交織成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歡離合!那時節,伶人戲班隨時局詭譎被迫解散遷移,流散各地演出,際遇難料,身世飄零流轉間,遇上了些驚心動魄的祕辛軼事,得以戲嘲喻,以曲抒情,箇中情味僅能讓觀眾各自意會評斷,至於那最初的震撼隨時間流逝中淡忘…戲如人生,人生如夢幻泡影,《深巷春秋》娓娓道來,讓光緒帝、珍妃、慈禧太后、李蓮英等知名歷史人物,在熟悉的歷史情節裡另闢一方舞台演繹生命的美麗與哀愁,誠心邀請看倌們一同觀賞。

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 魏海敏

  作者唐墨是個勇於實驗的創作者,他不但興致盎然地經營多元創作模式——文體不拘小說、散文,題材囊括歷史、推理、飲食、同志……,曾獲多項國內及國外的重要文學獎競賽。他浸淫戲曲甚久、甚深,自己也曾粉墨登場,這本長篇創作堪稱將他一向的強項——戲曲、歷史與小說冶為一爐,虛實相生,真幻交纏。在《長生殿》傳奇的架構上,巧妙綰合慈禧太后的人生悲喜,無論人物性格的描摹或劇情推展手法,都十分到位。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勇於實驗,掌握了文學創作裡最珍貴的創意,小說中處處綻現驚奇的火花,值得細細品味。

作家、戲曲學者 廖玉蕙

  清末慈禧太后喜愛京劇,成天在後宮中看戲品戲,劇場是她的精神世界,戲裡的情節人物則是她投射出的真實幻影。作者將她一手主導驚天動地的歷史事件,巧妙地與清洪昇《長生殿》傳奇的架構融合為一。兩朝天子,在戲劇的舞台上喪失了江山,在人生的舞台上製造了悲劇,雙重的敘述觀點,透過笛師李老三的回憶,娓娓道出一幕幕的繁華與蒼涼。梨園子弟出入其間,成為極佳的主題象徵:真實與虛幻,上台與下台,是被動的際遇?無奈的播弄?抑或虛幻難分的一局大戲?這部小說《深巷春秋》,邀請讀者們緩緩地體察,細細的品味了……。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劉慧芬

  十九世紀中國的命運像是廟前的籤筒,烈火砲轟聲中篩竹筒那樣暴烈搖晃,落下斷簡殘篇幾句幾行讖文靈詩,拼湊得起是事件,拼湊不起雲山霧罩是歷史的全貌——四萬萬人的生活如何傾斜,僅因為帝國宗法寶頂以為高不可觸的塔尖,其實像是陀螺那樣逐漸於某個水平面緩緩歪倒,在那些散亂的空白裡,我們更能看見文明的命運,體現的是質疑,「為何如此?」「竟會如此?」。唐墨的《深巷春秋》晃起籤筒的手勢是你不曾見過的,怎樣精心篩選那些事件殘片,歷史在伶人袖口一抖中拋向更悠遠的舞台,瀛台拘禁、珍妃投井、拳亂與出奔,逼蔣,歷史被近景描繪,卻因為文字淡漠與人物節制敘述而倏忽迢遠了,那些本該屬舞台上的段子反而因為敘述者身為伶人而拉近了,成為近景,一個水袖拋幾個鼓點一些警句便給歷史下了一個新的註腳。於是一切更像戲了,亂轟轟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切又不像戲,他其實已經發生,但要到此刻,你才體驗。那麼貼近,幾乎以為看透了,卻又仍是痴迷。這時才明白,這本書,不是那些歷史片段的重組,而是對籤筒後方,那主掌一切命運更高者一次不退讓的對視。

作家 陳柏青

自序

  歷史即是由不同時代的角色,不斷重演相類的情節而成。《深巷春秋》揭櫫這種彷彿輪迴的現象,在章節分段上挪用了《長生殿》五十齣的關目,卻同樣能夠從光緒末年義和團,侃侃談到抗日前夕的西安事變;保留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真摯愛情的雛型,穿插著光緒珍妃、蔣中正與宋美齡的故事。

  這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一代紅顏為君盡」這七個字,道破了不論盡情或盡命,無非都是后妃最終不可抗的歷史宿命。

  歷史不容易讀懂,更不可能讀完;而戲再長,卻總會有散的一天。《深巷春秋》,既講清末的歷史,也談崑曲的起落;可以一章一章地讀下去,也能像折子戲那樣一折一折拆開來各自搬演,是一部充滿閱讀趣味的自由式歷史小說。

導讀×導聆

小說戲曲 互文編織

  是小說?還是戲曲?

