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
以文學和戲曲觀看歷史,敘說百年之前,一個又遠又近的年代,一頁滄桑
作者中文本科出生,學養札實,筆耕不輟,創作力常獲重要文學獎項肯定,新作《深巷春秋》展現他文學和戲曲藝術的體會和造詣,透過他的創意鋪陳,把清末慈禧太后懂戲、愛看戲,成就了京劇史上的鼎盛高潮,竟和大時代的風起雲湧交織成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歡離合!那時節,伶人戲班隨時局詭譎被迫解散遷移,流散各地演出,際遇難料,身世飄零流轉間,遇上了些驚心動魄的祕辛軼事,得以戲嘲喻,以曲抒情,箇中情味僅能讓觀眾各自意會評斷,至於那最初的震撼隨時間流逝中淡忘…戲如人生,人生如夢幻泡影,《深巷春秋》娓娓道來,讓光緒帝、珍妃、慈禧太后、李蓮英等知名歷史人物,在熟悉的歷史情節裡另闢一方舞台演繹生命的美麗與哀愁,誠心邀請看倌們一同觀賞。
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 魏海敏
作者唐墨是個勇於實驗的創作者,他不但興致盎然地經營多元創作模式——文體不拘小說、散文,題材囊括歷史、推理、飲食、同志……,曾獲多項國內及國外的重要文學獎競賽。他浸淫戲曲甚久、甚深,自己也曾粉墨登場,這本長篇創作堪稱將他一向的強項——戲曲、歷史與小說冶為一爐,虛實相生,真幻交纏。在《長生殿》傳奇的架構上,巧妙綰合慈禧太后的人生悲喜,無論人物性格的描摹或劇情推展手法,都十分到位。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勇於實驗,掌握了文學創作裡最珍貴的創意,小說中處處綻現驚奇的火花,值得細細品味。
作家、戲曲學者 廖玉蕙
清末慈禧太后喜愛京劇,成天在後宮中看戲品戲,劇場是她的精神世界,戲裡的情節人物則是她投射出的真實幻影。作者將她一手主導驚天動地的歷史事件,巧妙地與清洪昇《長生殿》傳奇的架構融合為一。兩朝天子,在戲劇的舞台上喪失了江山,在人生的舞台上製造了悲劇,雙重的敘述觀點,透過笛師李老三的回憶,娓娓道出一幕幕的繁華與蒼涼。梨園子弟出入其間,成為極佳的主題象徵:真實與虛幻,上台與下台,是被動的際遇?無奈的播弄?抑或虛幻難分的一局大戲?這部小說《深巷春秋》,邀請讀者們緩緩地體察,細細的品味了……。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劉慧芬
十九世紀中國的命運像是廟前的籤筒,烈火砲轟聲中篩竹筒那樣暴烈搖晃,落下斷簡殘篇幾句幾行讖文靈詩,拼湊得起是事件,拼湊不起雲山霧罩是歷史的全貌——四萬萬人的生活如何傾斜,僅因為帝國宗法寶頂以為高不可觸的塔尖,其實像是陀螺那樣逐漸於某個水平面緩緩歪倒,在那些散亂的空白裡,我們更能看見文明的命運,體現的是質疑,「為何如此?」「竟會如此?」。唐墨的《深巷春秋》晃起籤筒的手勢是你不曾見過的,怎樣精心篩選那些事件殘片,歷史在伶人袖口一抖中拋向更悠遠的舞台,瀛台拘禁、珍妃投井、拳亂與出奔,逼蔣,歷史被近景描繪,卻因為文字淡漠與人物節制敘述而倏忽迢遠了,那些本該屬舞台上的段子反而因為敘述者身為伶人而拉近了,成為近景,一個水袖拋幾個鼓點一些警句便給歷史下了一個新的註腳。於是一切更像戲了,亂轟轟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切又不像戲,他其實已經發生,但要到此刻,你才體驗。那麼貼近,幾乎以為看透了,卻又仍是痴迷。這時才明白,這本書,不是那些歷史片段的重組,而是對籤筒後方,那主掌一切命運更高者一次不退讓的對視。
作家 陳柏青
自序
歷史即是由不同時代的角色,不斷重演相類的情節而成。《深巷春秋》揭櫫這種彷彿輪迴的現象,在章節分段上挪用了《長生殿》五十齣的關目,卻同樣能夠從光緒末年義和團,侃侃談到抗日前夕的西安事變;保留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真摯愛情的雛型,穿插著光緒珍妃、蔣中正與宋美齡的故事。
這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一代紅顏為君盡」這七個字,道破了不論盡情或盡命,無非都是后妃最終不可抗的歷史宿命。
歷史不容易讀懂,更不可能讀完;而戲再長,卻總會有散的一天。《深巷春秋》,既講清末的歷史,也談崑曲的起落;可以一章一章地讀下去,也能像折子戲那樣一折一折拆開來各自搬演,是一部充滿閱讀趣味的自由式歷史小說。
導讀×導聆
小說戲曲 互文編織
是小說?還是戲曲?
翻開《深巷春秋》,映入眼簾的竟是崑曲傳奇《長生殿》齣目:〈傳概〉、〈定情〉、〈賄權〉、〈春睡〉……,足足五十齣,一貫而下,一字不差,而內容卻不是大唐盛世李楊戀情,竟是慈禧、光緒、珍妃、康有為、李鴻章。
作者安排光緒皇帝粉墨登場串戲,飾演唐明皇,一邊贈金釵鈿盒與楊妃定情,一邊眼神卻直瞥向立在慈禧身邊的珍妃,「借問從此宮中,阿誰第一?」而慈禧不喜崑曲,在皮黃楊家將戲碼蕭太后登場的西皮慢板裡,心思暗轉、機關算盡,「各位其主謀江山」,戊戌變法竟在檀板聲歌的節奏中橫遭抑制。
不止戲中串戲、隱喻人生,《長生殿》結構竟還是小說敘事骨架,〈埋玉〉自是珍妃投井,〈收京〉另有關照,〈看襪〉引出開井見襪不見屍身的驚訝,〈改葬〉更暗藏機巧。這些雖是作者的巧妙編織,卻也是晚清宮廷實況,慈禧愛戲,宮裡絲絃不輟,從伶人眼光觀照社會政治,是全書匠心獨運之處,更是一開卷即吸引人的大亮點。本以為僅是安史之亂與八國聯軍互文編織,不料〈屍解〉之後餘音不絕,袁世凱、李宗仁、馮玉祥、張學良、周恩來、蔣介石、蔣夫人相繼登場,一路演到西安事變,華清池畔水色澄明,現代政局的波譎雲詭倒回頭來與大唐盛世交互襯映,崑曲與皮黃的盛衰交替更暗喻時代更迭。我方唱罷你登場,誰是主人誰是客?處處耐人尋味。
而全書特色不在人物性格或歷史觀點,最吸引人處唯在形式之巧、嵌合之妙,因把情節鑲進《長生殿》的骨架裡,一部近現代史竟以獨特的脈絡書寫,直述、倒敘、插筆、旁白,穿梭往來、交錯成文,一切出之於伶人之眼。就我個人而言,最感興趣的仍是戲,此書作者真乃懂戲之人,《長生殿》外,〈夜奔〉、〈藏舟〉、〈寄子〉、〈活捉〉,一齣一齣戲文均隱喻時事、勾勒成史,而人生豈不也是一台永不落幕的長篇傳奇?
國立國光劇團藝術總監
台灣大學戲劇學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
王安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