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1
好的問題比好的答案更有價值(台南一中科學班主任)何興中
如果上課時把漫畫當成課本,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現場多年,其實早就發現只要老師滔滔不絕開始說理論,學生就會像洩氣的氣球慢慢趴下來。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其中一種方法就是挑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只要談到他們喜愛的東西,他們的眼神中總是充滿了興奮。後來發現我在年少時期看的一些漫畫,居然是現在教學的救星。
每次教到氣體動力論時,冗長的導證都在考驗著老師與學生們。要理解氣體分子連續撞擊容器的器壁造成壓力,這需要很好的想像能力。此時我就會請「助教」出來表演一下,而這位助教就是《聖鬥士星矢》,他表演的就是「天馬流星拳」,只要星矢沿著天馬座星位出拳,每秒鐘可以發出數百拳的超越音速的拳法。講完之後我就會請學生開始計算:星矢出拳時的力量大小約是多少?經過助教一番的演練,學生就可以理解到氣體碰撞器壁時是如何產生壓力的。但有些例子卻是幫倒忙,助教們也常常做出錯誤的示範。例如星矢在第13集為了救沙織公主,向教皇打出天馬彗星拳,這一拳是超越光速的。若此刻愛因斯坦看到時一定會說:「作者在畫漫畫之前請好好讀一下相對論。」
所以當閱讀到柳田理科雄所寫【空想科學讀本】系列書籍時,想像教師能夠利用漫書中的情節當成是驗證科學的的素材,學生一定會覺得非常有趣;若學生在閱讀漫畫時能像作者帶著批判以及實地檢視的精神來閱讀的話,就會對科學理解能夠有更深的層次。
例如在書中談到怪醫黑傑克能夠將手術刀像飛鏢一樣射出時,作者為了「驗證」這個說法,將豬肩胛肉放在地上,然後將手術刀從1公尺的高度自由落下,然後「測量」刀子進入肉裡頭的深度;然後依據物理原理「推論」將手術刀的速度增加3倍以上,「預測」刀子進入的深度會增加10倍。這整套程序符合了科學發展的精神:從假說開始,為了證實假說的正確與否,所以要設計一套實驗來驗證,而從實驗中獲得了暫時性的結論,依據結論就可以進行推論及預測,然後根據預測內容就可以繼續檢驗下一個論證。
所以當我看到作者用手術刀刺豬肉這段敘述時不禁欣喜:這不就是驗證在物理上「功能原理」最好的實驗教材嗎?身為科學教師的我,也總不能看看就算了吧!所以就到學校生物實驗室借了幾把解剖刀,然後找了幾塊保麗龍板子,開始依照作者的方式去驗證這段理論。可是在操作幾次後才想起了原本敘述是:「怪醫黑傑克能將手術刀像飛鏢一樣射出去刺中敵人嗎?」所以證實了「功能原理」不代表原本敘述是正確的啊!自然就會產生下一個問題是:「那要怎樣設計實驗才能驗證這一段假說呢?」於是認真思考如何設計一個安全場所,讓實驗者練習丟解剖刀時,旋即又產生下一個疑問:「當我們丟刀子時,手腕會給刀子一個力矩會帶動刀子的旋轉,這樣刀子真的能順利刺中目標嗎?」所以又引發了下一個問題……也許我們真不可期待能證實這個說法正確與否,但隨著每個問題的產生與解決,就可以透過實作去學習到各種科學原理,而這樣的學習方式跟只透過紙筆練習去理解科學原理,哪一個會具有更好的發展性呢?一個好的問題是不是比好的答案更有價值呢?
