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理解內在的能量
我覺得撰寫這本書就是我人生的使命之一。我很難解釋這個現象,但是當我在敲著鍵盤的同時,這種使命感也同時存在。雖然到了夜深人靜,眼皮已經倦怠,但是雙手仍然會不停的寫著。雖然在閒暇時間好好休息很誘人,但我還是堅持寫下去。我不確定為什麼我會不斷地寫,我只是感覺自己就是把這本書公諸於世的一個工具。我不知道他人將如何看待這些文字,但是我並不在乎面對他們的批評。
我已做好充分準備,接受他們閱讀這些文字時的所有反應。有些人或許會覺得這些文字很有幫助、具啟發性,而其他人或許會覺得這些觀念沒有意義、誤導人。有些或許覺得這些故事很有趣,而其他人可能覺得很感人。我很理解每個人都來自不同文化和歷史背景,所以對於故事的內容也有不同的詮釋。說不定當我年紀更長,再重新閱讀這些文章時,也會有不同的觀感。
當我們放下對事情對與錯的判斷時,內心必然會是安詳平靜的。請記得這些也不是什麼新觀念,只不過是語序重組、看起來賦予嶄新意義的文字。對於這些觀念,我從小便有所領略。
◆你到底是誰?
假如你大聲將這本書唸出來,那麼將會聽聞,我將與你分享來自我生命哲思的聲音。倘若是以默唸的方式,那麼這本書就會是浮現在你腦際的聲音。但願來自我心底的這些真誠而嶄新的音聲,能夠使你深思自身經歷,以及更深刻地探究生命的真相。
生命所呈現的,絕對不是其表面的意義,你永遠都有有機會察覺到其背後更深層的意義。請不要以邏輯思考推論,也不要用語言文字來論斷,你只要用心感受即可,好好體會這本書將要傳達給你的訊息,此時此刻看到這些字的人,彼此都是有緣份的。請以純淨無染的心,觀察你的每個行為和念頭,這樣,你將會開始覺醒,並重新體驗不同的感覺。
我很感恩能夠促成這本書出版的種種因緣,這本書之所以誕生,因為我個人有我內在極為深刻某些值得和大家分享的人生經驗。更感謝所有在我生命中發出光和熱的人,感謝你與我分享你的人生經驗,有些故事原屬私人經歷,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分享的。因為不執著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因此所有的故事都沒有署名,但求分享,不執著身名,邀請有緣的人試著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我們的生命。
這本書是無關乎宗教的,但有好幾個有趣的啟示來自不同宗教。有些是科學的實證、個人經驗談,或與靈界接觸的事件,還有對人生目標不同層次的體悟。如果這些文字感動了你的心靈,那麼請好好感受這善緣。假如某些故事和想法對你來說太陌生,那麼就單純地閱讀,在心中播下種子,當作一種消遣。
你是否非常在意別人如何看待你?你是否能夠做自己的主人?你到底是誰?為什麼你會活在這個世上?問了這一連串問題的人到底是誰?為什麼需要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當我們看著別人的故事,便能夠反映出自己的經歷,並更深入地認識自我。我們可以從觀察任何事物的表層實相著手,慢慢地去了解其更深層的含意,或許你就能夠從中體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們的存在是否意味著某些任務正等待我們去執行?我們的生存到底是命運還是純屬偶然?
