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記》是一篇武俠小說,是一篇歷史小說,也是一篇基督宗教的小說。
武俠小說在中國,也許可以溯及司馬遷的《刺客列傳》,不過那是正史,並非虛構。
短篇小說最早觸及這個題材的也許是唐傳奇小說中的《聶隱娘傳》、《紅線傳》、《虯髯客傳》與《崑崙奴傳》等等。
《聶隱娘傳》、《紅線傳》是一種類型,算是近乎道教想像世界的劍仙或劍俠(神怪色彩濃厚),《崑崙奴傳》比較像正常的武俠小說(特別的是那位輕功了得的俠士竟是一位來自外國的黑人奴僕摩勒),而《虯髯客傳》則接近歷史小說(算是替唐太宗在玄武門大開殺戮得到天下找到一個合理化的藉口:上天命定)。
《太平記》接近《虯髯客傳》與《崑崙奴傳》政治與武俠小說的合體,但是又有基督教的信仰內容為主幹。
基督信仰的宗教小說,如果我們以新教傳教士的作品來看,米憐(William Milne)在1819年創作的〈張遠兩友相論〉算是首開漢語這方面創作的風氣,講述兩個好朋友在路上討論基督信仰的小說,目的幾乎純為傳教,閱讀的樂趣不高。
佛教進中國,很長一段時間(集中在魏晉南北朝),也是為了傳教的目的,寫了不少故事。
一百年前的五四文化運動前後,中國一些重要作家如郁達夫、郭沫若、葉靈鳳、茅盾等等,以《聖經》內容或教會生活作為創作材料,成就也還平平。
當然,基督教徒也開始有這方面的書寫,大者如鼎鼎有名的冰心、許地山等,小者如許多基督教雜誌出版品(《女鐸》、《文社月刊》等)裡的作品,《聖經》的教導、教會的文化與教徒的生命成為書寫的中心。
《太平記》設定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國洪秀全起義革命為歷史舞台背景,其中有幾位重要角色:傳教士楊愧之、劍客公孫龍與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
小說一開始交代三個主角的過去,看出那個時代的幾個剪影:楊愧之代表信仰的生命,公孫龍代表江湖險惡的奮鬥,石達開代表政治與戰爭的世界。
小說中段之後,讓三股故事扭絞一起,帶出一個大時代的故事。一般而言,華人世界書寫的基督宗教信仰小說,具有閱讀樂趣的作品不多,《太平記》卻有著亮眼的成績。
這一篇小說是我和其他幾位評審在評選道聲一百週年文學創作獎裡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的,書寫者兼顧了說故事的技巧(小說一定要好看,不是嗎?)、歷史的背景與信仰的深度,金庸的《天龍八部》(雖然結構鬆散)堪稱是這方面的大作品的代表作,而馬克白的《太平記》則已經具體而微算是一篇小而美的傑作。
據說,《太平記》是作者在中長篇小說領域的處女作,卻才華洋溢,相信假以時日,必然有讓人驚豔的大作品誕生,且拭目以待。
曾陽晴 -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