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一定要去一次紐約:在紐約一天的生活經歷,勝過某些地方的一整年

這輩子,一定要去一次紐約:在紐約一天的生活經歷,勝過某些地方的一整年
定價:399
NT $ 45 ~ 359
 

內容簡介

  古又文、吳季剛、李安、林書豪、蔡國強……他們為什麼去了一趟紐約,竟能綻放如此巨大能量?

  多少人因為去過紐約,讓自己的名字被全世界記住:

  《x戰警》金鋼狼休.傑克曼(澳洲人)、《慾望城市》女主角莎拉.潔西卡派克(在俄亥俄州長大)、名廚安東尼.波登(道地的紐約客)、導演伍迪.艾倫(從幫作家捉刀寫笑話起家)、地產大亨唐納.川普(瀕臨破產又東山再起)、紐約市長彭博(來自麻省)……以上這些人都會在書裡現身,告訴你:為什麼這輩子一定要來一次紐約

  他們是這樣形容紐約的:

  ◎ 「一跨出門,就像走進一條人性的大河,迷人極了。」──在《ID4:星際終結者》中飾演總統的比爾.普曼

  ◎「這座城市混合了各式各樣的人,有種瘋狂的能量在其中。」──網球球后莎拉波娃

  ◎ 「紐約最棒的是:走在街上完全不曉得有什麼好東西等著你。」——《花邊教主》女主角布蕾克.萊弗莉

  ◎「這整座城市就是一間建築博物館。」──《商業周刊》建築專欄作家李清志

  ◎「今年是我來到紐約的第十三年,在紐約的每一天,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一天。」——台灣出身的爵士低音提琴演奏家林煒盛

  ◎「我的紐約生涯充滿挑戰,刻苦、奇遇、驚豔,十分值得!」——新聞主播張雅琴

  ◎ 「如果你想看看全世界最精彩的都市,那你一定要去紐約! 」——紐約國際顧問管理公司總經理陳文敏

  作者潔芮兒.布魯納是歐普拉旗下《O雜誌》的資深記者,她訪問了許多紐約在地名人,告訴你,為什麼你一定要來紐約一次不可:

  ◎紐約不是合而為一的大融爐,而是各自繽紛的馬賽克,你來到紐約就能看到全世界。
  . 「你會在街角聽見來自世界各地的語言,對我來說這是很詩意的體驗。」──演員塔瑪拉.透妮

  . 「週日早上我會帶兩個兒子出門,問他們:今天想去什麼國家?然後我們就跳上地鐵,搭地鐵到那個國家。」──紐約知名廣告創意總監史提夫.藍斯

  ◎ 紐約不是只有蜘蛛人盪來盪去的高樓,這裡有六百座花園,讓你汲取能量。
  . 「如果我有一小時空檔,我就去紐約植物園,好好聞聞這些玫瑰。」──百老匯劇場公關公司老闆克里斯.波駑

  ◎ 你一定要用腳認識紐約,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路上會有什麼驚喜等著你。
  . 「我會提早一個半小時從蘇活區出發,讓世界在我眼前展開。」──《法庭女王》女主角茱莉安娜.瑪格里斯

  . 「紐約每條街都暗藏驚喜,總有一些什麼新鮮事在等著你。」——紐約知名廣告創意總監史蒂夫.藍斯

  ◎ 來紐約一定要試試一個人上館子,體驗紐約客渴望孤獨又企求連結的感覺。
  . 「我會自個兒去馬薩壽司吧,說:給我來點好料的吧!──安東尼.波登

  ◎ 紐約有最豐富的文化活動、最出色的音樂表演。
  . 「隨便問一個紐約客為什麼願意忍受高物價住在這裡?大部分人一定會說:為了一切我們能參與的文化活動。」──Peanut Butter & co創始人李.札爾本