在這本書中,無所謂對錯,僅僅是我的意見分享、嘗試溝通,以及與更多的人有寶貴的生命互動。
倘若你發現某些經驗能夠對你的生命有所啟示,那麼請與他人分享。如果你覺得這些故事對你沒什麼幫助,那麼請靜靜聆聽,在你心中播下善因。這些種子或許無法當下發芽,但是請允許流動的發生,待因緣成熟之時種子必會茁壯成長。與此同時,你可以說出你的意見,以自己對生命的認知來幫助他人。
我們都來自不同的時空,所以相同一個故事對不同的人而言,有可能具備不同的含意。故事中的主人翁都還在不斷學習。學習的速度因人而異,每一則故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呈現。故事人物最終不見得都有所醒悟,不過每一則故事的結尾,都會丟出幾個議題讓你細細思考。
◆我應該可以更優秀
從我十四歲開始,我就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直到今年三十六歲。過去的二十二年中,我對人生的看法不斷起變化。
我想與你分享我的經驗,這些經驗皆有其獨特性。我觀察到自己每天都在不斷的演化、改變和適應,我很習慣比較自己每天的微細差異。我今天和昨天是相同無異的嗎?到底是什麼改變了我?我有什麼樣的改變?有可能只是生理上,頭髮,或是指甲的微長,或是舊皮膚的代謝,有可能是我從各種經驗所獲得的新思路。每天的比較,能夠讓我意會到一切並非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我常回想過去的一個月、一年,或是十年的時間,觀察這些細微變化的總和。
我回想過去有一段時間,我當時是多麼地鍾愛我的雙門跑車,執著讓我無時無刻惦念著這部跑車。我在學校時總是惦記著,心裡滿是跑車停泊的影子:在樹蔭下、在學校路邊,我感覺到車子和我是一體的。當我的朋友如果觸碰、踹車輪,或是告訴我他們多麼喜愛我的跑車時,我都感同身受,很是開心。我只是一個很普通的男生,在學校很用功,像一般高中生一樣希望得到同儕的艷羨,沒有這部跑車,我可沒什麼值得自豪的地方。在學校,我口才沒那麼好,又沒有那麼受歡迎,但是我自覺自己雖然外表平凡,實則內在比外表更具深度。
想要得到他人肯定的方式何其多,我則以駕駛跑車的方式來博得青睞,在學校獲得好成績,贏得老師更多的關注,並成為社工。這就是我!一個活在別人價值觀裡的我!每當我憶起自己十幾歲的歲月,我總以第三者的角度去審視。現在回想起來,我對自己當時的歲月沒有太大的執著。而我開始思考,何以我不能放下「昨天」的我?。為什麼我對昨日的我,那種執著遠勝於多年前的我?
或許如果我停止,這種執著就會變弱,不再這麼「黏膩」。在我們的生命中也常會有類似情況發生。我們會在情感上或是在身體上「黏著」某樣事物,對它產生執著。學習觀察我們一開始是如何沾染上這些事物,和認清自己的執著,就是放下執著的途徑。
放下痛苦的方法何其多,當你發現自己對某事物產生執著時,強行將之粉碎只能夠暫時緩解你的痛苦,而且事情過後必會留下傷痛之疤,無法得到究竟的改善。因為執著的習性依然如故,你或許不久又被別的事物所吸引,而且這次被黏著的程度可能更甚從前。
◆減輕執著
我們必須從客觀角度觀察整個過程,減輕這種黏膩或執著的程度。我們所黏著的事物,是有可能互相替代的,然而執著的感受始終不變。因此,與其把過剩的注意力集中在你執著的事物內容,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執著的型態,以及對執著的身體感受。觀察這些當下,然後分辨過去和未來的想法。執著會以未來,或是過去的方式呈現,但是比較不會以當下的方式呈現。我們將於後面章節,以故事或例子的形式做較深入的探討。
人們有時候以眼睛來判斷食物的味道,而不是以自己的味蕾品嚐菜餚的真實味道。與其懵懵懂懂地從不對應的感官擷取資訊,我們其實應該更正確地善用自己的感官。我們到了一個餐廳看著菜單上的菜色,在品嚐美食之前,我們便開始思索著要點什麼菜。我們會以過去的視覺經驗來「品嚐」這些食物。假如菜色看起來不錯,即代表味道應該不差。在中國人的經驗裡,熱騰騰的食物應該比較美味。
我們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所以一道菜餚對某人可能是美食,對另一個人就不見得如此。譬如台灣人最愛吃的臭豆腐,很多外國人便聞之卻步。我們有著相同的味蕾,但是我們的腦袋卻傳遞了不同的訊息。
我們可能聽到了同一個聲音,但在心中對這個聲音卻有不同的詮釋。雖然是同一句很有智慧的話語,如果出自不同人的嘴巴,其效果可能有天壤之別。這句話,可能是出自父親、母親、一位僧人、一個小孩、一個陌生人,或是某個讓你產生成見之人口中。其實在話語出口之前,你心中早因定論而有了某些定見。我們雖然是透過耳朵來聽取,但是我們的「想蘊」(五蘊為色、受、想、行、識)會對這個聲音詮釋。
這個經過了詮釋的聲音,已經受主觀意識所染濁,因此一經大腦,這個聲音的原始意義已經產生質變,無法與原來的聲音一樣客觀,所以你最好是以一個觀察者細心聆聽。要當一個客觀觀察者的確不容易,因為我們還不習慣客觀,那也沒關係。
你可否問過自己,你的心就等於你嗎?你就是你的心?你是誰?我們有時候很在乎別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為什麼我們會如此在乎別人的眼光呢?這種活在別人價值觀的日子,從我們幼年開始,在家庭、學校、社會,無一不受影響。小朋友在發展出自我意識之前,他們是那麼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生活啊!
