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全新書封版】

蜀道難【全新書封版】
定價:280
NT $ 160 ~ 450
  • 作者:張草
  • 出版社:皇冠
  • 出版日期:2014-01-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3329557
  • ISBN13:9789573329558
  • 裝訂:平裝 / 33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不只是一部武俠小說,更是一部「超乎想像」的武俠小說!

  夜夢天庭,凶星降世!
  究竟誰才是橫掃人間的凶殘惡星?

  蜀道之難,
  難在高聳的險山峻峰,陡峭的懸崖絕壁,
  自古阻絕了多少英雄的宏圖霸業,
  但無法阻止的卻是,人性的貪婪……

  明朝末年,皇家道士范羽在一場夢中預見了張獻忠、李自成之亂。他不忍天下生靈塗炭,遂命大徒弟谷中鳴尋找能夠阻止這場禍事的太白金星。

  不負師父所託,谷中鳴發現線索就在張獻忠的大本營裡。然而途中他卻必須先通過攸關生死的考驗,很可能還沒找到太白金星,就會與成都一同淪陷。

  另一方面,谷中鳴的師弟、都江堰總工頭姜人龍,則召集各路好漢,決心死守張獻忠欲搗毀的都江堰和二郎廟。但在與亂軍對峙之際,他卻意外發現廟中埋藏了千年的祕密,更發現師父夢中大殺天下的凶星,竟然似乎不是張獻忠?

  盛衰興敗總是輪迴不斷,在張獻忠、李自成之外,難道還有更大的凶星?然而可以為混亂的天下局勢畫下句點的星君,又究竟身在何處?

  三個不會武功的主角要如何演出武俠小說?張草延續《庖人誌》的創新風格,糅合歷史、奇幻、推理乃至奇門遁甲、五間兵法,重新定義什麼叫「欲罷不能」!不看武俠的人,會因為這本書而愛上;看武俠的人,也會因為這本書而打開全新的視野!

名家推薦

  作家星子、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助理教授陳國偉、作家張國立、財經部落客「總幹事」黃國華、「給我報報」總編輯馮光遠 熱血推薦!●依姓名筆劃序排列

  張草筆下,三名道士雖全無武功,卻憑著道術與張獻忠派進四川的間諜部隊展開搏血戰。這個安排使故事由奇幻,更加血淋淋的真實。

  我沒寫成茅山道術沒關係,張草寫得精采,於此再得強調一下,我,張某,真的是茅山張小道士的兒子,在此推薦《蜀道難》,絕對貨真價實。──作家張國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草


  第三屆「皇冠大眾小說獎」首獎得主,他以《北京滅亡》獲得評審壓倒性的青睞,並與之後的《諸神滅亡》及《明日滅亡》構成「滅亡三部曲」,成為華文科幻的經典之作。

  張草成長於馬來西亞沙巴州,從小就廣讀群書,被戲稱為「人肉百科全書」,小學五年級即以超齡之姿贏得馬來西亞丘陶春盃文學獎公開組冠軍。後赴台灣就讀台大牙醫系,二十四歲在《皇冠雜誌》發表《雲空行》系列,一鳴驚人,之後即創作不輟,並致力於各種小說類型的創新,他的極短篇《很餓》、《很痛》,以及奇幻靈異作品《雙城》也均備受好評。「庖人三部曲」則是張草前後耗時十二年才終於完成的最新代表作,並開創了「職人武俠」的新風格。

  目前張草一邊回鄉開業當牙醫,一邊參加合唱,至於手上的小說計畫,則據說再寫二十年也寫不完。
  張草‧突觸漩渦:zhangcao72.pixnet.net/blog

 

推薦文

茅山道術的成都會戰文◎張國立

  我父親來自江蘇省金壇縣(如今是市),母親則是鄰縣的句容市,聽老媽說起以前談戀愛的故事,老爸得翻過橫亙在兩縣中間的一座山才能約會。

  嗯,有點勞累。

  中央的那座山就叫茅山。

  父親早逝,做兒子的我偏又是好奇寶寶,成天問老媽關於老爸的事,最常出現的問題是:

  「把拔以前是做什麼的?」

  「中央造幣廠呀,文書科的。」

  「再之前呢?」

  「中央銀行。」

  「再之前呢?」

  「念書。」老媽開始煩了。

  「再之前呢?」

  這時老媽放下手中的毛線,朝我瞪圓兩顆大眼珠,用威嚇的口吻吼我:

  「當道士。」

  厚厚厚,我爸是,師公?