  . 「我是爵士狂,世界上聆聽爵士樂的最佳去處非紐約莫屬。」──WPLJ電台主持人比爾.埃爾斯

  ◎ 在紐約過生活,你會形成一種饒富用意的「儀式」。
  . 「我自己有個儀式:每年春天走一趟美麗的溫室花園,使我充滿能量、敬畏自然。」──美國芭蕾舞劇院藝術總監凱文.麥肯齊

  . 「週日我們一大清早就會帶著報紙沿著河岸散步到68街的i碼頭,花幾個小時讀週日版《紐約時報》,配壺血腥瑪麗、咖啡和瑪芬蛋糕。這就是我們的小假期!」──捕捉新星公司創辦人里克.紐曼

  ◎ 不管有錢沒錢,紐約都有地方讓你驚豔。
  . 「我很窮的時候,會到邦諾書店選本書在那裡讀完。我會待上好幾個小時,一毛錢也不用花。」──《暮光之城》狼人的查司克.史賓塞

  . 《美食探險》主持人露絲.瑞秋會在中國城尾隨老太太,藉此發現一些以前不知道的肉販……

  本書提供的了無數電影或旅行團看不見的紐約風貌,讓你人還沒到,就會瘋狂愛上這裡;《出版人週刊》說:「連住了一輩子的老紐約客,都能從中找到新的探索地點。」

作者簡介

潔芮兒.布魯納(Jeryl Brunner)

  作家與記者,文字作品刊載在歐普拉的《O雜誌》、《時人雜誌》(People)、《美國週報》(US Weekly)、《國家地理旅行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旅行+休閒雜誌》(Travel+Leisure)與《達美航空雜誌》(Delta Sky);並曾任《時尚風格雜誌》(InStyle)特約記者。她曾訪問無數名人,包括大明星梅莉史翠普、茱莉亞蘿勃茲、妮可基嫚、和喬治克魯尼。她居住在曼哈頓,親自訪問了書中每位名人的紐約最愛。請到MyCityMyNewYork.com網站拜訪她!

譯者簡介

陳怡錚

  紐約大學劇場教育碩士,曾任聯合廣場旁知名巧克力餐廳服務生、日本餐廳帶位小姐、DTW實驗劇場撕票志工、布魯克林某中學實習戲劇老師、Integral Yoga Institute瑜珈老師。她在花蓮完成了第一本翻譯書。

  Falafel的迷人炸豆泥香氣、地鐵難忘的刺耳進站噪音和紐約的一切頓時成了再真實不過的夢。紐約終究是紐約。

 

目錄

前 言 你可以有幾百種方式,在這裡獲得無限能量

第一章 我的祕密花園
當我第一次踩上紐約人行道,就知道我屬於這座城市。就像當時市長丁勤斯(David Norman Dinkins)形容的,這裡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像一幅馬賽克──當你走出房門,很可能在某個街角遇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你可以聽見來自世界的語言,對我來說這是很詩意的體驗。──東尼獎影后塔瑪拉.透妮

第二章 我的中央公園
我自己有個儀式:每年春天都走一趟美麗的溫室花園,散步穿越綻放的蘋果樹下、鬱金香旁真是令人屏息,使我充滿能量、敬畏自然。這座花園沒有太多人知道。每回我和同仁提起,他們總是說:真的?那裡有花園嗎?──美國芭蕾舞劇院藝術總監凱文.麥肯齊

第三章 吃在紐約
不論電視上有多少的烹飪節目,多數紐約客家中的爐火還是冷的。研究顯示,紐約客平均每週上四次館子。為什麼呢?前美食雜誌《Gourmet》總編輯茹絲.芮秋這樣解釋:這是個陌生人的城市,人們渴望孤獨又企求連結。沒有任何地方像餐廳將公共性與私密性結合地如此完美。這就是為什麼紐約會成為一座充滿外食喜悅的城市。