在沒有他人價值觀之前,他們的世界是多麼單純無染。當我們這些所謂的大人開始教導孩子,開始污染他們的思想,這些小朋友長大之後很可能就變成我們的「翻版」,然後他們又繼續複製這種類似的「再版」,就這般綿綿不息、永無止盡地循環。一個終止循環的方法,就是學習培養覺知的心,觀察當下。與其灌輸我們的下一代那套已經染污了的信念,不如培養他們建立起覺知的心。
何謂真實何謂虛幻?讓我們來看看自己的味蕾。當我們品嚐糖,我們的味蕾就會告訴我們這叫做「甜」。當我們停止品嚐糖,我們的味蕾就會停止告訴我們甜的感覺。當你決定要或不要運用你的感官,你便有了一種虛幻的掌控能力。那麼,你是否對自己的腦袋也有相等的掌控力呢?你是否能夠停止思緒?頭腦需要不斷地造作妄念,才能得到你的注意力,才覺得自己是存活的,因此不斷回憶過去編織未來左右著你,嘗試把你當成木偶般玩弄於股掌之中。難道我們不可以來個角色對調?難道我們不是自己頭腦的主人?為什麼反被大腦所主宰?
事實上,世間無一物是可以絕對受掌控的。人也不過是四大(一切物質現象的四大特性水、火、風、地,貪為水,瞋為火, 癡為風,慢為地)的假合而已!我們能有所選擇嗎?「選擇」是否又是另一個更大的幻象?倘若你夠覺知、夠清醒,「選擇」絕對不是純夢想!
當你還處在不清醒狀態,你就不知道你有選擇。若有人對你吼叫,你惱怒而大聲回應,當他們第二次對你怒吼,你還是惱怒而大聲回應。假如你讓怒火成了自己的主人,那麼你就失去了做選擇的籌碼,所謂「怒即是心的奴」。
或許你可以辯駁:「有啊!我選擇了憤怒,罵得比他兇。」好吧!假如這就是你的選擇,那麼你可以選擇在非常愉悅的狀態下生起憤怒,對他怒吼。假如你真的有這麼深厚的功夫,那麼開心的怒吼和生氣的怒吼有什麼區別呢?這兩者所發出來的能量是否有所差異?好好回憶一下,你是否曾經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正在作夢?我自己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並且還在探索著什麼是夢。
◆夢境的過程
在夢中,我告訴自己我正在作夢,因為這個夢境已經出現過無數次了。我對於夢境的過程了如指掌,所以告訴自己從夢中醒來。我開始專心覺知在夢中的所見所聞、在夢中與人對話時所使用的語言?是否能夠見到顏色?是否有嗅覺和感覺疼痛等等。為什麼在夢中被某物追趕時我會感到累,而且很難逃跑?我察覺到當我在夢中時,那個實體的「我」,其實還雙眼緊閉,躺在燈光昏暗的臥房床上。
但既然我是雙眸緊閉,那我又怎麼能「看見」夢中的世界?為什麼我還看得見東西?何以在我「真實的雙眸」緊閉的情況下,看見夢中的顏色?倘若臥房是安靜的,為何我還聽到夢中的聲音?當我覺醒之後,我嘗試閉上眼睛在腦際想像著一些事物。
為了測試這個理論,我拿了一塊肥皂,專心地注視著它,在腦海裡記住其形狀和顏色,然後閉上眼睛,有如我在夢境一般,在腦海裡複製出肥皂的影像。但這壓根兒就是兩碼事,我根本做不來。我嘗試靜坐,並清空雜念,但是依然無法像我在夢境中那樣清楚地看見那塊肥皂。我們原來是如此地受限於自己的色身,以致喪失了靈性上的能力?可是我相信我們應該可以超越這個色身的。
這個世界應該還存在著另一個空間,我們或可稱之為能量、靈魂、電磁波、氣,抑或是其他更適切的名詞。其實是一直存在著,有待我們覺醒之後去理解的所謂神秘世界。
理解內在的能量是一件奇妙的事。你是否經過了長時間的睡眠之後,還拖著惺忪的雙眸、疲憊的身軀去上課,或上班?我們睡覺時,我們的身、心、靈都一起入眠,當我們的軀體在睡覺,我們的器官其實還在運作,肚子還在消化,心臟還在跳動,肺臟還在呼吸。只是變得比較緩慢,進入更生的模式,與我們的心和靈(或能量)是一樣的。
當我入睡時,我有意識地告訴自己,我的身體活動將會慢下來,進入更生的狀態,我的思維也將逐漸變得緩慢,因為我準備讓我的心好好休息。我揮動雙手來淨化我的氣場,然後將我的能量往下疏導,開啟一個管道,讓我能夠在夜間補充能量。許多人上床睡覺是因為身體疲憊需要睡眠,然而大腦還不斷地在煩惱著當天所發生的事情,以及隔天該處理的事情。