  事情是這樣的,我爸的家鄉在金壇茅山腳下的一個小村子,按照幾百年來的傳統,十多歲時的男生都得上山服義務役,當道士。想想看,老爸是師公,能填在家庭連絡簿內表揚一番嗎?

  直到高中我終於搞清楚,茅山是道教的聖地之一,而且茅山最厲害的是降魔抓鬼的道術,名聞兩岸三地的電影界。於是問老媽的問題就有了變化:

  「老爸以前是茅山道士喔。」

  「小道士,當了兩三年。」

  「他會不會道術?」

  「什麼道術?」

  「就是驅鬼降魔,什麼灑豆成兵,把死人從棺材裡叫出來之類的。」

  「亂七八糟,你爸只會念書寫字。」

  「真的,書上說的,電影裡也有演,茅山道士一手拿木劍,一手搖鈴,嘴裡念咒語,鬼就現身和他比武功,大部分都是道士贏。」

  「在茅山混了這麼久,你爸也許會法術吧。」

  好極了,說不定老爸留給我什麼《茅山法術一百種》、《降鬼十八招》之類的世不二出寶典,然後我苦練三個月,就成了當代頭號法師,不必考什麼屁大學,受盡數學的煎熬。甚至我給自己起了個法號:張一刀。

  「你爸可能會抓鬼。」

  老媽總算有記憶了,接下來呢?

  「接下來就生了你這個討債鬼。」

  大約幾年前我還回江蘇老家去看茅山,它在群山之中,要下雨的樣子,只見雲霧飄渺,瑞氣千條,也見到穿道服的道士,不過老道士抓著我說:

  「來,算個命,一條命二十人民幣。」

  這不影響我對茅山道術的憧憬,一直想寫本以茅山道術為背景的小說,不過一時陷入推理旋渦之中不可自拔,一延再延,現在不必延了,因為張草的《蜀道難》寫了,而且寫得很武俠,將道術與武術結合在一起,面對張獻忠入侵成都的這場世紀大戰。

  明末的流寇裡面,李自成最英雄,張獻忠則最殘酷,殺人如麻,《明史》裡明確指出他以殺人多寡做為記功的標準,他的部隊一共殺了「六萬萬有奇」,就是六億多人,顯然過於誇張,但至少殺了幾百萬。其中記錄最詳細的是他攻進朱元璋的故鄉鳳陽(如今江蘇北部與安徽接壤處),《明史》裡說:

  「士民被殺者數萬,刨孕婦,注嬰兒於槊,焚公私廬舍二千六百五十餘間。」

  殘忍至極。

  張草筆下,三名道士雖全無武功,卻憑著道術與張獻忠派進四川的間諜部隊展開搏血戰。這個安排使故事由奇幻,更加血淋淋的真實。

  我沒寫成茅山道術沒關係,張草寫得精采,於此再得強調一下,我,張某,真的是茅山張小道士的兒子,在此推薦《蜀道難》,絕對貨真價實。

前言

蜀道果然難行

  上一部作品《庖人誌》費時九年方成,當出版社知道尚有續集時,他們也不禁頭皮發麻了:讀者等得了這麼久嗎?我不太擔心,因為《蜀道難》是從前作衍生出來的故事,應該可以寫得比以往快一些,因為手頭上都已經備足了資料,乍看沒什麼難處。這部作品是我在寫〈弈士誌〉時,發現筆下一發不可收拾,趕緊懸崖勒馬,將一大塊寫好的部分切去一旁,打算另開一條線,好讓《庖人誌》的主線更加明顯。其實兩部小說在時空和人物上皆相連,甚至重疊,所以我相信可以在一年內整理出來。

  無奈事與願違,我碰上了最大的難題,亦即貫穿故事最重要的人物:張獻忠。我應該寫多少張獻忠,才不至於變成一部《張獻忠傳》?我應該在交待一件歷史事件時,如何避免將來龍去脈寫成教科書?張獻忠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物?他一定跟普通人一般有複雜的個性,而歷史中有關他的行為紀錄有多少真實性?如何分辨?如何才能找到最接近他原貌的文獻?

