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中、美、英三國各自利益和戰略的角力戰
新一軍、新六軍的成軍過程及抗戰
中國補給運輸生命線「滇緬公路」的修築
空中補給走廊「駝峰航線」的慘重犧牲
滇緬戰場作為二戰太平洋戰場一個重要的分戰場,同盟國陣營中的中、美、英三大國,出於各自的利益,圍繞這個戰場的開展,甚至可以說在戰略決策時就展開了一場內訌,而最終損害最大的無疑便是三大國中最弱小的中國,回溯這段歷史,中國在抗戰中的艱辛,總令人不勝唏噓。本書講述的是,1942年到1945年間,中日兩國圍繞著名的滇緬公路進行的殊死搏鬥中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瞬間,力求把這一場偉大戰略勝利的整個戰鬥過程表現出來,讓今天的我們真切地感受到70多年前那些令人肅然起敬的日日夜夜,永遠記住那些在亞熱帶叢林裡捨生忘死奮鬥甚至為國捐軀的人們。
序
序
1941年12月11日,也就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三天,中國政府第一次對入緬軍隊進行動員,開始了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在二戰中的歷史。攻佔緬甸後,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進攻達到了頂峰。其後,盟國開始反攻,但是中英美三大同盟國,出於各自的利益,在戰略決策階段就展開了一場內訌。英國出於維護其戰後在遠東地區的殖民統治,始終對反攻緬甸抱以非常消極的態度;美國始終堅持「先歐後亞」的總戰略,決策反覆;「駝峰航線」杯水車薪的救援物資,抗戰難以為繼,使中國對收復仰光海港有著高度期待。中英美三國之間由於各自國家利益和因此而產生的戰略分歧,在反攻緬甸的問題上放大,並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和衝突,且在以後的歲月裡還將繼續。
1941年12月11日,也就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三天,中國政府第一次對入緬軍隊進行動員,開始了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在二戰中的歷史。攻佔緬甸後,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進攻達到了頂峰。其後,盟國開始反攻,但是中英美三大同盟國,出於各自的利益,在戰略決策階段就展開了一場內訌。英國出於維護其戰後在遠東地區的殖民統治,始終對反攻緬甸抱以非常消極的態度;美國始終堅持「先歐後亞」的總戰略,決策反覆;「駝峰航線」杯水車薪的救援物資,抗戰難以為繼,使中國對收復仰光海港有著高度期待。中英美三國之間由於各自國家利益和因此而產生的戰略分歧,在反攻緬甸的問題上放大,並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和衝突,且在以後的歲月裡還將繼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12折$45
-
二手書2折$75
-
新書33折$124
-
新書79折$300
-
新書79折$300
-
新書79折$301
-
新書85折$323
-
新書88折$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