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
- 作者:威廉.保羅.楊
- 原文作者:Wm. Paul Young
- 譯者:陳維真
- 出版社:寂寞
- 出版日期:2013-05-2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900247
- ISBN13:9789868900240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若能重回人生的每個交叉口,你是否有勇氣面對自己做錯的決定、
傷害過的人?
7年前,他從最痛苦的生命經歷淬鍊出《小屋》,自行印刷了15本,
今日,《小屋》已療癒了全球超過18,000,000名讀者。
他是保羅.楊──當今世上最溫柔、最懂得刻畫我們心靈風景的作家。
7年後,他寫下了《十字路口》,在美國以首刷100萬冊的天量撼動書市,再創療癒小說閱讀風潮。
這一次,所有曾在生命中感到孤獨、疏離的人,都將從他的故事找到巨大的撫慰與力量
「孤獨」這個詞完全不足以形容安東尼的心靈。他活得像個刺蝟,生命中毫無任何親密的人際關係。某日,他竟在劇烈頭痛後忽然陷入昏迷,性命垂危。
當他睜開眼,只見一片陌生的荒地,在那裡,有個老奶奶給了他一份「療癒禮物」,邀請他踏上一段旅程──尋找生命中真心想治癒的人。他卻認為這只是藥物所導致的夢境,努力想清醒過來。
再次睜開眼時,他置身病房,一個女人忽然朝他喊道:「媽媽終於找到你了!」安東尼赫然發現自己正透過一個男孩的眼睛看到外界,還能隱約感受到他和媽媽相擁的觸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當兩個現實交錯出現,被困在男孩腦中的安東尼,該如何讓昏迷的自己甦醒?面對荒地上未知的旅程,眼前只有無數的十字路口、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他究竟該往前走、留在原地,或是跳下懸崖結束一切?老奶奶的療癒禮物,又會引領他走向何方?
「每個人,都是一個故事。」作者保羅.楊如此深信著。在他的巧手安排下,安東尼跳脫自己的生命經驗,從他人眼中重新見證了自己的故事,看著過往每一個因脆弱、恐懼、自私,而做出的錯誤選擇,是如何激起生命的漣漪,無形中撼動了最深愛的人。最後,我們將會在安東尼的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並和他一樣,以嶄新的眼光,重新與自己相遇。
【有溫度的禮物!隨書送「抱抱卡」一組】
★《小屋》療癒小說風潮席捲全球
改編電影正由《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製作人籌拍中
沒有「歐普拉讀書會」加持,只靠讀者口碑相傳的實力大作
占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長達一年,超過111週未曾跌出榜外
全球銷量突破1,800萬冊,售出41國語文版權
作者簡介
威廉.保羅.楊(Wm. Paul Young)
生於加拿大一個傳教士家庭,幼年隨父母至新幾內亞傳教,卻在當地遭到長期性侵,直到青少年時期返回加拿大進入神學院就讀時才停止。成年後移居美國,因為對保守的教會系統感到沮喪,加上幼年受虐的傷痛經驗,使他認為傳統的教會制度只會對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而決定放棄神職工作。之後他曾從事保險、建築、創業基金、銷售員等工作,並因一段婚外情事件開始接受心理治療,努力與妻子和家人修復關係。2003年,他宣告破產,房子被拍賣,在出書之前,一直任職於朋友的小公司,晚上兼差做網頁設計,住在租來的房子裡。
