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流放者:後現代的門徒生活

喜樂流放者:後現代的門徒生活
定價:320
NT $ 234 ~ 288
  • 作者:侯士庭
  • 原文作者:James M. Houston
  • 譯者:劉如菁
  • 出版社:校園書房
  • 出版日期:2014-05-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983783
  • ISBN13:9789861983783
  • 裝訂: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頂尖流放者的後現代求生指南,
喜愛冒險的你,千萬不能錯過!


  「流放者」,聖經中最具啟發性的意象之一,
  福音派泰斗、維真學院創辦人侯士庭要告訴我們,
  如何透過這個重要概念,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當個充滿盼望的基督跟隨者。

  對多數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出門旅行好像是件麻煩事。無論是最初的時間規畫、地點安排,中間的工作告假、確定旅伴,還是最後的整理行李、安頓家庭,這些都是勞心勞力的大工程。日積月累下來,我們逐漸不再期待自己能釋出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來計畫踏上旅程的那一天。

  很多時候,我們的信仰生命會不會也落入了這種光景?在社會、文化綜合而來的壓力之下,已經懶得再多想些什麼,勉強維持著表面的基督徒生活,內心卻愈來愈空虛。對於生命意義的追尋、信仰價值的探究,只能偶爾暗自嘆息,最終選擇留在原地。

  有鑑於此,本書作者侯士庭要挑戰我們,大膽放下一切,跟著他踏上一場「喜樂流放者」的旅程。這趟旅程會經過捨己的高山、跨越超現實主義的荊棘,一層一層撥開文化社會裡的迷霧,從當代思潮裡「去人性化」的幽谷走出來,最終成為一個真真正正有思想、有情感的人。

  你還在等什麼?快點關掉身旁的電視機、放下手中的平板電腦,翻開這本書,喜樂的流放就在眼前!

讚譽

  侯士庭以敏銳的神學洞見,揪出信仰世界中許多虛假的豐盛應許,並且還原了天路客必然遭遇的流放喜樂。閱讀他的作品,絕對是一趟靈性的旅程,一個正視「存有關係」的邀請旅程,幫助讀者重新與上帝,與自己,與聖徒恢復適切的真實關係。──莊信德 台灣神學院教授/台中磐頂教會牧師

  本書是一位資深流放者的呼召,縱使他面對的世代可能是「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啼哭」的場景,但面對充滿「事物的危險邊緣」的這世界,他選擇了一位流放者自認為該進行的徙步,向著他美麗的家鄉喜樂而去。你可以不認同他的每一個觀點,但你不可以忽視他的勇氣。──莊育銘 淡江教會主任牧師

喜樂推薦

  白崇亮  奧美集團董事長
  錢玉芬  台灣神學院基督教關顧與協談碩士組主任
  莊信德  台中磐頂教會牧師
  莊育銘  淡江教會牧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侯士庭(James M. Houston)


  或許是因著地理學專業的背景,出生於宣教士家庭的侯士庭,總是懷抱一個旅人的非凡視野,能細膩、深廣地探究信仰世界的各個角落。舉凡靈性、神學、社會文化中的後現代高空彈跳、詮釋學死陰幽谷,甚至是思想的深海潛水、炎熱沙漠,都絲毫不能遏止他毫不猶疑的勇氣,全心投入的熱情。每每接觸侯士庭的為人,都彷彿跟著他走了一趟更豐富的信仰世界。身為加拿大維真學院(Regent College)創辦人的他,多年用心擔任「導遊」,與學生同行信仰的奧秘世界,致力讓每位追隨耶穌的門徒,都能親身經歷救恩的寶貴與豐富。

  除此之外,擁有愛丁堡大學文學碩士、牛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的侯士庭,兼具豐富的文學涵養、深厚的哲學思維,也是一位忠實跟隨基督、致力堅持所信的屬靈前鋒,其著作內容總是帶來嶄新又切實的震撼信息,豐富了全球讀者的生命。侯士庭已出版中文著作有《喜樂流放者──後現代的門徒生活》(校園)、《轉化生命的友誼》、《基督徒品格之塑造》、《門徒生涯──追隨真正的導師》(中福)等。
 

目錄

推薦序一:在豐盛與流放間辯證的命定             
推薦序二:喜樂的徙步,流放者的凱歌             
前言                                           
序幕:為何使用辯證法?          
               
