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知名人類學者林美容教授很重要的出版,蒐錄她投入臺灣民俗研究的多年寫作心血。溫潤的筆觸、用心的田調、精采的分析,帶領我們重新認識一個既熟悉又不太認識的庶民臺灣生活。
臺灣民俗,就是臺灣庶民生活的真實呈現。從曲藝武術、神話異說、生命禮儀、宗教信仰、歲時節慶,乃至於殖民者對於殖民臺灣的民俗經驗,透過這本書,我們彷彿重新溫習了宛如呼吸一樣的庶民生活氣味。
庶民生活的臺灣,才是最真實的臺灣情感呈現,在人類學者眼中會是怎樣的風貌呢?又有怎樣不同的瑰麗情景呢?學者的田調考察經驗和嚴謹的導讀分析,一個舊臺灣的新體驗,這本書是最好的嚮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美容
教職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專任教授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兼任教授
‧臺北大學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
研究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福建師範大學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作創新中心兩岸信俗研究所的骨幹研究員
學歷
‧美國加州大學Irvine分校社會科學博士
‧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碩、學士
專長
‧文化人類學
‧中國親屬研究
‧臺灣民間信仰
‧民間佛教
‧民俗宗教與醫療
林美容
教職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專任教授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兼任教授
‧臺北大學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
研究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福建師範大學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作創新中心兩岸信俗研究所的骨幹研究員
學歷
‧美國加州大學Irvine分校社會科學博士
‧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碩、學士
專長
‧文化人類學
‧中國親屬研究
‧臺灣民間信仰
‧民間佛教
‧民俗宗教與醫療
目錄
輯一 武曲的藝術傳承
一、子弟曲館的高音與絕響:彰化集樂軒和梨春園為中心的考察
1.曲館式微曲藝沒落
2.子弟曲館的城鄉互動
3.民俗曲藝重鎮在彰化
4.集樂軒與梨春園相拚
5.軒園的傳承與影響
6.從拚藝到拚館
7.軒園咬相對頭
8.同類之間二元對抗
二、一代武師羅乾章:同義堂師祖的武術傳承
1.緣起:武師書寫
2.其人:事蹟行止
3.其人:主要徒弟
4.其地:傳館足跡
5.其武:拳法技藝
6.其藝:獅套傳藝
7.其醫:藥簿傳承
三、社會史視野的曲藝武術:彰化媽祖信仰圈的曲館與武館
1.社會意涵的呈顯
2.從熱鬧到衰微
3.師承與派別
4.曲武組織與出陣活動
5.曲武館的共通與相異
6.地方廟宇庄民的聯繫
7.子弟組織的社會史
輯二 陰界的民俗異說
四、陰陽交界處的飄盪:臺灣民俗的鬼魂說
1.鬼門開封:慈悲月普度
2.臺俗醮典:豎燈篙招孤魂
3.山海之處:神明刈兵馬儀式
4.五營鎮守:鬼界邊緣者的收伏
5.眾鬼公祀:反抗魂魄的安撫
6.漢人祀鬼:臺灣鬼的男性化意象
五、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福建與臺灣的精靈鬼怪
1.妖魔化的魔神仔:非人非鬼
2.文獻裡的魔神仔:無神與恍神
3.魔神仔的漳州田調
4.臺灣魔神仔與漳州迷魂仔
