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建築資訊建模手冊(第二版):寫給業主、專案經理、設計師、工程師以及承包商的 BIM 建築資訊建模指南

BIM 建築資訊建模手冊(第二版):寫給業主、專案經理、設計師、工程師以及承包商的 BIM 建築資訊建模指南
定價:1500
NT $ 885 ~ 1,395
 

內容簡介

  建築資訊建模手冊是一本經廣泛研究而精心寫成的著作,處處顯示了其經年累月的用心而非為了求快而在數月之內集結而成。

  探索BIM:一種打造更佳建築的更佳方式

  建築資訊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為設計、施工和設施管理提供了一個新方法。在BIM之中,用數位化的方式呈現建築過程來提升數位資訊之交換和互通性。BIM開始改變了建築的外觀、建築的性能以及建築的設計與建造方式。

  建築資訊建模手冊的第二版對於BIM技術、採用BIM對商業和組織所帶來的議題,以及有效使用BIM可為所有團隊成員帶來之長遠優勢等方面提供更深入的說明。

本書特色

  在此版本中所更新的項目包含:

  .在這發展快速的領域中將當前作法及技術所用到之材料作完整的更新。

  .延伸有關精實施工所涵蓋之範圍及BIM在精實施工方面之利用,整本書特別聚焦於整合型專案交付(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之上。

  .對於BIM提升永續發展建築方面提出新的見解

  .交換性架構與協作工具軟體方面的新資訊

  .新增6個案例研究

  透過繪出色彩明豔及呈現出完整的圖片,建築資訊建模手冊提供了建築資訊建模最先進的資訊,第二版將引領讀者們成功施行BIM並協助他們避開不必要的挫折和成本,讓讀者能享受這項顛覆性模式所來之優勢,花更少的材料、時間、人力及資金資源來創造更好的建築。

作者簡介

Chuck Eastman

  任職於亞特蘭大喬治亞理工學院建築與電腦學院(Colleges of Architecture and Computing at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lanta),並為數位建築實驗室(Digital Building Laboratory)之主任,該實驗室為大學與產業界之聯合機構,他在其中帶領研究建築設計與施工之IT。他自1970年代開始從事建築建模之研究,目前和許多產業團體一同合作發展BIM技術。

Paul Teicholz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之名譽教授。投身於創新建築工業之IT解決方案25年後,他在1988年於史丹佛大學成立了Center for Integrated Facility Engineering (CIFE),並指導該計畫長達10年。在1985年,他被美國土木技師學會譽為施工管理的年度人物,又於2006年由國家建築博物館(National Building Museum)頒予Henry C. Turner 獎,讚揚PAUL TEICHOLZ在建築技術創新(Innovation 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方面的貢獻。

Rafael Sacks

  在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結構工程與施工管理學院擔任副教授。他在以色列國家建築研究所(Israel National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成立並領導Virtual Construction and BIM Laboratory,並已為業界、政府及北美、歐洲和以色列之公營機構展開BIM的初始與應用研究。

Kathleen Liston

  Eco Offsite的CEO,Eco Offsite為一模組化建設公司。她共同創立了名為Common Point Technologies, Inc.的施工模擬軟體公司,並和許多組織進行合作,包含Autodesk、Walt Disney、DPR Construction、 Mortenson Construction,發展用來施行BIM之技術與程序。她擁有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土木及環境工程領域的博士和碩士學位,以及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的學士學位。