第四章 這城市,不睡覺?
我特別喜歡夜深人靜時獨自漫步街頭,貝德福街一帶看起來像極了電影場景,站在華盛頓廣場公園的拱門前,你可以看見帝國大廈,當太陽慢慢升起、街道上還沒什麼車的時候,那真是美極了。白天街上有數百萬人走在街頭,但深夜時分這座城市彷彿屬於你獨有。──著名夜生活攝影師派翠克.麥可暮藍

第五章 蹓躂紐約
「水岸步行者」執行長艾德勒說:沿著城市的邊緣步行,會改變一個人,擴大他的視野。每年五月他們會沿著曼哈頓島進行「偉大漫走」。途中你會經過自由女神像、四大行政區、19座橋、20座公園。事實上艾德勒和民謠歌手彼得.席格寫過一首關於這場徒步旅行的歌,歌名就叫《水岸步行者的偉大漫走》。
 
第六章 紐約購物的種種創意
第一次到紐約時,我心想,我可以成為任何我想成為的人。感覺好棒!我第一個服裝系列就上了《女裝日報》雜誌封面。到紐約後我常去25街的「古董拍賣市場」跳蚤市集挖寶──鞋子、包包、飾品、還有美麗的蕾絲,這些東西給我好多靈感,你可以在這裡找到非常酷的東西。──設計師譚燕玉

第七章 紐約地標
如果能在紐約談戀愛會是很酷的事,我經歷過,而且非常享受。紐約的歷史、光線、建築、能量、還有所有你能在這裡做的事,全都為浪漫指數加分。──基努.李維

 

推薦序1

★ 李清志 ,《商業周刊》建築專欄作家

  在紐約,你除了可以在街頭看見全世界的人,還可以抬頭看看前衛與古典並陳的建築物,以及這些建築交會而成的天際線——這整座城市就是一間建築博物館。

推薦序2

★ 林煒盛,爵士低音提琴演奏家

  在紐約,每天都可以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樂手,有老有少,有些樂手是爵士樂的新鮮人,有些樂手則是爵士樂歷史的一部分,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唯一相同的是:你每天都必須準備好自己,因為樂手多如過江之鯽,只要有一點點彈不好,你很可能從此再也沒有工作機會。

  「Tough」是很多人對紐約客的第一印象,以爵士樂這個領域來說,說得一點都沒錯。在紐約的爵士樂圈,可能沒有人會同情一個專業上的弱者,同儕樂手對你的尊敬,常常都是要努力靠實力去贏得的。

  這幾年下來,藉由每次與不同樂手的合作,我漸漸從槍林彈雨般的合奏過程中,發現生存的真義。發現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想當一個什麼樣的樂手?在紐約當一個真正的爵士樂手,你演奏的每個音,都是自己靈魂的流露。

  我相信世界上只有紐約可以真正讓一個人的靈魂解放,做一個真正自由的人。不管你是誰,從事的是何種行業,紐約可以讓你了解全世界,而且更進一步讓你了解自己。

  今年是我來到紐約的第十三年,在紐約的每一天,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一天。

推薦序3

★ 張雅琴,年代新聞主播

  第一次愛上紐約,應該是奧黛麗赫本的電影《第凡內早餐》,她在主題曲《月河》(Moon River)的歌聲中,在紐約街頭踱步,在紐約蒂芬妮珠寶流連忘返……

  當然,百看不厭的《金玉盟》,男女主角相約紐約帝國大廈的堅貞愛情也打動了少女時期的我!

  不過,在主持「台視新聞與世界報導」後,毅然決然留職停薪到紐約攻讀哥倫比亞國際關係碩士,則是因為強烈好勝心——哥大是長春藤名校,國際關係所與哈佛齊名……也許在紐約和波士頓之間,我為了紐約而選擇哥大吧?

  呵呵,我只能說,我的紐約生涯充滿挑戰,刻苦、奇遇,驚豔,十分值得!

