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故事(第2版)
-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 原文作者:Hendrik Willem Van Loon
- 譯者:谷意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期:2013-12-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174556
- ISBN13:9789571174556
- 裝訂:平裝 / 504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至今已翻譯為二十多種語言,全球達一百多種版本,
總銷量超過一千萬冊,適合九到九十九歲的小朋友與大朋友閱讀。
你讀過圖文並茂的歷史書嗎?有著漂亮的手繪插圖、親切而有趣的說故事本領、又不失專業歷史學家的深度,《人類的故事》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房龍以淺顯的文字、俏皮的語調向讀者們訴說從上古時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間的歷史。不同於一般歷史書的沉重與艱澀,這是一本輕鬆愉快的書。除了曾被選為美國中學教科書外,也得到兒童文學獎的鼓勵。但千萬別因為這樣就以為它只能給小朋友讀,事實上,它不但適合早就把歷史課本丟在九霄雲外的你;適合喜愛讀史書痛快淋漓、通體舒暢、拍案叫絕的你;也適合純粹想重溫小時候讀《吳姊姊說歷史故事》時感動的你;當然更適合所有喜歡閱讀、享受讀故事書樂趣的所有人們。
作者簡介
亨德里克.房龍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
一八八二年生於鹿特丹一個富裕的家庭,幼年生活過的精彩而順利,自小即嗜讀繪畫、音樂、歷史及地理等書籍。
一九○二年赴美留學,一九○五年畢業於康乃爾大學,後又轉赴德國深造,而後獲慕尼黑大學歷史博士。
於俄國革命及一次大戰時擔任駐地記者,從二○年代起,陸續發表《古人類》、《聖經的故事》、《人類的故事》與《寬容》等書,在美國取得極大的成功。
序言
1 故事的場景
2 我們最早的祖先
3 史前人類
4 古埃及文
5 尼羅河流域
6 埃及的故事
7 美索不達米亞
8 蘇美人
9 摩西
10 腓尼基人
11 印歐民族
12 愛琴海
13 古希臘人
14 古希臘城邦
15 希臘人的自治
16 希臘人的生活
17 希臘戲劇
18 希臘與波斯的戰爭
19 雅典與斯巴達之爭
20 亞歷山大大帝
21 小結
22 羅馬與迦太基
23 羅馬的興起
24 羅馬帝國
25 拿撒勒的約書亞
26 羅馬的衰敗
27 教會的興起
28 穆罕默德
29 查理曼
30 北歐人
31 封建制度
32 騎士
33 教宗與皇帝之間的對抗
34 十字軍
35 中世紀城市
36 中世紀的自治
37 中世紀的世界觀
38 中世紀的貿易
39 文藝復興
40 表現的時代
41 地理大發現
42 佛陀與孔子
43 宗教改革
44 宗教戰爭
45 英國革命
46 均勢
47 俄羅斯的興起
48 俄羅斯與瑞典之爭
49 普魯士的興起
50 重商主義
51 美國革命
52 法國革命
53 拿破崙
54 神聖同盟
55 大反動
56 民族獨立
57 發動機時代
58 社會革命
59 解放
60 科學時代
61 藝術
62 殖民擴張與戰爭
63 新世界
64 就這麼一直下去
導讀
漢斯、威廉如晤:
在我十二、三歲時,有位叔父答應我,要帶我做一次永生難忘的探險:我可以跟他一起登上鹿特丹舊聖羅倫斯教堂的最頂端。現在回想起來,我對書本與繪畫的熱愛,也是這位叔父點燃的。
於是,在某個晴朗的日子,教堂執事為我們將面前這道充滿神祕的門給打開了。我記得當時他手上的那把鑰匙,就跟聖彼德大教堂用的一樣大。執事一邊說著:「參觀完想出來的時候,就按這個鈴。」門鏈一邊發出生鏽老舊的嘎嘎作響聲,而我們就這樣被鎖進另一個世界。街道熙熙攘攘的吵鬧聲已隔絕在外,裡頭等著我們的,是奇異與全新的體驗。
