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活的覺性:堪布岡夏的心性教言
- 作者:堪千創古仁波切
- 原文作者:Khenchen Thrangu Rinpoch
- 譯者:高鈺函
- 出版社:橡樹林
- 出版日期:2012-11-1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409457
- ISBN13:9789866409455
- 裝訂:平裝 / 352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融合大手印與大圓滿的精要修持!
1957年夏天,尊貴的佛教導師兼學者堪布岡夏,預見到西藏即將面臨困境,開始以人們意想不到的創新方式傳授教導佛法,使聽聞教導的所有人,都能將隨即出現的困境轉用於修行之道。堪布岡夏的教授具有大手印和大圓滿的精要重點,同時包含其見地與修行,並以任何人都能易於應用的方式呈現出來──即便在最艱困的環境中亦然。
堪千創古仁波切是此教導的具恩領受者之一,他認為此教導是他所領受的最重要教導之一。為了利益在此具挑戰性的時刻試圖致力修行的我們,他傳授此教導並收錄於本書中。此教導包含思惟苦樂的短暫性質、令心安住的禪觀,以及開展於任何境遇都能保持平等捨的指引。
作者簡介
堪千創古仁波切(Khenchen Thrangu Rinpoche)
噶舉傳承大師之一。1933年出生於西藏,1937年被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和第十一世泰錫度貝瑪旺秋嘉波仁波切,一起認證他為第九世創古仁波切,並於西藏青海創古札西卻林本寺舉行坐床大典。1939年開始專注學習經論以及記誦與修持法會儀軌,對修行及閉關十分精進。1943年仁波切前往拉薩大昭寺及楚布寺朝聖,請示大寶法王修行的問題,並得到大寶法王的身、口、意加持。仁波切在學習過程中,遵循噶舉傳承的注疏及持守第三世大寶法王所闡揚的中觀他空見傳統。
1967年仁波切在一千五百位僧侶及達賴喇嘛尊者的代表見證下,順利通過各派共學之五部大論及噶舉傳承特別之論典的辯經口試。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授予創古仁波切「噶舉堪布」的頭銜。在噶舉傳承位於錫金的駐錫地隆德寺,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授與他「堪千」(即「大堪布」)的頭銜,並獲封為「三藏總持師」,是隆德寺及所有噶舉派之堪布,且成為那爛陀學院及隆德寺的住持。1976年應第十六世大寶法王要求到國外傳法,為各種不同根器的佛子開啟佛法大門。後達賴喇嘛任命創古仁波切為第十七世大寶法王的親教師。至今仁波切仍誨人不倦,奔波於世界各地開展佛行事業。
堪千創古仁波切的著作甚多,已經中譯出版的有:《月燈:三摩地王經譯》《止觀禪修》《三乘佛法心要》《佛性「究竟一乘寶性論」十講》《遇見藥師佛》《成佛的藍圖》等。
前言
英譯者引言
序言
第一部 對順境與逆境的有益建議
1.關於祕境的授記
2.認清我們的福報
3.共的前行
第二部 不共前行:班智達的分析禪修
4.基礎:業、因,和果
5.心的重要性
6.顯相與心
7.觀看自心
8.班智達分析禪修的總述
第三部 瑜伽士的安住禪修
9.虔敬與穩定性
10.開始實際禪修
11.瑜伽士禪修的益處
12.辨別心與覺性
第四部 導入生命的實修方式
13.轉生命之境遇為道用
14.轉喜悅和悲傷為道用
15.轉痛苦與疾病為道用
16.轉煩惱與情緒為道用
17.轉中陰為道用
18.結語
附錄 堪布岡夏的文本
附錄一:自然解脫一切緣遇之簡明心性教言
附錄二:自然解脫一切緣遇:甚深修道之指引教言
英文版前言
