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伊甸園:貝里斯雨林生態筆記(精裝)

一個小小的伊甸園:貝里斯雨林生態筆記(精裝)
定價:520
NT $ 411 ~ 468
  • 作者:吳方明
  • 出版社:宇宙光
  • 出版日期:2013-01-1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7274307
  • ISBN13:9789577274304
  • 裝訂:精裝 / 176頁 / 21 x 2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攝影記者吳方明在貝里斯長達十七年的生態觀察記錄。

  以極為精緻的攝影和細膩動人的散文,吳方明描寫自己與昆蟲、花鳥之間的追逐、觀察及互動,處處趣味盎然,字字觸動人心……他鍥而不捨的求證、追問,堅持「法布爾式」的求知精神,使本書的知識性與可讀性,完全合一,精彩無比。

  本書收錄的兩百餘幅照片,選自作者五萬餘幅生態攝影作品,彌足珍貴,舉世難得一見。所有作品傳達的是造物的創造與偉大,無論一足一鬚、一翼一肢,都訴說造物的奇妙,也提醒人類必須謙卑自省、尊重生命。

  一本拍攝雨林生態的珍貴記錄
  以最精緻的攝影,展現造物美妙的讚歌

作者簡介

吳方明

  曾任雜誌美術主編、中時晚報攝影記者。1996年移民貝里斯,事業之餘專事生態記錄,為「貝里斯熱帶生態昆蟲基金會」發起人之一。

 

目錄

在那裡,蜥蜴與他互換眼神∕張曉風
自序

導讀∕夏千紅
我家後院  記錄從這裡開始……
鳥來了  雨林中的小歌手
飛行中的任務  會播種的候鳥
椰子樹公寓  鳥鄰居的鳥事件
雨林中的小精靈  勤勞的無螫蜂
可愛的獨行俠  慧質巧思的切葉蜂
彩虹農場的農夫  會培育真菌的剪葉蟻
百萬娘子軍團  勇往直前的行軍蟻
森林裡的清道夫  小小白蟻建築師
木瓜樹下的哲思  小角蟬的生與死
用身上的毛築安全的家  天才毛毛蟲鹿子蛾
從小蟲蟲欣賞大智慧  先醜後美的金花蟲
仲夏夜尋蟲記  柳橙樹上的隱行俠
棗樹上的怪蟲  沒頭沒腳的王字蟲
星光下的婚宴  有趣的蛾
不速之客  可怕的蠍子
弱肉強食,優勝劣敗  調查一件螞蟻命案
囊中的祕密  有趣的蜥蜴家族
雨後怪客  墨西哥挖洞蟾
舞台上的指揮家  御風而行的跳蜘蛛
散步在伊甸園

側寫方明 我的老搭檔 ∕夏千紅
貝里斯介紹
作者介紹
封面故事

 

張序

在那裡,蜥蜴與他互換眼神∕張曉風

  「如果你死了,你要埋骨在什麼地方?」

  這句話,我好像並沒有機會去問方明。當然,他還年輕,一時還不急著被人家問起這種怪問題。何況我既不是家屬,也不是葬儀社職員,並不具備充分的發問權。

  其實,我大概也可以猜到答案:

  他應該不會去埋骨江西,雖然那是他父親的故土。啊,說起江西,那是歐陽修和王安石的老家呀,那多山多水卻又窮兮兮的地方,但窮來窮去卻又人才不絕的好地方,那白居易「潯陽江頭夜送客」的地方,那陶淵明種豆採菊的老家,許多台灣客家人在遠古時代大出走前的老根巢……哦,不,我猜他不會去葬在江西。

  或者,在晚年時,他會回到台灣,會牽著孫子的小手漫步夜市,吃一碗「鼎邊銼」,然後,終老於此,用繁體中文書寫墓碑,在台灣,這個他於青壯年代一度離開的故里……

  但也許,他就死在遙遠的座落在中南美洲的貝里斯。啊!貝里斯,貝里斯,這奇怪令我百思不解的遠方,令方明一家迷戀並且住了近二十年的熱帶桃花源。在那裡,蜥蜴與他互換眼神,小蛾子與他喁喁低語,毛毛蟲側過頭去跟他分享生命中的最大隱私,原生火雞與他抵掌話舊,萬物來找他把臂言歡並互訴衷腸。啊,方明會葬在那裡嗎?那令他魂牽夢繫的奇幻之邦。

