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誌學(第三版)

民族誌學(第三版)
定價:300
NT $ 255 ~ 395
  • 作者:David M. Fetterman
  • 出版社:揚智
  • 出版日期:2013-06-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980907
  • ISBN13:9789862980903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內容簡介

  第三版的民族誌學不只引導讀者收集及梳理民族誌龐大的資料,也討論目前研究民族誌學最新的科技。然而從根本上,民族誌學不只是方法學,對作者來說,民族誌學就是生活的方式。

  本版新增:
  ■以網際網路、資料庫、遠距視訊會議等最新的資訊技術,進行民族誌學研究。
  ■研究案例的相關圖片。

作者簡介

David M. Fetterman

  任職Fetterman and Associates董事兼執行長,為全球客戶及社群進行民族誌學與評鑑工作,包含美國教育部、阿肯色州及加州、各種本地計畫和跨國計畫。他也提供工作坊與技術協助訓練。Fetterman 曾任史丹佛大學醫學部評鑑主任,教育學院職涯發展部與校友公關部評鑑主任、政策分析與評估計畫主任,美國評鑑學會合作評鑑部、參與評鑑部、彰權益能評鑑部副主席。

  Fetterman著有《民族誌學》(Ethnography: Step-by-Step, Sage, 2009)、《彰權益能評鑑原理》(Foundations of Empowerment Evaluation, Sage, 2000);與Abraham Wandesman合編《彰權益能評鑑:實務原則》(Empowerment Evaluation: Principles in Practice, Guilford, 2004);與Shakeh Kaftarian、Abraham Wandesman合編《彰權益能評鑑:自我評估與當責》(Empowerment Evaluation: Knowledge and Tools for Self-Assessment & Accountability, Sage, 1996)

譯者簡介

賴文福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  副院長
  臺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及醫學科學研究所  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國際奈米生醫研究中心  主任

  作者除自身醫學研究之外,亦專研人文與社會科學的跨領域研究。在美國哈佛大學期間,曾習於人類學大師張光直院士,也曾受李亦園院士及陳中民教授指導,對民族誌學研究有深厚的基礎理論,並專注於經典翻譯,詮釋人類學相關領域經典作品,亦鑽研人文與社會科學的跨領域研究。著有醫療保健研究法,地區醫院求醫行為分析等。

 

目錄

推薦序 民族誌學是一門生動的學問 胡俊弘
推薦序 開創民族誌學研究新境界 閻雲
譯序
原序
致謝
關於作者

第一步:總論
緒論
問題
基礎或應用
理論
研究設計:田野調查
形式分析
民族誌
本書概要

有節奏地行走:人類學的概念
文化
整體觀
脈絡化
內在觀點及多重現實
外在觀點
無主觀判斷的方向
文化間和文化內的多樣性
結構和功能
象徵和儀式
微觀和巨觀研究
操作主義

荒野指引:方法和技巧
田野調查
選擇和取樣
入門守則
參與觀察
訪談
清單和表格
問卷
投射技巧
其他引出反應的方法
非介入性的方法

加速前進:民族誌的工具
筆和紙
數位錄音器材
個人數位助理
GPS導航工具
筆記型電腦
桌上型電腦
資料庫軟體
相機
數位攝影機
電影與數位錄影
網際網路

走出資料森林:分析
思考
多方驗證
模式
關鍵事件
地圖
流程圖
組織架構圖
矩陣
內容分析
統計
具體化

記錄奇蹟:寫作
研究計畫
田野記錄
速記、象徵和記憶術
重建
田野記錄的組織
備忘錄
研究期中的報告
研究期末的報告、論文和書本
深度描寫和逐字的引用話語
民族誌的現在時態
民族誌學家的存在
民族誌的報告
文學作品
校訂和編輯