首先,我被一片觸耳可聞的寂靜包圍了;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體驗到這種奇妙感覺。沒多久,大自然繼續向我展現它的奧妙,讓我對它的理解又增添了一項全新的發現:就在爬完第一道樓梯之後,我又撞進了一團睜眼可見的黑暗!火柴為我們指引向上而去的路線,一層又一層,一樓又一樓,我已不知這是第幾層樓了,但上面卻還有樓層。爬著爬著,突然之間,我們來到一片光明之中。這個被當作儲藏室的地方,跟教堂屋頂同在一樣的高度。地上散落的聖物縱然曾經如此虔敬地被珍視,如今上面已覆蓋上寸許深的灰塵,不知它們是在多久之前被城裡的老百姓們棄置於此的呢?這些在我們祖先心中攸關生死的事物,過去就這麼一直躺在這裡,直到化為無用的垃圾為止;讓勤奮不休的老鼠在一座座雕像裡築起了老窩;讓永不鬆懈的蜘蛛在一位慈祥聖徒的雙臂空隙間開起了店鋪。
要再往上一層,我們才知道光線是打哪來的。這個位於高處空空如也的房間,有著由粗重鐵條鑲嵌的大空窗,於是便成了幾百隻鴿子的大通鋪。風掠過鐵條闖進房間。周遭充斥著奇特的聲音。那本是位在我們腳下,由鎮上傳來的喧囂之聲,距離把它過濾淨化成悅耳的音樂。馬蹄得得,拖車轆轆,吊車滑輪捲收,還有發自以千百種方式替人類代勞的蒸氣機,發出聽起來滿是耐心的嘶嘶聲,這些全都交織成一股低語沙沙,輕輕柔柔地替房裡鴿子震顫的呢喃聲,鋪上一面動聽的背景。
階梯來到這裡就沒了,眼前出現的是一副爬梯。我記得第一層的爬梯又老又舊,必須以腳代眼,小心摸索而上。但是爬上去之後,眼前又是一個全新、甚至比剛剛更為壯觀的奇景─小鎮的大時鐘完全展露在我們眼前。我看到了令時間流動的心臟,也聽到光陰飛逝的宏大脈搏:一秒、二秒、三秒,一直到第六十秒時,那一瞬間似乎鐘裡所有的齒輪都將停止轉動,但是隨著一戰慄之聲倏然而至,永劫便又被削下了一分鐘。一秒、二秒、三秒,大鐘重新數起,中間沒有任何停留,就這樣一分鐘接著一分鐘,一直到有好多個齒輪一齊發出低沉的轉動聲,和刺耳的磨擦聲,讓人警覺似乎有什麼大事將要發生。這預感果然沒錯,因為在這陣聲響之後,就是一股如雷鳴般的鐘聲,從我們頭頂上方的位置昭告所有人:正午時刻到了。
接下來的這層就是安放響鐘的地方了。有小巧可愛的,也有形貌醜陋的。中間的那個大鐘─就是它讓我在午夜時候聽來,以為是什麼世界末日大浩劫的警告,害我嚇得全身僵硬,動彈不得。現在,那鶴立鐘群的雄姿,似乎正映射出它六百年歲月的光輝,那是它與鹿特丹老百姓們共同分享所有快樂悲傷的六百年。圍在這只大塊頭周圍的,是一群排列整整齊齊的小傢伙,活像是古早藥局裡擺出來的藍色瓶瓶罐罐。每當住在鄉下的人們一週兩次為了趕集來到鎮上,順便也聽聽外面世界又發生了什麼大事的時候,這些小鐘們便會為他們奏上一段歡迎曲。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只孤零零地坐在角落,其他鐘都躲它躲得遠遠的黑色大鐘,則是沉默無言又冷酷無情的喪鐘。
再往上去,我們又進入了漆黑中,爬上更多梯子,且比之前爬過的都還要更陡、更危險。就這麼往上爬,不知不覺間,我們便置身於寬廣的天際,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我們來到最高的頂樓了。在我們之上的就是天空,而在我們之下的,是變成玩具模型般的鹿特丹市,忙碌的人們就像螞蟻一樣,在城裡忙不迭地來回奔波,每一個都埋首於自己的事。周圍的城牆也有如一道石頭森林,而在這道石林之外,放眼望去盡是綠油油的地方,即開闊的鄉野。
那是我第一次一窺這個大千世界。
從那次起,一有機會,我就會登上那座塔頂,好好自得其樂。這確實很累人,不過一旦上去之後,就會覺得不過是出點力氣,爬這幾層樓而已,完全值得。
而且,我很了解登上塔頂將能得到什麼獎品。我可以看到大地和天空,還可以聽我那和善的朋友,也就是這間教堂的巡守員,說上許多故事。平常他就住在屋頂角落的隱蔽處,一間小小的房間裡,負責維護時鐘的狀況,他對待那些大大小小的響鐘,就像父親對待自己的小孩一樣。除此之外,通知人們哪裡失火了,也是他的職責。不過他的空閒時間也不少,而他總在這種時候抽起一管菸,靜靜想起自個兒的事來。他只上過小學,而且那幾乎是五十年前的事了。他這輩子看過的書只怕還不到一本,可是,他在這專屬於他的教堂高塔頂樓已經住得太久,久到他將四面八方圍繞在周圍的這遼闊世界,其中所包含的智慧都納為自己所有了。