從年輕以來,我一直都喜愛聽堪布岡夏(Khenpo Gangshar)的故事。他的人格與智慧確實獨一無二,他的教導結合了甚深經驗與完整實修。他是我父親──尊貴的持明邱陽.創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的根本上師,以及尊貴的創古仁波切(Thrangu Rinpoche)的重要上師。
二○○一年夏天,我有緣造訪西藏,在堪布岡夏曾授課的一些草地上與洞穴中漫步及禪修。我思考著,如此偉大的上師如何以大圓滿的甚深洞見來調伏弟子。西藏這片土地,有著白雪覆蓋的山峰與廣大無垠的平原,它的美麗與險峻都是無與倫比的。持明者創巴仁波切與創古仁波切就在這樣的環境裡,領受了西藏佛法傳統中最珍貴的教導。對於《鮮活的覺性:堪布岡夏的心性教言》(Vivid Awareness:The Mind Instructions of Khenpo Gangshar)這本書得以在西方問世,我感到極為高興。這是因為自堪布岡夏的時代以來,日益興盛的唯物主義與強烈情緒壓垮人心的力量並未減弱分毫,反而增強了。堪布對此發出預警,認為改變的時候到了。為了不受現代快速步調的負面影響所淹沒及誘惑,了解自心是至關重要的。本書清楚揭示了逐步開啟這趟旅程的過程,其蘊含的教言簡明而深奧。
創古仁波切所作的評註不僅清晰,且具有不可思議的洞察力。我們何其有幸,能擁有堪布岡夏的實際弟子,精通教法而能同時說明與示範如何讓證悟顯現於我們的內心與生活之中。英文譯本則流暢易讀。因此,這本書可說是對堪布岡夏的非凡頌歌。
堪布岡夏教學的重要特徵之一,在於認識自心本性的教言。這不只能引導人們生起對自身本然狀態的信心,生起不受生活波折左右的能力,並在個人的一切活動中保有直觀的洞見,持續安住於聖性(state of sacredness)之中。要能夠如此,就必須了解念頭與情緒,並在內心各種高低起伏的不同狀態中,精確地找到智慧的相續。此無造作的智慧是恆時皆在的。以上要點,在堪布岡夏的精要教言以及尊貴的創古仁波切的美妙論述中,均有謹慎且優美的闡釋。
此外,本書清楚呈現了大手印與大圓滿(ati,阿底瑜伽)的獨特無二無別。這兩種甚深的傳統是為一者,且彼此等同。因此,本書對所有在覺醒道上行進的我們而言,無啻為一本卓越的導覽。
薩姜.米龐仁波切(Sakyong Mipham Rinpoche)
二○一○年二月
英文版序言
近來,許多人想要認識內心本性,並對此練習禪修,也有許多上師指出心的自性。有鑑於此,我認為若有一些心性教言來幫助這些人們,是尤有助益的。
本書中的教言,是由偉大學者兼禪修大師堪布岡夏.旺波以口授方式首傳。堪布先撰寫一段非常簡短的文本,再據此闡述為較長的文本,稱為「自然解脫一切緣遇」。但是堪布岡夏所身處及撰寫此文本的時代,是個動盪不安的時代,文本可能會在動亂中佚失。或許是其弟子的福德徵兆,亦或是堪布岡夏自身事業的成果,他的教言並未佚失。這些教言得以保存住世,實在非常有幸。
如今這些教言已被譯成英語,而我有充分信心:這些教言將能幫助世界各地的許多人們。這些教言不是只為了學術研究之用,其著重點在於實修。它們是調伏你內心貪婪、瞋恨和癡迷的道途,能帶給你心靈的平靜與快樂,使你得以幫助自己和別人。懇請諸位要善用之。
英文版引言
活著,自然會面臨許多不同的境況。有時候,那陣子事情都順利進行;有時候則不然,我們因而感覺到不滿、痛苦,甚至是悲慘。有時候,事情從外在來看似乎是好的,但我們仍然找不到內在的持久快樂與慰藉。這只不過是輪迴的本質,自然會想要從中尋求解脫。