譯者簡介

賴朝俊

  賴朝俊建築師從事建築師工作長達37年,對建築實務有豐富經驗。中原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士(1976)、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系碩士(2006)。曾任中原大學助教與講師等教職,也在沈祖海建築師事務所任職達15年,從設計師到副總經理等職位,1987年獨自設立賴朝俊建築師事務所至今。完成建築設計案件,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國際會議中心、馬偕淡水醫院總體規劃、馬偕醫學院校園總體規劃、馬偕護專校園總體規劃、東華大學校園總體規劃、福建平潭協和醫院整體規劃、馬偕新竹分院整體規劃、台灣證券交易所資訊中心等等知名建築物。對建築資訊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研究長達有12年,以BIM技術從事建築實務工作也長達12年,從單體建築設計及橋樑等,到後續整體建築開發之群體建築,BIM之運用範圍也從概念設計、方案基本設計、施工圖及細部設計、估算之設計階段到施工階段的施工可行性檢討、建築系統3D整合、4D進行模擬、工料分析等及後續的工程驗收的竣工模型與營運管理的BIM科技導入,也同時參與公部門BIM會議的建言與提供意見。同時與大陸及國外歐美日等BIM顧問界有緊密連繫與溝通。並建構BIM網路平台,隨時提供對BIM有興趣者之溝通分享平台,為促進建築學界能趨步走向數位化而努力。

蔡志敏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候選人

  經歷:資訊教師、軟體工程師、工研院特聘助理

  榮譽:中華民國九十年資訊教育績優人員獎、臺北市政府網路線上學習委員、臺北市網路新都推動小組委員、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

  著作與專案:著作20餘冊、臺灣證券交易所綠色資料中心工程設計顧問、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展示工程設計顧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Chuck Eastman


  任職於亞特蘭大喬治亞理工學院建築與電腦學院(Colleges of Architecture and Computing at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lanta),並為數位建築實驗室(Digital Building Laboratory)之主任,該實驗室為大學與產業界之聯合機構,他在其中帶領研究建築設計與施工之IT。他自1970年代開始從事建築建模之研究,目前和許多產業團體一同合作發展BIM技術。

Paul Teicholz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之名譽教授。投身於創新建築工業之IT解決方案25年後,他在1988年於史丹佛大學成立了Center for Integrated Facility Engineering (CIFE),並指導該計畫長達10年。在1985年,他被美國土木技師學會譽為施工管理的年度人物,又於2006年由國家建築博物館(National Building Museum)頒予Henry C. Turner 獎,讚揚PAUL TEICHOLZ在建築技術創新(Innovation 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方面的貢獻。

Rafael Sacks

  在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結構工程與施工管理學院擔任副教授。他在以色列國家建築研究所(Israel National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成立並領導Virtual Construction and BIM Laboratory,並已為業界、政府及北美、歐洲和以色列之公營機構展開BIM的初始與應用研究。

Kathleen Liston

  Eco Offsite的CEO,Eco Offsite為一模組化建設公司。她共同創立了名為Common Point Technologies, Inc.的施工模擬軟體公司,並和許多組織進行合作,包含Autodesk、Walt Disney、DPR Construction、 Mortenson Construction,發展用來施行BIM之技術與程序。她擁有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土木及環境工程領域的博士和碩士學位,以及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的學士學位。

譯者簡介

賴朝俊


  賴朝俊建築師從事建築師工作長達37年,對建築實務有豐富經驗。中原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士(1976)、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系碩士(2006)。曾任中原大學助教與講師等教職,也在沈祖海建築師事務所任職達15年,從設計師到副總經理等職位,1987年獨自設立賴朝俊建築師事務所至今。完成建築設計案件,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國際會議中心、馬偕淡水醫院總體規劃、馬偕醫學院校園總體規劃、馬偕護專校園總體規劃、東華大學校園總體規劃、福建平潭協和醫院整體規劃、馬偕新竹分院整體規劃、台灣證券交易所資訊中心等等知名建築物。對建築資訊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研究長達有12年,以BIM技術從事建築實務工作也長達12年,從單體建築設計及橋樑等,到後續整體建築開發之群體建築,BIM之運用範圍也從概念設計、方案基本設計、施工圖及細部設計、估算之設計階段到施工階段的施工可行性檢討、建築系統3D整合、4D進行模擬、工料分析等及後續的工程驗收的竣工模型與營運管理的BIM科技導入,也同時參與公部門BIM會議的建言與提供意見。同時與大陸及國外歐美日等BIM顧問界有緊密連繫與溝通。並建構BIM網路平台,隨時提供對BIM有興趣者之溝通分享平台,為促進建築學界能趨步走向數位化而努力。