  因此,我想說:這輩子一定要去紐約,而且,不只一次。

推薦序4

★ 陳文敏,紐約國際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很久以前,有個來自高雄飯店世家的小女孩,支身前往LA追求她的美國夢。但LA幾近相似的城市風貌,讓她對美國夢很是失望。大一放假時,她的朋友帶她去紐約玩,從莊嚴豐富的大都會博物館到小巧可愛SOHO區的藝術品跳蚤市場;從世界音樂殿堂的林肯中心的大都會歌劇院第一次聽到歌劇,到莊嚴的卡內基廳聆聽大提琴演奏,到時報廣場看輕鬆的百老匯音樂劇,她已經愛上紐約了!

  當她和朋友在帝國大廈頂樓看著紐約燦爛的燈火,這17歲的小女孩非常堅定相信:紐約才是她的美國夢!於是她不顧家人的反對決定要搬來紐約,這一搬,便住了將近二十年。她到大學去念飯店管理,然後到三大頂級飯店工作,從帶位小姐做起,花了十幾年功夫,突破雙重少數,一路上做到紐約飯店的副總,為如麥可.道格拉斯、國務卿季辛吉,中東皇族等世界名流富豪服務。

  在紐約,她像一塊乾海綿,盡情地吸收這世界首都之精華,如魚得水;她像一頭小母獅與來自世界的頂級菁英一起作戰,彼此競爭,樂此不疲。如果說,台灣是撫養她長大的母親故鄉,那紐約便是教育她、成就她的心靈故鄉!因為,紐約用最豐富的色彩來調色她;紐約也讓她倘徉於最頂尖的國際文化裡,讓她見識過世界之都、上流社會的大格局,這些淬煉讓她實現了美國夢!

  如今那小女孩——就是我,已是一家顧問公司的CEO,每年在亞洲飛來飛去,到各大企業提供服務與品牌的顧問諮詢,不管旅行再多城市,總忘不了在紐約的青春歲月。

  還記得念書時近午夜時第一次看到大雪紛飛,高興得跑到街道上大跳大叫;還記得與同學在村子裡瘋藝廊、吃比薩的歡樂;還記得第一次逛第五大道那些頂級名店時,我們幾個女大學生猶如掉進大觀園的劉姥姥,流連忘返;還記得第一次男友帶我去林肯中心大都會歌劇院,在包廂內聆聽歌劇時,我是多麼盛重地穿著在SOHO花了$120美元買的二手古典禮服出席,好興奮、好緊張!

  我也還記得在飯店工作時,第一次看到世界知名的大明星政要竟就站在我眼前時,我差點結巴說不出話來,更沒想到他們後來竟成為我的忠實顧客。我還記得我為了再拿侍酒師證照,常到世貿大樓頂樓餐廳Window of the World學葡萄酒,和紐約各飯店同業在數萬瓶儲酒室內華山論酒,如今卻以往事成煙。

  我還記得當我在51街買下我第一座公寓時,我站在三十樓公寓陽台上望著紐約的萬家燈火,覺得自己已經征服了全世界! 我還記得在聖誕節時常與華爾街的朋友聽完歌劇,坐著馬車穿過中央公園到第五大道,我總愛穿著貂皮大衣與六吋高跟鞋踩在雪地,欣賞頂級名店燦爛的聖誕裝飾;我更記得我與某位阿拉伯王子坐著超長大禮車,穿著長禮服去洛克菲勒頂樓餐廳The Rainbow Room 吃魚子醬、喝香檳,然後在二十人樂團伴奏下翩翩起舞;我更記得有次午夜出遊後要回家時,我突然想買把花,王子便叫侍衛把所有還開著的韓國店裡所有的花全買下來給我,幾十大束的花將我家變成天堂!如今我依然還記得滿屋的花香與幸福!

  回亞洲十幾年了,紐約依然還在我心裡、夢裡。請容我這紐約客說:如果你想看看全世界最精彩的都市,那你一定要去紐約!

  此時我耳邊響起那首《New York New York》,歌詞裡唱著:「If you can make it in New York,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在紐約,有我的歡笑與淚水,有我的成就與汗水;謝謝你淬鍊我成為今天的我!紐約,我魂縈夢牽的故鄉!

