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空間的靈光:阮偉明攝影集

捕捉空間的靈光:阮偉明攝影集
定價:1500
NT $ 1,350
  • 作者:阮偉明
  • 譯者:Yvonne Kennedy王怡文
  • 出版社:田園城市
  • 出版日期:2014-04-1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312224
  • ISBN13:9789574312221
  • 裝訂:精裝 / 228頁 / 24 x 25.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一本攝影集,一場在兩地的展覽,是我退休的儀式,人生一個階段的回顧。四十年間拍攝的這些作品,表現我觀察世界的一種方式,一個與我的專業緊密相連的世界。雖然我接觸建築較早,我的空間攝影卻是由攝影進入建築,而不是由建築而攝影。到後來,作品是關於空間還是關於攝影,我無法,也無意分清楚。 

  空間,在我看是有生命的,構成空間的元素也是有情的。空間的生命,我用「空間的靈光」一詞來稱謂,是套用了華特.班哲明的【靈光】的概念。這概念的出發是談藝術品的觀賞:觀者面對真實作品所保持的距離,使他能夠感受到作品散發出來的靈光,從藝術品獲得直接的美感體驗,同時也讓作品得以保持神秘感,這是複製品所無法達成的。空間的靈光若以這一個概念來陳述,應當要這樣來定義:「在真實空間中所感受到的氛圍」。氛圍是種個人經驗,唯有經由在空間現場,透過一段時間的停留,潛心去感受出來。

  這些攝影作品幾乎都是在旅途中所拍攝。旅行攝影,對我而言,是在陌生的地方尋找與心靈契合的影像。因此,所拍得的這些影像,是一種期待的結果,同時也永遠是一件意外。這種意外感覺的存在,間接證明真實環境的不可替代性。

  每張作品前的文字敘述,是在有出版和展出的計畫後才寫。它們是拍攝當時思緒的延續,寫下來固然讓我重溫當時的心境,但其性質更接近是一種反思。拍攝當下的直觀,有時還不如事後再思考時的明晰,不管間隔了多久。既是創作者,也是觀眾之一,藉由一種自由書寫,我重新調整和自己作品的關係。同時也期望透過影像和文字的交互呈現,能夠完整傳達我的感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阮偉明


  中國廣東省台山縣人,現居於台灣台中。1948年生於中國廣州,一歲時移居香港,兩歲時遷移至台灣省台南市定居。1970年自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後,於1974年春前往美國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研習建築碩士學程,同時在該校的藝術學院選修攝影獨立研究課程,攝影作品參加年度學生聯展,深獲好評。1976年取得建築碩士學位後進入職場工作,1982年到歐洲獨自進行三個月的建築旅行,返回台灣後於1983年進入東海大學建築系任教。期間先後在《室內》及《建築》雜誌開闢建築與攝影專欄,並兼從事建築專業攝影。

  2014年阮偉明以副教授身分退休,於台中與台北舉行第一次攝影個展「捕捉空間的靈光」,並隨展覽出版同名專輯。

 

目錄

序言    漢寶德

自序    阮偉明

人所不能看見的光 阮慶岳

這是一個忘卻建築而想像開始的地方 龔書章

圖版

壹、城市的記事

貳、空間的靈光

作品索引

 

序/漢寶德

  建築人大多都喜歡照相,因為建築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出門在外,看到悅目的設計,就會攝影留下記錄,代替古人的寫生,以便後日參考。所以攝影作為建築人的工具幾乎是沒有例外的。出國旅遊第一件事就是把攝影的設備準備齊全。可是阮偉明的攝影似乎與建築攝影的場域頗不相同。他的鏡頭自建築出發,早已超出建築之外了。

  提起相機,面對建造的外在世界,可以有幾層目的。第一層就是前文說的記錄。這是建築家以相機代替手繪的功能。這一步要做好並不容易,因為要為一座建築留下記錄,要採取某一固定的角度,以遊客的身份,有時是做不到的。……這一層,重點是攝影的工具性,可是拿相機的人卻是被動的,尋找按下快門的立足點。

