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藝術
- 作者:烏爾蘇斯•威爾利
- 原文作者:Ursus Wehrli
- 譯者:唐際明
- 出版社:布克文化
- 出版日期:2013-12-1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278956
- ISBN13:9789866278952
- 裝訂:精裝 / 48頁 / 21 x 27.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整理』你的想像力!
你想過把自己的鬼畫符圖畫砍掉重練吧?
但總沒想過連梵谷的《臥室》作品也可以重新排列組合吧!
鬼才烏爾蘇斯‧威爾利(Ursus Wehrli)超胡來整理計畫,讓這一切成真!
且來瞧瞧他的整理大作!
「整理藝術」是項貪玩到近乎荒唐的嘗試,偏偏選在看似最沒意義的地方,意圖弄個明白!
藝術碩士也是喜劇演員的烏爾蘇斯•威爾利,將抽象藝術作品重新排列,透過作品重新解構,將「藝術」重新整理,讓人對作品的本質更加一目瞭然的理解!
整理並非是藝術──但「整理藝術」卻稱得上是。
「整理藝術」發想的地點是在一家美術館;當時烏爾蘇斯•威爾利正站在瑞士尚.丁格力(Jean Tinguely, 1925-1991)一件非常混亂的作品面前。
瑞士尚.丁格力(Jean Tinguely)擅長把很多不同的顏色、素材和物件放在畫布上,忽然間他試著想像,如果是幫忙打掃工作室的清潔婦會如何清整?她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她如何知道混亂的終點和藝術的起點?這將會仍是一團混亂或將成為一個藝術?
烏爾蘇斯•威爾利非常著迷地想像、沉浸在清潔婦整理工作室的每一個小細節,甚至是藝術品,以及之後所呈現一室的整齊清潔,更享受地想像當藝術家隔天踏入工作室時臉上精采的表情。
烏爾蘇斯•威爾利開始更加仔細的觀察每一件現代藝術作品,把其中幾幅知名作品,從形式、形狀和顏色上,把它們重新整理了一下,排整齊後放回畫上。於是,你可看見他如何從各大名畫、名作著手整理,像是梵谷的《房間》、馬列維奇的《伐木工人》、布魯格爾的《村莊農場》,以及貝多芬的《給愛麗絲》樂譜等,《整理藝術》一書即為他的整理成果集錦。之後他也將這項「整理的行動藝術」投注在每日的生活環境裡,他開始整理起停車場、水果沙拉,以及其他混亂的事物上(收錄於《喔!整理的藝術》一書,2014年1月出版)。
烏爾蘇斯•威爾利在歐洲發表《整理藝術(KUNST AUFZURÄUMEN)》與《喔!整理的藝術(DIE KUNST,
AUFZURÄUMEN)》(中文版預計2014年1月上市)兩本書籍,其內容即為他所發想的「整理的行動藝術」成果。他也獲TED邀請,針對一系列「整理的行動藝術」主題進行現場演講與表演。(請參見網址:www.ted.com/talks/lang/zh-tw/ursus_wehrli_tidies_up_art.html)
名人推薦
瑞士《藝術家期刊Artistes》總編輯與官方委任藝術鑑定員 阿爾布萊希特.葛茲.馮.歐雷胡笙博
黑白怪人插畫家 Cherng
知名詩人 顏艾琳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通識中心《藝術概論》助理教授 李宗玉
台湾一人観光局長 青木由香
台灣繪本教主‧文具女王 凱西.陳
歐巴桑少女魂人氣插畫家 鼻妹
知名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旅行藝術家 蕭青陽
設計師 聶永真
ㄎㄎ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讓人看了會ㄎㄎ的藝術。
PS,不過看過的人都累積起來的『ㄎㄎ』,作者肯定要把ㄎㄎ變成一排排的『丁丁』才甘願。(你聽過丁丁被揍變成了ㄎㄎ吧)