  當然,問這種問題有點蠢,藝術家其實很少死掉,藝術家總是在眾人猝不及防處忽然冒了出來,如鬼──哦,不對,如復活的再生鳳凰。每次,你看到梵谷筆下燦炫像太陽的金黃向日葵,看到蘇東坡在苦雨季節手書的澀苦美絕的〈寒食帖〉,當此之際,作者恆在那裡,站在他自己作品的旁邊,眼神中有幾分自豪,也有幾分靦腆,似乎在說:

 「你喜歡我的作品嗎?我自己還不太滿意,它其實也許可以再好一點,也許等下一次,但無論如何,我已把我所能做的最好的成績獻給你了。」

  想想,方明埋骨何處毫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骨血,他的生命美學的 DNA 必須歷歷分明的活在他的作品裡。一個謙遜的、好奇的、像小學生一樣時時打算要去叩問答案的靈魂,必須仍在說話。無論走到哪裡,貝里斯或俄羅斯或威爾斯,他都是一個認真的記錄者兼見證人。他都一逕玩著藝術家「方死方生」的精彩遊戲。

自序∕吳方明

  動筆寫作是我從小的夢魘。讀小學五年級時,學校規定每天要寫日記,書包裡那本藍色日記本,是我最沉重又可怕的記憶,每天放學時,我與另一個不喜歡寫日記的同學總是被老師留下來補寫,寫完才可以回家,情急之下,有時候我會翻到日記本的前幾頁,再抄一次,或是借同學的日記簿隨便抄一篇交差了事。總之,在放牛班長大的我,最怕寫日記及上作文課。

  移民到貝里斯後,因為觀察剪葉蟻,花了好多時間精力,用攝影機作了許多記錄,可是影像記錄需要撰寫旁白,怕寫作的我又找不到人可以代筆捉刀。從事文字工作多年的好友千紅表示,這種文章最好是由我自己執筆。因為觀察拍攝的我在第一線,最了解影像中記錄的內容與經過,這種第一手資料與感覺,只有我自己能體會;透過第三者來描述,未必能完全表達或捕捉到掌鏡者的心境與目的。為了完成這個記錄片,事出無奈,我只好硬著頭皮嘗試寫一小段,再請千紅幫忙修改潤飾,於是,開始了我的寫作之路。

  由於千紅不斷從旁加油、鼓勵、幫忙整理資料、潤稿,慢慢的我才開始建立起寫作的信心,也嚐到了筆耕的樂趣。後來為了推廣生態環保理念,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的總幹事林治平先生,看了我製作的生態推廣文宣及照片,於是邀請我在《宇宙光》雜誌開闢專欄,介紹我在貝里斯的生態觀察記錄,於是,我這個最怕執筆寫作的人,開始強迫自己每月一個主題一篇報導。

  為了每個月交稿,不得不更深入的走入千奇百怪的昆蟲世界中,從起初這些像是沒有大腦,被人類列為低等動物的小蟲,到後來從牠們的生活行為中,看到了以人類的邏輯根本無法理解的大智慧,才體悟出,原來牠們的生命與組成比我想像中的精密奧妙太多了。

  昆蟲的一生極其短暫,牠們沒有時間學習也無需學習,卻各個都懷著一身絕活。就拿全盲的白蟻來說,牠們在築巢前不需要繪圖,而且施工時是各做各的,沒有工程師,也不需要監工,卻能完成非常精密複雜的蟻巢,連人類的建築師看了都要嘆為觀止。

  我喜歡看行軍蟻狩獵作戰,牠們進攻時,是由小個子負責搜索攻擊,有一雙大顎的大個子則張著大口,頭朝外負責隊伍兩側的防守,牠們在搬運獵物時,是不分個頭大小的,一旦隊伍在行進中遇到障礙無法繼續前進時,走在前面的會立刻自動互相前後肢互勾,以身體懸空搭起一座臨時橋,讓戰友踏著自己的身體通過,牠們的行動迅速且手腳俐落,是一支訓練有素、默契十足的作戰部隊。可是,我從沒有見過行軍蟻集合出操演練,而且作戰時沒有指揮官,數十萬行軍蟻靠著默契自動自發奮不顧身出征,為什麼沒有大腦的行軍蟻未經學習訓練,個個都像是與生俱來訓練有素的勇狠軍人?