  第二層是美景的捕捉。走進建築世界,不去注意建築物的存在,而目的卻在欣賞美景,攝影則是用來留下當前所見美景的記憶。這不是建築人的態度,而是藝術家的觀點。建築是一種藝術,所以一位第一流的建築人必然是相當程度的藝術家。建築人只要略放鬆一下自己的立場,就是以藝術的觀點看世界了。……阮偉明醉心於攝影,他可能早就放棄了第一層的任務,追求鏡頭中的美感了。對於沒有機會在建築專業上有所表現的建築人,這幾乎必然會步上的道路。

  第三個層次是詩情的光輝。通過鏡頭所看到的千變萬化的世界,未必是建築的,也未必是美感的,可以自目之所見體會到一種抽象的感性的存在,靈動而無法形之於文字,或無法落實到現實之中。無以名之,只好承認視覺藝術昇華到性靈的天地,稱之為詩情。一位攝影家到了這一步,就已經成熟為真正的藝術家了。

 

內容連載

人所不能看見的光/阮慶岳
 
閱讀阮偉明跨越三十餘年的攝影作品,首先令人訝異是其整體的完整與連貫,當然作品的視角、構圖與光影捕捉,與對細節與準確度的要求,是其中浮露易見的特質,而潛藏在這些之後,更引人好奇與遐思的,則是某種凝視的目光與因之而得的寧靜氣質。
 
透過攝影機對人間景物(空間與城市)的凝視,所捕捉到的特殊寧靜質感,無疑是阮偉明攝影作品的特色所在。光與影的對照運用,應是整體作品裡極成功的展現手法,其中,尤其對於陰影的大量與自信使用,使得光的效果特別突出,時時閃現出某種類宗教性格的聖潔氣息。
 
……可以作代表檢視的,我覺得是2004年拍攝於京都的大德寺庭院,這張黑階與白階對比強烈的照片,構圖有著幾何與流動的抽象性,氣息裡流露著一種忘我的自在。……相對於這些大半拍攝於京都的寺廟,歐洲各地的教堂系列佔了更大的比重,也顯現出阮偉明對於此一類型空間的喜愛。在這些大多數皆是以室內與局部取景的照片裡,構圖更顯強烈與主觀(相對於京都寺院的客觀凝看與忘我融入),創作者想積極介入與詮釋的對語性格鮮明,巨大、幽暗與神秘的氣息飄盪。
 
……拍攝於1982年的科隆大教堂哥德式柱列,也是一張相當有趣的作品。運用重複曝光的技巧,將哥德式柱列的垂直線條做出迷幻般的極致表現,也藉此更強烈地彰顯出一種人造物的幾何與抽象個性。這種對於人造物的致意與迷戀,對於人為構築的讚嘆……,已然大不同於呈現京都寺廟時,自然物(譬如樹木、石頭與青苔)與人造物的和諧共存,而是更強烈地展現出人的意志所在,以及對隱於其間神秘力量(上帝)的敬畏。
 
……若是再拉遠來看阮偉明的攝影作品,除了前述的寧靜、陰翳與神秘氣息外,其實還透露著一種莊嚴的氣質。這種莊嚴是一種拍攝者的創作態度,也是他如何面對被拍攝景物時的內在自我狀態,當然也會衍伸成為作品的氣味。雖然攝影只是對於時間的瞬間捕捉,卻能讓「潛藏的生命現象逐漸顯現」。也就是說,這樣作為攝影者的莊嚴態度,使得阮偉明得以透過瞬間時空的切片,某個程度地在一片綿長無際的時空狀態裡,賦予了平常的景象與事物特殊的意義,也可以說是一種經由莊嚴的儀式(攝影),而將平常景象與事物「聖化」的個人完成過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