   我對「張獻忠屠川」,乃至於後來滿清人「湖廣填四川」一直有高度興趣,張獻忠真的殺光了四川人嗎?在十年研究中,我漸漸看出歷史紀錄有趣的一面:隱藏在文字表面底下的「第三種歷史」(「滅亡三部曲」語),那是一種隱藏的訊息。比如有一段野史文字紀錄說,張獻忠自謂「其實我一生最大的願望是當個商人」,這句自白說明了什麼?透露了他多少心事?我不敢說發現了真相,但真相的確可以從不同文獻的矛盾衝突中浮現。即使是今日的新聞事件,都可以出現羅生門式的各說各話,所以我們又如何強求這些久遠的舊聞,有辦法完全還原真相?官方歷史不免為政治喉舌,但草民自有草民的觀點,因此民間野史多少道出了庶民角度的歷史(當然,也可能只是未經證實的八卦)。

  寫這故事時,不免引發我的思緒:當天下大亂,前朝已滅,後朝未穩,國不成國,家不成家的時刻,試問該如何選擇效忠對象?忠義該如何定義? 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由個人至天下逐步擴大,此刻該選擇何者為重?自身、家園、國家或更大的,天下?

  當然,各人有各人的選擇,有人選擇為已亡的國家盡忠,被評為愚忠,我看也沒什麼不對,畢竟這是他個人的抉擇,因為惟有如此方能令他的觀值觀臻於完美。但若我們不再立足於政治中心的高度來看待家國,除去忠義的包袱後,以低姿態站在民間環顧四方,看見的會是個人的掙扎求生,還有為大節的捨生取義,此時的義,不為自我而為他人,才是人性的最大光輝。

 

內容連載

崇禎十七年二月至三月

甲申年,清明。

大清早,岷江兩岸人山人海。

大家期待的,是始自北宋,七百年來相沿不絕的祀水儀式,是灌縣每年的大事,因此連山坡上、樹頭上都擠滿了觀眾。

東岸的觀眾中有名老道,白髮稀疏,勉強梳了個髮髻、戴了頂道冠,披了件老舊道袍,正睜著一對精目,緊瞪江邊。

江邊搭起了彩棚,裡頭布置妥當,但比起往年,顯得有些寒酸。也難怪,今年正月,也只不過是上個月,張獻忠已經攻進了史稱「易守難攻」的四川,全蜀各地人心惶惶,生怕哪天張獻忠打來了家門,哪有心情費心去布置?

雖然如此,成都府還是來了一位大官,他身邊有隨從數人,在灌縣的縣令、縣丞、主簿等諸大小官員陪同下,在彩棚下守候著。

老道緊盯的,正是彩棚裡的這位官兒。

那位大官面貌頗有威嚴,不怒而威,其名喚劉之渤,來頭不小,乃朝廷派來四川代天子巡狩的「巡按御史」,陝西寶雞人氏,為官剛正不阿,頗有聲名,在民間的風評不惡。

老道真正注意的,乃劉之渤的印堂。

「可惜呀,印堂黑重,恐怕過不了秋天。」老道不是在喃喃自語,他身邊有一名男子也正環視著觀看祀水的人群。

那男子三十來歲,年近四十,身穿儒服,原本容貌清正,卻留了滿面鬚碴,蓬髮胡亂紮起,不修邊幅,顯得十分老態。他對老道點頭,贊同道:「不只是他,這裡有不少人,眼看都過不了秋天。」

