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擦!擦!擦!》
試試讓孩子自己來
太多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會做,因而凡事代勞,導致孩子失去了許多練習自理的機會,自然手眼協調性不足,一旦動起手來,便顯得笨手笨腳,父母也就更肯定孩子的「無能」,視凡事代勞為理所當然。久面久之,孩子養成依賴心理:「反正我不做,媽媽或爸爸就會幫我做。」生長於這類家庭的孩子,大多會對自己失去信心、缺乏成就感。不但做事不積極,更會影響未來求學態度及人際關係。
自小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及良好生活習慣是孩子在家庭中的基礎教育,如果失去了這種基礎教育,將會造成孩子在進入幼兒園或小學就讀時,因為基本自理能力尚未準備好,而無法隨即投入學習。例如:不太會穿脫衣服,穿了左袖找不到右袖,一直在原地打轉,結果招致同學看笑話或寄予同情,或是穿鞋時,左右腳穿反絆倒了,或是拖著兩隻鞋請人幫忙,或在廁所內大叫:「大便好啦!」等著有人聽到來代為處理等等。
事實上,兒童動作技巧發展,只要平時父母耐心從旁指導,三歲孩子就應該可以具備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諸如:自己用餐、如廁、穿脫衣服、洗臉、洗手、擦屁股、擦鼻涕等等。但是,時下一般父母大多因為生活步調快速,凡事只求簡便、迅速,缺乏耐心等孩子慢慢做完。因而以凡事代勞免出狀況為由,為孩子處理所有的事,造成孩子習慣坐享其成。一旦要求孩子自理,反而會讓孩子以為父母「不愛他」、「不管他」,弄得親子關係緊繃,家庭不和睦。因此,唯有及早培養孩子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是父母應盡的責任。
這本書的目的就在於幫孩子養成保持清潔的習慣,以簡單的故事情節,引起孩子的閱讀樂趣,進而學習吃東西後主動擦嘴的好習慣。筆者在此也提供幾首兒歌,希望藉由朗朗上口的趣味,幫助孩子在能力範圍內,培養更多的自理能力。
.擦擦擦
擦擦擦!擦擦擦!
自己洗澡自己擦。
身上擦,腿上擦,
全身不會溼答答。
.洗洗洗
洗洗手,洗洗手,
抹抹肥皂洗洗手,
手心手背洗個夠,
漂漂亮亮一雙手。
.沖沖沖
沖沖手,沖沖手,
小病蟲,全溜走,
擦擦乾,拍拍手,
快快樂樂唱著走。
.刷刷刷
刷刷刷!刷刷刷!
上刷刷,下刷刷,
自己牙齒自己刷,
刷得菜渣往外爬,
牙齒潔白笑哈哈!
這類兒歌的含意不需要解釋,幼兒就可以明白,常常念,對自理能力培養具有潛移默化效果,也可和孩子玩接力遊戲,如:
「擦什麼擦?」「擦乾眼淚笑哈哈!」
「洗什麼洗?」「洗過手好吃東西。」
「沖什麼沖?」「沖杯牛奶送阿公。」
「刷什麼刷?」「刷好杯子泡杯茶。」
家長如果能多和孩子一起腦力激盪,相信一定可以創造出更多趣味童謠。
蘇愛秋 (臺灣幼稚教育協會秘書長)
推薦序
《伸出來了》
親子共同創意學習
孩子需要什麼?
成績嗎?
錯了,研究發現,成績與成就的相關性只有百分之十;有成績的孩子不見得有成就,或者我該說,成績不佳的孩子成功機率更大,它是百分之十的另一面——百分之九十;愛迪生、愛因斯坦、邱吉爾、夏卡爾、史懷哲的成績都不佳,但卻很傑出。
那大概需要智力吧!
這個答案只對一半;如果把智力解釋成智商,代表IQ一百四十、一百三十等等的天才或資優兒,那就僅僅答對一半而已;如果你知道它還蘊藏著「思考力」、「想像力」、「創造力」等等,那就全對了。我們的教育長期迷亂在智能時代的泥淖裡,把智商與成績奉為聖旨,只懂死背,忘了「活用」二字。
你喜歡林語堂嗎?
我喜歡他的文學,更喜歡他的教育理念。
林太乙女士這樣描寫父親:「他在別人心中是一位滿腹經綸的文學家,在我們家他叫不知道先生,什麼都說不知道,他說只有百科全書全知道。」他送給孩子一生受用的禮物——學會查百科全書。
什麼都說不知道的林語堂,其實比誰都知道教育。
心理學家相信,人的腦子只能容納兩件事,一叫記憶,二叫遺忘;記憶比遺忘速度快的人,聰明;遺忘超過記憶的人,很笨;不讓自己變笨,必須借用像百科全書這類的「工具」,這種習慣必須「從小學起」。
全家遠行時,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比方說,到海邊戲水,孩子會問,沙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貝殼?海有沒有邊?
你怎麼回答這些問題?
我從不裝懂,打從孩子會問為什麼開始,我便把「不知道」三個字在嘴上,「嗯,該問問書爺爺了。」成了我的口頭禪,陪著孩子一起徜徉在兒童圖文百科全書或繪本精選的曼妙世界裡。
孩子記得也許不多,懂得也不算入流,但很愛書,很會查書。
你記得費曼嗎?
他是1985年諾貝爾物理獎的得主,他有本著作叫《你管別人怎麼說》,記錄了他父親獨特的教育理念;愛賞鳥的父親,不喜歡教費曼鳥名,反倒愛問:「你猜樹上的那幾隻鳥到底在做什麼?」費曼的答案全是對,不會受批評,他會說:「吵架呀」、「放屁」、「談戀愛」、「發呆」。
他說父親的教育,送給他無窮的想像力;物理需要的正是這些!
《伸出來了》一書,便是多了這一層溫柔的提醒,叮嚀每一位父母,可別小看小小的兒戲,它可是孩子智慧的開啟站;成人經由文字、閱讀學習,而孩子的學習卻是來自遊戲,任何一種遊戲對孩子來說,都深具意義。
遊戲是孩子的智慧指標,起碼有四層意義。
.越會玩的孩子越聰明。
.愛玩的孩子身心較健康。
.會玩的孩子,至少代表四肢健全,身體發育正常。
.玩得起勁意謂著感覺、運動神經,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
如果你不是那種喜歡計較的人,那麼遊戲的種類可就多了,自己童年玩過的遊戲,可以透過想一想,重新與孩子玩一遍,或者買一本書,由專家教你怎麼想,我喜歡自創,因為遊戲時,說出的名稱和實際的名稱全變了,鼻子叫眼睛,眼睛叫耳朵,嘴巴叫頭髮;我說鼻子的時候,你要摸眼睛;我不想告訴你這個遊戲有多好玩,只想讓你知道三歲左右,聽得懂話的人都會玩,結果是一家四口全把肚子笑痛了。
我喜歡有創意的小孩,也就習慣玩些增進創造力的遊戲,接龍是個好方法,接力說故事也不錯,我們家還用認字卡當道具,拿出兩張卡片,一張窗,一張鳥,請孩子想一句話,把兩張卡片聯想起來,比方說,窗戶旁邊有隻鳥,鳥停在窗邊,鳥從窗子飛出去;再一張,再加一張,慢慢加上去,等哪一天孩子可以用一個故事把十張卡片全部聯想起來時,他的創造力便很驚人囉。
游乾桂 (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