第一部:以基督教信仰作為生活方式和新的身分     

1. 隱藏之生命的氣息                            
2. 在神面前向有異象的生命敞開      
            
第二部:個人的呼召優先於機構的生命           
 
3.  基督徒公眾生活的超現實主義                  
4.  邁向成為一個人的旅程     
                  
第三部:個人傳播信仰,在社群中成熟     
       
5.  在愛中活出真理                              
6.  在斷裂的時代傳遞信仰  
                     
跋:在基督裡一起長大成熟                      
附錄:為何用辯證修辭法?                       
附註                                          
索引                                          
 



在辯證中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侯士庭的《喜樂流放者》


  開山祖師侯爺爺

  在加拿大讀維真學院時,侯士庭給我的感覺很特別,他是學院的創辦人及首任校長,是學校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的確,也感覺得出來他頗受師生的敬重,但整個學校完全沒有那種言必稱侯士庭的氛圍,他在學校裡不是明星、也不是王牌。有一次機會去試聽侯爺爺的課,我坦承有點失望,甚至連課名是什麼都忘了。印象中,他說話速度極慢,語氣沒有什麼抑揚頓挫,也看不出有什麼激情,就是靜靜地坐在前面講課。這時在課堂上的感覺或許就像是剛入觀的武當派小道僮,看見年邁的開山祖師爺張三丰在施展太極拳法,祖師爺名振江湖、威振武林,但是看熱鬧如我,實在分不出這內容跟鄰居阿公阿嬤在公園裡頭揮手臂有什麼不同。

  我後來索性把課退掉了。

  從學校出來在真實的社會「武林」中打滾,才慢慢體會祖師爺的能耐,尤其他能夠在溫哥華這樣各種資源相對貧瘠的「後山」(以美加地區來說,類似於台東相對於台北的地位),開創出一間享譽世界的福音派學院,吸引如巴刻、畢德生、費依等等大師以及全球各地的學生加入。其中一個獨到之處,就是在這樣學術人彼此相輕的世界中,他把真實的友誼深刻地展現出來。巴刻就曾說:「在侯士庭博士的教導和生活中,他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深化人們對於友誼的認識——在基督裡彼此的友誼,以及透過基督與父神的友誼。許多人聽到侯士庭博士的名字,馬上會想到神所賜予他的友誼的恩賜。」 我想,侯士庭或許就像是空氣,不太會有人誇讚空氣之美好,但他就是靜靜在那裡滋養、供應大家。

  後來慢慢發現,他是非常開創性的人物,除了發揚靈修神學(開創福音派世界靈修神學的第一個課程),他對早期教父、三一神學、創造神學、環境倫理的重視,都早在這些成為熱門的話題之先。華人教會直到今日才較為重視職場神學、職場事奉(其實仍大有進步的空間),侯士庭是將近五十年前就是懷抱落實平信徒神學教育的理念,而投入他在維真的服事。

  在辯證中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喜樂流放者》是侯士庭多年來的智慧結晶,他說這本書「是為了我個人跟隨基督八十年以來,所試圖活出的生命樣式作記錄」。書中蘊藏了許多深邃的智慧和屬靈洞見,在這樣基督教界醜聞頻仍、不少基督徒領袖晚節不保的當代世界中猶為珍貴。乍看之下,他的思想中充滿矛盾:他創立了一個卓越的機構,卻毫不留情批判機構偏向於實用主義的虛妄;他站在學術的最前緣,卻批判學術文化只是議論卻不起而行,把學術專業優先於培育學生靈命。但你會發現,這樣的批判和反覆辯證不是尖酸刻薄的酸葡萄心態,而是出自於一種深沈而謙卑的內省。

  的確,對侯士庭來說,持續辯證是基督徒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環:「思索與生活、了解與行動、詩詞與預言、現世和永恆──這些不平靜的張力,在在顯示出『成為基督徒』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在「後現代」這一詞還未普及,世人尚未厭棄那種一統江山的命題式宣告前,他就發現,基督徒的生命不可能是「獨白」的,一定是「對話」的。因為我們是為他人而存在,若沒有對話和深刻相依的關係,就沒有真實生命的可能性。他強烈反對笛卡兒「我思故我在」式的人論,因為「孤立而純粹的個體自我,僅存在於幻想之中」,並且刻意抗衡只有「思想」而沒有「行動」(或神學只是一種「理論」卻無法「體現」出來)的虛幻。