前言

你可以有幾百種方式,在這裡獲得無限能量

  多數紐約客有著和這座城市連結的獨特儀式:演員馬修.鮑德瑞克(Matthew Broderick,按,《慾望城市》女主角莎拉.潔西卡.派克的丈夫)喜歡沿著哈德遜河騎腳踏車,走走停停閒晃到曼哈頓上城;約翰.藍儂愛在法蘭克(Frank)餐廳吃早午餐,而且必點一份烘蛋肉醬,他說:這道菜融合了所有最棒的味道:帕馬森起司、蛋、番茄醬,以及肉丸子。

  劇作家兼電影導演的諾拉.艾芙蓉(Nora Ephron,代表作為《西雅圖夜未眠》、《當哈利遇上莎莉》、《電子情書》、《美味關係》)則是用難置信的低價,在清晨6:00去批發市場買進各色玫瑰花;而走一趟布朗克斯區(Bronx)到吉諾烘培坊(Gino’s Pastry Shop)買個招牌奶油甜餡煎餅,對老牌演員察茲.帕明泰瑞(Chazz Palminteri)來說簡直是天堂……這些活動跟這座城市一樣包羅萬象,光用想的就夠刺激而令人滿足了;感覺有點像拜訪老朋友,或在珍藏的書裡發現喜歡的佳句。

  所以,到底我的紐約情愫是打哪來的呢?那得從我母親把我妹「綁架」的那天說起——嗯,差不多可以這麼說吧。

  那是10月的某日,感覺卻像是漫長夏日的9月尾巴,天空灑著完美的亮藍色,陽光帶著金色光輝。就是這樣的天氣清楚地對我母親說:出去走走吧。大自然是她的救贖,沒什麼比慢慢散個步來得更好的了。

  但照理說她是不能出門的,她正準備住進一家癌症中心接受骨髓移植,醫生說如果進行移植她會有五成的存活率,否則的話希望渺茫。不過給她的解藥卻幾乎是一種酷刑,療程頭幾天高劑量的化療摧毀了癌細胞,但也幾乎破壞了她的免疫系統,然後她得開始視如己出地擁抱那不知名捐贈者的健康骨髓,也就是說,她得在醫院的無菌室待上6週、身上插滿管子、不能跟人有任何接觸、所有碰到她的東西都必須經過消毒,最難想像的大概是她和外界空氣完全隔絕,連窗外的空氣也不例外。

  由於隔天一大早就要開始化療,我母親住進了她的病房。她打開行李,就在快收拾好的時候對我妹和繼父說,她想趁移植前出門透透氣。她衝向電梯,穿過大廳到了門口,我妹和繼父緊追在後。

  去哪裡好?妹妹問,在附近走走?過街?去東河?

  我母親掃視了約克大街,突然舉起手——這位女士竟然招了輛計程車!無視於我妹和繼父反對,她表明了不管他們要不要一起去,她是去定了。

  中央公園,謝謝。她對司機說,59街和第五大道交叉口。(按,曼哈頓街道主要分成「大道」和「街」,大道為南北向,街為東西向。)

  用醫療名詞來說,我媽目前處於嗜中性白血球低下(neutropenic)的症狀,她白血球這麼低,還有力氣走路真是奇蹟,她大步走進公園,步伐穩健地穿過動物園和精巧的德拉克特音樂鐘(Delacorte Clock),穿梭在紅花綠葉的蜿蜒小徑裡,接著在船池(boat pond)邊逗留,造訪愛麗絲夢遊仙境的雕像,讚嘆成蔭的榆樹大道。

  寧靜祥和、瑞光滿照的母親全然沉浸在其中,她的步伐變得更敏捷有力,隨著呼吸擁抱這一切。醫院、化療、移植手術彷彿消失了,在這神奇的秋日,徜徉在中央公園裡才是最重要的。這公園是一份禮物,體驗這一切讓她對生命感到萬分喜悅。