「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因為它總算把秩序帶進了現代藝術中,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區塊。克利、米羅、康丁斯基等人畫作的組成部分,總算是依照著形狀與顏色好好地排列,而不是被狂野地塗抹在畫布上。這樣也悅目多了。」──每日導報(Tages-Anzeiger)
「我們的藝術家就是這個模樣。國家的骯髒鬼。是得有人教他們怎麼打掃的時候到了。」── 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
「誠摯地向藝術愛好者,以及痛恨藝術的人推薦本書。」── 薩克森日報(Sächsische Zeitung)
作者簡介
烏爾蘇斯•威爾利 Ursus Wehrli
烏爾蘇斯•威爾利是位左撇子、標新立異者、與受過訓練的版式設計師。二十四年來,與娜蒂雅•席格 (Nadja Sieger) 組成戲劇二人組「烏爾蘇斯與娜德斯基」 (Ursus & Nadeschkin) 作巡迴演出,並以此組合多次獲獎──當中有「紐約喜劇獎」 (New York Comedy Award) 、「薩爾茲堡公牛獎」 (Salzburger Stier)
、「德國小藝術獎」 (Deutscher Kleinkunstpreis) 、與「萊恩哈特獎章」 (Reinhart Ring) 等。現今,烏爾蘇斯以喜劇演員、小型歌舞劇演員、與自由藝術家的身分居住在蘇黎世,同時也接受明確的請託,針對他書籍的內容做現場表演。
有關他之所以會想到整理藝術的點子,是有天早晨出門買小麵包,被突如其來的冬至所襲,耳朵都凍僵了的說法,是個謠言。比較可能的是,點子就出現在一份日報的廣告欄中,而他是此報唯一的訂閱者。
所有有關「整理的行動藝術」之製作過程
及更多烏爾蘇斯•威爾利的相關圖片請參見:
www.kunstaufräumen.ch
更多有關藝術家的資料請參見:
www.ursusnadeschkin.ch
譯者簡介
唐際明
柏林自由大學德語文學博士,專研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目前為自由研究者與譯者。譯作散見於詩刊、詩選與學術期刊,譯有邁耶(Conrad Ferdinand Meyer) 、拉斯克–許勒(Else Lasker-Schuler)、里爾克、特拉克爾(Georg Trakl)、本恩(Gottfried Benn)、布卡爾特(Erika
Burkart)、邁律克(Friederike Mayrocker)、楊德(Ernst Jandl)、特朗斯特羅默(Tomas Transtromer)、華格納(Jan Wagner)、溫克勒(Ron Winkler)等詩人作品。
中文版序
「整理藝術」發想的地點是在一家美術館;我發現我正站在一位瑞士尚.丁格力(Jean Tinguely,
1925-1991)一件非常混亂的作品前面,他是一個非常知名的大師,善長把很多不同的顏色、素材和物件放在畫布上,於是我試著想像幫打掃工作室的清潔婦會如何清整?她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她如何知道混亂的終點和藝術的起點?這將會仍是一團混亂或將成為一個藝術?我非常著迷的沉浸在清潔婦整理工作室的每一個小細節,甚至是藝術品,以及之後所呈現一室的整齊清潔,更享受想像當那藝術家隔天踏入工作室時臉上精采的表情。
所以,我開始更加仔細的觀察每一件現代藝術作品,把其中幾幅知名作品,從形式、形狀和顏色上,把它們重新整理了一下,排整齊放回畫上,哇這新畫面,是如此何迷人的整齊啊!然後我又把這樣的想法投注在我們每天所處的環境裡,開始整理起停車場、水果沙拉和其他不同混亂的事物上,如同你在書裡所看到的。
我們的生活充滿著各式各樣複雜的問題和決策,但要下一個決定並不容易,不論結果的好或不好。我們渴望過著簡單和平凡的生活。當我們思緒混亂時,也是必須「整理」的,不論它發生在什麼樣不可思議的場所裡,一旦整出頭緒,那種感覺真的令人無比的心滿意足!
我真的非常開心,我的書可以從歐洲出發一路旅行到臺灣。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夠有機會踏上你們的國土,去看看你們,不論那裡比瑞士整齊乾淨與否!