蔡志敏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

  經歷:資訊教師、軟體工程師、工研院特聘助理、臺灣證券交易所綠色資料中心工程設計顧問、臺灣科學教育館展示工程設計顧問

  榮譽:全國資訊教育績優人員獎、臺北市政府網路線上學習委員、臺北市網路新都推動小組委員、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
 

目錄

Chapter 1 BIM建築資訊建模手冊簡介

Chapter 2 BIM設計工具和參數式建模

Chapter 3 交換性(Interoperability)

Chapter 4 業主和設備管理者的BIM

Chapter 5 建築師和技師的BIM

Chapter 6 承包商的BIM

Chapter 7 分包商和製造商的BIM

Chapter 8 建築與BIM的未來

Chapter 9 BIM案例研究
AVIVA 體育館
COORTYARD BY MARRIOTT 建築設施
SUTTER 醫療中心
Maryland 綜合醫院
CRUSELL 大橋
紐約第11大道100號
ONE ISLAND EAST 辦公大樓/香港
HELSINKI 音樂廳
HILLWOOD 商業專案
美國海岸巡防隊BIM應用案

 

作者序

  從7年前「建築資訊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或簡稱BIM)」這一名詞初次被導入營建業(AEC)工業之後,它開始變成ACE技術核心內,少數嚐鮮者之間的流行語,包括設計、施工、和建築營運等所有的層面。世界上的建築、工程、和建設公司的多數領航者,都已經把那些早期以CAD為基礎的技術拋在腦後,並將BIM應用於幾乎所有的計畫案上。其他主要的公司也正順利地開始從CAD轉換到BIM。BIM解決方案現在是關鍵技術,由所有以前提供CAD解決方案的AEC技術供應商所提供。此外,發展各種附加解決方案,來延伸主要BIM軟體功能的新技術供應者的數字,也正以指數成長當中。簡而言之,BIM軟體涵蓋的不只是ACE工業,而已經超過它在字面上的意義,BIM最超凡的地方就是它改變的是一個長久以來難以撼動的產業文化。

  要銘記在心的是,BIM並不僅是一項技術變革,同時也是程序上的變革。將建築用帶有它本身詳細資訊的智慧型物件來呈現,並讓人了解它們與建築模型中其他物件之間的相互關係,BIM改變的不只是建築繪圖,還有可視化創造的方式,也戲劇化地同時改變了所有與建築相關的關鍵程序:如何獲取客戶的方案要求,及將之應用在發展空間計畫與早期概念上;如何按各層面分析設計方案,如能源、結構、空間配置、動線、成本、可施工性等;各種團隊成員如何在單一行業或多個行業合作的狀態下,進行設計上的協作;建築實際上如何建造,包含由分包商製造的不同元件;以及在施工後,建築設施要如何營運和維護。透過BIM帶來更智慧且更高的效率,來影響各項程序。BIM除了使用全新的功能改良現有的程序之外,尚有其他功能,如在施工前檢查多重專業模型之衝突、自動檢查設計是否符合法規、讓分散於各地的團隊可即時在同一專案上作業、直接從模型進行建築施工、幾乎完全跳過2D圖紙等。毫不意外的是,發現BIM之後也變成AEC工業中重要程序和合約改變的催化劑,例如有越來越多的合約是朝著IPD,或亦稱之為「整合專案交付(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的模式前進。

  有鑑於BIM涵蓋層面之廣,如多重專業設計、分析、施工、和設施管理技術,及戲劇性程序變化的前兆,要把這些內容的精華萃取出來,並濃縮於一本書裡,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這正是《BIM建築資訊建模手冊》已經可以做到的事。本書深度探討了超乎建築資訊建模層面的技術和程序,以及有效使用BIM可為所有專案團隊成員帶來的優點,包含建築師、技師、承包商和分包商、設施業主和營運商,還有建築產品的供應商,他們要先建立產品的模型後,才能被整合到建築模型裡。本書將目標放在該行業的從業人員和學生及學界的研究人員。對於從業人員,本書提供的不僅是對BIM深入探討,還有有關可用軟體的實用資訊,以及它們的強項與限制、成本與所需之基礎設施、案例研究和成功應用的指南。對於學生和研究人員,本書提供豐富的BIM理論層面資訊,這對於本領域的進一步研究和探討而言,是相當重要的。

