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
給各位THE RED BOOK的讀者:
Welcome to England! 大家好。首先,謹向購買本書的各位讀者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多年來,我針對英式英語的發音寫過很多書籍與文章,或許是這個緣故,當我跟學英語的人對話時,經常會聽到有人認為「英式英語聽起來比較容易呢」。
實際上卻未必如此。這是因為英式英語的多樣化令人咋舌,其中固然有易懂的英語,卻也有些甚至讓人聽不出是英語。
易懂的代表自然是標準的正統英語,也就是一般所謂的Queen’s English。不過,英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因此國內會有各式各樣的方言,各地方言就很難懂了。
就連首都倫敦也不例外。有個美國人到倫敦留學,而且還在當地打工,但聽說剛去時有好一陣子都聽不懂周遭的人在說什麼。
這才是真實的英式英語。面對這麼艱難的英語,努力想要了解的讀者,更該讀一讀這本THE RED BOOK。
本書匯集的內容全都是在倫敦當地的第一手英語。談話者大多是觀光導遊、公關人士等,也就是平常習慣對大眾說話的人。雖然這些人的口音不會太重,但是英式英語畢竟是英式英語,絕對不是百分之百都那麼容易懂的。
本書以第一手的聲音為基礎,再搭配聽力解說與練習題,相信透過這些內容,大家就能了解英式英語不容易聽懂的緣故。
接下來就請各位藉由本書,親自體會真實英式英語的奧妙。
小川直樹
前言二
十幾年前,我在大阪學英語時,有一天突然被英式英語的發音深深吸引。回顧之下,才發現以往我所喜歡或深受影響的音樂、流行、電影以及電視節目,幾乎碰巧都是 Made in England(小學五年級第一次聽到發源於英國的龐克樂,應該是我最初的英國體驗)。
於是,接下來我毫不猶豫,持續以「英式英語的第一手材料」來學習英語。這次能有機會以相同的形式,採用 Made in England 的英式英語第一手材料呈現給各位讀者,我個人感到非常高興。
我在倫敦(包括倫敦郊區)的街道上四處行走,還去了很多吸引人的景點,到處收集在這些地方活動的人聲,以及其他聲音。我非常有信心,相信收錄到的這些第一手聲音能讓各位感受到倫敦當地的氣息。
各位可以像我過去一樣,把這些 Made in England 的英式英語第一手材料當作學習英語的參考,或是用於為日後來一趟「深度會話觀光」的英國旅遊做準備,甚至只是在想感受英國氣息時當作背景音樂都無妨。不必想太多,只要能盡情享受本書營造的英倫氛圍,筆者就感到無上的欣慰。
兩次赴英收集到的大量材料,沒辦法全部收錄在一冊裡,當我提出希望能分成兩冊出版時,腦中浮現了披頭四 (The Beatles) 著名的精選輯──The Red Album 和 The Blue Album。因為這個典故,便將本書定名為 THE RED BOOK,另一本姊妹作則為 THE BLUE BOOK。沒錯,希望各位也能像聽音樂一樣,沉浸在英國的聲音環境中。
Feel, Enjoy and Learn!
川合亮平
推薦序
當我讀到《聽,英國人在說話:THE RED BOOK》時,內心充滿驚喜。個人多年期待的一本英式英語學習書籍,在眾文圖書的努力下,終於出現在台灣讀者的面前了。本書內容極為豐富多元:1. 詳細解說英式英語發音、口音的特色;2. 作者利用在英國實地錄製的「真實英語」(authentic
English),分析每位說話者的發音、語調特點,並提供聽力練習。本書介紹英國文學、藝術、建築、運動博物館相關的導覽聲音檔,讀者不必去英國,就能 聽到臨場的英語導覽及英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對話。
讀者或許一開始不習慣聽本書實地錄製的聲音檔,主要是因為我們接觸到的聽力材料,如檢 定測驗的聽力題目,都是在安靜無雜音的錄音室內,由男女錄音員用單調緩慢的速度,照著寫好的稿子錄成的。此種與現實脫節的聽力資料,對想增進英語聽力能力 的人,難有重大突破。本書聲音檔是現場錄的「真實英語」:讀者會聽到不同導遊的口音、情緒起伏、說話的特質。另外讀者也會聽到日常對話中,幾個人同時講
話、說話聲音有遠有近、參雜著笑聲、腳步聲。為幫助讀者快速提升聽真實英語的能力,本書提供聲音檔的文字並附有中文翻譯。更難得的是,作者對英式英語句子 中唸輕的字、字的連音、說話的語氣,做了詳細的註解,分析得非常專業,令人佩服。讀者有耐心,多聽幾次聲音檔,做一點聽力練習(自行核對提供的答案),相
信您會發現聽英式英語並不困難,而且多聽,您的英語聽力(無論英式或美式)會有極大的突破!
本書介紹的英國旅遊景點,有莎士比亞的環 球劇院。個人研究十六世紀英國文學,聽導遊的介紹覺得特別親切;他對環球劇院所提供的資訊,是一般中文旅遊書中讀不到的。此外,本書最特別的單元就是 Unit 9和Unit 10的「板球導覽之旅」。cricket 運動在台灣知道的人不多,本書作者選擇板球比賽場地 (Lord’s Cricket Ground)、板球歷史人物、及英國優秀的板球英雄
(Angus Fraser) 來介紹這項複雜的運動,非常恰當精彩。我們聽Fraser的自述,了解板球選手的養成過程。英國人常用的成語有很多來自板球的專門術語:如sticky wicket(棘手的事)、a good innings(好時光)、all rounder(能打bat能投bowl的全能球員)。有些字如century 在板球運動中有不同的含意:球員一局獨得100分 (runs)
叫century,那half century就是50分。愛板球運動的英國人,認為世界上最清脆、悅耳、過癮的聲音就是the fall of the wicket(強而有力的快速球,打掉三柱門上的小木塊)。諾貝爾獎文學家Samuel Becket (1906-1989),曾是板球選手,他的戲劇Waiting for Godot『等待果陀』,有劇評家將整齣戲解讀為一場板球賽,等待The
Fall of the Wicket的來臨。
本書的出版,給聰明又有好奇心的讀者,提供了一個增進英式英語知識,了解英國文化的重要管道。
前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英國文學博士
周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