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解記憶
- 作者:愛麗絲.拉普蘭
- 原文作者:Alice LaPlante
- 譯者:謝佳真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13-02-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352388
- ISBN13:9789862352380
- 裝訂:平裝 / 27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當記憶被肢解之際,
人性卻不由自主完整起來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選書
美國獨立書店2012年7月選書
邦諾書店「發現新人選書」
英國威爾康信託書獎2011年得主
亞馬遜網路書店驚悚懸疑十大好書
甫出版就登上全美暢銷小說書榜,繼《別相信任何人》後又一部全球注目的驚悚故事
小說至今已賣出英、美、德、荷、挪、以、澳、加、希、義和瑞典等11國版權
記憶斷裂,碎成一桌子筆記
我殺了人嗎?我想不起來
可是我知道,她死了,我的好友
而我,是警方眼中頭號嫌疑犯
外科女醫生珍妮佛記憶力嚴重退化,過去熟悉的事物在她眼裡逐漸模糊。對街區鄰居來說,她不過是個無害又可憐的女人,但是當她的鄰居兼摯友亞曼達在家遭人謀殺,甚至四根手指被嫻熟外科手術切除時,芝加哥警方不得不懷疑珍妮佛是凶手。
是珍妮佛殺了亞曼達嗎?她怎麼也記不得案發當天發生什麼事情?
在警方緊迫盯人的調查下,珍妮佛的病症似乎越來越惡化。在她的意識中,任何看來有特徵性的時序、地點、邏輯都是沒有連貫性的,很難清楚組合起來。幸好,珍妮佛有做筆記的習慣。打開筆記本上寫著:「筆記本是保持溝通的唯一方式,生命中的空白每天都在增加……」「每當我想不起事情時,我就會翻閱筆記本……」「寫下今天發生的事情、寫你的童年、寫你所記得的。童年……朋友……亞曼達……葬禮……剪報『芝加哥女子遇刺!』……」「一個男人沒敲門就走進我房子,還說他是我兒子……」這些書寫零零落落,構不成一個段落,更說不清一個真相。珍妮佛萬般痛恨自己為何得到這種病,更無奈必須讓這種病與警方突如其來的指控展開雙重鬥爭,記憶不斷穿梭在混沌、真偽、錯雜的意識迷宮。
作者簡介
愛麗絲.拉普蘭(Alice LaPlante)
美國史丹佛大學華萊士.史德葛萊研究員,並擔任學校講師,同時,她在舊金山市州立大學教授寫作課程。平日除了寫小說和在兩所大學教書之外,拉普蘭也進行商業寫作(她擁有寫作和工商管理學碩士兩個學位)。她的作品曾發表在《西南評論》、《新紀元》、《發現》和《商業週刊》等知名報章雜誌,已經出版了四部非文學書。《肢解記憶》是她跨越到文學小說創作的處女作。
譯者簡介
謝佳真
商學背景的自由譯者,譯有《深夜的文學課》、《殘酷天才》、《潘朵拉處方》、《死亡之舞》、《紐約公寓》、《峰與谷》、《女祭司》等。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
全球書評
偏執狂形象向來是懸念故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回想一下那些著名的懸疑故事以及大部分希區考克的作品,都是由主角懷疑自己的直覺為前提而展開的。雖然這類型的懸疑故事層出不窮,但仍被津津樂道。如今一位新作家出現了,她在固有懸疑小說模式的基礎上做出了創新,為廣大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
《肢解記憶》是拉普蘭的小說處女作,被歸類為驚悚文學。小說的主角是珍妮佛.懷特醫生,六十四歲,已退休,之前曾是芝加哥一所醫院的外科醫生。她有一位住在同一街區的老友,名叫亞曼達,她們相交多年,感情很好,當然也免不了有些小摩擦。最近亞曼達被發現死在自己的家中,是謀殺。更可駭人聽聞的是,在她的屍體上發現,她的四根手指被切除,不明所蹤。因為珍妮佛.懷特醫生是手部外科醫生,並且在案發前一晚有人聽到她和亞曼達發生了爭吵,這麼說來,這宗謀殺案應該很容易就得出結論了吧!但卻有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懷特醫生早已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症。她根本不記得自己是否殺了她的朋友。很多時候她甚至不記得她的朋友已經死了。
按照這個「百發百中」的故事發展模式,任何稱職的懸疑故事作家都能創作出一般的娛樂大眾作品來,但是,《肢解記憶》之所以能受到矚目,是因為拉普蘭對她筆下的角色懷著極大的同情心,並大膽地描繪了懷特醫生在病魔的侵蝕下混亂的思維狀態。下面是懷特醫生在她頭腦清醒時對自己逐漸惡化的病情的描述:
「這種半殘的狀態。陰影下的生活。當神經纖維糾結大量增加,當神經炎性老化斑塊變硬,當神經突觸停止發射訊號,當心智逐漸潰朽,我都了然於心。我彷彿未施予麻醉的病患。」
《肢解記憶》由一系列富有啟發性的片段構成,採用第一人稱敘事方式,通過懷特醫生與其他角色對話的方式展開故事,她的說話物件有些是真實存在的,例如懷特醫生的看護,成年女兒和不思進取遊手好閒的兒子;有些是已死去的人,例如被謀殺的好友。在這些對話中,懷特醫生的思維就像正在轉換頻道的收音機,偶爾清晰又馬上變得混亂,使得每段對話的時間框架變得模糊。當懷特醫生在闡述有一晚她行為失常,想盡辦法要離開被鎖住的臥室,隨後又蹲在地毯上小便時,讀者們仿佛身臨懷特醫生的思維鬼屋一樣,感到非常緊張,同時,也感受到了作者營造出的那種完美的失衡感,其中不乏黑色幽默的穿插。在這之前,懷特醫生加入了阿茲海默症患者鼓勵小組。小組的組長是一位年輕的社會工作者,他對小組成員說,患者要遵循兩個步驟。一,就是承認自己有病。二,然後忘記自己有病。然而,懷特醫生和一位探員的對話終止了所有的一切。她乖乖的打開鋼琴座椅,向那位探員展示了她的罪證,除了一些填充物還藏著她的解剖刀,正是那把切斷手指的凶器。
拉普蘭的懸疑小說寫作手法非常巧妙,讓我們真切的進入了懷特醫生逐漸崩潰的思維,並被困在裡面難以自拔:我們如此這般依賴於最不可信賴的角色,看著她由最初的為自己開脫逐步走到絕望的境地。最終我們得知了事實的真相,但這並未使我們得到任何安慰。到頭來我們會發現,她的遺忘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倒成為了人們對她心生憐憫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