柳田理科雄的【空想科學】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範本,讓我們理解科學不僅是在實驗室,就算是閒暇之餘所看的漫畫也可以是好的科學素材。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怎麼去看待科學這件事:科學原理不僅於是敘述部分,重要的是如何引發更多的預測,而且實地動手做去解決問題。科學教師不僅是將原理敘說清楚,重要的是引發學生的想像與動手設計實驗的能力;而學生不僅能理解科學原理,重要的是能從原理中引發出更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答就會是明日的科學。
推薦文2
以動漫點燃學習科學的熱情(宜蘭市復興國中教師)陳怡翔
如果你是一個動漫迷,這本書將讓你捧腹大笑與驚喜連連;
如果你對自然科學有興趣,這本書將讓你頻頻點頭,拍案叫絕;
而如果你是一個對自然科學有興趣的動漫迷,那麼,這本書你非買不可。
從小,我就特別愛看日本漫畫,我曾經將床單綁在手腳上模仿忍者哈特利,從高處一躍而下,而摔得鼻青臉腫;也曾戴著鐵鍋(當年安全帽並不盛行),幻想自己是超人力霸王,與外星怪獸大戰,最後,被找不到鍋子煮飯的老媽以「家法」伺候。隨著年紀增長,漸漸不再做這些傻事,一部分是因為在學校學到一些正確的觀念,一部分是因為自己親身嘗試後得到了教訓。
十多年前,在科普書尚未佔據書局一角時,我在漫畫店裡看到了一本日文書《空想科學讀本》,從插圖大概知道這是一本討論無敵鐵金剛及超人力霸王的另類專書,這本書解答了我心底一直存在的問題,例如:「無敵鐵金剛身高幾十丈,跑步時高低起伏,為什麼柯國隆坐在駕駛座中不會吐?」、「哥吉拉那麼胖,會不會被自己的體重壓垮?」、「假面騎士踢擊絕技怎麼可以在半空中轉彎」等。
二○○三年台灣遠流出版了中文版,直到現在共有6集,作者柳田理科雄在書中以科學理論檢證耳熟能詳的科學卡通漫畫,結論往往讓人出乎意料,爆笑不止!例如第一集第二部「千萬別用這招!」中,便提到「使用哆啦A夢的竹蜻蜓,最後飛走的只有哆啦A夢的頭皮」,就是一個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有關的問題!
《空想科學讀本6》討論的作品幾乎都是目前正在連載的漫畫,範圍比以前更廣,也更貼近青少年的生活,例如:「《ONE PIECE航海王》的索隆用嘴巴銜著刀戰鬥,實際上做得到嗎?」、「《火影忍者》的伊魯卡老師中了忍法色誘之術導致鼻血狂噴向後飛出,有可能嗎?」這些都是讓人拿到書,迫不急待想趕緊閱讀的章節。
除了無厘頭的問題,作者討論問題的過程有一定的邏輯性,往往依循「觀察→產生問題→蒐集資料→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分析結果→提出結論」的脈絡,是很好的科學研究示範,也很適合轉化為教材。以「《ONE
PIECE航海王》的索隆用嘴巴銜著刀戰鬥,實際上做得到嗎?」為例,柳田老師先透過《五輪之書》(宮本武藏著作)從武術的觀點推論三刀流的實用性,接下來再測量刀子實際重量、長度、支點、施力點、抗力點(參見第168頁圖),以槓桿原理推論出索隆所受到的衝擊力為17.5噸重,這是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縱使索隆辦得到,作者又進一步提出四刀流的可能性。
除了力與力矩外,「《風之谷》的女主角娜烏西卡與《魔法公主》的女主角小桑,誰運動能力比較強」的問題是九年級「力與運動」章節很好的教材,「胖虎是個音癡,一唱歌附近的玻璃窗都會爆破,要多爛的歌喉才能唱爆玻璃窗」很適合做為「波動與能量」單元引起動機與評量的素材。
在教改的聲浪中,我們一直強調要交(教)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其實另一個關鍵是孩子願不願意帶走,愛爾蘭詩人葉慈曾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課程與生活適度的連結,除了能強化學生對課程的認同外,也能引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面對這群由媒體養大的孩子,動漫已經成為他們成長的元素之一,《空想科學讀本6》提供課程與學生的另一種連結;除了有趣,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分析,學生閱讀並驗證書本內容的過程,無形中便做了知識的重整與串聯,透過主動的編排與連結後留存下來的結果,才會留在長期記憶裡。
