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活一生,有些事一定要做,有些地方一定要去,如果你喜愛攝影,那麼這句話套用過來,就是有些風景一定要拍。
玩攝影,大多都是有些性情,別人拍過的,我不一定拍,但我們在本書漫長的製作過程中、反復研討中發現,中國有一些地方,是每個攝影愛好者都要去經歷的,或者,即使沒去過,他們至今仍魂牽夢繞,比如喀納斯、比如雪鄉、比如霞浦、比如壩上。聽到名字,你或許已經爛熟,但親臨其地,相資你仍會為當地瑰麗的美景傾倒。
我有一個朋友,今年48歲,攝影圈裡已有名,但仍在不停地奔跑、不停地拍攝,他看了我們《60 個一生必拍之地》的列表,告訴我他已去了48 個。48 歲,48 個美景地,他說,現在看來,他並沒有完成功課,他要繼續拍下去。
因此「一生必拍之地」,並不只是個數字,我們收集的60 個,也不是一個限定,或許,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心目中的「必拍」,因此「一生必拍」,也不是一個噱頭,它更應是一種精神,這才是本書編纂者的終極期望,希望每位讀者,每個人,追求「美的境地」,永遠不會停歇。
鮮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有多少大眾喜愛的風景地是由攝影者發掘的;也鮮有人做過這樣的研究,什麼樣的風景地更適合攝影者,更鮮有人做過這樣的功課,集中編纂一本適合攝影者需求的「風景志」。
本書即是。本書歷時半年而成。在編輯過程中,僅攝影師就聯繫了近300 人,跨29 個省、市、自治區,共收集了各類風景、人文作品近20000 幅,並從中遴選了8000 幅收入書內。
本書聯繫過40 多位地理學者,範圍遍及全國各省,形成了30 頁、5 萬餘字的快查詞典,介紹100 個拍攝地的詳細情況。
但本書也不僅僅是個「風景志」。編輯們對圖片的篩選已經到了苛刻的地步,由於篇幅和要求的限製,許多優秀的風景作品依然落馬。從這個角度說,《60 個一生必拍之地》的編輯過程,就像一個風景、地理類精選畫冊的編輯過程,而最後留下入書的其中的許多作品,都是拍攝者從來沒有發表過的。因此《攝影之友》的這本增刊,還應該定義為一本經典風景作品的收藏級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