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歷史演義是由蔡東藩以舊白話創作,再經學有專精的現代歷史學者以現代白話改寫,並不是純歷史,也沒有虛構歷史;既是歷史實錄,也可當作小說或文學作品來觀賞。其規模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在中國歷史演義中可謂絕無僅有,具有的效用,迥非官修的二十四史所能比擬。
名人推薦
北京大學張頤武教授作序推薦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歷史專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記,倒不如這部演義,隨意翻覽一下,說不定會有提綱挈領的功效。——顧頡剛(著名歷史學家)
它既不是「純文學」,也不是「雅文學」;它不是純歷史,又沒有虛造歷史……一部好的歷史實錄,何嘗不可當作一部小說和文學作品看?——二月河(著名歷史小說家)
其規模之宏偉,卷帙之浩繁,內容之豐富,不僅在我國歷史演義中絕無僅有,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找不到先例。……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國通史都無法代替的。——裴效維(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副會長)
蔡東藩的通俗史學工作是非常成功的。……是近代演義史書當中出版發行歷時最長、數量最大的一種。——李志庭(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
目錄
序言
江南大營潰敗
火燒圓明園
肅順與西太后的較量
慈禧聽政
李鴻章與淮軍
天王末路
僧親王中計
剿滅捻賊任柱
平定捻亂
太監李蓮英
慈禧太后歸政
同治帝歸天
索回伊犁
中法戰爭
朝鮮內亂
頤和園
中日甲午戰爭
江南大營潰敗
火燒圓明園
肅順與西太后的較量
慈禧聽政
李鴻章與淮軍
天王末路
僧親王中計
剿滅捻賊任柱
平定捻亂
太監李蓮英
慈禧太后歸政
同治帝歸天
索回伊犁
中法戰爭
朝鮮內亂
頤和園
中日甲午戰爭
內容連載
火燒圓明園
清廷打算重選兩江總督,廷臣多薦舉胡林翼,只有肅順奏稱胡林翼不可輕動,不如任用曾國藩。咸豐帝採納肅順的建議,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督辦江南軍務。並因胡林翼保薦左宗棠,特給左宗棠四品京堂一職,讓他佐助曾國藩處理軍務。曾國藩又與胡林翼商議,調鮑超部下六千人及朱品隆、唐義訓等所率領的三千人渡江,駐紮徽州的祁門縣。
洪秀全聽說曾國藩出駐皖南,料知他想謀取江寧,便封李秀成為忠王,令他帶古隆賢、賴裕新等人,率幾萬人的長毛大軍直入安徽。當時左宗棠、鮑超各軍還沒有趕到安徽,李秀成已由廣德州趨往寧國府,守將周天受戰死,寧國被攻陷,徽州戒嚴。曾國藩立即讓李元度接辦徽州的防務。李元度剛到徽州,長毛軍將領侍王李世賢就率大隊長毛軍前來,李元度抵擋不住,退出徽州。李世賢攻破徽州府城,進逼祁門縣,曾國藩惶急萬分,幸虧鮑超率軍趕到安徽,張運蘭也趕來支援。於是曾國藩派鮑超出兵駐守洹亭、張運蘭出兵駐守黟縣。艱難萬分之際,忽然北京遞來八百里加急的公函,催促曾國藩帶兵回京護駕。
原來,已到了互換《天津和約》的時候。咸豐九年,各國的艦隊駛赴天津,遵照約定前來換約。恰巧僧格林沁在大沽口負責防務,修築炮臺,在淺海遍插木樁,遠遠地看見外國艦隊飛駛前來,忙派人乘船出港,會晤各國使臣,通知他們大沽在設防,請改從北塘駛入。英、俄、法三國不聽,竟徑直駛入大沽,開炮轟擊。僧格林沁一陣反擊,轟沉數艘英艦,只有一艘戰艦逃去。美使華若翰遵約,改道而行,才得以換約。
