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大我」成就,被新聞傳媒昭告世人;「小我」悲情,透過小說向大眾傾吐。本書整理1960、70年代《皇冠》、《現代文學》等文藝刊物以「留學」為主題情節的小說,配合《失根與發展─適應現代化的兩難》(Uprooting and Development─dilemmas of coping with modernization)《文化衝擊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Culture
Shock)等學術著作,從全球觀點看待留學移民問題。本書主張,當年臺灣留美小說展現悲情訴求的原因,一方面受到「寫實主義」與「自然主義」影響,二方面是戰後物質條件造成「美國夢」的人性反省。Bochner與Alibhai等多位學者強調留學生重視「民族情感」的結論,足以解釋留美小說故事背景環繞在同民族之間的原因。當年留學生以男性為眾,加上「留美不歸」時代潮流,因此,出現「男性返臺相親」或「女性赴美完婚」特殊現象;異國婚姻相對罕見,往往頗具特色。「經濟」雖然被引用做為解釋小說主角人物晚婚或失婚的重要理由,卻往往以揶揄方式展現。留美小說罕以「離婚」作結局,顯示第一代移民對於家庭觀念的珍惜與重視。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大道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東海大學中文碩士、雪梨大學文學博士。著有論文〈從人性出發──試析子于小說的自然主義與留學移民情節〉、〈天邊──試析「皇冠」出版的雲菁唐人街小說〉、〈遊子行不歸──六、七0年代《皇冠》《現代文學》等刊物留美學生臺灣家人的小說情節類型〉,專書《檮杌閒評研究──魏忠賢時事小說》,譯有〈一、二0年代的傳統式都市通俗小說〉('Traditional-style
Popular Urban Fiction in the Teens and Twenties')、《為藝術而藝術與文學生命》(Art for art's sake & literary life)等。本作品為國科會92年研究專題NSC 92-2411-H-032-012部分研究成果。
目錄
自序 ........................................................................................................... 1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留美小說的悲情傾向 ............................................................. 3
第二節 留美小說的相關研究現狀 ..................................................... 9
第三節 「作家」或「留學生」?「尋根」或「紮根」? ........... 13
第四節 留美小說的「真實」與「虛構」 ....................................... 18
第五節 本文研究範圍....................................................................... 25
第二章 留美小說的背景 ................................................................... 53
第一節 留學移民的情感與適應問題 ............................................... 56
第二節 嚴肅的留學歸國使命 ........................................................... 66
第三節 個人生涯規劃與美國工作待遇及打工問題 ........................72
第四節 打工移民的辛酸故事 ........................................................... 84
第五節 留美學生故事與國內出版業──上海與臺北 ................... 92
第六節 小結 .................................................................................... 105
第三章 親情故事的情節類型 ......................................................... 123
第一節 留學生父母親人出面籌措出國費 ...................................... 127
第二節 留學生「匯款回臺」的情節 ............................................. 132
第三節 留學生擔任「移民先鋒」的情節 ......................................137
第四節 留學生精神崩潰與自殺事件 ............................................. 141
第五節 「子女在美」的孤單老人 ................................................. 146
第六節 家人團圓 ............................................................................ 153
第七節 小結 .................................................................................... 161
第四章 影響愛情的親情故事類型 .................................................. 169
第一節 女性的立場 ........................................................................ 169
第二節 親友的關心與撮合 ............................................................. 173
第三節 坎坷婚姻路 ........................................................................ 181
第四節 堅定的自由婚嫁意志 ......................................................... 193
第五節 三代在美共處的適應問題 ................................................. 199
第六節 小結 .................................................................................... 206
第五章 有婚姻關係的愛情故事類型 .............................................. 213
第一節 臺灣新娘與留學生太太 ..................................................... 213
第二節 男子返臺相親的成功與失敗 ............................................. 218