他對歷史可熟了,因為歷史對他來說是活生生的。他指著一條彎曲的河流說:「孩子,看那邊,有沒有看到那些樹?奧蘭治親王就是在那邊挖開堤防,引發大水,救了來登城。」或者他會告訴我舊馬士河的故事,從很早以前開始講,一直講到這條寬闊的大河不再是一道便利的屏障,而是成為一條康莊大道,載起魯伊特與川普。
然後是那些小村莊的故事,它們就圍在這座教堂四周;許多許多年以前,村子的守護聖徒就住在這間教堂裡。再往遠方,可以看到德夫特城的斜塔,如果站在它高高的拱門下,沉默者威廉。再更遠一點,則是樓身又矮又長的哥達教堂。當初有位受教堂救濟養大的孩子,替自己培養出比許多皇帝的軍隊都更有力量的智慧,讓世人慢慢知曉他的大名─是的,這座教堂就是伊拉斯謨幼時的家。
最遠處是無邊無際的大海,還有它那條銀白的海岸線,跟我們腳下這片班駁的屋頂、煙囪、房子、花園、醫院、學校、鐵路,也就是我們的家園,形成強烈的對比。
只要從塔上看,熟悉的家園就有了新的一面。街道與市集、工廠與作坊,種種雜亂無章的聲音與動作,卻將人類的精力與意志做了一番最井然有序的表現。而且,像這樣將四面八方圍繞著我們的光輝過去盡收眼底,會在我們回到自己日常俗務時,賦予我們全新的勇氣,去面對未來的難題,這才是最好的事。
歷史是一座雄偉的經驗寶塔,是時間在無盡已逝歲月的原野中堆疊起來的。要登上這座古老建築的頂端一窮千里目,絕不是容易的事。塔裡沒有電梯,但是靠著年輕有力的雙腿,總是登得上去。
現在,我把這把打開塔門的鑰匙給你。
等你爬上塔頂回來,就會明白是什麼讓我這麼充滿熱情。
亨德利克‧威廉‧房龍
1 故事的場景
我們活在一片黑暗陰影下,一個由無數巨大問號所形成的陰影。
我們是誰?
來自何方?
將歸何處?
我們一再深入探究這些問題,進度雖然緩慢,然而不曾失去追問的勇氣。我們將目標設於遠在地平線之外的遙遠邊際,希望能在那裡得到想要的答案。
可是我們還沒有走多遠。
我們知道的依然非常有限,雖然說已經可以對許多東西猜上一猜,而且準確度也還過得去。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告訴你按照我們最有把握的想法來看,當人類首度出現在歷史舞臺上時,臺上的背景布置是什麼模樣。
如果我們將動物在地球上可能已經存在的時間,用上面那條長長的線來表示,那麼下面那條短短的線,代表的就是人類,或者說某種多少近似於人類的生物,到目前為止生活於地球上的時間。
最晚才登場的人類,卻是最早運用自己的頭腦,來克服大自然力量影響的動物。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要研究的對象是人類,而不是貓兒、狗兒、馬兒,也不是任何其他種類的動物;即便在牠們的背後,也都有自成一格、饒富趣味的歷史發展過程。
就目前所知,我們所居住的這個星球,在一開始,是由不停燃燒的一團物質所構成的大火球;雖說它是個大火球,但在宇宙無邊無際的汪洋裡,也只是一撮微乎其微的雲煙罷了。漸漸地,經過了幾百萬年後,地球表面能燃燒的東西全燒盡了,只剩下一層薄薄的岩石層鋪在上面。隨後,傾盆如注的大雨,一刻不停地落在那些了無生氣的石頭上,沖蝕著堅硬的花崗岩,再將沙土帶向山谷低地。即便如此,這時候的地表依舊冒著蒸氣,山谷兩側的峭壁也仍舊非常險峻。
過了許久,陽光終於撥開籠罩地球表面的雲層,太陽公公看到:這顆小行星表面出現的幾個小水窪。而這些太陽眼中的小水窪,日後將會擴大成覆蓋我們東西兩半球的大海。
然後,有一天,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生命,就這麼從無,誕生為有。
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開始在海水中隨波逐流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