5.閩臺魔神仔的文化差異
六、馬祖列島的浮屍立廟:馬港天后宮起祀考
1.媽祖起祀傳說
2.馬港天后宮碑記
3.浮屍立廟的文化面
4.海漂神像立廟香火
5.浙江沿海的浮屍立廟
6.浮屍立廟與小島社會
7.浮屍立廟的社會心理
8.邊陲與不安定的認同掙扎
輯三 民俗的水邊行事
七、送瘟請王的信仰:臺灣王爺與曾文溪流域信仰
1.曾文溪流域信仰文化
2.神秘性與趣味化的臺灣王爺
3.河川流域裡的王爺廟
4.王船祭的建醮儀典
5.河川漂流的潔淨力
八、在水一方:漢人民俗信仰的水邊行事
1.喪葬習俗水邊行事
2.端午節水邊行事
3.中元節水邊行事
4.神明信仰水邊行事
5.水的隱喻:源頭與阻隔
輯四 競渡的民俗書寫
九、菖蒲盛開五日節:臺灣端午節民俗觀
1.蒲月端午:陽極而陰
2.端節躲午:辟邪除祟
3.臺灣端午:瑰麗民俗
4.端午流變:禮敬天地
5.藥草節日:沐湯懸艾
十、水上僻邪的陰陽性格:清朝與日治的臺灣龍舟競渡
1.水鬼屈原:水上僻邪
2.清代競渡:陰性面的民俗書寫
3.日治鬥龍船:陽面性的民俗書寫
4.從競渡到鬥船
輯五 日人的臺閩經驗
十一、殖民者的殖民地風俗考:佐倉孫三《臺風雜記》探討
1.佐倉孫三與構作群
2.日治殖民的寶島風俗
3.殖民目的之民俗記錄
4.比較民俗學意涵
5.二戰前後的政治統治
十二、臺閩二地漢和兩族的橋樑:殖民官員《臺風雜記》與客卿教席《閩風雜記》
1.人類學家之外的觀點
2.殖民官員的臺閩視野
3.殖民者的臺灣觀察
4.日本教席的福建觀察
5.《閩風雜記》與篇目內容
6.殖民書寫與同文勸勉
7.書名相似體例異同
8.臺風閩俗的文化異同
9.主觀情感與客體觀照
10.遊記裡的舊雨新知
11.比較民俗的先驅者
一、子弟曲館的高音與絕響:彰化集樂軒和梨春園為中心的考察
1.曲館式微曲藝沒落
2.子弟曲館的城鄉互動
3.民俗曲藝重鎮在彰化
4.集樂軒與梨春園相拚
5.軒園的傳承與影響
6.從拚藝到拚館
7.軒園咬相對頭
8.同類之間二元對抗
二、一代武師羅乾章:同義堂師祖的武術傳承
1.緣起:武師書寫
2.其人:事蹟行止
3.其人:主要徒弟
4.其地:傳館足跡
5.其武:拳法技藝
6.其藝:獅套傳藝
7.其醫:藥簿傳承
三、社會史視野的曲藝武術:彰化媽祖信仰圈的曲館與武館
1.社會意涵的呈顯
2.從熱鬧到衰微
3.師承與派別
4.曲武組織與出陣活動
5.曲武館的共通與相異
6.地方廟宇庄民的聯繫
7.子弟組織的社會史
輯二 陰界的民俗異說
四、陰陽交界處的飄盪:臺灣民俗的鬼魂說
1.鬼門開封:慈悲月普度
2.臺俗醮典:豎燈篙招孤魂
3.山海之處:神明刈兵馬儀式
4.五營鎮守:鬼界邊緣者的收伏
5.眾鬼公祀:反抗魂魄的安撫
6.漢人祀鬼:臺灣鬼的男性化意象
五、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福建與臺灣的精靈鬼怪
1.妖魔化的魔神仔:非人非鬼
2.文獻裡的魔神仔:無神與恍神
3.魔神仔的漳州田調
4.臺灣魔神仔與漳州迷魂仔
5.閩臺魔神仔的文化差異
六、馬祖列島的浮屍立廟:馬港天后宮起祀考
1.媽祖起祀傳說
2.馬港天后宮碑記
3.浮屍立廟的文化面
4.海漂神像立廟香火
5.浙江沿海的浮屍立廟
6.浮屍立廟與小島社會
7.浮屍立廟的社會心理
8.邊陲與不安定的認同掙扎
輯三 民俗的水邊行事
七、送瘟請王的信仰:臺灣王爺與曾文溪流域信仰
1.曾文溪流域信仰文化
2.神秘性與趣味化的臺灣王爺
3.河川流域裡的王爺廟
4.王船祭的建醮儀典
5.河川漂流的潔淨力
八、在水一方:漢人民俗信仰的水邊行事
1.喪葬習俗水邊行事
2.端午節水邊行事
3.中元節水邊行事
4.神明信仰水邊行事
5.水的隱喻:源頭與阻隔
輯四 競渡的民俗書寫
九、菖蒲盛開五日節:臺灣端午節民俗觀
1.蒲月端午:陽極而陰
2.端節躲午:辟邪除祟
3.臺灣端午:瑰麗民俗
4.端午流變:禮敬天地
5.藥草節日:沐湯懸艾
十、水上僻邪的陰陽性格:清朝與日治的臺灣龍舟競渡
1.水鬼屈原:水上僻邪
2.清代競渡:陰性面的民俗書寫
3.日治鬥龍船:陽面性的民俗書寫
4.從競渡到鬥船
輯五 日人的臺閩經驗
十一、殖民者的殖民地風俗考:佐倉孫三《臺風雜記》探討
1.佐倉孫三與構作群
2.日治殖民的寶島風俗
3.殖民目的之民俗記錄