  鹿子蛾的幼蟲沒有手也不曾學過編織,當牠在結繭時,可是一等一的編織高手,牠咬斷身上的毛,編織出造形圓滑結構扎實的繭,牠們可真是另一個天才……諸如此類的觀察經驗層出不窮,從多年的觀察中,我既震驚又讚嘆的體悟出,原來那麼小的生命裡,竟然蘊藏著這麼豐富令人驚訝又無法理解的大智慧。

  所有的生命都是可敬且珍貴的,哪怕只是一隻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蟲子,牠們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關鍵。牠們不僅有平衡生態的作用,還肩負維繫大氣、水、及土壤等品質,如分解動物屍體、保持有機質、提供雨林生長,雨林產生的氧氣才得以平衡調節大氣,穩定氣候與洋流。

  昆蟲也幫助植物授粉,穩定農業收成,牠們也是食物鏈重要的營養來源,牠們提供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蟲類及其他共存生物的主要糧食,是生態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更是人類生命的資源,人類的植物食物來源,三分之一以上都需經由昆蟲授粉,人類才得以從中獲取食物、藥品和原料。

  地球有了這些小小的生命,食物鏈才得以正常平衡的延續下去,萬物也得以存活;一旦生物食物鏈瓦解,人類與其他動植物生命體,也一樣要面臨滅絕的命運。

  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大哲學家老子就提出了:「天地萬物同體共生」的思想。地球本身就是一個有生命的星球,生存於其中的生命萬物就像是地球身體上一顆顆不同的細胞與器官,人類、萬物與地球不但是同體,也是共生,是休戚與共,不容忽視的。

  我不是生態學者,也不是生物學家,書中所記錄的,只是在我家後院,觀察昆蟲花鳥的心得筆記,希望藉著這些小小的觀察與體悟,可以引起共鳴,喚起更多人對地球生態投以更多的關注,並且重新省思,如何在保護地球生態,節能減碳上一起攜手合作,共同呼籲完成這個挽救生態的重要使命。

  書中所記錄的,或有誤或不周全之處,敬請諸位學者先輩們不吝指教或予以指正,我一定會在再版中加以修訂改進。

  早先視寫作為恐怖夢魘的我,現在初嚐翱翔於文字天空的滋味,像是破繭羽化的蝴蝶,在此,我要感謝宇宙光的總幹事林治平林哥,給我機會在《宇宙光》雜誌上分享我的觀察心得,也要謝謝他的夫人名散文家曉風姐,在百忙中賜序,還有宇宙光文字部所有同仁,更謝謝多年的摯友千紅幫忙潤稿,是她帶我尋回寫作的信心與樂趣,謝謝內人淑卿幫我管理木工廠、身兼我的攝影助理,謝謝姪兒立謳在貝里斯時幫忙找蟲,充當攝影小助手,謝謝表弟林敬原在台灣幫忙選購攝影器材,資助珍貴的鏡頭,最後要謝謝台灣駐貝里斯的農業技術團技師鄭坤木先生,專攻農業病蟲害的他在工作之餘抽空為我檢視校訂,大大提升了本書的正確性。

  謹以此書獻給母親及親愛的家人們。

 

內容連載

導讀/夏千紅

這是一本拍攝雨林生態的珍貴記錄,也是一本以攝影展現生命之美的散文集。作者是出身於台灣商業攝影圈,後又轉戰於新聞前線的前《中時晚報》攝影記者吳方明,此書是他移居中美洲貝里斯之後,在那裡生活十七年的生態觀察記錄。

吳方明喜歡大自然,以前在台北時,他就常常帶著全家到郊外享受與大自然的對話。有時是在月色中驅車前往台北烏來山區,在靜僻的路燈下與孩子一起觀察鍬形蟲。如果有長假,便一路南下直達墾丁公園,順著沿海公路,白天觀察各種鳥類、昆蟲,夜晚尋找椰子蟹。暑假來了,那就再直奔屏東,辦個入山證,領著孩子進山,去尋訪排灣族人傳說中的神祕鱒魚。再不,就是帶幾枝筆,幾瓶水溶性原料,領著孩子到海邊或溪邊為石頭畫上眼睛鼻子或嘴巴……,反正大雨一來,就將一切沖刷乾淨,他們只要將美麗的記憶裱框掛在腦海中……

1996年一月,吳方明辭去報社工作,帶著妻子兒女,在親友憂心忡忡的眼光下,毅然踏上移民之路。當時的貝里斯對台灣人而言,不但十分陌生,也是一個在吳方明童年的地理課本上,根本沒有記錄的國家,那裡,除了熱帶雨林,還是熱帶雨林!