  本書於2008年首次出版,《BIM建築資訊建模手冊》由一組優秀學者與研究人員團隊所撰寫,包含Chuck Eastman、Paul Teicholz、Rafael Sacks和Kathleen Liston。要組成一個合適的團隊,來起草這本有關BIM的極致之書,是件難事。特別是被視為建築建模世界權威的Chuck Eastman,他從1970年代起,便一直在這個領域中任教於包含UCLA和Carnegie-Mellon等大學。當年我在UC Berkeley念書時,在我自己有關建築建模的博士課程中,大量提及他的論文與書籍。在1999年,他出版了Building Product Models: Computer Environments Support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一書,這是一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著作,其中廣泛地匯集和討論那些已經用為支援各種建築、工程、施工層面的運算數據模型,來定義而發展的概念、技術、標準和專案。他目前為亞特蘭大Colleges of Architecture and Computing at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和Georgia Tech's Digital Building Laboratory主任的身分,持續領導建築產品模型領域的研究和建築施工的IT。除了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外,Chuck也活耀於業界機構如AISC、NIBS、FIATECH、和AIA TAP,他也常擔任業界研討會的演講者。

  有了他的背書,和他的共同編者─在Stanford University成立Center for Integrated Facility Engineering (CIFE),並指導該計畫長達10年的Paul Teicholz、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t the Technion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副教授Rafael Sacks、同樣來自Stanford University的從業人員Kathleen Liston,《BIM建築資訊建模手冊》毫不意外地依然是最全面性、最具權威性的BIM出版品資源之一。本書在第一版出版後,過了三年出了第二版,依然追隨著突飛猛進的BIM技術及相關程序,包含新的BIM工具和更新現有的工具,以BIM協作為基礎的模型伺服器也越來越多,對於拓展BIM技術到設施管理上的關注也日益增加,也越來越多人使用BIM支援永續發展設計和精實施工,用雷射掃描來獲取竣工狀況等技術來整合BIM,替代性交付模式如IPD也日漸強勢。新版本也較第一版大幅地擴大了案例研究的篇幅,凸顯幾個在拓展BIM之使用疆界上有優異表現的新專案,有地標性建築也有一般的建築設計。

  本書在每個章節的一開頭都會有一段簡介,提供本章內容之概要,並在每章的結論後面針對學生和教授列出相關問題探討清單。除了參考書目之外,書本最後還有非常實用的公司和軟體索引,表列出文章中所有討論到的不同軟體裝置以及其相對應的頁碼,讓讀者可以很快地找到討論該軟體之章節,亦可綜觀BIM的廣大與目前可用的相關軟體。

  從業人員常常很難從廣泛的研究和精心編寫的書籍、展示多年努力的證據中獲益,反而是把一些東西快速濃縮成幾個月的課程,對於他們而言是更好吸收的,而這也是許多專業書籍想要做到的一點。AEC工業很幸運的有這樣傑出的作者群願意貢獻他們的心血來完成 《BIM建築資訊建模手冊》。多虧了他們,AEC工業中每個想要對BIM有深入了解的人,現在可以確切明瞭他們該追尋的方向了。它用最便利的方式提供了幾乎所有有關BIM的資訊,包含它的歷史和它潛在的未來性。如果BIM學術機構想要教導或研究這個主題,有鑑於本書作者群中的學者和研究人員之背景,它理所當然的是一本必備書籍。既使如我這樣研究和撰寫有關AEC技術將近10年的人而言,本書有許多章節還是深具洞察力與啟發性的。這有助於衡量本書能帶給主要關注於實際設計、施工或、營運建築程序的AEC從業人員甚麼樣的價值,而非全心研究支援它的技術。誠如本書的標題, 《BIM建築資訊建模手冊》確實是作為一本便利於所有需要了解BIM的現在與未來先進技術之AEC從業人員的參考書,BIM並非只是時下流行的趨勢,而在未來也將會成為發展更好,更聰慧解決方案之基石。