第三節 在美成婚的女性決心與猶豫 ............................................. 225
第四節 臺灣新娘在美國的適應問題與情變 ................................. 234
第五節 離婚與悲劇的發生 ............................................................. 243
第六節 異國婚姻的悲歡離合 ......................................................... 248
第七節 小結 .................................................................................... 253
第六章 無婚姻關係的愛情故事類型 .............................................. 261
第一節 女方的個性與處境 ............................................................. 262
第二節 情場的爭奪 .........................................................................267
第三節 舊愛與新歡之間的抉擇 ...................................................... 274
第四節 異國戀碎 ............................................................................ 285
第五節 失戀與死亡 ........................................................................ 295
第六節 小結 .................................................................................... 300
第七章 結論 ................................................................................... 307
參考書目 .............................................................................................. 324
序
自序
筆者2003 年國科會專案計畫,從1960、70 年代刊物中,整理當時具有美國印象的文學作品。結果發現,這些作品明顯分為「小說」與「非小說」兩大類;「非小說」類除了各種旅遊散文之外,以「專訪」最具特色,例如,60 年代末期《皇冠》由殷允芃──日後《天下雜誌》創辦人之一執筆的專欄,受訪對象是事業有成、知名度高的華人,包括文學批評家夏志清教授(30 卷1
期)、「王安電腦」創辦人王安(30 卷2 期)、建築界大師貝聿銘(30 卷3 期)等,這些故事引人聯想起「美國夢」(American dream)成真,可謂一篇篇富含教育性與啟發性的名人成功典範報導。
然而,數量頗多的「小說」類則呈現籍籍無名留學生在美國奮鬥求生的一面。世人印象之中「金元帝國」,被寫成一片淒風苦雨。至於勞動階級赴美「淘金」的故事──諸如,張系國(1944-)短篇〈香蕉船〉描寫非法移民船員,並不常見。這些小說集中在「窮留學生」主題的原因,除了反映二次戰後臺灣經濟尚在起飛的實情之外,筆者認為還有三點值得注意之處:一、與「利」保持距離,是中國知識份子「言談」(discourse)傳統──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16》)例如,白先勇回顧《現代文學》創刊,指出:「我們當時完全不考慮銷路,也沒有想去討好一般讀者的趣味,所以這本雜誌走的一直是嚴肅文學的路線。」(《現代文學》創立的時代背景及其精神風貌〉,《現文因緣》,頁13)然而,隨著留學生定居美國,故事出現轉變,例如,於梨華70
年代晚期透過《傅家的兒女們》細膩勾勒「回臺爭產」情節,已不復見她60
年代《又見棕櫚,又見棕櫚》滿腔抱負的歸國學人「牟天磊」。二、「留學」是戰後臺灣民眾赴美的主要管道;戰後早期臺灣民眾有家人在美國的比率甚低,透過「依親」方式赴美,方興未艾,美國出生的香港學者麥禮謙指出:「在六、七十年代,很少臺灣居民有親屬在美國,所以不容易循著正常移民途徑到美國。但當時申請到美國留學卻是可行的捷徑,因此在這期間大量青年人到美國留學。其中有大陸籍的子弟,也有臺灣本地人。他們完成學業之後,絕大部分都調整身份,領得在美國長期居留權,為以後來美的親人開闢了門戶,所以到七十年代,臺灣移民激增。」(《從華僑到華人:二十世紀美國華人社會發展史》,頁530)。三、構成近代小說傳佈的基本要素──「閱讀」與「書寫」能力的培養與修辭訓練,普遍受到中產階級重視,卻與勞動階級存有隔閡。英國學者大衛‧洛吉(David
Lodge, 1935-)指出:「想要用小說誠實描寫勞工階級,難題在於小說本身就是根深蒂固的中產階級形式,而且敘事者會在每個句子的轉角處洩漏這種偏見。」「小說中敘事者那種禮貌、得體、受過教育的說話內容與角色那種生粗、口語、方言式的對話,兩者之間形成強烈的對比,小說想要刻畫工業生活的經驗,但讀起來卻給人有種屈尊就低的感覺。」(《小說的五十堂課》(The Art of
Fiction),頁146。)
「留美小說」有許多待釐清之處。首先,這些小說未必盡是「留學生」寫親身經歷的故事,因為,作者之中不乏婚嫁赴美的留學生太太以及留學生在臺親人,更有以「筆名」撰寫的作品,總之,作者背景──留學生?非留學生?留學又休學?休學又復學,難以深入探究。第二,留美小說雖然是以美國為背景的「寫實」作品,然而,一般小說常見的「虛構」部分,也會在其中出現,更何況經過太平洋隔閡,故事的真實性難免啟人疑竇!再者,留學生們的家世各不相同、就讀科系有別、生活經驗迥異、政治立場參差,造成留美小說情節內容的多樣化與複雜化。在此情況下,本文效法晚明天花藏主人馮夢龍編輯《情史》,以人性通同議題「情」──親情與愛情為經緯,針對60、70
年代刊載「留學」主題較為密集的文藝刊物,《皇冠》、《現代文學》、《純文學月刊》等分析整理,企圖異中求同地找到平衡點,並且強調「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的問題。從開始撰寫到完稿,筆者的小說研究啟蒙恩師胡萬川教授,以及筆者於1990 年代在雪梨大學修習博士期間的良師益友Prof. MabelLee, Dr. Lily Lee, Dr. Stefanowska, Dr.
Ian Chapman, Stephen Hughes,Patria Brown,
…,眾人影象,不時浮現。此外,曾在夏威夷就讀大學的內子,以及有過海外生活經驗的親朋好友,共同啟發筆者探索此議題的靈感。至於,這本作品終於得以問世,需要感謝的相關單位、學界先進、學校同事與淡江年輕人實在太多,諸如,贊助研究計畫的「國科會」、筆者服務學校的「淡江大學出版中心」、補助筆者開設相關課程的「僑委會」、淡大中文系主任殷善培教授、耐心鞭策的張雙英教授、針砭內容的林保淳教授,還有協助蒐集資料的淡江年輕人黃鼎叡、李岳峰,擔任編輯的王嘉豪、黃昊翔,以及知書房出版社允諾發行。以上,以及無法一一致謝的對象,筆者衷心祈禱上蒼,祝福大家平安如意。
-
新書79折$284
-
新書79折$284
-
新書88折$317
-
新書9折$324
-
新書9折$324
-
新書95折$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