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戰術和武器,自古以來便不斷重複著發展與停滯的循環,兩者互相造成影響,逐漸改變性質,最後融合為國家總動員的戰爭型態。本書正是要探討硬體(武器)和軟體(運用戰略.戰術.戰法)之間的關係。
人類自有史以來,就不斷改良武器、開發新武器,為戰爭作準備,但是,在工業革命之前,戰略、戰術並沒有急遽的變化,也沒有足以掀起巨變的新武器出現,直到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開始起步,到一次大戰後,科學發展快速進步,軍事科技才隨之躍進,到了二次大戰時期,軍方要求的新式武器在短期內不斷推出,大幅影響了戰略與戰術的發展。結果,戰爭的趨勢,就取決於這些新武器能否大量生產,國力的基礎決定了戰爭的勝敗。
本書特色
【戰鬥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超級馬林.噴火式等戰鬥機已經開發到實用化階段。配備雙發動機的戰鬥機雖然火力強大令人期待,但是完全不是輕巧靈活的單發動機單座戰鬥機的對手,結果,白晝戰鬥機的主流依舊由單發動機戰鬥機所獨佔。不過,從大戰中期起,為了對抗夜間轟炸,必須採用夜間戰鬥機進行攔截,這時,在白晝的空戰中失去優勢的雙發動機戰鬥機,又再度取得了活躍的舞台。
【坦克】
德軍武器部門為了對抗T-34,開發出用虎I式戰車,配備有厚重的裝甲、和口徑等同於88mm高射砲的戰車砲。雖然車速較慢、機動性不佳,但是裝甲和火力都凌駕在同時期的所有戰車之上。此後,又開發出虎II式,朝著戰車巨型化的目標邁進,這輛將近70t的巨型戰車,就像是將虎式的火砲和豹式的車體設計融合在一起的產物。
【機關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阻撓敵軍突破,建構了縱深很長的多重戰壕,在前方佈下倒刺鐵絲網,並且在兩側架起機槍來防禦。這樣的陣地難以突破攻陷,導致戰況陷入膠著,也因此催生了戰車,用來對抗戰壕防禦戰術。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國都投入研發戰車這種新式武器,德軍在大戰初期更是以閃擊戰術成功的展現出研發的成果。
【戰車】
當戰車取得了優異的機動力時,各國也開始研究如何讓步兵能夠機械化,伴隨戰車一同前進。原因是戰車雖然是非常強大的武器,但是在防禦時,仍舊需要步兵提供支援。為了配合這樣的戰術,各國軍方開發出裝甲運兵車。德國所採用的半履帶車相當優秀,底盤可以沿用在不同車款上,因此開發出多款裝甲運兵車。
作者簡介
太丸伸章
學研出版編輯部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