事實上思考是需要能量的,人們在睡眠的同時往往還在耗費能量。因此雖然睡了一整夜,清早起床時還是覺得很疲憊,因為人們幾乎一夜都在思考,念頭有時候是會導入夢境的。假如你處在無意識狀態,夢境很可能藉由大腦的思路而發展。保持清醒的第一步,就是在你覺醒的狀況下清楚地察覺到你是清醒的,然後有一天你將可以在夢中清醒過來,以不同的角度觀察夢裡的情景。或許我們當下就是活在幻夢之中,並且能夠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之夢覺醒,然後以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允許、放下,然後清醒地面對現狀,將有助你以更清醒的角度去看事情。
◆放下是覺醒的第一步
放下並不等於悲觀,放下使你有一個更純淨的心和專注力,讓你不至於對自我看的那麼重。接受事情的所有結果,也是放下的一個途徑。我經濟窘困,沒有工作,但是難道我就只接受結果而不作任何努力?絕對不是。放下不等於撒手不理,而是面對現實,接受已成的定局,然後才能放下。這就是覺醒的第一步。
放下,並允許你的心清除一直在困擾著你的思緒。然後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去思考:「沒錯,我有經濟壓力,沒有工作,那麼我又該如何自處?」與其讓自己限在苦惱中或是遷怒於周圍的人,不如振作起來,問問自己當下該怎麼做。
別讓過去和未來干擾你,就只注意當下。生命本來就不容易,對許多人來說都是挑戰。既然該是你的挑戰,你就得面對,而不該由別人來擔當,而是自己負責。我們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與過去,因此將自己的私人挑戰與別人比較是不公平的。你可以選擇面對挑戰,也可以選擇逃避,最好是回歸到你大腦的思緒,由它告訴你怎麼做。
如果你選擇逃避挑戰,那也無妨,好好聆聽來自內心的聲音,然後以觀察者的角度去分析,看看其中的內容,是否告訴你當下能做些什麼。那聲音能夠告訴你關於過去或未來的事情,因此仔細聆聽,你就能夠更進一步趨向覺醒。
假如你決定接受挑戰,那麼你就具備和內心「溝通」的資格,聊一聊什麼是行得通的解決方案。但重點是你必須是大腦的主導,而不是讓大腦來左右你的行為。你應該越來越覺知自主,而不是讓大腦來指揮你該如何做。確保一切都處在當下的狀況,好好去感受當下的每一刻。
與其用言語來形容我的感受,不如開始好好感受。超越語言文字的感受其實是一種很奇特的經驗,同時也是很好的靜心練習。當你感受到憤怒,請不要說出你的憤怒,你只要去感受心跳的加速、呼吸,以及某些習性的變化即可。你只要靜靜地觀察著身體的這些運作模式,觀察自己是如何沾染上這些東西、感受,或是抽象的事物。嘗試抽離是很困難的,因此不要強行抽離,因為那只會造成傷害,造成「我」的執著更加嚴重。當你不做任何價值評斷,只是單純的觀察感受,你就能夠慢慢地回歸到當下。
總之,我將逐步探討邁向證悟的步驟,與你分享一些與「覺悟」有關的經驗和故事。我們會儘量以客觀的角度,去呈現故事中的每一個角色,揭示每一個人物的真性情。接著,我們將開始去理解和學習生命的目標。我將會與你分享物質世界、精神世界,告訴你這兩個世界是如何與我們緊緊相連。我們將探討吸引力的法則,同時談一談與我們周遭能量相關的有趣經驗。另外還有高靈(較高的自我)的故事,以及他們嘗試教導我們的課題。
當我們完全覺醒之時,就可以開始探索夢境,這個心的潛意識狀態。當徵兆顯現時,我們就可以練習如何在夢中覺醒。我很幸運能夠成為故事中的一份子,能夠分享這些在我生命歷程中所發生的故事。讓我們與我們的潛力接軌,重新回到我們原來的面貌。
因為你對愛與喜肩負使命,所以才自願投生娑婆,所以請跟隨你的心,邁向覺醒,自我反照,了解意識的目地。心的語言和大腦的語言有所差異,我們的大腦賦予我們思考的能力,但是我們的心則能夠指引我們方向,感知覺受。我們思考,我們相信,我們了悟。有時候,我們會從人生的旅途中,直接從信仰跳入了悟而不退轉,這時,信仰絕對比以往更加緊密。我們都是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綜合體,都是一體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愛與喜的使者,而我們自身就是愛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