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序
近二十年來,教育部致力於打破傳統「一試定江山」的升學模式,在民國83年試辦推薦甄選,後來,到了民國87年,又加入申請入學的機制,甚至在民國91年完全廢除大學聯考,改以指定考試替代,這種種的改變,使得同學要進入大學的門票不再只有一種管道,而是趨向於多元化,其目的是為了不讓更多的同學在上了大學之後,紛紛覺得就讀的科系並非自己所愛而感到後悔。
往往同學在填選志願時,可能都不清楚自己究竟適合唸哪個科系,於是常常只憑藉著「落點分析」來決定自己的方向,但同學常常忽略這個決定可能影響你未來的生涯發展相當長久,因為科系背景可能會決定你升學的目標以及工作的產業別,所以科系選擇的好或壞,對於同學的未來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至於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系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先依照同學的興趣、性向、潛能或是人格特質來做分類,而這種分類的方法就是目前各高級中學所做的事情-「類組劃分」,因為國內的大學科系林林總總加起來有一千多個科系,假如將這一千多個科系視為一塊大餅,透過類組的模式至少可將這塊大餅分成三大塊,如此一來,大概就可以協助同學初步訂定自己的目標。
不過,許多同學很常會被「類組」的框架給限制住,通常只知道文、史、地等科目好的人適合選擇第一類組;數、理、化等科目好的人適合選擇第二類組;生物科目或是全部科目皆好的人適合選擇第三類組,但在推薦甄選之前或是指定考試放榜後,在老師本身輔導的很多同學中,大部分就是因為科系志願的問題而大傷腦筋。
於是,老師撰寫了第三類組-生農科的書籍,不僅告訴同學從中了解基本的「類組」概念之外,也因為老師有撰寫過《甄戰大學:17勵,打造成功甄選的5把鑰匙》之學群系列書籍,所以從中融入了「學群」的元素,並在類組的大架構下,採用「學院」的視角來讓同學跳脫出以往的思考模式,不再只是類組與科系兩者之間的關係,取而代之的是類組、學院、學群以及科系層層相扣的關聯。
本書一共分為五大章,第一章為類組的認識,主要是描述類組的基本介紹、沿革發展以及主要的核心科目,好讓同學對於第三類組有初步的認識;第二章為介紹和第三類組-生農科相關的學院,包含國內主要的四大類學院外,同時也會提到其他相關的跨領域學院;第三章為第三類組的-生農科學習規劃,除了告訴同學基本的雙主修、輔系與學程的觀念外,並教導同學如何將其觀念應用於學習地圖上;第四章為第三類組-生農科的未來出路,透過簡單的分類來讓同學對於畢業後,能有個大略的方向;第五章則為經驗分享,經由高中學長姐、大學生、碩士生以及業界人士的訪談內容,讓同學可以引以為借鏡或是仿效的對象。
最後,這本書的出版,要感謝鼎茂圖書的陳銘桐社長、陳煥昌副社長以及後製同仁Frida協助幫忙,最後也感謝台灣知識庫丘昌其董事長的大力支持,讓本書的理念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