清廷因小獲勝利,正私下相互慶賀。不料英國人暗圖報復,在廣東修造船隻,招募潮勇,再謀入犯。咸豐十年六月,英使額爾金、法使葛羅又率艦隊,北犯天津,大沽北岸的炮臺淪陷。僧格林沁仍然堅守南炮臺,朝旨飛促他退軍,僧格林沁不敢違旨,便撤到張家灣。遇到大學士瑞麟正統率九千名京旗兵出城防衛,僧格林沁說:「我守住南岸炮臺,還可以保護津門,不知上頭聽信什麼人的話,令我退守。我退一步,敵進一步,這該怎麼辦?」瑞麟說:「現在鄭親王端華、尚書肅順都主張議和,所以上頭令王爺退守,且已令侍郎文俊、前粵海關監督恒祺前往天津議和去了。」正議論,傳來天津被陷的消息,僧格林沁頓足不已。忽然又有人來報,文俊、恒祺被外國人拒絕,朝旨已改派桂良前往議和。僧格林沁說:「此時議和,只怕沒有這麼容易!」隨即與瑞麟一同駐守通州,靜候命令。
清廷打算重選兩江總督,廷臣多薦舉胡林翼,只有肅順奏稱胡林翼不可輕動,不如任用曾國藩。咸豐帝採納肅順的建議,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督辦江南軍務。並因胡林翼保薦左宗棠,特給左宗棠四品京堂一職,讓他佐助曾國藩處理軍務。曾國藩又與胡林翼商議,調鮑超部下六千人及朱品隆、唐義訓等所率領的三千人渡江,駐紮徽州的祁門縣。
洪秀全聽說曾國藩出駐皖南,料知他想謀取江寧,便封李秀成為忠王,令他帶古隆賢、賴裕新等人,率幾萬人的長毛大軍直入安徽。當時左宗棠、鮑超各軍還沒有趕到安徽,李秀成已由廣德州趨往寧國府,守將周天受戰死,寧國被攻陷,徽州戒嚴。曾國藩立即讓李元度接辦徽州的防務。李元度剛到徽州,長毛軍將領侍王李世賢就率大隊長毛軍前來,李元度抵擋不住,退出徽州。李世賢攻破徽州府城,進逼祁門縣,曾國藩惶急萬分,幸虧鮑超率軍趕到安徽,張運蘭也趕來支援。於是曾國藩派鮑超出兵駐守洹亭、張運蘭出兵駐守黟縣。艱難萬分之際,忽然北京遞來八百里加急的公函,催促曾國藩帶兵回京護駕。
原來,已到了互換《天津和約》的時候。咸豐九年,各國的艦隊駛赴天津,遵照約定前來換約。恰巧僧格林沁在大沽口負責防務,修築炮臺,在淺海遍插木樁,遠遠地看見外國艦隊飛駛前來,忙派人乘船出港,會晤各國使臣,通知他們大沽在設防,請改從北塘駛入。英、俄、法三國不聽,竟徑直駛入大沽,開炮轟擊。僧格林沁一陣反擊,轟沉數艘英艦,只有一艘戰艦逃去。美使華若翰遵約,改道而行,才得以換約。
清廷因小獲勝利,正私下相互慶賀。不料英國人暗圖報復,在廣東修造船隻,招募潮勇,再謀入犯。咸豐十年六月,英使額爾金、法使葛羅又率艦隊,北犯天津,大沽北岸的炮臺淪陷。僧格林沁仍然堅守南炮臺,朝旨飛促他退軍,僧格林沁不敢違旨,便撤到張家灣。遇到大學士瑞麟正統率九千名京旗兵出城防衛,僧格林沁說:「我守住南岸炮臺,還可以保護津門,不知上頭聽信什麼人的話,令我退守。我退一步,敵進一步,這該怎麼辦?」瑞麟說:「現在鄭親王端華、尚書肅順都主張議和,所以上頭令王爺退守,且已令侍郎文俊、前粵海關監督恒祺前往天津議和去了。」正議論,傳來天津被陷的消息,僧格林沁頓足不已。忽然又有人來報,文俊、恒祺被外國人拒絕,朝旨已改派桂良前往議和。僧格林沁說:「此時議和,只怕沒有這麼容易!」隨即與瑞麟一同駐守通州,靜候命令。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158
-
新書85折$170
-
新書9折$180
-
新書95折$190
-
新書95折$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