  大夥兒到達醫院時已經重獲能量。後來我母親安然度過了侵略性化療、移植手術和無菌隔離。隔年5月待她體力恢復,我和我母親、妹妹、她太太(按,紐約州是同志婚姻合法州)一起到中央公園慶祝。那天是母親節也是我生日,我們坐在大草坪(the Great Lawn)看著船池閃閃發光,一邊吃三明治一邊看學步娃兒在毯子上搖搖晃晃。我母親的頭髮已經長出來,看起來好美,像隻柴郡貓笑著。我妹的太太當時剛懷孕,中央公園裡的我們被無限的美好與希望包圍著。

  雖然移植手術讓我母親多活了一年,但那卻是她最後一個母親節,那年12月她就與世長辭了。從此,我幾乎每年母親節都會追隨我母親的路徑:穿過中央公園、在船池邊逗留,看家長和孩子在水邊努力操控模型帆船。起風時,乳白色的帆船彷彿在池子上溜冰。

  不過我替她的小遠足多加了一小段:沿著東車道(East Drive)往北走,我會在大都會博物館高聳的窗戶前停下來,望著灑滿陽光的雕像迴廊沉思,接著跨過裝飾性的鐵鑄橋漫步蓄水池,而且絕對會在90街和第五大道入口處駐足,看天際線優雅地舞進雲端。

  當我重溯母親的步伐,我心中的平靜感恩其實多過感傷。在此,讓我向最鍾愛的公園——這座讓我母親重獲新生的公園——致敬。

 

內容連載

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波登不設限》(No Reservations)主持人/廚師/作家
我常說,烹飪是一種支配的、起頭的行為,吃東西則是一種順服的行為。當廚師走進一家餐廳,知道在某人的主掌下食物會被悉心烹調,那是最開心不過的事了,這時我會毫不思索地轉換到「乖乖接受」的模式,全然地享受,我知道我會被照顧地好好的。

好料理通常很簡單,這也是很多廚師對壽司特別挑剔的原因。它無可隱藏、非優即劣,沒得取巧,再厲害的醬料也沒用。所以當我想要好好犒賞自己一番,我會自個兒去馬薩壽司吧,我會走進去說:「給我來點好料的吧!」

史提夫.藍斯(Steve Lance),紐約知名廣告創意總監/《殺手級企畫!》共同作者
我那兩個兒子還小、大概6、7歲時,很喜歡搭地鐵。週日早晨我會和他們一起早起,大概7、8點鐘,讓我太太繼續睡。看天氣狀況如何,我會幫他們穿上衣服一起出門,然後買份週日的《紐約時報》。往地鐵的路上我會問他們:「今天想去什麼國家呢?」

當時他們正在玩電玩偵探遊戲「神偷卡門」(Where in the world is Carmen Sandiego?),很清楚有哪些國家。他們問我有什麼建議,我會說:「你想去希臘嗎?還是俄羅斯?想去哪裡呢?」他們會選定一個國家,然後我們就跳上地鐵的第一節車廂,搭地鐵到那個國家去。坐在第一節車廂可以從窗戶看著地鐵進入鐵道和車站,非常戲劇化。孩子會大聲讀出每一站的站名,我則坐在前座讀我的《紐約時報》。

到了我們想去的國家時,我們會花好幾個小時進行探索,不過好笑的是孩子對食物一點也沒有探險精神,於是最後我們總是進了比薩店。其實我是異國料理的粉絲,我還記得有一次孩子在找比薩店時,我卻望著希臘捲餅(souvlaki)大流口水。每個國家都有一些我迫不及待想要品嚐的地方料理,不過最多我也只能外帶了。

我們去遍所有你叫得出名字的國家:布萊登沙灘的小奧德薩(Little Odessa,烏克蘭港口都市)、布魯克林區綠點(Greenpoint)的希臘,還有東村的以色列。我兒子現在已經分別24、26歲了,他們來紐約時總是會四處旅行,不會拘泥在任何一區,他們馳騁整座城市。