走過荒漠:倫理
民族誌學家所扮演的角色
學院派民族誌與應用民族誌
學院派民族誌學家
應用民族誌學家
研究的生命週期
初發期及胎兒期照護:問題
懷孕期與出生:計畫
催生:機構評議委員會(IRBs)
幼兒期:田野前的準備
青少年及成年期:田野調查
退休和最後的儀式
結論

參考書目
索引

 

推薦序一

民族誌學是一門生動的學問

  陣雨後的台北,格外清新,賴文福教授來電告知《民族誌學》第三版新書即將出版,請我寫序。這是一位我非常敬佩的學者,再接再厲的跨領域新版書,乃欣然寫幾個字為新書補白。

  還記得1990年,我辭卸史丹福大學教職,返台參加北醫復興建設工作,認識了賴文福博士:

  1.一位紮實成就的牙醫學臨床醫師。
  2.先後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哈佛大學訓練和研究。
  3.生醫領域的研究主題是如今高度熱門的「膠原蛋白」。

  有幸邀請他到台北醫學院(2000年改名台北醫學大學)擔任專任教職。賴教授的生涯里程確是多元多采、豐富壯闊。和夫人俞冰清女士攜手創辦了台北愛樂交響樂團,耕耘超過二十餘載,令人敬嘆!1990年代,我們志同道合一起在北醫發展「醫學人文」,在醫學院發展人文科學是篳路藍縷的工作。他的遠見和視野發揮了可觀動力,搭起社會科學與醫學研究的橋梁,先後出版了五本書,為北醫大在醫學社會科學奠定了橋頭堡。

  民族誌學是一門生動的學問,賴教授及其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民族誌學研究的基礎理論,如今引進史丹福大學David M. Fetterman的Ethnography: Step by Step一書的精粹,一系列的觀念與方法,包括選擇與抽樣、參與觀摩、各種訪談技巧、如何制定問題、生活史及深度自傳性訪談等等。深入淺出引導學習,是一本最有效率的工具書。再者,Fetterman博士的研究在史大以及與醫學相關的課題有豐富的成果,是醫學人文極佳的實踐。醫學人文的研究在北醫已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動,期盼賴教授這本新書再度激發熱情,欣欣向榮。

臺北醫學大學
拇山綠杏講座教授
胡俊弘
2013年5月

推薦序二

開創民族誌學研究新境界

  民族誌學不僅是方法研究,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是一門引人入勝而具生命力的學問。概括來說,民族誌是一種描述群體或文化的藝術與科學,極富挑戰性。

  民族誌學家必須要在各種文化的荒漠中漫遊,試著學習從各式各樣的人們眼中去看這個世界。但是,民族誌學的研究者必須在五花八門的文化領域中,辨識並找出合適的問題,並且熟悉在這個範疇中使用理論、概念、方法、技術和適當的設備,才能達成目的,完成研究工作。換言之,民族誌學家必須盡可能分析他們的數據,寫出他們發現的事實,並以清晰且讓人信服的方式加以記載敘述,公諸於世。由於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由美國David M.Fetterman博士撰成的Ethnography: Step by Step一書,對新進要鑽研民族誌的新手,提供完整研究系統與方法,以深入淺出方式引導學習者順利踏進這個文化領域,它是一本民族誌學的最佳工具書。

  為了讓國人一窺民族誌學的堂奧,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人文研究所、臨床醫學研究所的賴文福教授,特別將這本書譯成中文,呈現給讀者,將可作為民族誌學者進行研究的參考指南,極具意義。

  賴文福教授負笈哈佛大學師事張光直院士,也曾受李亦園院士及陳中民教授指導鼓勵,對民族誌有深入而紮實的基礎,再加上其臨床及醫學人文領域理論及實務背景,使民族誌學與醫學互相密切結合,開創學術嶄新的領域,值本書第三版問世,故為序推薦之。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閻雲
2013年5月

