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網經

梵網經
定價:320
NT $ 154 ~ 288
  • 作者:賴永海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12-12-0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841052
  • ISBN13:9789570841053
  • 裝訂:平裝 / 38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梵網經》是大乘菩薩戒重要且基本的經典,隨著大乘思想興起後,千百年來流行的一部菩薩戒律,於後秦弘始年間,鳩摩羅什譯出,中土得以傳授大乘菩薩戒。它顯示了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論和根本精神,主要說明菩薩修道之階位(發趣十心、長養十心、金剛十心和體性十地),以及應受持的菩薩戒律(十重戒和四十八輕戒)之戒相。在佛教「三藏」中屬「律藏」,是大乘戒律之一,在中國佛教大乘戒律中,《梵網經》的影響最大。對大乘佛教在中國盛行,起了積極的作用。

  此外,經中把孝與戒相融通、「孝名為戒」的思想頗富中國特色。《梵網經》因其言簡易賅、行文雋永,義理、戒律兼具且意蘊深長,能概括地闡述大乘佛教的思想和主旨,因而廣受僧俗兩界的重視,對大乘菩薩戒的推動具有重大影響。

  本書《梵網經》開本大方,編排清晰疏朗,共分題旨解說、原典、譯文、注釋,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重新詮釋和解析佛經旨意。讀者可透過此書輕鬆運用《梵網經》的心法,當作讀經的誦念本,同時清楚了解《梵網經》的文句涵義。

主編簡介

賴永海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財政部、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南京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旭日佛學研究中心主任,江蘇宏德文化出版基金會理事長,鑑真圖書館館長。出版《中國佛性論》、《中國佛教文化論》、《佛學與儒學》等16部著作,主編第一部《中國佛教百科全書》(11卷,近300萬字),主編第一部《中國佛教通史》(15卷,700萬字)。

譯注者簡介

戴傳江

  哲學博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師從賴永海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哲學研究,現任職於南京航空航太大學。

 

目錄

前言

卷上
菩薩心地品之上
十發趣心
第一 舍心
第二 戒心
第三 忍心
第四 進心
第五 定心
第六 慧心
第七 願心
第八 護心
第九 喜心
第十 頂心

十長養心
第一 慈心
第二 悲心
第三 喜心
第四 舍心
第五 施心
第六 好語心
第七 益心
第八 同心
第九 定心
第十 慧心

十金剛心
第一 信心
第二 念心
第三 回向心
第四 達心
第五 直心
第六 不退心
第七 大乘心
第八 無相心
第九 慧心
第十 不壞心

十地
第一 體性平等地
第二 體性善慧地
第三 體性光明地
第四 體性爾焰地
第五 體性慧照地
第六 體性華光地
第七 體性滿足地
第八 體性佛吼地
第九 體性華嚴地
第十 體性入佛界地

卷下
梵網經菩薩戒序
菩薩心地品之下
十重戒
第一 殺戒
第二 盜戒
第三 淫戒
第四 妄語戒
第五 酤酒戒
第六 說四眾過戒
第七 自讚毀他戒
第八 慳惜加毀戒
第九 瞋心不受悔戒
第十 謗三寶戒

四十八輕戒
第一 不敬師友戒
第二 飲酒戒
第三 食肉戒
第四 食五辛戒
第五 不教悔罪戒
第六 不供給請法戒
第七 懈怠不聽法戒
第八 背大向小戒
第九 不看病戒
第十 不畜殺具戒
第十一 國使戒
第十二 販賣戒
第十三 謗毀戒
第十四 放火焚燒戒
第十五 僻教戒
第十六 為利倒說戒
第十七 恃勢乞求戒
第十八 無解作師戒
第十九 兩舌戒
第二十 不行放救戒
第二十一 瞋打報仇戒
第二十二 憍慢不請法戒
第二十三 憍慢僻說戒
第二十四 不習學佛戒
第二十五 不善知眾戒
第二十六 獨受利養戒
第二十七 受別請戒
第二十八 別請僧戒
第二十九 邪命自活戒
第三十 不敬好時戒
第三十一 不行救贖戒
第三十二 損害眾生戒
第三十三 邪業覺觀戒
第三十四 蹔念小乘戒
第三十五 不發願戒
第三十六 不發誓戒
第三十七 冒難遊行戒
第三十八 乖尊卑次序戒
第三十九 不修福慧戒
第四十 揀擇授戒戒
第四十一 為利作師戒
第四十二 為惡人說戒戒
第四十三 無慚受施戒
第四十四 不供養經典戒
第四十五 不化眾生戒
第四十六 說法不如法戒
第四十七 非法制限戒
第四十八 破法戒
結語
延伸閱讀