4.比較民俗學意涵
5.二戰前後的政治統治
十二、臺閩二地漢和兩族的橋樑:殖民官員《臺風雜記》與客卿教席《閩風雜記》
1.人類學家之外的觀點
2.殖民官員的臺閩視野
3.殖民者的臺灣觀察
4.日本教席的福建觀察
5.《閩風雜記》與篇目內容
6.殖民書寫與同文勸勉
7.書名相似體例異同
8.臺風閩俗的文化異同
9.主觀情感與客體觀照
10.遊記裡的舊雨新知
11.比較民俗的先驅者
序
通說
臺灣民俗學史料研究
臺灣民俗學是研究臺灣文化傳統的一門學問。民俗,它與庶民、常民、鄉民的生活習慣、風土民情密切相關,通常指涉民間故事、神話、傳說、諺語、謎猜、俚語、童謠、笑話等口說傳統,民間宗教信仰、歲時節慶、生命禮儀、民俗醫療、娛樂遊戲等風俗習慣,民間音樂、戲曲、武術、舞蹈、陣頭等表演藝術,以及民俗工藝、傳統建築、服飾、飲食等物質文化。
按理,臺灣民俗學應該包括臺灣所有住民之文化傳統的研究;臺灣的住民有漢族及原住民族,原住民族之文化傳統的研究有人類學家擔負起這個任務,大致可歸在臺灣人類學的研究範圍。
因此,臺灣民俗學通常指涉臺灣漢人之文化傳統的研究。至於,漢化的原住民族,即所謂的平埔族之文化傳統的研究,雖有人類學者的參與,但是這或許也是臺灣民俗學應該探究的領域,以充分瞭解在臺灣兩個不同民俗文化系統之互動的問題。
臺灣民俗學在臺灣是冷門的學問,各大學並沒有民俗學系,一般社會大眾以為民俗研究差不多就是民俗報導。近年來,隨著臺灣研究的日漸興盛,雖然也刮起民俗風,某種形態的民俗運動也蔚然成形,但由於各級學校教育體系的長期忽略,以及時代與社會的急遽變遷,讓很多人以為我們並沒有自己的民俗,對一些民俗活動與現象也沒有深刻的認識與瞭解。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深覺臺灣民俗學是一個亟待耕耘的學問。
過去,臺灣民俗學也曾有過一段蓬勃發展的風光歲月。我特別將過去有關臺灣民俗研究的重要刊物、重要人物與重要的調查,參酌相關史料,加以爬梳整理,希望能夠對臺灣民俗研究有興趣的人,提供文獻研究的一個入門之階。當然,更深刻化的臺灣民俗研究,必得加上豐富的田野調查,才能竟其功、成一家之言。
臺灣民俗學史料研究
臺灣民俗學是研究臺灣文化傳統的一門學問。民俗,它與庶民、常民、鄉民的生活習慣、風土民情密切相關,通常指涉民間故事、神話、傳說、諺語、謎猜、俚語、童謠、笑話等口說傳統,民間宗教信仰、歲時節慶、生命禮儀、民俗醫療、娛樂遊戲等風俗習慣,民間音樂、戲曲、武術、舞蹈、陣頭等表演藝術,以及民俗工藝、傳統建築、服飾、飲食等物質文化。
按理,臺灣民俗學應該包括臺灣所有住民之文化傳統的研究;臺灣的住民有漢族及原住民族,原住民族之文化傳統的研究有人類學家擔負起這個任務,大致可歸在臺灣人類學的研究範圍。
因此,臺灣民俗學通常指涉臺灣漢人之文化傳統的研究。至於,漢化的原住民族,即所謂的平埔族之文化傳統的研究,雖有人類學者的參與,但是這或許也是臺灣民俗學應該探究的領域,以充分瞭解在臺灣兩個不同民俗文化系統之互動的問題。
臺灣民俗學在臺灣是冷門的學問,各大學並沒有民俗學系,一般社會大眾以為民俗研究差不多就是民俗報導。近年來,隨著臺灣研究的日漸興盛,雖然也刮起民俗風,某種形態的民俗運動也蔚然成形,但由於各級學校教育體系的長期忽略,以及時代與社會的急遽變遷,讓很多人以為我們並沒有自己的民俗,對一些民俗活動與現象也沒有深刻的認識與瞭解。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深覺臺灣民俗學是一個亟待耕耘的學問。
過去,臺灣民俗學也曾有過一段蓬勃發展的風光歲月。我特別將過去有關臺灣民俗研究的重要刊物、重要人物與重要的調查,參酌相關史料,加以爬梳整理,希望能夠對臺灣民俗研究有興趣的人,提供文獻研究的一個入門之階。當然,更深刻化的臺灣民俗研究,必得加上豐富的田野調查,才能竟其功、成一家之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5折$428
-
新書95折$428
-
新書95折$428
-
新書95折$428
-
新書$450
-
新書$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