譯序

  譯者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接受專科醫師訓練時,受到李亦園院士及陳中民教授的鼓勵開始研讀民族誌;後來在哈佛大學做研究時受到張光直院士的指導,嘗試以民族誌研究法來進行醫療行為研究;發現不同的詮釋方法對不同領域的研究有對比與補強的效用。受到胡前校長發展醫學人文的用心所感召,開始以紮根理論及民族誌研究法來做醫學人文研究。

  本書的作者Fetterman以田野調查為核心,發展出一系列的觀念與方法,諸如選擇與抽樣、參與觀察、各種訪談的方式與技巧、如何制訂問題、生活史及深度自傳性的訪談等等,同時介紹資料分析與撰寫報告的基本技巧,全文寫來敘述生動、有趣且富哲理,同時又一步步清晰地介紹,是一本簡要的民族誌工具書。

  「第三版」不僅增加了許多圖片及實際的民族誌案例,也加入了數位影像資訊與網路科技,不僅用於蒐集資料,更有利於分析及撰寫發表。本書不僅提供初學者一窺民族誌學的堂奧,也可作為民族誌學家進行研究的指南。內容雖繁複,但有條不紊且生動有趣;如同品茗香而醇,反覆閱讀越陳越香。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院副院長
臨床醫學研究所及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
賴文福
2013年4月於臺北拇指山下

原序

  身為超過三十年的實用人類學者,我慣常將人類學觀點應用於實務難題。此背景始終影響著我對民族誌學(ethnography)的論點,此偏見也幫助我將大量的民族誌學議題劃分為少數精要。民族誌學不僅僅是森林一日遊,也是穿越複雜的社會互動世界,一趟饒富野心的旅程。

  本書代表旅程中的眾多道路之一。主旨是為了讓其他研究者能好好享受旅程且到達目的地。這不是一本普通的入門書。這是一本給實踐民族誌學家(practicing ethnographer)的參考書。像是本遊記,它辨識與討論每個專業或潛在民族誌學家都會碰到的主要地標。令人覺得諷刺的是,在民族誌學中,要抵達目的地常常意味著走錯路,踏入死胡同或繞遠路,有時甚至完全迷路。我希望本書能為入門者提供有用的嚮導,為教師提供工具,而為有經驗的民族誌學家提供些許輕鬆的複習材料。

  此改版往前邁向了一個巨大的邊境──網際網路。對於民族誌學家來說,網路是有力的資源之一。本版透析運用網際網路的多種方式,包括管理線上問卷,建立網頁式共用編排文件,架設協作式網站,視訊會議,以及如何存取線上期刊及相關材料。網路工具對當今的民族誌學家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網路雖強而有力,卻僅僅是人類工具(human instrument)的延伸。只有以價值及觀念引領時才具備作用。我一生使用民族誌觀點及工具,致力於民族誌研究以及日常生活。憶及多年前在表妹的婚禮上,我對姨媽解釋我的工作,具體說來,在民族誌及民族誌評鑑領域,我自認屬於方法論者(methodologist)。她的反應回想起來並不意外:「所以你不再是猶太人了嗎?」我澄清解釋,表明我對宗教信仰及文化的堅定投入,並且對於引起誤解感到抱歉。然而,從內在觀點(emic perspective)到非主觀判斷的方向(nonjudgmental orientation)等等方法論的考量,與我的思考方式從來密不可分,因此我當時的回答,其實反映了我對專業的自我定位(Fetterman, 2004b)。

  於生活中奉行尊重與誠實的價值觀是顯而可見的,但或許文化的力量,脈絡化(contextuallization)、多方驗證(triangulation)等觀念較難以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文化詮釋,徵集主位或內部觀點(insider’s perspective),這些觀點有助於我理解溝通錯誤(miscommunications)及非適應行為(maladaptive behavior),亦幫助我發展解決實務問題的替代方式。民族誌學不僅是方法研究,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5
    $255
  2. 新書
    85
    $255
  3. 新書
    9
    $270
  4. 新書
    9
    $270
  5. 新書
    95
    $285
  6. 新書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