我還記得我們造訪過布朗克斯亞瑟大道(Arthur Avenue)的義大利。亞瑟大道就像過去的小義大利,這兒還有許多小商店,可以買到自製起士、肉類和甜點,也有很多家庭式餐廳。從很多方面而言,這裡比小義大利更像義大利。在亞瑟大道上各種義大利食物應有盡有。

亞瑟大道零售超市(The Arthur Avenue Retail Market)是你在紐約所能找到最像正統義大利超市的地方。這裡有很多的獨立經營的商店,你可以買到義大利麵、肉品、比薩、糕點等。在這吃完之後你可以走到路底的小公園。

紐約的每條街都暗藏驚喜,總有一些什麼新鮮事等著你,這是紐約的神奇所在,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奇。這有點像是活在蘇斯博士(Dr. Seuss)童書《我在桑樹街看到這一切》(And to Think That I Saw it on Mulberry St.)裡:小男孩放學回家路上看到一隻馬和一台推車,出現在桑樹街上,心想:「我不能跟爸媽說看到了一隻馬和一台推車出現在桑樹街上,那一點也不稀奇,或許我可以替那隻馬加台豪華花車。」小男孩繼續想像他在桑樹街看到的各種東西,最後變成了一個有各式雜耍藝人和動物的馬戲團大遊行。對我來說,這就是紐約!

李.柴爾賓(Lee Zalben),花生醬專賣店(Peanut Butter & co)創辦人與總裁
我在費城出生,一度以為我會在那裡度過此生。大學畢業後我在紐約找到工作,而快就愛上這顆大蘋果,已經習慣身處世界的中心,很難想像住在其他地方。

不過要在紐約生活可不簡單。夏天太熱、冬天太冷、物價高到難以置信,而且在紐約市裡穿梭簡直是惡夢;對於在老鼠激烈競爭般的城市生活,唯一不感到壓力的大概只有老鼠吧。

但你隨便問一個紐約客,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忍受這一切住在紐約?大部分人一定會說:「為著一切我們能參與的文化活動。」我打從心理同意。只是我似乎挪不出時間好好利用機會參加那些精采的展覽、講座、音樂會和表演。

每隔幾週我總還是會找到一個空閒的夜晚,或某個相較自由的週末,我會拿起《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或娛樂指南《Time Out》仔細找尋精采的活動,不過經過幾年的嘗試後,我慢慢趨向在空閒時選擇親近文化。我會直接跑到時報廣場的TKTS折扣票亭(TKTS Discount Booth)購買百老匯的對折優惠票。

我很喜歡TKTS折扣票亭,劇院裡的現場演出只是看戲樂趣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和觀光客一起排在長長的隊伍裡,聽他們討論要看哪一齣戲、看完要去哪裡吃晚餐(拜託,我不想聽到麥當勞或星期五餐廳)、去了哪些景點,以及所有觀光客會討論的一切話題。

我試著扮演疲倦的紐約客,假裝冷漠安靜,在隊伍中等待的同時逕自玩著黑莓機,但往往沒幾分鐘我就會忍不住打破沉默,暗自覺得有義務給他們一些好建議。

「小姐,《貓》(Cats)幾年前就停演了。」
「是,先生,《裸男歌唱》(Naked Boys Singing)裡的演員真的都是裸體演出。」
「《Q大道》(Avenue Q)在哪裡上演嗎?不,不是在下東城,就在這條街走到底。」

這些第一次來到紐約的觀光客身上所散發的活力,對我來說正是看戲前的絕妙開場,折扣票亭提供的半價的優惠其實只是錦上添花。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1
    $45
  2. 二手書
    23
    $90
  3. 二手書
    28
    $110
  4. 二手書
    28
    $110
  5. 新書
    85
    $340
  6. 新書
    9
    $359
  7. 新書
    9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