 

內容連載

前言(節錄)

《梵網經》是大乘菩薩戒的重要經典,它隨著大乘思潮而興起,宣示了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論和根本精神,闡述了大乘菩薩道的修習階位及大乘菩薩戒的十重四十八輕戒,促進了大乘佛教在中國的流行及大乘菩薩戒運動。在闡釋菩薩心地法門時,《梵網經》明確表述了大乘佛教的佛性思想,集中體現了中道正觀,對佛教義理作了簡要的玄學化論述。

《梵網經》,全稱為《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又名為《梵網經菩薩心地品》。梵者,能淨之義;網者,能攝有情眾生之義。梵網,原指大梵天王宮的因陀羅網,有千重而有千光,光光各各相攝不相妨礙。在本經中,諸梵王持羅網幢供佛而聽法,佛因此說無量世界猶如網孔,各各不同,並以梵網比喻佛教之法門,亦重重無盡,圓融無礙。法王說法,猶如梵網一般,孔雖多但網仍一,無量法門雖如恆河沙,但宗趣必歸於一,是故從喻立名為《梵網經》。《梵網經》現收於《大正藏》第二四冊,金陵刻經處也有單刻本流通。

《梵網經》現今流行版由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所譯,該經正文前有僧肇的「梵網經序」。從內容上看,《梵網經》上卷主要闡述了菩薩修行階位,也對佛教基本義理作了簡要的闡述。下卷明菩薩戒法,闡述了大乘菩薩戒的十重四十八輕戒的基本內容,其中也體現了大乘佛教的佛性、般若思想。

(一)菩薩修行的階位:三十心、十地。
該卷是以釋迦牟尼佛在第四禪地中的摩醯首羅天王宮,與無量大梵天王及菩薩眾,向盧舍那佛問大乘菩薩修行的階位。在該卷中,大乘菩薩的修行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發趣十心、長養十心、金剛十心、體性十地,即三十心、十地共四十法門。

1.發趣十心。
所謂「發趣」,指發心修行,趣向大乘。發趣十心,是指發心修行十心,心心皆趣向大乘之境,最終成就佛果。發趣十心,具體指:

第一、捨心(施捨心),第二、戒心,第三、忍心(忍辱),第四、進心(精進),第五、定心(禪定),第六、慧心(智慧),第七、願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願),第八、護心(護持),第九、喜心,第十、頂心(頂,本指人頂,最尊貴之意)。

2.長養育十心。
長養,指長養善法,成就功德,趣向聖位。長養十心指:
第一、慈心,第二、悲心,第三、喜心,第四、捨心,第五、施心(布施),第六、好語心(慈愛語言待人),第七、利益心(以身口意諸行利益於人),第八、同心(同理心),第九、定心;第十、慧心。

3.金剛十心。
金剛,喻金剛堅固不壞之意,指長養善法後,其心更加堅勇,不被外道侵損。金剛十心指:第一、信心,第二、念心(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共六隨念),第三、回向心(趨於佛果的殷切之心),第四、達心(通達無礙),第五、直心(正直),第六、不退心(不退轉),第七、大乘心,第八、無相心(心無相),第九、慧心,第十、不壞心。

4.體性十地。
體是本體,性是本性。體性,指佛與眾生的本性,兩者同一而無差別。體性地,即菩薩修行證果的品位,由初地菩薩入聖流而至十地成佛。體性十地指:第一、體性平等地,第二、體性善慧地,第三、體性光明地,第四、體性爾焰地,第五、體性慧照地,第六、體性華光地,第七、體性滿足地,第八、體性佛吼地,第九、體性華嚴地,第十、體性入佛界地。

發趣、長養、金剛這三十心的修行,是修習菩薩道的前期。證入初地的菩薩方才是真正得入聖流,再經二地、三地直至證入十地成佛。這三十心十地的菩薩道修行次第,修道者可依此順序由淺入深,漸次捨凡入聖,直至得證佛界,究竟解脫。從修行次第上看,雖然一地菩薩不知二地事,但在體性上,每一心、每一地卻又是互攝無礙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8
    $154
  2. 二手書
    66
    $210
  3. 二手書
    66
    $210
  4. 二手書
    73
    $234
  5. 新書
    75
    $240
  6. 新書
    75
    $240
  7. 新書
    79
    $252
  8. 新書
    79
    $253
  9. 新書
    79
    $253
  10. 新書
    85
    $272
  11. 新書
    88
    $282
  12. 新書
    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