貝里斯,一個位於中美洲,上接墨西哥,東瀕加勒比海,西鄰瓜地馬拉的小國,全國僅三十萬人口,土地面積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二,是一個尚未遭受工業污染的地方,早年只有馬雅人在其間生活。十六世紀後,開始有加勒比海海盜與西班牙艦隊登岸探險,當時貝里斯幾乎都是原始雨林,林業資源豐富,盛產世界最頂級的桃花心木,後來成為英國人與西班牙人爭相奪取利益之地。及至十八世紀,英國戰勝,逐出西班牙人,把貝里斯據為殖民地,取名:英屬宏都拉斯,直到1981年,才正式獨立,更名為「貝里斯」,並加入聯合國。

貝里斯的雨林佔全國總面積70%以上,其中孕育珍貴的生物物種,比已開發的巴西,印尼等雨林國家都豐富完整。它擁有超過六十個以上的植物、動物、鳥類、海洋及堡礁等保護區,有些地方甚至還是完全原始、與世隔絕、人煙罕至的熱帶雨林,也因此吸引世界各國生態專家,動、植物學者前來研究。

熱愛大自然的吳方明,一來到貝里斯,就像拜訪一座大自然生態博物館,遠離了台北市的繁華喧囂,不再整天追逐社會新聞四處奔波,沒有BBcall的呼喚。移民貝里斯的第一年,吳方明一家四處探險遊玩,雨林賞鳥觀蟲,馬雅古蹟巡禮,攀登神殿,探尋神祕古老洞穴,加勒比海浮潛,在星空下的貝里斯河坐在獨木舟上夜釣……。尤其,他最常做的一件事,便是手執當地人的長刀,進入雨林探險。在他眼中,每每揭開一片地上的落葉、石頭或移動一截倒下的樹幹,都是一陣驚喜,他總是可以發現藏身其中,不曾見過的物種。

他也常帶著家人到海邊垂釣,僅一兩個鐘頭就可以拉上一百多條小黃魚,在南方的海灘隨處一坐,屁股底下,腳邊踩的,手上摸到的,除了海水及細沙,就是一粒粒人稱海瓜子的一種淡白鑲紫的海蜆,牠們多到幾乎連移動位置都不需要,閉眼隨手撿拾,輕輕鬆鬆就揀滿一大桶,分送鄰居後,還是多得吃不完。

雨季來臨之前,住在首都貝爾墨邦(Belmopan)的他,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得清掉幾乎滿滿一大畚斗前一夜落在門前燈下的獨角仙及金龜子,每年約八、九月份,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燕蛾,從早到晚成群的北飛遷徙而去。

然而,不過是短短的幾年,沙灘上的海瓜子已幾乎絕跡,海裡的魚也大量銳減,就連獨角仙與金龜子也少得一年見不到幾隻,至於遷徙的燕蛾,更是不知從何時起,再也不見蹤影,吳方明驚覺因為溫室效應,導致整個地球生態受到影響,連幾乎沒有任何工業污染的小小的國家――貝里斯的昆蟲、鳥類等物種也正銳減中。

吳方明便與我一起邀請長期在貝里斯做熱帶水底生物研究的美國籍河川生態學者RayEdwardBoles與荷蘭籍的環境生態學者JanCornelisMeerman,四人一起創立「貝里斯熱帶生態昆蟲基金會」,以傳遞拯救生態環境為宗旨,開始宣導推廣生態保護。同時,吳方明也將他觀察過的昆蟲花鳥等生態拍攝下來,在《宇宙光》雜誌「世界真奇妙」專欄中連載。

2009年五月吳方明的首篇生態散文〈我家後院――記一個小小的伊甸園〉在《宇宙光》雜誌以專欄問世,除了攝影,他也撰稿,此專欄一寫就寫了二十餘篇,為期兩年多,不但叫好叫座,也博得廣泛讀者熱烈迴響。本書就是收錄吳方明在《宇宙光》雜誌上登過的二十餘篇「世界真奇妙」專欄,集結而來,篇篇精彩,生動活潑,讀來十分親切可喜。透過他的攝影和細膩的描述,鳥類、蜥蜴、昆蟲……,一一躍然紙上,讓許多原本對戶外生物退避三舍或一無所知的讀者印象深刻,興味盎然,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中大部分的主角,都是在吳方明家後院、我家後院,或附近發現拍攝的,他一共拍了幾萬張,最後才精挑細選,將最精華的照片呈現給讀者。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411
  2. 新書
    79
    $411
  3. 新書
    79
    $411
  4. 新書
    85
    $442
  5. 新書
    88
    $458
  6. 新書
    9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