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磅礡山水、壯麗台灣
我們常在影片中,看到許多國外的自然瑰寶,國人也常常造訪遠方的國度,去體驗大自然奇景。而我們的母親-台灣-的特殊地質屬於年輕摺皺造山地帶,經千百年所孕育、形成豐富地景,高山、丘陵、盆地、台地、平原、濕地、潟湖及海岸等,宛如一座地球科學博物館,很多人卻尚未親臨觀察,我們是否應認真回頭看看我們生長的地方?
多年前,我登上大霸尖山時,驚嘆造物者的神奇,也深刻瞭解只有親炙台灣的地景才能深刻體驗台灣之美,從而,也將更愛台灣這塊土地。
地景保育是林俊全教授畢生的職志,從1994年起,主編「地景保育通訊」,走訪台灣本島及離島各地,做了深入翔實的田野調查,「台灣地景1000」是其中的精華,經過17年的追蹤紀錄,以簡鍊的文字作深入淺出的解說,讓你真正認識台灣之美。
寶島台灣,從高山到海岸、都市到鄉村,富含深具風華的地景資源,具有極高之欣賞價值與美學價值,在地理學與地質學上的科學意義更是豐饒。難能可貴的是,本書除了科學上的解說,更富人文色彩,將地景與人聯結,將人與土地的情感,敘述得如詩如畫。捕捉了許多的驚奇,發掘了無數的自然瑰寶,讓我們敬畏,而生孺慕之情,作為台灣的子民不禁輕喟:上蒼對我們不薄,讓我們能生於斯,長於斯。
磅礡山水、壯麗台灣。
李桃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局長)
自序
看到台灣地景之美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地景保育通訊半年刊的幻燈片專輯所整理而成。地景保育通訊第7─37期中,每期有40張幻燈片以及內容的說明。該單元設計的目的是提供有關地景保育的圖片,供學校老師教學引用,以及相關人員的參考。今得以整理成書,要謝謝遠足出版社提供社會大眾得以有系統了解台灣地景的用心。
猶記筆者從民國67年起,受教於徐鐵良教授的地形學開始,引發了筆者對地形學的興趣。隨後受教於王鑫教授、張石角教授,有機會看到台灣許多的特殊地景,也引起了記錄這些地景的興趣。這些成長過程的點滴紀錄,如能有些價值,要感謝他們教導之恩。
隨後在農委會與林務局的支持之下,從1994年開始,長達20年的地景調查、宣導計畫,讓筆者有機會把這些地景陸續整理,並在地景保育通訊裡陸續登錄。這就是這本書得以整理成書的背後因緣。也要藉此機會表達對農委會、林務局長年支持的謝意。其實也真的因為政府部門長久的支持,才能累積一些成果。如果本書能有些貢獻,還是要對農委會、林務局的支持,再次表達謝意。
在長達30多年的學習中,筆者有機會看到台灣五嶽三尖一奇的雄偉、秀麗,也有機會徘徊於海角與離島。而每一次的颱風、地震所留下的衝擊與災害,卻又是地表作用的例證。筆者有幸目睹三十多年來的動態作用與地景的變遷,期待這本書能做為反映台灣的地景的特色與變遷,也能與讀者分享這些記錄。
這份著作,是由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地形研究室所有同仁所共同努力的成果。雖然這本書的照片絕大部分是由筆者所拍攝,但有些災害的照片,例如地震後的中橫公路,是由電腦將航空照片與數值模型合成。也有些空中照片以及文字說明等,是由台灣大學地理系台灣地形研究室伙伴提供與協助整理。過去由於是以研究室名義發表,沒有特別註明拍攝者,於此也要特別台灣地形研究室所有曾經參與的伙伴。尤其是鄭宏祺、任家弘、楊士芳、鄭遠昌、陳宣安、陳孜鴻等人的協助與貢獻,特別表示謝意。
整體而言,地景會不斷變遷著,這本書僅僅記錄著過去二、三十年來的一些觀察。期待以後能有更多地景變遷的比較、研究,也期待讀者能從這些圖片中,看到另一種台灣之美。
林俊全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