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現代人身處於充滿喧囂的紅塵俗世中,終日紛紛擾擾,心無所依,也得不到安寧;而心不能安定下來,就談不上幸福快樂。因此,本書期待能透過書中一些充滿禪心與禪思的心靈小故事,引導讀者學會於生活中運用禪的智慧來看待世事、體會世事,也就是用更高的視野、更寬廣的角度及更大的心量來看待所有世事的變遷與因緣變化,人一旦能對於所有的變遷流轉了然於心,就能不隨之波動起伏,且能超脫悲喜之情,讓心獲得安定。身安,不如心安,本書充滿禪思妙語,足以發揮安頓人心的力量。
在品讀這本書中那些明心見性的智慧之後,願每個人都能執一盞燈,驅散心中的黑暗與迷茫,在疲憊中找到安心之所、在忙碌中找到定心之處、在喧囂裡找到靜心之地,並進一步藉由改變想法、改變活法,讓自己的心隨時都能安然自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胡潤生
一個喜歡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生命、感悟人生的大男孩。他認為,修行就在行住坐臥間,既不在嘴巴上,也不在經典的死鑽活研中;生命中的幸福,需要靠自己去覺知,而活出一個簡單自主的人生,則是他的人生目標。
編著有《感謝生命,我還活著》、《好心情好人生》、《運氣來時,要爭氣》、《幸福,是珍惜你所擁有的,忘記你所沒有的》等。
胡潤生
一個喜歡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生命、感悟人生的大男孩。他認為,修行就在行住坐臥間,既不在嘴巴上,也不在經典的死鑽活研中;生命中的幸福,需要靠自己去覺知,而活出一個簡單自主的人生,則是他的人生目標。
編著有《感謝生命,我還活著》、《好心情好人生》、《運氣來時,要爭氣》、《幸福,是珍惜你所擁有的,忘記你所沒有的》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禪心妙語安人心
越簡單越快樂
做人不摻雜念,煩惱不來
除去心中負累,回歸自然天性
過無機心的人生
直心是道場,煩惱妄念盡可拋
讓心留點空隙好喘氣
不做作,順其自然是真諦
活出自己,安心自在
第二章 修好心轉好運
慈悲心如同苦海航舟
做好當下該做的事
自性不來不去,就在原地
孤獨是必要的
照見自己
有約束,不會走錯路
以勇氣懺悔,用真誠改過
心不動,榮辱皆安定
世上沒有不能回頭的歧途
第三章 左手付出,右手收穫
愛如山谷,每一分付出都有回音
因為付出,所以幸福
播一顆花種,收一園花香
一句善言,可以是拯救別人的梵音
助人不能傷人,還要讓他快樂
左手付出,右手收穫
寬心地給予,放心地接受
不為自己求安樂
第四章 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感恩,一切都好得不得了
幸福,不是爭吵來的
有對手,飛得高、跑得快
能知福,也能造福
和和和氣,長長久久
孝,是做人的起點
歹路不要走
不要空留遺憾
把握當下的幸福
有惜心才能得福報
第一章 禪心妙語安人心
越簡單越快樂
做人不摻雜念,煩惱不來
除去心中負累,回歸自然天性
過無機心的人生
直心是道場,煩惱妄念盡可拋
讓心留點空隙好喘氣
不做作,順其自然是真諦
活出自己,安心自在
第二章 修好心轉好運
慈悲心如同苦海航舟
做好當下該做的事
自性不來不去,就在原地
孤獨是必要的
照見自己
有約束,不會走錯路
以勇氣懺悔,用真誠改過
心不動,榮辱皆安定
世上沒有不能回頭的歧途
第三章 左手付出,右手收穫
愛如山谷,每一分付出都有回音
因為付出,所以幸福
播一顆花種,收一園花香
一句善言,可以是拯救別人的梵音
助人不能傷人,還要讓他快樂
左手付出,右手收穫
寬心地給予,放心地接受
不為自己求安樂
第四章 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感恩,一切都好得不得了
幸福,不是爭吵來的
有對手,飛得高、跑得快
能知福,也能造福
和和和氣,長長久久
孝,是做人的起點
歹路不要走
不要空留遺憾
把握當下的幸福
有惜心才能得福報
內容連載
心不動,榮辱皆安定
當五色幡升空時,迎風飄動,一僧說是幡動、一僧說是風動,六祖惠能從旁邊經過,笑談:「既非風動,也非幡動,乃二僧心動。」
風動、幡動,都不過是外境的變遷,不動心,才能真正認清自我,保持內心的安寧。
當人們想要淨心時,往往習慣用理性去控制,但這樣做,很可能適得其反。雖然在不斷告訴自己「不能動心、不能動心」,其實,這個時候心已經正在動了;提醒自己「心不能隨境轉」,這個時候,心已經轉了。真正的淨心,不是刻意去控制它,也不是刻意去掌握它。任何時候都知道自己的心,心自然而然就不因外在環境而波動。心不動了,人就不會為外界的誘惑所動,進而可以淨化自身。
