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聆聽了湯慧茹教授的獨唱會「羅西尼之歌(二)」,深深被其中六首由十八世紀劇作家梅塔斯塔希歐(Pietro Metastasio, 1698-1782)的詩詞《我靜默地悲嘆》(Mi lagnero tacendo)所譜寫的歌曲所吸引。我很好奇羅西尼(Gioacchino Rossini, 1792-1868)怎麼會對一首詩有如此多的感動?而同樣的詩詞在同一位作曲家手中又何等神奇的竟能呈現如此多的情緒?羅西尼到底是寫了多少首《我靜默地悲嘆》?好奇心的驅使,我開始了《我靜默地悲嘆》歌譜收集之旅。
感謝湯教授將音樂會中的六首歌《我靜默地悲嘆》歌譜送給我;學生慧如也在圖書館幫我找到由義大利「羅西尼基金會」(Fondazione Rossini)出版的《羅西尼義大利歌曲集》(Gioacchino Rossini, Melodie Italiane per Canto e Pianoforte),裡面包含了另外七首我沒有的《我靜默地悲嘆》。我鑽研、習唱這些歌曲,在音樂會中表演,得到極佳的迴響;用於教學,也深受學生歡迎;又不時有同好來跟我要譜;因此興起將樂譜付梓,與愛音樂者分享的念頭。謝謝學妹呂威儀老師陪我ㄧ起瘋狂,因為我們兩個人都只能利用學校已經停課而孩子還未放寒暑假的那一、二個禮拜趕工。她辛苦的為我製譜,而我不斷地拿新譜給她,來不及完成的就只好延到下一個假期。她總在即將大功告成時接到我的電話:「威儀:『再加六首好不好?我在網路上又買到其他的譜了。』」或是「威儀:『拜託,最後兩首,真的。』」或是「威儀:『可以再等一陣子嗎?我又訂了新的譜,兩個月後會到,也許有新收獲哦。』」直到有一天學生起鬨說:「老師:『我們快畢業了,剩下的留著出第二集啦!』」我才驚覺,這一拖二拖的,竟也五年多的光陰了。
作者簡介
藍麗秋
發表論文:2007年〈獨唱會「夏夜」的詮釋與研究〉,2012年〈剖析舒伯特《岩石上的牧羊人》之創作理念〉。
目前為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國立嘉義大學音樂系兼任副教授,並任教於各音樂班,為榮中禮拜堂雅歌詩班指揮,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會員、台中市音樂美學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