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梅克爾勝選成為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
當梅克爾第一次以德國總理的身分出現在電視上時
記者們開玩笑說,「家庭主婦」的時代來臨了……
「不相信梅克爾,也就等於不相信全體德國人。」
2013年秋梅克爾第三度連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到底有何能耐讓德國人為之臣服?而翻開德國報章雜誌,令人驚訝的是德國人所相信的領導人,是個連他們自己都不熟悉的人!她的核心幕僚、親信、黨團幹部沒有人到過她家作過客。現任德國總統高克(Joachim Gauck)便表示:「我尊敬她,但我從沒真正了解過她。」
「猶豫、搖擺、小碎步」這些原本應該是缺點的領導個性,為何在梅克爾身上卻成為正面的執政藝術?
1個全世界都在問的問題,15個最貼近梅克爾的有趣觀察!
梅克爾的魅力到底在哪裡?為何她所領導的基民盟(CDU)能取得42.5%的民意支持,為該黨20年來的最佳表現?物理學家出身,她如何讓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廢核的主要工業國?她又有何本領解除歐債危機,帶領德國度過全球經濟最糟的時刻,反使德國的經濟前景一片光明?她如何笑?害怕什麼?會不會飆國罵?信任誰?
瞭解梅克爾要從她做些什麼著手,但梅克爾在總理府外的生活卻是一大謎團。《明鏡週刊》副總編布隆姆以自己貼身採訪梅克爾的經驗,用一種深入同時又有趣的寫法,試圖讓大家更接近梅克爾,也讓全球讀者認識這位極富個人魅力的強國領袖。
布隆姆勤跑德國國會10年,他發現梅克爾極其平凡,如果她去市場買菜,也不會有任何違和感(而梅克爾本人,也多次被人拍到下班後去採買的畫面)。
根據布隆姆的觀察:「接近她、了解她非常不容易,卻樂趣無窮。」──
◎她是熱血足球迷,對於賽事非常投入,更是某位德國明星足球員的頭號粉絲。
◎她常因為自己腦內上演的小劇場而誇張大笑,而她的笑也極富感染力,令人也忍不住發笑。
◎她也是手機不離手的低頭族,還練就一項絕技:不管是站、走或坐,她都能發送簡訊。
◎她喜歡講笑話,也會模仿他國的政治領袖,如前法國總統薩科奇、俄羅斯總統普丁。
◎她甚至還會罵髒話,而且可以在三十分鐘內參雜國罵三次。
然而,梅克爾能讓大多數德國人服氣,連任三次總理,確實有她獨特的領導之道。她的領導風格,堪稱「猶豫藝術家」,她把「猶豫」這種原本應該是缺點的個性,變成一種執政風格,成功打造一個果敢、無畏的德國:
●穩定的力量,不輕言「改革」
梅克爾知道,即使是重大改變的政策,也可以利用「期望管理」,順著民眾可接受的軌道順水推舟前進。讓政策有如在母親的搖籃般安穩,民眾的情緒不會因為改革而出現大幅波動。
●恐懼是重要的顧問
她的某些方針轉向是帶著恐懼進行的,因為她必須獨自承受歐元區可能崩解的責任。因此不時有人批評她,指稱這是她的「領導弱點」,她欣然接受,顯然她知道如何和自己的恐懼和平共處。
●事前「準備」絕對馬虎不得
梅克爾最重視的就是「準備」,就如她有一次在歐盟協商會議上所言:「我什麼都能接受,唯獨『沒準備』不行,每個細節至少要討論五次。」
●叫她政客,她會說這是恭維
政治對她來說就是一種專業,她以身為政治人物而感到自豪。她發聲捍衛自己在政治領域的專業,也認為人民應該把政治的事,交給專業的政治人物處理。
●對的事,就放手去做
她體認到德國人對於政黨紛爭十分厭惡,德國人希望看到問題解決。對於公共政策,其實民眾不喜歡老是看到政府推出說帖解釋。如果是對的事,做就對了,之後再向全民報告執行結果即可。
●執政者必須說到做到
執政是一種風格,做不到的絕對不輕言承諾,答應過的,使命必達,「不相信梅克爾,也就等於不相信全體德國人。」與其說德國人選擇了梅克爾,不如說德國人從梅克爾身上看到了自己。
梅克爾已執政將近十年,她如同每個新手政治領袖一樣,開始執政之後才學習如何當個稱職領導人。然而她耗費心力了解德國人到底要什麼,最後發現原來她獨特的「冷靜執政」,才是德國人最想要的特質。
在這本書中,布隆姆完美詮釋梅克爾如何將原本受人批評的「猶豫、搖擺、小碎步」領導,轉化為正面的信賴,進而型塑德國人「擇善固執」的國民性格。
媒體推薦
這本書解析了其他所有關於梅克爾的書無法解釋的部分。──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
相信大多數德國人都會贊同本書的看法,梅克爾將「猶豫」變成一種施政藝術。──北萊茵西伐利亞報(Neue Westfälische)
布隆姆敏銳的觀察力穿插著知識分子的同理心,他以旁觀者的角度書寫,卻成功貼近梅克爾的內心世界。──德國《焦點雜誌》(Focus)
布隆姆觀察入微,提供多方關於梅克爾個人與政治領域的細節。──德國《畫報》(BILD)
沒有人能像布隆姆這樣,將德國政治中後民主時代的辯論寫得這麼好。──德國《星期五週報》(der Freitag)
《猶豫藝術家》提供條理分明的指南給想了解梅克爾的讀者。每一章都提供讀者最細微觀察記錄、概念清晰的回答。──德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Deutschlandfu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