  而更重要的辯證是「與神的辯證」。身為罪人的我們,需要經常否決那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把自己敞開在超越的上帝面前,免得被自己精密籌劃的自欺所蒙蔽。我們天生傾向孤立、封閉、自我保護,並善用一些補償性的行為來掩蓋內心的空虛:自卑無聞的女孩躍升成為舞台明星;孤獨的男孩埋首書堆成為偉大的學者;被老師當作笑柄的成為犀利的企業顧問;在學校被排擠的日後成為著名小說家……這些看似克服自我缺點,讓自己成為某種社會認可形象的「向上」努力,背後可能潛藏了一種逃避向神真正敞開的危機。只有當我們不斷付上代價面對自己,向苦難、向神奧祕的旨意敞開,持續操練自我犧牲與給予,才可能有真實的生命。

  保羅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二20)這或可當作侯士庭的座右銘。在現今的文化當中,我們遠比以往更容易以為可以掌握自己的身分。但我們自己所建構的「我」,其實相當不堪一擊:趨向自戀,並企望藉由追求專業成就來自我肯定。侯士庭勸我們要不斷把自己的身分交付給那位認識、呼召並尋回我們的上帝,並單純地因著這樣的身分而喜樂。他迫使我們面對人生核心的問題──我們到底是誰?出版社的編輯、學者?傳道人、大牧師、小組長?或是專業的會計師、律師、醫師等等?這些專業的身分是否成為某種虛假的面具,好讓我們可博得世界普遍的認同與讚賞,卻不必面對那個真實(脆弱卻又被珍愛)的獨特身分。我們真的如保羅把萬事(那些社會與文化所建構出來的身分)當作糞土,並以自己在基督裡的新身分為榮嗎?哪天將名片上職稱改為「在基督裡新造的人」,我們會感到羞愧、驕傲、還是覺得恰如其分?

  在教會界待很久的基督徒如我,大多都可引用幾個神學名家、借用幾個漂亮的教會術語來引人側目──學了一些武功的皮毛,然後迫不及待地在眾人前耍耍大刀。但是,侯士庭卻直指基督徒的核心不只是神學知識、不只是渴求某些外顯的恩膏,乃是「隱藏在基督裡」的整全生命。或許,我們本就不該企求雄霸武林、威振江湖,我們被呼召就是成為那些隱身在市井裡做早操的老百姓,看似愚拙卻蘊藏深厚內力。

  本書是侯爺爺一生融會各大門派、內外兼修的信仰功夫秘笈,想要在複雜忙亂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真實身分,想要貫通信仰的任督二脈的「流放者」們,實在不能錯過。

毛樂祈(維真學院基督教研究碩士)
 

內容連載

序幕:為何使用辯證法?

我們對事物的危險邊緣滿懷興趣。
羅勃特.白朗寧(Robert Browning)
《布勞葛蘭主教的致歉》(Bishop Blougram’s Apology)


摩西對他說:「惟願耶和華的人民都是先知!
願耶和華把祂的靈降在他們身上!」
民數記十一章29節

不久前,兒子問我能否將我致力活出基督信仰的基本信念寫下來,這本書就是對他的要求所作的回應。我將多年來與自己的內在辯證加以整理,寫成了六章,並以辯證的方式分成三部分:「向基督教信仰提出回應」(這份信仰是隱藏的,卻也是公開的)、「挑戰我們的文化」(大眾文化的本質趨近超現實,卻必須讓它在個人層面上獲得真實性),以及「堅持所信」(包含以群體的共同表現,以及個人為單位的傳遞)。另外,各篇文章當中又包含了內部的辯證,像是諸如此類的例子:信心是隱藏的,但絕不是隱蔽的;是關乎個人的,但絕不是利己的。

為何使用對話形式寫作?

我們所處的後現代社會對獨白(monologue)十分反感,因為一談到獨白,就會負面地聯想到意識形態。過去一百年來出現的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法西斯主義等一連串的「主義」,已將所有探討人類處境的觀點和看法,完全剷平為一種絕對的社會準則;如今,這些準則變為基要主義、自由主義,甚至是世俗主義。個人概念的興起,加上潮流從菁英文化轉變成大眾文化(其實應稱作流行文化),鼓勵人人皆可發聲,大家都能提出主張和回應彼此。今日的家庭,已不再奉行那句古言:「小孩子有耳無口。」

即便是書籍的作家,也不再是惟一的溝通管道。身為讀者的你從一本書讀到的,不一定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因為你的閱讀過程,會藉由自身經驗與人際關係作出篩檢和過濾。閱讀這件事向來都是如此;然而,今日讀者的個人主義更勝以往。我們都會對真相豎起防禦,只選擇自己想要聽、想要讀、想知道的部分,而將不想接收的都擋在外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73
    $234
  2. 二手書
    73
    $234
  3. 新書
    9
    $288
  4. 新書
    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