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歷史文科的學術背景,熱情於「形式承載意義」主題的思考及探索。人類對意義的追尋,因不同的歷史物質條件,從對話形式、詩歌形式到數位形式,這些發展和變化為歷史呈現了豐富迷人的姿態。本書亦是在這一探索的大原則下,思考數位文本呈現與新聞敘事之間的可能性。其中的特色,在於為「數位寫作技能」,賦予理論上的新解釋。作者喜歡阿多諾(Theodory W. Adorno)《美學理論》中的一句話:「技巧不是信手可得的各種手段的過剩現象。技巧是一種積累起來的適應審美對象之要求的能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明哲
畢業於中興大學歷史系、台大歷史所碩士,倫敦政經學院資訊設計管理碩士,世新大學傳播博士班。
曾擔任《PC home》雜誌總編輯,《明日報》主筆,美商顛睿網路設計公司內容結構總監,《天下》雜誌網站總監,洪建全文教基金會網站總編輯。
曾執筆各媒體網路與社會專欄寫作,參與營利、非營利網路事業規劃顧問,公、私單位網路專案審評諮詢。
目前任教於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專注於數位新媒體的傳播形式、內容與行銷。開設有「多媒體新聞」、「互動新聞文本寫作」、「網路廣告行銷」、「移動媒介廣告」、「西方新聞史」等相關課程。
目錄
上篇 數位文本理論
第一章 數位文本與新聞敘事:從巴赫金對話理論切入
第二章 數位文本與後現代文本
中篇 數位新聞綜論
第三章 為什麼要寫多媒體互動新聞
第四章 螢幕閱讀的數位新聞寫作思考
第五章 互動文本寫作與讀者的想像
第六章 網路新聞寫作與「倒三角型」格式
下篇 數位寫作技能
第七章 數位文本的寫作章法及技能
第八章 認識HTML
第九章 圖像媒材的攝取、後製與版型
第十章 影音媒材的攝取與後製
內容連載
一、面對螢幕閱讀的時代挑戰:媒介重製與匯流溝通
隨著時代的推進,新的承載新聞媒介也就不斷產生。在數位時代下,諸如個人電腦、平版電腦、智慧型手機以及便利商店、計程車、電梯裡的大小螢幕等等,各種呈現新聞的數位螢幕媒介正大量出現。這些不同的媒介要如何來呈現新聞才能發揮數位媒介的特色?要如何寫才算是一篇好的數位新聞?是新聞工作者面對未來數位傳播環境的最大挑戰,迎向這一挑戰的媒體能力,正是數位文本寫作能力。如何掌握數位文本寫作能力並將之運用於新聞寫作,正是本書寫作的目標。
面對數位傳播環境的挑戰,要將新聞內容專業應用在螢幕媒介,一位新聞工作者所要具備的數位新聞文本寫作技能應要能滿足二種全新的新聞產製需求:(1)媒介重製與(2)匯流溝通。
媒介重製是指將一種內容訊息,依不同媒介的不同特色再重新製造,以符合不同媒介最佳的閱讀習慣。這是大編輯台概念的數位延伸,但卻是未來新聞專業應用上必要的一項本職學能。在未來,一位新聞系的學生不能只是會為某一種特定媒介而寫作新聞,而是要有能力來思考一則新聞在不同媒介的各種表現形式。換言之,和以往新聞產製的環境相較起來,思考新聞內容的能力是不變的,但未來的新聞工作者要有能力為各種不同的螢幕介面及閱讀環境而改寫新聞。用Wilkinson等人的說法,一位記者的新聞專業從平面新聞開展到數位新聞,是從「寫作通才與媒介專家」(story generalist and media specialist)到「寫作專家與媒介通才」(story specialist and media generalist)式的專業技能轉換(Wilkinson,Grant, & Fisher, 2009: 7)。
-
新書79折$277
-
新書9折$315
-
新書9折$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