這就是為什麼佛陀會廣傳佛法,並特別教導心性教言(mind instructions)。這些教言能指引我們如何不再將注意力轉向外在,包括一切讓我們分心、引發負面反應的事情,而是反觀內在鮮活而清晰的覺性──也就是自心本性。在許多的佛教傳統中,包含大手印及大圓滿在內,這些教言由上師傳給弟子,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位上師依所處的時代與情況將教言稍作調整。堪布岡夏.旺波(Khenpo Gangshar Wangpo)就是這樣一位上師,他在一九五○年代中期預見到西藏將發生的艱難處境,並領悟到要幫助將遭動亂吞噬的人們,就必須傳授這些教言。堪千.創古仁波切就是堪布岡夏所教導的人之一。
一九五七年夏天,堪布岡夏前往西藏東部的創古寺(Thrangu Monastery),創古仁波切就在那裡遇見了堪布岡夏。當時,堪布岡夏在創古寺給予此教言,而這些是大手印與大圓滿兩者修行要點的精髓。這些教言後來經過記載,一開始篇幅很短,接著是略長的文本,名為「自然解脫一切緣遇」(Naturally Liberating Whatever You Meet)。這些教言之所以能實際利益我們身處的時代,是因為堪布岡夏以每個人都易於了解且付諸實修的方式來講述。儘管許多偉大的上師,包含邱陽.創巴仁波切和祖古.烏金仁波切在內,都是堪布岡夏的學生,但曾親耳聽聞堪布岡夏教言而依然在世的上師已是鳳毛麟角,這使得創古仁波切的這些教授顯得格外珍貴:它們是我們與一位強而有力、生氣活力的上師之間,直接且具生命力的連結,而這位上師的教導曾利益無數在西藏當時及其後時代身處艱困時刻的人們。
二○○七年,堪千創古仁波切在四個不同的場合,分別傳授堪布岡夏的心性教言。儘管仁波切在此之前並不常傳授這些教言,但這卻是他一生中所領受的最重要教導。面對最艱難的境況時,這些教法對他的幫助最大。仁波切也提及,它們能如何利益任何人──不論身處順境或逆境。在這些教導中所一貫明顯展現的是仁波切對於教言效益的堅信,以及對堪布岡夏的虔敬。
每當仁波切傳授時,都會強調不同的觀點,援引不同的來源。仁波切不只是解釋教言,更著重此教言與其他佛教領域之見地與修行的關聯性。這本書將所有這些教導結合為通透且完整的開示。本書以創古仁波切敘述堪布岡夏給予教言時的歷史與情景為開場,接著詳述堪布岡夏教言的所有要點,包含如何準備好自己的共的前行步驟、探究內心樣貌的不共前行、安住內心自性之中的正行,以及將生活中所遇一切的不同境況都視為修道的後續教言;後者能讓我們滋養對心性的認識,不被生生死死中轉瞬即逝的生死境況所淹沒。創古仁波切藉由擷取佛法義理的所有不同領域,引用其記憶與許多偉大的上師和文本(因此難以一一標明引用出處),清晰簡要地說明每一件事情,使得這些教言對於初入門的新手和老參都能饒有助益。
在本譯作中,我將藏文詞彙shes rab譯為「智識」(intelligence),將ye shes譯為「智慧」。shes rab或是prajn的實際意義,是辨別事物是否如何的一種洞察力,在許多文本與日常口語中,其用法更近似於英語中的「智識」一詞。雖然prajn一詞常被直接用於英語譯文中,人們聽到這個詞時,會傾向將prajn聯想成某種特殊、不同和非凡的事物,也就是某種我們通常不具有而需要透過修持來獲得的事物。事實上,prajn是我們所經驗的每個心識當中之內含性質,我們只需藉由聞、思、修來鍛鍊、開展,因此,使用一般性的英文字詞來表達它,似乎較為恰當。
我想要感謝所有促使本書出版的人,包括艾瑞克.貝瑪.昆桑(Erik Pema Kunsang)的仁慈幫助及允諾,讓我們能使用其對堪布岡夏「自然解脫一切緣遇」的譯文,艾力克斯.蕭(Alexis Shaw)和橘郡金剛持明研讀會(Orange County Vajra Vidya Study Group)對教導的謄寫,以及許多其他曾經幫助堪布岡夏文本問世與出版本書的人。
我希望諸位讀者都能修行這些教言,為此生帶來實質的利益;希望它能帶給你佛果的究竟恆常安樂。願此書成為所有人為自身及他人帶來最殊勝利益的緣起。
大衛.噶瑪.秋培(David Karma Choephel)
創古法譯小組(Thrangu Dharmakara Translations)