保羅.楊一直有著寫作的習慣,但只是當做禮物送給朋友看看,直到妻子力勸他為6個孩子寫下他對上帝的看法,以及內心經歷的療癒過程,《小屋》的初稿才得以完成。之後他的兩位好友鼓勵、協助他找出版社出書,卻遭到26家出版社拒絕。2007年,他們決定自己成立一家出版社來出這本書,只花了300美金宣傳,卻靠著口耳相傳,銷售持續上揚,出版至今已突破1,800萬冊,占據《紐約時報》文學類暢銷書榜冠軍長達一年,入榜超過111週,全球售出41國語文版權,改編電影由《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製作人籌拍中。《紐約時報》說:「艾克哈特.托勒或許有歐普拉的加持,但《小屋》卻靠著無數市井小民的口耳相傳,打敗了《一個新世界》。」
提筆寫下《小屋》後,保羅.楊沉潛了7年,不斷思索該如何往靈魂更深處探索,《十字路口》的故事就此逐漸成形。當年《小屋》帶我們走入自己的內心,而《十字路口》將引導我們深入自我與他人的心,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找到更寬厚的愛與療癒。保羅.楊形容故事早已活在心中,靈感如流水般源源不絕,而他自己也隨著故事而蛻變,成為一個更好的父親、更好的人。這一次,保羅.楊不是只為自己的孩子而寫,而是為了向每一個讀者親自訴說。
譯者簡介
陳維真
輔仁大學英文系、翻譯學研究所中英筆譯組,現為報社國際新聞編譯,看守台灣協會翻譯志工。譯有《長壽村的12個飲食祕密》《美麗的真相》等書。
僅將此書獻給篤信基督的父親。
序
「每個人,都是一個故事。」
──保羅.楊如何透過創作走入我們的心靈
當年,我自費印刷十五本《小屋》和孩子分享,如今卻意外擁有了這麼多讀者,回顧這段歷程,一切都與我原本的期望截然不同,但對我而言,「名氣」轉瞬即逝,不具實質意義,我也不認為人能從成名的過程中學到什麼。這幾年,越來越多讀者接觸到我的創作,開始有人與我分享他們的生命,邀請我走入他們的故事中,讓我深深體會到每個人內在所蘊藏的無窮價值。我認為「每個人,都是一個故事」;而不僅僅是大家常說的「每個人,都有一個故事」。我也相信,上帝永遠比我們更尊重每個人所活出的獨特故事。
許多人問我,讀者的期望會不會帶來壓力?其實在生命中,我們時常被動接受或主動扛下許多壓力,結果壓力卻成了我們原本無意承受的負擔,而「期望」所帶來的壓力正是如此。我一直在學習「活在當下」,好好活在今日的恩典之中,不把心力耗費在莫須有的想像,以及我們無法掌控、甚至並不存在的事物上。我始終抱持這份心情,拒絕活在期望之中,只是單純把生命當作一場瘋狂的冒險。
一本書,總是由一個小小的念頭逐漸孕育而成,因此「寫作」是我這輩子最接近女人懷胎生子的經驗。《十字路口》的靈感來自有過瀕死、昏迷經驗的朋友,聽他們訴說在昏迷時來到一個特殊的「空間」,我開始想探索在那樣的空間中,是否潛藏著讓人徹底轉變的力量?
我不是一個有明確計畫的作家,不會從A到Z按部就班地下筆,而是透過「問問題」來探索創作的可能性。透過《十字路口》,我想問的是:一個極度可鄙、抗拒改變的人,有沒有可能徹底蛻變?「愛」的力量能不能穿透孤獨的人為自己打造的硬殼,觸及他的內心?故事主角安東尼正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不停地前進,不願在任何一個十字路口停留,思索自己的選擇是如何撼動了他人的生命。安東尼身上其實有我們每個人的影子,包括我在內。他不僅代表每個人心中的孤獨與疏離,也反映了我自己的黑暗面、我曾受過傷的心與靈魂。
《小屋》和《十字路口》的創作主軸都是關於人的苦痛與療癒,因此下筆時,我經常感到無比揪心、熱淚盈眶,但這並不是一種負面經驗,反而代表我透過創作,真實地叩問了人會面臨的深層心靈困境,而非只是以一個理性知識分子的角度去描寫。我在寫作過程中的確曾面臨艱難的時刻,但我非常珍惜這樣的過程。若讀者能在闔上書頁之後,像個雀躍的小孩子一樣驚呼:「哇,我還要再看一次!」那麼,我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