仰山禪師有一次請示洪恩禪師:「為什麼吾人不能很快地認識自己?」
洪恩禪師回答:「我跟你打個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內有一獼猴,蹦跳不停,另有五隻獼猴從東西南北窗邊追逐猩猩。猩猩回應,如是六窗,俱喚俱應。六隻獼猴、六隻猩猩,不容易快速認出哪一個是自己。」
仰山禪師聽後,知道洪恩禪師是說吾人內在的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和追逐外境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鼓噪煩動,彼此糾纏不清,如空中金星蜉蝣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認識哪一個是真的自己?因此,便起而禮謝道:「適蒙和尚以譬喻開示,無不了知,如果內在的獼猴睡覺,外境的猩猩欲與牠相見,且又如何?」
洪恩禪師便下繩床,拉著仰山禪師,手舞足蹈似地說道:「好比在田地裡,防止鳥雀偷吃禾苗的果實,豎一個稻草假人,所謂『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
仰山終於言下契入(在言語中體會佛法真意)。
人之所以很難認清自己,是因為真心蒙塵,就像一面鏡子,被灰塵遮蓋了,就不能清晰地映照出物體的形貌。真心不顯,妄心就會占據人心,時時刻刻攀緣外境,心猿意馬,不肯休息。
不識本心,內心不定,心就會隨物轉;倘若能了知自己的心,動靜如一,那麼,萬象萬物都可以隨心而轉。所以,淨心才能入定,從而擺脫外物的牽絆;心不因外物而動,才能真正認清自己,遇到順境不動,遇到逆境也不動,不受任何外在的影響。「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不管世間如何變化,在心靜的人看來,都是一樣。
當五色幡升空時,迎風飄動,一僧說是幡動、一僧說是風動,六祖惠能從旁邊經過,笑談:「既非風動,也非幡動,乃二僧心動。」
風動、幡動,都不過是外境的變遷,不動心,才能真正認清自我,保持內心的安寧。
當人們想要淨心時,往往習慣用理性去控制,但這樣做,很可能適得其反。雖然在不斷告訴自己「不能動心、不能動心」,其實,這個時候心已經正在動了;提醒自己「心不能隨境轉」,這個時候,心已經轉了。真正的淨心,不是刻意去控制它,也不是刻意去掌握它。任何時候都知道自己的心,心自然而然就不因外在環境而波動。心不動了,人就不會為外界的誘惑所動,進而可以淨化自身。
仰山禪師有一次請示洪恩禪師:「為什麼吾人不能很快地認識自己?」
洪恩禪師回答:「我跟你打個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內有一獼猴,蹦跳不停,另有五隻獼猴從東西南北窗邊追逐猩猩。猩猩回應,如是六窗,俱喚俱應。六隻獼猴、六隻猩猩,不容易快速認出哪一個是自己。」
仰山禪師聽後,知道洪恩禪師是說吾人內在的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和追逐外境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鼓噪煩動,彼此糾纏不清,如空中金星蜉蝣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認識哪一個是真的自己?因此,便起而禮謝道:「適蒙和尚以譬喻開示,無不了知,如果內在的獼猴睡覺,外境的猩猩欲與牠相見,且又如何?」
洪恩禪師便下繩床,拉著仰山禪師,手舞足蹈似地說道:「好比在田地裡,防止鳥雀偷吃禾苗的果實,豎一個稻草假人,所謂『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
仰山終於言下契入(在言語中體會佛法真意)。
人之所以很難認清自己,是因為真心蒙塵,就像一面鏡子,被灰塵遮蓋了,就不能清晰地映照出物體的形貌。真心不顯,妄心就會占據人心,時時刻刻攀緣外境,心猿意馬,不肯休息。
不識本心,內心不定,心就會隨物轉;倘若能了知自己的心,動靜如一,那麼,萬象萬物都可以隨心而轉。所以,淨心才能入定,從而擺脫外物的牽絆;心不因外物而動,才能真正認清自己,遇到順境不動,遇到逆境也不動,不受任何外在的影響。「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不管世間如何變化,在心靜的人看來,都是一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5折$213
-
新書9折$225
-
新書9折$225
-
新書$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