烏爾蘇斯.威爾利URSUS WEHRLI
前言
整理藝術的辯護詞
瑞士藝術空間與形狀設計師及藝術碩士烏爾蘇斯•威爾利(Ursus Wehrli),此項劃時代的發明歸功於經驗得知,如果藝術作品的內容龐大、難懂、又深刻入理,但卻不是以一種整潔又有條理的方式將它製作、呈現與使用,即有可能引發極不受歡迎的效果。
根據伯恩聯邦智慧財產暨專利局所頒布的第410566項專利權說明書(2002)所述,藉以建立每件藝術作品內含之天生及上帝所賜予的秩序之操作方法,受到法律上的保護──無論它是以未加工或加工的形式,也可能是伴隨著色彩、形狀、與種種後續的表現來呈現,單獨或是結合著數件以相同或別種方式與質量製作出來的作品──憑藉著天然或人工方法之助,使之呈現一安定及有秩序的狀態。如此一來──對藝術表達方式之現代需求,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即有可能擺脫慣常舊有的、描繪筆直與平穩的線與面之筆法,同時普遍的形狀語彙經由別出心裁的方式整理出規則,即能達到嶄新的效果。
與這樣的目標相符,按照瑞士與歐洲專利法所頒予的專利而有的不斷日益精進,不僅是在於技術領域,也在於此項事實,即是已製作出的、將製作的、或是已經存在的藝術產品,能夠給予人類心靈一種美學與道德上,更有吸引力的影響。
威爾利很明顯地深受藝術哲學與美學的薰陶,與黑格爾(Hegel)相仿,力求將藝術內部真正的真實、純粹的存在、自然的與精神的本體突顯出來,讓藝術本質中更崇高的真實性清楚地呈現出來──相反於「形狀是一大堆亂雜的偶然的東西,被感性事物的直接性以及情況、事態、性格等等的偶然性所歪曲了。」(黑格爾:《美學》)。假使看到從布魯格爾(Bruegel)一直到米羅(Miró)與康丁斯基(Kandinsky)等人所創作出來結構紊亂、嘲弄人類與生俱有的秩序觀念之作品,甚至對藝術作品僅有侷限接受能力的一般觀眾,一定也會認同哲學家的論點。而這些作品恰是威爾利用以展示其細緻的操作方法之例證,也是當中特別駭人的例子。
此項發明既直接、又容易理解的運作及作用方式,這幾年來,已在國際的專業文獻裡,以「快速藝術轉換」(fast art
converter)之稱聞名。對此有必要作個修正,最簡便的方式,就是拿它與所謂的貝西默轉爐(Bessemer-Birne)作比較:將藝術家的粗製品放進一由精練的銅片所製、並被酸性襯裡所密封的容器裡,在保持相同溫度下,透過一條連著滲透管的細軟管灌入壓縮空氣(80-140公分水銀壓),使之在10-15分鐘內液化,並藉由一個人工的「除蟲」(»Entwesung«)過程來轉化。
這樣的轉化傳統與當代藝術產品之成果,首度透過本書公開呈現給大眾。對它表示歡迎的,並非無名小卒,而是藝術的現代主義中最重要的獨白大師──德國烏珀塔爾大學教授巴松•布洛克(Bazon
Brock)。他稱讚此項成果為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對最初的主題、元素、與題材本身所做的回顧式思索;並謂之為是一種「神奇的藝術新秩序」這層意義上的創造:對常被諸如塞德邁耶(Sedlmaier)等人控訴的「中心的喪失」,威爾利憑藉著在地的辦法,基本地恢復了失土──還以被確定了的更高層次的秩序,來對抗這個充斥著極端混亂與極端解構的寓意之時代。作為被重新篩選、劃分、與排列組合的後現代主義之範例,此秩序以這樣的方式,視覺上地替被一目瞭然定位的、藝術上的超驗,開闢了條道路。
多年來,有喬治•梵頓格勒(Georges Vantongerloo)或是馬克斯•比爾(Max Bill)等藝術家敢於嘗試及做種種努力,透過一些整齊排列、能經視覺接收的物件,來達成藝術受數學影響之合理化與支持人類思考符合邏輯的論點。眾所皆知,他們是失敗了。
而現在,譬如說在非常成功地整理了馬格利特(Magritte)靜物畫中,三顆水果的例子上所能看見的,觀看藝術本質元素的眼光重新變得敏銳了,注意力不再集中於令人眼花繚亂的細節,而是被迫面對一種在質量上持別種觀點的整體印象,如藉由保羅•克利(Paul Klee)的積木與妮基•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的基本組成微件所揭示的,敏感的穩定性結合著合理的靜力學,同時生產出符合藝術語意學所要求的,在邏輯上既精準呈現,又能讓人明白易懂的深具才智的另一種可能性。
因此,這種藝術的重新布陣,並非如批評理論家按照狄奧多•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風格所認為的,將混亂帶進了此秩序中,而是正好相反。一種美學上的整體效果從而開展,將安定人心的感覺傳遞給觀者,藝術的社會功能將不再被簡縮為僅有施展威攝、震驚、與其他負面的心理作用,如應用的混沌理論(Chaostheorie)所主張的。
阿爾布萊希特•葛茲•馮•歐雷胡笙(Dr. Albrecht Götz von Olenhusen),
州高級法院律師與官方委任的藝術檢驗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