「那麼……」老道促狹地問:「老夫過得了秋天嗎?」

男子微笑道:「師父您頑皮了,您要敢問,弟子有膽子說嗎?弟子要有膽子說,您又敢聽嗎?」

老道摸摸頭上薄薄的一層白髮,笑道:「為師道行不高,聽了只怕日夜不安,還是免了吧。」兩人望了江邊一陣子,老道又問:「你呢?你看過自己嗎?」

男子依然微笑,但已經笑得有點不自在了。

他不喜歡光滑的表面。

不論是銅鏡、水面、漆器,只要是能令他看見自己面貌的光滑表面,他都會避免去看。

為了預防萬一,他還刻意不打理儀容,弄得自己髒兮兮的,即使不小心看見了,也看不清楚。

他和師父繼續觀察巡按劉之渤。

劉巡按知道,他是這場年度好戲的要角,一定要演得好看,贏得喝采,尤其在這種時局,更是需要一點振奮人心的事。

早在前一日,他已自成都府啟程,途中先在郫縣停歇,那裡有座「望叢祠」,祭祠著蜀國古帝「望」、「叢」二人,他按照習俗祭拜了古帝,直到午後才抵達灌縣,夜宿縣城裡頭的行台衙門。

次日,劉巡按在禮樂隊伍開路下,依規定到「伏龍觀」、「二郎廟」等處一一祭拜了,才來到河岸邊搭好的彩棚,準備主持放水儀式。

他將要主持的這場放水儀式,是灌縣每年春天的壓軸戲。

灌縣緊鄰著岷江,江上有世間最古老的水量控制系統「都江堰」。每年休耕後,灌縣都會召集河工,截斷河水,對都江堰進行一年一度的「歲修」,然後擇日放水。

眼前的岷江,分成內、外二江,外江正滾滾而流,內江則被一道泥埂截斷了流水。這泥埂乃由整列榪槎(三腳架)圍成,許許多多的木製榪槎排成一列,朝著上游的那一面墊上竹笆、抹上黏土,便成了截閘用的泥埂,河水斷流後,河工們便能下到河床去清理河沙、築高堤堰。

這是灌縣每年長達五個月「歲修」的尾聲,只待劉巡按一聲令下,拆除榪槎,江水便會洶湧的衝向內江,灌溉下游的成都平原十七縣,農民們就可以開始插秧了。

與此同時,劉巡按也要準備好馬車,在江水沖毀榪槎的同時,飛奔往成都府,務必要趕在水頭之前到達,否則就會被認為不吉祥,會影響這年的灌溉水量,進而造成收成減少。

在一陣鼓樂聲過後,劉巡按焚香祭祀,拜過水神,開始唸起一長篇祭文,感謝秦朝建造都江堰的太守李冰,感激二郎神的守護等等。

老道拉長耳朵,無奈距離很遠,身邊水聲潺潺,實在聽不清楚劉巡按在唸些什麼,於是轉身問徒弟:「昨晚你有觀星嗎?」

「有。」

「紫微垣黯淡,你可見否?」

「見,不特此也,將星無光,星宿撩亂,只怕……」

「只怕什麼?」

「應在春天。」

「徒弟說得蹺蹊,今天是清明,春天都快完了,什麼應在春天?給我說明白些。」

男子搖頭道:「十天半月以後,驛道上必有噩耗傳來。」

「所以,這一盤棋,你該怎麼下?」

「弟子胸中已在布局。」

老道微微頷首,道:「老夫這一生無甚作為,最欣慰就收了你們這兩位好徒弟,青出於藍,不枉我一生。」

男子微微作揖,道:「弟子還要感恩師父教得妙、教得巧,這日夜下棋積來的工夫,可是沒白費的。」

「你師弟已經在這頭守住了,可以放心,」老道甩了甩頭,「你且去吧。」

男子點頭,隨即拱手拜別老道,走向繫在樹下的一匹老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7
    $160
  2. 電子書
    64
    $180
  3. 新書
    79
    $221
  4. 新書
    79
    $221
  5. 新書
    85
    $238
  6. 新書
    88
    $246
  7. 新書
    88
    $246
  8. 新書
    9
    $252
  9. 新書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