在學校操作過程中,我發現除了教室氣氛很活絡之外,學生會提出更多希奇古怪的問題,讓我快招架不住,卻也求證得很開心。很期待台灣也能有「空想科學 圖書館通信」這樣的討論平台,提供我們更多的諮詢管道,讓我們不只是空想,而是串連彼此的想像;有時候我會想,當學校的藝文與科學領域撞擊出不同火花,來一場動漫科學秀一定是件愉快而有意義的課程。
後記
在高中生活的角落裡
前言中寫過,本書所收錄的問題幾乎都來自讀者,而且原稿的初次刊登全部都是在「空想科學 圖書館通信」上。這本書就是將此刊從第1號至第41號的內容重整,大幅改寫之後做出來的。
應該有許多人是第一次看到「空想科學 圖書館通信」這個名字。這是送往高中、專科學校的圖書館每週傳送一次的傳真報。內容形式就是蒐集來自讀者以明信片或郵件寄送的問題,然後由筆者我回答。負責插畫的當然也還是近藤豐老兄啦。
當初從編輯的近藤隆史兄那兒聽到這個傳真報的主意時,是在2006年的秋天。他說了很大膽的計畫:「向全國的高中發送通知,所有希望能收到本報的學校圖書館我們都會免費發送。而且歡迎張貼更歡迎複印,讓大家隨意自由使用。」
對我來說,這就等於要做一份週刊連載了。但有一點不同的是,讀者只限高中生,而且是直接用傳真送到他們手上。我當場就很想做這件事。
原因之一是我個人的理由。我想起了自己高中時代那些光輝燦爛的日子。大家都健康有活力,有時互相競賽、有時會吵鬧打架、有時會談戀愛。如果有人拚命努力,周圍的人也會對他做出回應。我雖然不至於說出「好想回到那個時代」這種話,但若要我否定對那遙遠過去的懷念之情,那就是謊話了。大概,說到高中的話,現在也有這樣的場所吧。在某個角落裡放著我自己寫的原稿……光是這麼想著,我就覺得很高興。
原因之二則是工作上的理由。在前作《空想科學讀本5》的〈後記〉中我也寫過,由於有很長的補習班老師經驗,所以非常急於知道讀者的反應。說得極端一點,我好想在原稿都還沒寫完之前就讓讀者看一看,然後一面看著讀者的反應一面寫下最後笑點。要是辦不到,如果用回答問題這種形式,還是直接送往各校圖書館的話,說不定是至今以來最能與讀者拉近距離的方法。
但是我也很不安。根據近藤兄的調查,全日本的高中或專科有6千多所。其中究竟有多少間學校會回答想讀到我的原稿呢?以樂觀當成座右銘的我大言不慚的預測:「差不多會有200所學校左右吧。」然而以慎重做為人生基礎的近藤兄卻回我一句:「發什麼春秋大夢啊,有20所肯要就已經夠成功了。」所以我也覺得有可能會全無回應。萬一那令我懷念的母校也回我一句「不要」,那該怎麼辦啊?
送出這封希望能有收穫的通知時,已經是2006年12月的事了。到第一次發送之前,收到願意訂閱的回信有……喔!998所學校!之後,隨著出刊越多,訂閱的學校也越來越增加:1200所、1500所、1800所學校!也因為有Media
Factory的吉田佳奈女士在調查新設立的學校、統併或廢除的學校有哪些,並繼續不斷地送出通知,到了2008年6月30日的現在,已經有2157所學校接受訂閱,佔全日本高中及專科的35%,真是令人高興。
與讀者的交換,也以超出我所期待之形式實現了。每當我回答了某個問題,就會有關於同一作品內其他的問題或不同作品中的類似事件之疑問送過來。我非常明白,這就是〈前言〉寫過的「說起來還真的是這樣呢」之現象。若是我對某作品中的事實有所誤解,也會立刻被罵個狗血淋頭。每當送來的問題中還有附加「我是在考試中偶爾想起了這一點」、「學弟問的這個問題讓我很頭大」等等讓我得以一窺讀者日常生活的隻字片語時,也會讓我有「啊,跟以前一樣沒變嘛」的柔和感。
每週一次為了回答問題而撰寫原稿,這一年半以來已經成為我的例行公事了。雖然回答問題很快樂,卻不簡單。例如說對「○○是有可能的嗎」之類的問題,我是不會回答「因為根據這個原理,所以在現實中不可能」的。因為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並不想要這種答案,他真正想聽到的,有的是「有沒有什麼類似的經驗可以辦得到嗎」,有的是「有什麼無厘頭或亂來的方法讓這變成有可能呢」等等。從明信片或郵件裡的字裡行間,可以讀出他們真正想知道的其實是什麼,而我也想盡可能用正中紅心的方式回答。我心裡總是如此認為,所以回答問題的樂趣,其實和與人交談的樂趣有些類似呢(困難程度也是喔)。
之所以會將這「圖書館通信」集結成冊出書,原因無他,正是因為收到許多高中生和老師的「請快點出單行本」的提議。既然如此,我也想從高中生以外的讀者那兒得知問答的樂趣所在,因此便盡情寫出這本《空想科學讀本6》。這本書真正地實現了讀者與我的共同作業。謝謝大家!