Lachmi Khemlani, Ph.D.
Founder and Editor, AECbytes

譯者序

  譯者雖自2000年就開始以BIM軟體環境從事建築師的實務工作,期間超過12年,但坊間很少有此類工具書,大都是歐洲 Graphisoft 唯一以虛擬建築 (Virtual Architecture) 為主張的ArchiCAD軟體廠商所出版的書籍,或其他軟體廠商所出版的軟體工具書,很少是由知名學者,也是實踐專家所出版的相關技術書籍。譯者2002年遠赴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研究所就讀時,就拜讀了 Chuck Eastman 的「Building Product Models」一書,此書內容偏重BIM之基礎理論,但在2005年當時尚未出現「BIM」一詞。2008年當本書第一版出版時,因為作者是BIM的知名學者Chuck Eastman,當時就認為這將是BIM領域非常重要的ㄧ本書,因此毫不考慮地馬上從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採購。

  《BIM建築資訊建模手冊》第二版於2011年出版時,頁數也從第一版的 480 頁增加到 626 頁,雖然整本書的架構未變,內容卻增加了許多,BIM的發展也愈發成熟。第二版內容著重在BIM理論的實踐上,對執業建築師的我而言,拜讀時更感珍惜。雖然2008年以後有關BIM的英文書,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版,如 2008 年的「Green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2009年的「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 A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Guide」,「BIM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2011年的「BIM Content Development」及「BIM and Integrated Design」等。但這些著作大都偏重個人實務經驗的心得敘述,說法較為見人見智,不如本書立場的嚴謹與客觀性。

  然而令譯者驚訝的是,本書出版二年後,2010年韓文翻譯版就出版了,個人深感韓國舉國推動BIM的力度,也擔憂臺灣在 BIM 領域的競爭力,於是急忙拜託好友蔡志敏老師建議松崗圖書公司向 Wiley & Son 出版社洽購中文版翻譯的版權,並期望借助其電腦專業,協助將此英文書翻譯成中文版,讓國內能有一本較方便閱讀,及具有學術嚴謹性的BIM手冊。

  雖然這是本手冊,但其內容橫跨建築工程學與電腦軟體等領域,是理論與專業知識兼具的書籍。我與蔡老師在工作之餘翻譯此原書厚達626頁的書,是件頗為曠日費時的工作,於是也商請事務所內英文與專業兼具的同事同心協力共同參與,歷時半年,終於翻譯完成。由於然深感本書的重要性,雖然我們有建築專業知識、實務經驗、與BIM軟體功能的熟悉度,為了追求翻譯內容的更高正確性與嚴謹性,翻譯完成後,也以原文及譯文向學界請益。

  很榮幸地本譯作的審閱與查核獲得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BIM研究中心謝尚賢教授、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施宣光教授、成功大學設計與規劃學院林峰田院長、及成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也是原作者Chuck Eastman嫡傳弟子,鄭泰昇教授等的鼎力協助。雖然科技書籍翻譯的正確性是要求百分百的,我們斗膽翻譯此書的初衷,是希望在臺灣營建產業進入數位化建築起點上,能有一本較為嚴謹且與世界接軌的BIM工具書,作出一點微薄的貢獻。然能力上難免有未逮之處,也衷心希望讀者閱讀後,能隨時來函賜教。

  最後感謝本事務所ㄧ起協助翻譯工作的三位同仁:林佩其小姐,臺灣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熟悉 Tekla、ArchiCAD、及Revit等BIM軟體;許勝富先生,國中時移民澳洲昆士蘭,澳洲昆士蘭大學建築系畢業,熟悉ArchiCAD和Solibri Model checker等BIM軟體、及BIM環境的操作與管理;臺灣淡江大學畢業旅居美國的美國註冊建築師,黃郁茹小姐。由於他們三位的努力,使我們能較輕鬆地完成本書的翻譯工作。

  最後要謝謝松崗圖書公司的耐心與信任,才能使這本對建築界數位化,非常重要而有意義的《BIM建築資訊建模手冊》第二版中文版問世。

賴朝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9
    $885
  2. 新書
    9
    $1350
  3. 新書
    93
    $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