  翻開《深巷春秋》,映入眼簾的竟是崑曲傳奇《長生殿》齣目:〈傳概〉、〈定情〉、〈賄權〉、〈春睡〉……,足足五十齣,一貫而下,一字不差,而內容卻不是大唐盛世李楊戀情,竟是慈禧、光緒、珍妃、康有為、李鴻章。

  作者安排光緒皇帝粉墨登場串戲,飾演唐明皇,一邊贈金釵鈿盒與楊妃定情,一邊眼神卻直瞥向立在慈禧身邊的珍妃,「借問從此宮中,阿誰第一?」而慈禧不喜崑曲,在皮黃楊家將戲碼蕭太后登場的西皮慢板裡,心思暗轉、機關算盡,「各位其主謀江山」,戊戌變法竟在檀板聲歌的節奏中橫遭抑制。

  不止戲中串戲、隱喻人生,《長生殿》結構竟還是小說敘事骨架,〈埋玉〉自是珍妃投井,〈收京〉另有關照,〈看襪〉引出開井見襪不見屍身的驚訝,〈改葬〉更暗藏機巧。這些雖是作者的巧妙編織,卻也是晚清宮廷實況,慈禧愛戲,宮裡絲絃不輟,從伶人眼光觀照社會政治,是全書匠心獨運之處,更是一開卷即吸引人的大亮點。本以為僅是安史之亂與八國聯軍互文編織,不料〈屍解〉之後餘音不絕,袁世凱、李宗仁、馮玉祥、張學良、周恩來、蔣介石、蔣夫人相繼登場,一路演到西安事變,華清池畔水色澄明,現代政局的波譎雲詭倒回頭來與大唐盛世交互襯映,崑曲與皮黃的盛衰交替更暗喻時代更迭。我方唱罷你登場,誰是主人誰是客?處處耐人尋味。

  而全書特色不在人物性格或歷史觀點,最吸引人處唯在形式之巧、嵌合之妙,因把情節鑲進《長生殿》的骨架裡,一部近現代史竟以獨特的脈絡書寫,直述、倒敘、插筆、旁白,穿梭往來、交錯成文,一切出之於伶人之眼。就我個人而言,最感興趣的仍是戲,此書作者真乃懂戲之人,《長生殿》外,〈夜奔〉、〈藏舟〉、〈寄子〉、〈活捉〉,一齣一齣戲文均隱喻時事、勾勒成史,而人生豈不也是一台永不落幕的長篇傳奇?

國立國光劇團藝術總監
台灣大學戲劇學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
王安祈
 

內容連載

第一齣 傳概

「景山內垣西北隅,有連房百餘間,為蘇州梨園供奉所居,俗稱蘇州巷。」

那畢竟是世人少知少聞的角落,尤其當今戰火亂世人人自危,要聽個太平歌都不得閒暇,更遑論搭棚看戲了。

傳德隨著人潮搭上了西行的火車,究竟得停在哪裡,也沒人說得準;只是有個恍惚的方向,俱都趕著逃離沿海一帶。

「借過,借過一下。」火車站滿了人,是真正的滿,滿到容不下一隻蚊子那般。即使買了票,或許也擠不進車廂。有好些人靠在車門邊,還差半步就要跌落鐵軌,但依舊神情自若地吸著菸,手邊什麼行李都不曾帶上,就一路瞎竄。未來的日子像口裡呼出去的煙,被車速拉得又遠又長,直到在虛空中消失了形跡。

步履艱難的老先生從傳德後面的通道慢慢擠了過來,他拿著一截車票,是對號的,而且對的正是傳德屁股下那張椅子。他一路挨著人群喊借過,幾個人白他眼,但看他是有年歲的人,也就乖乖擠出一條窄道讓他過去。

「不好意思。」傳德坐得很不安心,打一上車便四處張望,看了幾個受傷的士兵、哭鬧的娃兒,還有車門邊吸菸的人,目光最後落在老先生身上,很不好意思卻也很有自知之明地起身讓座。傳德一站起來,就看到老先生背後揹了一束長條布袋,布袋不知道裝著什麼東西,老先生還沒坐穩,先把那布袋抱在懷裡,才敢放心坐下。

「年輕人,上哪兒去?」

「還不知道。火車停哪兒,就在哪兒下。」補上的那句,笑著說的。

雖說是買了坐票的,但老先生把人趕起來,心裡頭過不去,硬是擠了些無謂的話,想化解傳德讓座的窘迫。火車開動不久,車廂裡的每一張臉都掛著倉皇尷尬的神情,還帶點少許的厭煩或無奈。

「真不知道是倒了誰的楣,大半輩子都在逃難。」老先生笑了笑,不時還注意著傳德是否有想要繼續聊天的意願。傳德對那長條布袋比較感興趣,因為這時候大家連家眷都沒得帶上,更顧不著身外的財物;而老先生沒個家人陪他同行,卻對那布袋保護有加,沒個家人陪他同行,傳德看著看,心裡頭很好奇老先生的來歷。

「老伯打哪兒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6
    $130
  2. 新書
    71
    $199
  3. 新書
    75
    $210
  4. 新書
    75
    $210
  5. 新書
    79
    $221
  6. 新書
    85
    $238
  7. 新書
    9
    $252
  8. 新書
    $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