2008年6月30日 柳田理科雄
自序
竟有如此出乎意料的問題!
這次的【空想科學讀本】有了新趨勢,以「答客問」的風格收錄了41篇的原稿。
說是風格,其實並非故意用這種方式量身訂做的文字。除了一個例外,書中所有的提問都是由真實的讀者送過來的喔。而那個例外,就是敝人在下筆者我自己提出的。這是因為看到大家提出的問題都太有趣了,不由得冒出對抗的心理,忍不住自己也提一個。
要說有趣在哪裡,就是這些問題的構思以及找出問題的著眼點。例如有個問題是「在動畫《蠑螺小姐》的片尾曲裡,一家人全都飛進度假用的小木屋,然後小屋就一伸一縮地動來動去,那是怎麼做到的啊?」《蠑螺小姐》我看了三十幾年,可從來沒想到過這種疑問!不過,這麼說來這件事還真是有夠不可思議!
還有一位高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古典文學《枕草子》中出現過能聽見蚊子睫毛掉落的聲音之人,這聽力有多好啊?」這個故事我記得也在高中時代讀過,但當時只忙著學文法和白話文翻譯,卻從來沒有質疑故事本身。原來還有這種問題啊……
此外還有個令人爆笑的問題是「『可苦可樂』的歌有一段歌詞是『這把被嘆息弄到生鏽的鑰匙』,請問人的嘆息真的能讓鑰匙生鏽嗎?」我聽了之後才知道是一首回顧青春的好聽抒情歌曲。難道是聽了這首歌之後擔心鑰匙會生鏽?
什麼事讓人覺得很有趣,什麼事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其實因人而異。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心靈用來感知外界的天線,會基於個人的人生經歷而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寬廣度及敏感度吧。但另一方面,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並不會有太大差異,若是某件事能令某人心有所感,也應該會在其他人心中引起或多或少的感觸才對。所以,每當有人說出簡單的問題時,大家的回答也都接近吧。說起來還真的就是如此……嗎?
我私心認為,所謂科學,就是依照「抱持疑問、蒐集資訊、用自己的腦袋思索」此三個階段循序漸進發展出來的東西。其實這第一個名為「抱持疑問」的階段是非常困難的,有時某些事仔細想來的確很不可思議,偏偏就是無法牽動心靈的天線去注意此事,或者明明注意到了,卻因為「很忙」、「有更重要的事」等等理由,導致原本難得的通往科學的頭緒,就這麼輕易忽視省略擺到一旁去了,偶而也會有這種情形。
換句話說,這本書也可以說是將這個名為「抱持疑問」的第一階段交由各位讀者擔任,而讓我得以步入接下來的階段,由我們一起共同作業而完成的一本書吧。這是一本在非常幸福的形式下寫成的書,雖然我踏入寫作世界已經長達十二年,這卻是得到大家最深厚愛所構成的一本書。
與本書同時發行的還有一本《空想科學讀本6.5》。是一本完全相反、是只依我個人興趣而卯足了勁所寫的一本書。兩本都買來讀一讀比較一下,也是一種樂趣……大概吧?(編註:緊鑼密鼓翻譯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